“劉慶恩將軍設計了中國第一支半自動步槍,然而在開始廣泛生產之前,他遭受了嚴重的中風,註定了這個項目的失敗。”

劉慶恩(1869~1929),德陽孝泉人。回族。早年入廣東水師學堂學習。1895年隨劉永福在臺灣抗擊日本侵略軍。清廷將臺灣割讓日本後,他辭去軍職,受聘於漢陽兵工廠任技工。在槍炮製造、修理方面頗有才能,被張之洞派赴日本學習兵工技術。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專攻機械及槍炮製作。在日期間,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他性情耿直,敢說敢幹,在與立憲派的爭論中,曾用火缽痛擊主張立憲的周先登,在留日學生中博得一致好評。1909年赴德國克魯伯兵工廠深造。辛亥革命爆發後,奉孫中山之命在柏林採辦、驗收軍火,並將軍火安全運送回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劉慶恩任漢陽兵工廠總辦。1915年,他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支自動步槍,受到政府嘉獎。後又在政府不予撥款,技術裝備落後的條件下,傾其家產並向親友借貸,出資試製大炮,他親自動手操作,終於試製成功射程遠而準確的大炮,使參觀試射的人驚歎不已,紛紛向他表示祝賀。北京政府派來的大員問:“此炮何名?威力如此之大,真了不起!”劉慶恩憤然回答:“此炮系我劉慶恩自己出錢製造,名‘慶恩炮’。”從此。“慶恩炮”名揚中華。
1929年,病逝於上海。(來源:百度百科)
劉將軍步槍可能是中國第一支半自動步槍。它以其發明者劉慶恩將軍命名。原型步槍於 1916 年首次測試,但從未投入生產。

該槍的操作方法可以通過逆時針旋轉位於槍口上的彈倉(cyclinder)從氣動切換到直拉螺栓動作,要恢復到氣動裝填,必須向後旋轉(順時針)。栓動模式可避免武器在半自動操作失敗後無法操作。

Ravenfield mod
這把槍和毛瑟Selbstlader 1906的表現近似,傷害驚人,擁有高射速,槍口初速高。
劉將軍以後坐力略高和精準度稍差的代價來提升槍械的彈容量,也提升了裝填速度,這樣射手還是能保證擊殺的速度。
武器採用6發彈夾裝填。當膛內剩餘一發子彈時,射手需要手動取出彈藥並重新裝填一個6發的彈夾,這和遊戲中的莫辛納甘M91和Obrez手槍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