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這片土地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什麼“街頭”,但我們只有好多好多縣城,數不清的院子(本文中“院子”一詞僅指代農村常見的幾戶人家之間的聚合 )。
那個時候白米飯不夠一家人吃,一小碗大米和一盆紅薯丁混合煮成的雜糧飯貫穿了上一輩的童年。
經歷過苦難的一輩在趕上時代浪潮後,他們走出了大山,走出了院子,走出了庇護了世世代代的老樹蔭。
當他們漸漸開始為人父母,孩子獲得了更好的營養,長得更高更壯,他們不允許孩子們再經歷以前那段食不果腹的日子。
因是如此,相比他們的父母而言,當代的70、80後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更寵溺,以至於90、00後這一代的孩子本該有的叛逆期推遲到了成年階段,他們叛逆的對象本應該是"吃不飽飯的回憶"。卻因為大部分家庭父母無比努力原因,轉移到了社會的不公。
就如同曾經歐美國家的發展,他們依靠剝削,早早的便將優質生活掌控,因此他們的孩子更早的將叛逆對象轉移成了對於社會的思考,從而,搖滾誕生了。
在90年代搖滾初傳入我國時,我國大部分人民顯然還沒擺脫溫飽問題,因此搖滾並沒有在當時的中國擴散到人人皆知人人皆愛,並且圈子僅限於當時生活已經較為優越的家庭。
直到如今我們這些被保護的雛鳥長大並開始思考生命思考生活,於是30年前的搖滾一代們創作的作品在當代年輕人眼裡炸裂了。
我們感慨第一代中國搖滾的超前,我們失落,我們想要回到那個年代去感受純粹的激情。
可我們回不去了,但我們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機會。
搖滾,向來不只是一種曲風而已
。
是不願有人讓他們的後輩世世代代生在羅馬的妄想成真,是我們心裡被憑空壓一頭的怒火,是星星之火。
去學習吧,去思考吧,但別忘了無產階級才是支撐我們向上的土地,這世上不存在空中花園。
“原來我不是喜歡搖滾,只是喜歡那些貼近人民群眾的歌詞。”——沃茲吉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