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信息傳播的工具和載體,報紙與新媒體在內的種種媒介使人盲目,不僅體現在對信息的接受,還體現在對現實世界的認知。
以電子遊戲為媒介,基於虛構式的2011年“麻園”賽博烏托邦,故事驅動的《S4U》欲以兼職網絡嘴替Miki視角,通過網狀群像劇情探索關於「愛」與「主體性」的深刻主題。

表面耗費大量篇幅,構築數字衝擊下人類新一代精神困局,《S4U》實則運用“草蛇灰線”手法,埋下不少易於引發「賽博生命」與「人類存在」的討論線索。
在長達15小時的賽博替身行動裡,我數次由虛構的遊戲映射聯想到現實世界的普遍精神受難,那些時常縈繞在年輕人心頭的陰影,難以開口說出的言語,不確定是否還要存續的關係....

如果愛已經熄滅。
我渴望來場體面的一刀兩斷,而非靠餘燼去重溫熱情似火。
復古新潮——職場逃跑計劃與“鍵來”嘴替身份探索
摒棄選項按鈕和固定對話框的傳統GUI,身為聊天模擬AVG的《S4U》選擇復刻老古董電腦和聊天室軟件,企圖通過視聽觸沉浸表現,讓玩家感懷自千禧年後的網絡時代變遷。
尚帶光驅位的古董機箱,珍貴的隨身聽,滿大街都是的CD和唱片,看似回味復古的過去卻有了未來的加入——賽博生命。

儘管不是真正的人類,在TT公司限制法案推出前,賽博生命已過上等同人類的生活,他們受教育上學、自由戀愛和靠工作掙錢,不受生育本能而孕育新的賽博生命。
作為真正的人類,被工作磨平熱情的建築院設計師,主角Miki下定決心從設計院跑路,只要能從網友海鷗俠介紹的“網絡嘴替”兼職賺到1W元。

高情商說是網絡嘴替、賽博化身與拓展多樣化業務——情感諮詢、挽回男友、代替上班甚至是尋找失蹤人口。但低情商的話.......
其實不過登錄別人賬號,假裝是號主在回覆,只要不被發現就行。

為寫實模擬敲鍵盤體驗,《S4U》將對話選項的展示做成打字機效果,玩家需要不斷敲擊現實世界的鍵盤以看完選項文字。

而切換回復語句的行為,依靠鍵盤Delete按鍵進行。某些選項首次觸發會有主角的獨白提醒,作為後續走向的劇情提示。

至少,鍵盤模擬這塊已就位,我們的目標是腦機接入聊天室。
嗶嗶嗶,B612信號源接入.....掃描到殘存的個人意識....宿主請勿進行任何OOC行為!
解構電子媒介,基於扮演的自我認知和身份認同
深入研究遊戲聊天系統,你會驚訝於研發對社交軟件的解構水平,畢竟這套聊天室與Npc擬真到某種可怕的程度。
某些靈機一動的想法,如果不在聊天儘快袒露,不會有再次開口的機會。
危機公關時刻的群聊將開啟“全體禁言”,個性十足的嘴臭Npc在談判失敗時會刪除好友並附贈拉黑一條龍。相比之下,我們的主角似乎“入機”味更足。

在線但幾秒鐘不回覆,會被超絕Leader追著質問“到底在幹什麼”。儘管皮下是另一位毫無相關的人,滿屏亂飛的文字炮轟依舊給人造成不小壓力。

隨著技術和網絡的飛躍提升,電子媒介所引以為傲的便捷性也開始反噬身為造物主的人類,顯現出潛在的負面影響。默認24小時在線的聊天軟件讓人越來越難以區分工作和生活的邊界,伴生被過度入侵的隱私和針對慾望設下的網絡仙人跳等現狀。

就連網絡互噴,都有騷擾電話般的視頻奪命Call,呼到你接電話為止。
可惜視頻電話未必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越來越多人患上「接電話恐懼症」。只要收到未經預料或允許的視頻通話彈窗,有些人就會感到緊張、心慌和抗拒,甚至產生憤怒和無助的情感。而神奇的是,如果對方是越近的關係,有時這種症狀會愈發迅猛。

因為「直接打電話」是非常明顯的邊界入侵行為,意味發起者可以無視對方時間和隱私,要求接聽者打斷當前活動並立刻正面回應,某些時候是出於缺乏對他人的尊重和過於自我,但往往....能堂皇冠以“愛”與“關心”之名。
碎碎念:原本想攻擊性up,但想想算了。

探尋完每位顧客的訂單分支後,我更傾向於S4U企圖通過“賽博嘴替”的角色扮演,讓玩家在心理投射下與虛擬角色建起深刻的情感共鳴。不僅僅是拓展自我認知和進行身份認同的重構,而是更深入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內心世界。

虛擬媒介誤導效應:數字面具的偽裝與自我披露
最近恰好與幾位朋友聊電子媒介的兩面性,借前段時間讀的韓炳哲《娛樂何為》表達看法:
-媒介使人盲目。它們製造了一個無法見證的世界。它們並不能證明現實。
-它們偽造並向這個世界做出錯誤的映射。媒介的“策劃”使事實性漸漸消失,而此在則是被拋存在。
-媒介物使人再也不能真正地去見證。

以至於TikTok在美被封,Refugee湧入某書平臺,雙方對賬後發現——原來對方的月亮也沒圓到完美無缺的程度,眼下的尋常反倒是幸福。

互聯網總是充斥著真真假假的信息,不僅源頭難以溯源,就連言論有時也會被“精選”,展示被篩選過的內容。S4U承擔部分劇情演出的“新鮮事”軟件,疑似致敬某大眼仔,功能齊全:支持投票、回覆和轉發,還能精選評論。

如果你轉發某條新鮮事給相關的Npc,他甚至會回覆,如此周全的Next Step都已經想好,不愧是被設定好的覺悟入機。

但這並不是虛擬媒介的重點,所有的一切終將回歸到人的關係。
因媒介難以反映真實,數字偽裝變得輕而易舉,現在我說自己是90後富哥,可能沒什麼說服力。但拿出“21年認識的網友最近才發現我是女兒身”舉例就很恰當,認錯理由則是——企鵝沒設性別,地球設的是男的,還不愛發自拍。

這也是S4U裡一堆未成年和賽博生命冒充真實的人類尋找“賽博替身”所欲表達的議題,媒介的虛構性讓偽裝輕而易舉,但若因此對其全盤否定又過於苛刻。

比起現實世界,為何我們更願意向網友傾訴煩惱?不如說,正是憑藉媒介提供的數字面具,我們得以在背後尋求保護和避免現實的傷害,並在感到安全的前提下去進行自我披露。

因此,儘管第5章的同事出現時機沒那麼恰當,忙到飛起還要自顧自過來打擾,但有些話他說的很對,如果不說出來,人是難以前進的,而媒介提供了關係的真空層。

多分支的議題救援行動,道德困境下的兩難抉擇
上述更多基於社會觀察所寫下的點對點內容,寫到這裡,終於能說點對S4U的宏觀看法。
它在多分支AVG方面已經盡善盡美,只是個別設定令人匪夷所思(不亂消費無法專注和莫名其妙的感情線等),眾多的顧客更多像是社會現象的“切片”,儘管研發有意在朋友圈安排他們的後續片段,但受限於遊戲的體量難以拓展。

遊戲整體來說不錯,只是差在某些細節。第4章兩個女高的對話或許能讓你回想起那個潮溼的夢想和青春,但所有的美好氣氛會在第5、6章焦急的DDL結束,而網絡的最後一天更是直接亂入“最強大腦”,開始答劇情題。

儘管瑕疵明顯,持續不斷的「道德抉擇」是令S4U保證遊玩魅力的存在。正如標題所述“扮作大人”,在不斷進行抉擇的過程中,我們的身份也從Miki轉變為“自我”,基於反饋進行身份認同的重構。當然,此處的大人並非指年齡,而是某個時刻你終於準備做好承擔一切的打算。

沒辦法,現實世界裡難以伸出的正義鐵拳,在賽博世界裡可算能重拳出擊,上懟領導、下噴同事還能舌戰網友。但還是想希望.....

“欲變世界,先變己身。”希望在面對現實世界的不公時,你能勇敢地站出來說「不」,不讓那些小瞧你的人得逞。停在過往或是龜縮於虛擬的01世界裡張牙舞爪,不過是露珠般的泡影。唯有在現實生活的每一次發聲,才是對恐懼最真實、最有力的反擊。
你好,這裡是Speak For You,有什麼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