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最近讓人有點上頭。
這邊廂,刑偵警察劇越戰越勇,王勁松、王一博、陳曉、張志堅的《冰雨火》漸入高潮,我方“內鬼”還在跟觀眾捉迷藏,看的人心癢難耐,優酷站內熱度破萬了。
李幼斌、程煜、黃景瑜、楊佑寧的掃黑劇《罰罪》又開啟了新一輪猜謎大賽,才幾天功夫,愛奇藝站內熱度破了9000。
那邊廂,《蒼蘭訣》《月升滄海》接連大結局,古偶劇在這個暑期檔完成了鳳凰涅槃。
到8月31日晚間,一個久違的類型悄悄拔劍了——《飛狐外傳》。
這個寂寞了許久,上一部大作《天龍八部》被吐槽收場的類型,還能在國劇江湖搞出動靜?
沒想到,觀眾口碑出來,真不差。
有的誇起來略帶忐忑,“可以說嗎?這劇是近幾年武俠劇裡的誠心之作。”下面立馬有留言,“嗯,怎麼不可以說呢?”
還有“原著粉在此”,表示看了有幾分小激動。
最關鍵的來了,打戲是不是慢動作?看觀眾怎麼說——“從目前播出的幾集來看,胡一刀、苗人鳳等人的打戲沒有花裡胡哨的特效加持,更著重在拳拳到肉的實感,看起來自然真實,這一點在武俠劇裡是很難得的。”
有這句話,妥了。
懷著強烈好好奇心連刷4集,對這部武俠劇的質感,我有了極為直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破。
導演連奕名彷彿使出胡家刀法,先迎頭一刀,破掉這些年新武俠劇變古偶劇的執念,情感戲,不是重點。江湖、俠義才是。
再一記迎風斬,破掉近年武俠劇沒有慢鏡頭不能活的執念,打戲,來真的了。
最後轉身一記聽風刀,破掉觀眾對這屆武俠劇的重重質疑。
武俠劇殺回來了?別急著下結論,但,等了這麼久,終於有一部像樣的武俠劇了。
1、 入戲:開場就是名場面,武俠內味兒就對了開場,就是名場面。三場打戲,見江湖,見俠客,見詭計。
這一戰,是遼東大俠胡一刀的仇家為他準備的。
胡一刀回鄉祭祖,帶妻兒投棧,進門已經感到陣陣殺氣。
果然,不多時,危機從四面八方襲來——
亂刀叢中,胡一刀一甩椅子,將妻兒挪到身後。
方寸之間,動作乾淨利落,一刀幾個,擊敗來犯之敵。
這一戰,重點並不是動作場面,而在寫人,寫的是大俠胡一刀,是怎樣一個人,每一個動作都處理的恰到好處,是江湖的味道!
這群小角色,當然不是胡一刀的對手,但接下來客棧來人,卻是胡一刀一生最強的對手——苗人鳳。
第二戰:巔峰對決。
“在下苗人鳳,想找胡大俠討教。”
“你已經是天下第一了,何談討教。”
“沒有和胡一刀較量過,何談第一。”
識英雄重英雄,好得很,不必多言,兩位頂級高手,在這不知名的小客棧中,拉開架勢,巔峰一戰。
刀光,劍影。兩人戰得難分高下。
一聲嬰兒啼哭,成了破局關鍵。
胡一刀被胡斐的啼哭聲分神,剎那之間,苗人鳳劍出鞘,血液四濺時迅速收回劍鋒,利劍回鞘,不打了。
已經佔據上風,為何不打?“令公子讓你分心,我們改日再戰。”
這場打鬥,重點依然不是打動,重點還是人——
胡一刀是什麼人,荒郊野嶺,慷慨迎戰,是大俠。
苗人鳳又是什麼人?打鬥中絕不趁人之危,見血收劍,也是光明磊落的大俠。
這種人,哪怕佔對方半點便宜,都覺得贏得不磊落,下毒?那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的事。
但,第三戰很快來了,這一戰,才是見功力,見情誼,見詭計。
蒼山之巔,雪山大戰。
千峰萬仞下,冰天雪地裡,胡家刀與苗家劍碰撞,天地間僅有黑白兩色,如水墨般飄逸靈動。
天色正好,胡一刀的妻子在大雪中彈奏,刀劍聲混合疏密相間的琴樂,再雜上點雪落的聲音,隱隱響在周圍,本該是將緊張感逼到極致。
但因為雙方是真大俠,對決,反倒似是舞蹈與打鬥結合,無論是場景,動作設計,還是鏡頭語言,都非常細膩、流暢、行雲流水。
看似是在對打,但其實卻讓角色之間,產生了共鳴點。這兩個男人分明是惺惺相惜。
這一戰,就戰了五天,白天切磋,晚上聊天。俠客的快活,無非遇到知己。
苗人鳳說起殺害自己兄嫂的仇人商家堡主,胡一刀深夜提刀而去,取對方性命而回。
對決到這裡,已經是情同兄弟,但悲劇卻在這時發生。
第五日,兩人已經分別學會對方武功,索性交換兵器,胡一刀用苗家劍,苗人鳳用胡家刀,兩人再戰。這一戰,其實是胡一刀贏了,決戰關頭,他及時收劍,而苗人鳳沒收住刀。
刀鋒過處,雪地裡濺出鮮血,刀上有毒。
不多時,胡一刀和為她吸毒的夫人雙雙倒在雪地中,紅白色的強烈碰撞不僅在視覺上有了電影大片的質感,更為整個故事,埋下深深的伏筆。
必須說,這場戲,拍得淋漓酣暢,又非常寫實,真刀真砍,硬橋硬馬。
雪鋪遍野、蕭瑟肅殺。而當胡氏夫婦雙雙身亡倒在大雪中時,那種悲涼的宿命感直接沁入人心底。
雪白,血紅,共同折射著故事中人的悲劇命運。
這三場打鬥戲,都出現在胡一刀管家平阿四對胡斐的回憶中,胡家和苗家的恩怨也一層層鋪疊開。
經典武俠劇的味兒撲面而來,我入戲了。
2、 破局:把這部劇和那些新武俠劇放在一起看,差別出來了看完4集《飛狐外傳》,最直接的觀感有三,而這,也是這部劇和近年許多偽武俠劇最大的不同。
其一,故事還原。
四集看過來,劇情的快節奏和原汁原味不得不提。
開場將關鍵的胡一刀與苗人鳳的對決故事交代完畢,並沒有拖泥帶水,立刻就直奔商家堡。
對少年胡斐(張子豪飾)的經歷交代也不疾不徐,胡斐跟著平四(周曉鷗飾)如野草般匆匆長大。
多年後他們江湖偶遇馬行空一行,又智鬥惡人閻基,奪回他盜取的胡家刀譜。正值商老太為報夫仇,將苗人鳳等人困於商家堡鐵廳之中,以火燒廳。
小胡斐雖立志找苗人鳳報仇,但苗人鳳曾在河邊救過自己,所以明知實力懸殊,仍冒死與商老太大戰,最終成功救下苗人鳳等人,少年俠情初見端倪。
其間又穿插苗人鳳救南蘭那段戲,這一段原著並沒有寫得很詳細,但拍得合理,尺度也夠大,尤其是南蘭親眼見到父親頭顱被賊人用本想獻給皇帝的冷月寶刀一刀砍下,南蘭直接被嚇到尖叫,苗人鳳拔劍相助的段落,可謂行雲流水。
接著鏡頭一轉,已經是長大後重返佛山的少俠胡斐,路遇快馬而來的袁紫,他倆智鬥鳳天南的故事,也顯出端倪。
必須說前四集劇情沒有任何魔改,既嚴格還原了原著,敘事節奏也如快馬一鞭,毫無拖沓之感,沒有“注水”湊數,也沒無關的感情戲。
看得人過癮。
其二,打戲“復古”。
必須說,觀眾總算能看到一部不是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不動就發射激光的武俠劇了。
這屆觀眾,最討厭的就是武打戲全是愛的轉圈圈,不是慢速播放,就是凌空懸停,附帶180度的旋轉。
《飛狐外傳》不能說沒有慢鏡頭,但打鬥設計給人的感覺是復古,一拳一腳,有門有路,從壓抑到炸開,儘可能拳拳到肉。花裡胡哨的特效和動作,被降到了最低。
沒慢鏡頭,怎麼打?
一是打出人品。
苗人鳳是劍俠,抽劍揮刀乾淨利落,身姿動態飄逸又不失力道,整個動作行雲流水,大俠氣質妥妥拿捏。
胡一刀是刀俠,打戲蒼勁有力,出刀厚重沉穩。
胡斐是少年俠客,打出的是靈氣。
與惡人閻基的多場打戲,少年胡斐將拳法的精準狠都呈現了出來。少年胡斐的血性、勇氣也在這一招一式的拳法中體現了出來。
二是打出環境。
商家堡之戰,兩場對決,一是鐵門裡,苗人鳳以一敵眾,出手快準狠,將商老太糾集的一幫江湖惡人打得落花流水。
這場戲門外火起,屋裡煙霧繚繞,不光是渲染氛圍,還暗示這場打鬥的焦灼。
另一場打鬥,則發生在門外試圖救人的少年胡斐,和商老太母子之間,刀如風,力如山,拳如洪流,打的是功夫,也是少年胡斐的心性,就算被打到吐血,也不後退一步。
這場戲也不是為打而打,而更多呈現的是江湖的險惡,胡斐的成長。這一戰打完,少年胡斐的成長也完成了。
最終結果,單看打鬥,《飛狐外傳》竟然讓人隱約間聞到了武俠打戲回春的氣息。
其三,俠義回魂。
《飛狐外傳》繼承了“俠”一以貫之的味道和精髓,這才是最可貴的。
何為俠,俠以武犯禁。
當一群匪寇 “撕咬”苗人鳳,何為俠風?以一敵眾,見真章。
當胡一刀與苗人鳳酒逢知己千杯少,何為俠氣?杯酒憑闌,青衫磊落,這是江湖人獨有的風流瀟灑。
當馬行空不敵劫鏢的惡人閻基一夥,何為俠骨?是小胡斐路見不平,揮拳相向。
也是苗人鳳從天而降,拔劍殺進賊群,打得惡徒滿地找牙,看得我直接化身尖叫雞。
正是這種俠之大者,心懷天下的中式英雄主義,才能讓俠客們“以武犯禁”,刀下留人,心中有義。
國產武俠劇被磕糖取代多時的俠義江湖,隨著少年胡斐那一句“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
回來了!
3、 演技:秦俊傑穩健、林雨申破格,沒想到最驚豔的是他再說演技,劇集更新了4集,主要演員已經登場,也都奉上了精彩的表演,但最驚豔我的,未必是主角。
其一,秦俊傑,及格有餘。
雖然胡斐有很多個版本,但我認為秦俊傑的表現完全符合預期。
他扮演的胡斐只出現在第四集最後,但一場偷瞄騎馬而來的袁紫衣入神的戲,有爽朗豪俠的一面,也有少年意氣、淘氣愛玩的一面。
而在接下來的幾集,一個豪爽、機智,正義感爆棚,熱血度滿屏的胡斐已經漸漸豐滿了。
令我驚豔的是他對胡一刀的詮釋。
遼東大俠,粗中有細,尤其是身為丈夫、父親的深情,與一代大俠的血性豪邁,刀戰時的剛猛無畏鐵血硬核,完美融合到一起了。
老實港,秦俊傑的演繹,其實超出了我的預期。
其二,林雨申,另闢蹊徑。
如果說,為他正名的楊左使,還可以說是一個林雨申版本的楊逍。
那麼這個一個公主抱將愛人護在身後,接著開啟秒人模式解決戰鬥,當南蘭一躍而下穩穩抱住,四目相對望向對方,漫天飛雪都在為之心動的苗人鳳,顯然已經是林雨申重塑的版本。
正如有網友評價的,帥是真的帥,也真的不是金庸先生筆下的苗人鳳。
林雨申版本的苗人鳳,眉目俊逸、身姿挺拔,一雙眼睛更是有若深潭, 開戰時冷魅、狂娟,殺氣逼人,有種孤冷絕傲的“大俠”風骨。
雖然個性不是原著裡的,但林還是很好地演出了苗人鳳重情重義的“俠”的感覺。
所以這個演飛了的苗人鳳,我依然很喜歡。
其三,何潤東,戲少卻精。
何潤東演田歸農,看過他演呂布和項羽的觀眾可能不習慣,但看過前四集他的幾場戲我覺得穩了。
開場有場戲是何潤東飾演的田歸農跟在苗人鳳後面對胡一刀自我介紹,話沒說完被胡一刀打斷,何潤東在這裡輕輕笑了一下,怒火和嫉妒就全出來了,
也為後面設計毒害胡一刀,再後來毒害苗人鳳埋下伏筆。
只能說,演過吳聘後的何潤東,演技比《風雲》時是判若兩人。
其四,劉雪華,戲骨有力。
劉雪華出演的商老太,雖然只存在於商家堡一段。但劉雪華一出場,這個角色的分量就出來了,尤其是大火戲中,那股子與仇人同歸於盡的狠,著實精彩。
劉雪華年輕時演過小龍女、東方不敗等多個主要人物,如今雖然只是演小小配角,但老戲骨就是有老戲骨的分量。
接下來的第五位,是我心中的前四集演技最佳,別驚訝——
周曉鷗,脫胎換骨。
看過《龍嶺迷窟》的觀眾大概都見識到了前歌手周曉鷗紮實的演技。但我萬萬沒想到,演悍匪出色,演《掃黑風暴》中的包工頭出色的周曉鷗,演帶著小胡斐度過少年歲月的平阿四竟然也這麼好。
在一片殘酷江湖的人心險惡中,平阿四是少年胡斐最信得過的人,也是本性最純良的角色,義主已死,他用半生守護胡斐,最後以死奪回胡家刀譜。
周曉鷗用自己宛如脫胎換骨的演技,完全演出了俠字的內涵。
不是胡一刀苗人鳳那樣武功天下第一才叫大俠,小小平阿四,也是俠。
也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忠僕,少年胡斐才沒有被憤怒吞噬,終成為金庸先生筆下最接近“俠客”本義的豪俠。
除此之外,呂良偉出演的馬行空,連奕名出演的乾隆、翁虹扮演的福晉、黑子扮演的鳳天南、葉項明飾演的福大人,可以說個個精彩。
壓力,已經轉到了剛出場的梁潔和邢菲這裡。
梁潔飾演的袁紫衣,一身紫衣,英姿颯爽,但袁紫衣常年位列讀者眼中金庸先生筆下最不討喜的女性角色前三名,如果沒有嶽靈珊給她墊底,很可能就是第一。梁潔能否逆襲,是挑戰。
相比之下,邢菲飾演的程靈素壓力倒不大。
畢竟凡是讀過原著的,沒人不愛上這個“肌膚枯黃,臉有菜色,似乎終年吃不飽飯似的”女子。
4、江湖:武俠劇怎麼活下去?這部劇或許能打個樣前面誇了這麼多,接下來主要說一下這部劇中的不足。
一是苗人鳳的造型,全劇上下,只有苗人鳳不扎辮子,可以理解為主創想表現這個人物的特立獨行,反正一直被清廷通緝,不差多一條不扎辮子的罪狀。
但這種安排,還是太突兀了,畢竟之前多個版本的苗人鳳,都是留辮的。
二是過分依照原著,一些細枝末節的戲還是多了些。比如馬春花的愛情戲,老一輩觀眾明白是原著段落,但新一屆觀眾會覺得太拖戲。
最後是本劇的動作戲,即使主創已經儘量硬橋硬馬,畢竟已經不可能再還原經典武俠的動作風骨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武俠片伴隨著港片港劇的繁榮,逐漸火遍了整個東南亞,那時候的當紅演員,幾乎都出演過各式各樣的武俠片。
1991年最經典的孟飛龔慈恩版的《雪山飛狐》正是在那個武俠劇的黃金時代拍出。
金庸先生筆下的“飛”和“雪”分別指的就是《飛狐外傳》和《雪山飛狐》。 《飛狐外傳》其實是《雪山飛狐》的前傳,但經常被一起拍成一部電視劇,劇名只用《雪山飛狐》,所以很多觀眾只知有雪山飛狐,不知有飛狐外傳。
但當金庸先生已逝,武俠片早已成為明日黃花,武俠劇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從絕對的大眾爆款淪為小眾。
未來的武俠劇怎麼走?這才是難題。
這些年的武俠劇,越來越古偶化,似乎也是隨波逐流。
但武俠原來的韻味,就再也回不去了嗎?
我反倒認為,《飛狐外傳》其實給了武俠劇真正的生路,不是追隨潮流,而是迴歸俠義。
觀眾之所以愛武俠劇,不是因為這部劇中發了多少糖,也不是這部劇中有什麼新穎的特效,而是從故事中,能讀到對江湖俠客美好的想象。
這幾年我們見到了太多失敗的武俠劇案例,歸根到底是這些劇集丟失了武俠劇的武俠。
要武沒武,全是慢鏡頭,要俠沒俠,全是濾鏡。
但《飛狐外傳》初戰告捷,無疑證明了一件事:武俠劇本身並沒有過時,過時的是創作者的思路。
所謂武俠,其實是在一次又一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敘事中,強調人的尊嚴,正義的可貴。
這種俠義情懷,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未來怎麼辦?從最基礎的武做起。
內外功、拳腳招式、十八般兵器,撿起來。
更進一步,把俠找回來。
那麼觀眾心裡那團“火”,那份對俠肝義膽俠骨柔情的嚮往,是永遠不會熄滅的。
《飛狐外傳》並非沒有缺點,但從場景設置、武打動作到人物塑造,至少喚起了我心中對於金庸江湖情和傳統武俠時代的記憶,找回了一絲經典武俠時代的俠氣。
如果能把這股勁保持到最後,那它當然配得上,成為今年一匹武俠劇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