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卷軸》系列遊戲屬於西方魔幻題材的角色扮演遊戲,那麼遊戲中的泰姆瑞爾大陸存在哪些魔法呢?下面請看由“nihilee”帶來的《上古卷軸》系列泰姆瑞爾魔法設定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魔法是對來自光界的生能量的稱呼。同一種能量也構成了萬事萬物的靈魂,這是在附魔的學問發展起來之後,由附魔之術的存在本身證明了的。
因此,無論是直接打造從太陽與群星流入現世的非靈魂態的魔法,還是操作萬事萬物的靈魂,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由此產生物質與能量的變化,都可以稱為是魔法的效果。
大體上魔法可分為兩類:朱利亞諾斯喜歡的魔法和朱利亞諾斯不在乎的魔法。無誤,這裡說的就是,基於邏輯演算的魔法與不基於邏輯演算的魔法。
這也是為何朱利亞諾斯是“邏輯之神”而並非是“魔法之神”。(所以他是Mage而不是Shaman……嗯扯遠了)
這也是我們最常見到的魔法,就是在遊戲中多少受到“藍條”控制的魔法。
這類魔法的原理,都是使用各種算式關係,直接調用自然界存在的外在非靈魂魔法能量,讓這些魔法能量按照一定的機理產生出一定的表現效果。當然,只有有靈魂的存在才有能力調用外界的魔法能量,因此不同的靈魂能夠達到的最終效果水平不可能完全相同。
這種魔法是在賽伊克秘術的基礎上,由大法師加里蘭完成分類化,並借法師公會之手向外界普通民眾普及。雖然後來法師公會不存在了,但由加里蘭和公會開啟的“魔法翻譯”研究,則是在現在也依然在持續下去。
加里蘭最初對通用魔法的分類,是包括變化,毀滅,幻術,奇術四類,尚不能以邏輯科學(笑)方法轉化到上述四類“格式鮮明”系統中的法術統統被扔進秘術這一大類裡。需要注意的是,召喚系的法術通常都是直接與湮滅生物簽訂契約,而加里蘭本人又十分厭惡亡靈法術,所以召喚系的法術雖然也是邏輯嚴密自成一系,卻直到西方扭曲事件之後才被法師公會接納進通用魔法。同理,恢復系法術雖然也是邏輯嚴密自稱一系,但對恢復系的研究受到了各神廟或大或小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恢復系法術是否算入通用魔法也是直到現在許多人還在爭論不休的問題。而在西方扭曲事件之後,許多奇術魔法由於原理太過生澀晦難,而其效果則已由其他系別的效果重現出來,因此奇術自身似乎是走向了衰落。
各系別法術的原理如下:
變化:直接改變作用對象的物理屬性或魔法屬性。注意變化系的核心在於“無耗損”。只是從A守恆變成B,A不會受到損傷。
毀滅:直接對作用對象造成損傷,毀壞作用對象的物質肉體。毀滅系往往都是直接的能量傷害,也包括能量傷害帶來的各種肉體弱化效果。
幻術:通過操控光線而影響光線照射到的一切。這裡要注意,“光”本身就是最為純粹的魔法能量,也是和靈魂完全等同的存在,因此隨著這類學問的發展,幻術除了可以影響觀察者的感官,還變得可以通過扭曲靈魂接收端而直接影響被作用人的心智。
奇術:改變作用對象周圍的物理法則。比如說奇術的懸空術是“物體周圍的重力不起作用”,奇術的平靜術是“行動導致憤怒的邏輯鏈不起作用”。由於這類法術要控制的變量參數太多,就效果而言十分麻煩,因此在其他系別(比如變化和幻術)發展並分別得到同樣的效果之後,奇術的老辦法就不再有人使用了。
召喚:同湮滅生物簽訂契約,控制湮滅生物在契約規定的時效內為召喚者效力。請注意,亡靈生物的控制本質上是源自召喚師與靈冢的契約,所以死靈法術也是召喚系的一個分支。
恢復:使用促進肉體生長的能量,增強肉體功能,修復肉體損傷,以及後來發展出的,通過使用這種能量而對亡靈生物造成傷害。
秘術:一切尚不能轉換入上述公式得到同樣效果的法術,皆屬於秘術,也叫做賽伊克秘術。秘術本身遵從一套十分艱難晦澀的邏輯,普通人學習起來十分困難。(想想地球的量子力學吧)一切通用法術皆是自秘術翻譯過來的。隨著法術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秘術被逐漸翻譯成功。但除了加里蘭的大範圍翻譯成功,之後的發展總歸是很緩慢的。也有許多魔法在盡力貼近秘術的效果,但受發展限制,結果並不十分成功(比如說ward系列法術)。
矮人的獨門絕技,現已失傳。音調魔法是一整套完整的邏輯體系,在這個體系內,矮人可以通過不同響度和頻率的聲音來改變受作用物體的自然屬性。(比如金屬發出的獨特頻率的聲音使水沸騰,於是魔法蒸汽機啟動)
音調魔法的部分效果,秘術同樣可以達到。但二者的原理大概並不相同。
音調魔法,至少從我們目前能夠見到的矮人機械殘餘來看,是需要靈魂石來提供魔法能量的。
附魔是使用靈魂石中靈魂的能量,來為普通物體增加魔法屬性。附魔使用靈魂石來提供魔法能量,但附魔術是將靈魂看成完全的“他物”。
附魔的邏輯與通用魔法的差別,在於附魔者自身的靈魂對附魔的作用要比其他法術更小。附魔的公式大概是除鍊金外,現存所有魔法中最接近標準化的存在。
附魔的最大問題,是在於原料的稀缺和不可確定性。製作靈魂石的手段目前只有通過通用魔法或音調魔法,而這二者是無法標準化流程的。因此附魔終究還是受制於靈魂石產量的瓶頸。
鍊金是使用萬事萬物的肉體能量,將肉體精化凝練成提供不同魔法能量的藥劑。鍊金術不改變物質本身及物質搭載的魔法能量,而是通過分離與混合物質使得魔法能量發生分離與混合,最終獲得鍊金師想要的魔法效果。因此鍊金效果是和鍊金師本人的靈魂無關,只和鍊金師使用的材料有關。
鍊金是符合邏輯最為徹底的魔法學問。也是最為標準化的魔法。
假如奈恩的魔法進入工業化流程,鍊金和附魔定然是最先也最易被密集化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的存在
若神術不是自成一系,恢復系的法師也就不會抱怨恢復系的發展不受重視了。神術在表現上和通用魔法無甚區別,但神術的學習同樣也並非是主要依託於邏輯,而更多地依託於信仰。信仰帶來神的啟示,於是神廟牧師依葫蘆畫瓢,效果乃成。
神術總體而言是對通用魔法的傻瓜型黑箱應用。(就像我們一按開關電視電視就會開始播放節目,但電視的原理我們不一定都懂得。神術就是神給你接好電線設好電臺再扔給你一臺電視,你要做的只要打開開關收看就可以了)
龍吼的表現形式和音調魔法相差不大,都是通過一定頻率/響度的聲音組合來直接改變作用物的自然屬性。但龍吼和音調魔法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龍吼使用的能量來自於吼者自身,使用的是吼者自己的靈魂釋放的能量。
(所以龍裔不通過自身靈魂學習龍吼的代價就是必須要使用吸收入體內的龍的靈魂的能量,可能還要包括那條龍的人格經驗等等等等……總之這不是用邏輯能夠完全解釋的)
龍吼的學習並非依託邏輯,而是長年的冥想和經驗的歷練。(大家可以想一想,禪和頓悟)而邏輯分析龍吼尚不知是否可行,因為這涉及到“一個人能否完全解離分析自己心智靈魂”的問題。(一般而言,答案都是“否”)
劍歌使用的也是劍歌手本人靈魂的能量。但劍歌特別在於此能量專門塑造成鋒利刀劍的形狀。
比如木精靈的馴獸術、海精靈的馴蛇術等,這些由於相關資料太少,無從判別究竟是否為魔法,屬於何種魔法。只有在未來相關資料充足之後再做定奪。
如上乃是目前我們能夠多少確定的奈恩的魔法。科(?魔!XDD)普完畢。
陰影魔法和影法師:
目前我們知道的影法師,或者說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Azra Nightweilder了。很多時候人們都直接把Azra當成是影法師的鼻祖,當然就算他不是鼻祖,也是個集大成者了。這位在Shadowkey裡面是類似於Chimere在Battlespire中地位的存在,而在5代DLC龍裔裡這個名字也在一個任務裡露了個臉(讚美Neloth大爺)
對了大家不要記錯,Azra老爺是個紅衛。
然後我們來說說陰影魔法——
我們對陰影魔法的定義和觀感大體上全都來自於Shadowkey裡面的介紹。我們把原文摘抄如下:
“... chosen to explore this relation of world to shadow, Azra was the first to realize that shadows were not a mere absence of light but a reflection of possible worlds created by forces in conflict. A light strikes a rock, and the shadow is a record of their clas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Other conflicting forces produced less obvious shadows, fire and water, wind and rock, or nations at war.With skill and patience, the shadows of all could be read, and patterns teased out, emphasized or eradicated.Manipulating a shadow could, through contagion, manipulate the object or force which cast it. ”
之前在說通用魔法的時候,裡面就已經提到所謂“光”在老滾世界裡不只是光,還代表了純粹的魔法、能量、靈魂等等等等。那麼以此類推,所謂“影”,在老滾世界中也就不只是“無光”這麼簡單的事情了。根據上面的敘述,陰影是衝突力量創造的可能性的反射投影。這句話並不好理解,不過大家可以參考下我另外的那篇“成神之路”,以及之前那些隱晦文本翻譯,特別是“來自第五紀元的情書”,還有超人的“維克之教誨”。下面就是我對此做出的解釋:
Aetherius-Mundus-Oblivion,三界的真正屬性:
光界:一切可能性,因缺乏行動而完全保留(舉例而言,我可以說,我打算明天下午三點去看電影,我打算明天下午三點去逛商場,我打算明天下午三點去打一盤DOTA,etcetc,但在我於明天下午三天真正做出了某件事之前,這些可能性就都是並存的。如果我不採取行動,這些可能性就會繼續存在下去,而我真正的行動,比如說,我去看電影了,則是對其他可能性的死刑宣判——這裡就是Anu的“靜止”的力量所在,也因此光界成為了絕對Anu化的存在)
湮滅:毫無可能性。結合上面的例子,我選擇去看電影了,那麼其他被判處死刑的可能性就通通進入了湮滅,因為他們已經被行動證實為“不存在”了。
現世:行動從而選擇。
所以從這裡我們多少能夠理解,所謂的“衝突力量”,實際上就是現世的行動本身:現世就是Ada們彼此衝突彼此融合消除掉各自多餘的可能性只留下唯一時間軸的唯一可能性的全過程,自然就是以衝突的形式。但另一方面,現世的“現實”只有一個,那麼其他的所有可能性就通通進入了湮滅,這些可能性在現世的投影,就是陰影。
(而為何表現為“無光”,原因大概很簡單:有光才能目擊才能觀察,或者說,光就是目擊故而確定唯一現實的實際表現——這也是為啥瑪格納是龍蛇衝突目擊者的原因所在。那麼換言之,既然“光”就是觀察導致波函數崩塌,那麼“無光”自然就是被崩塌排除掉的其他可能了)
或者讓我們用個時髦點的詞,所謂“平行世界”。
老滾世界的世界觀並不兼容真正意義上的平行世界,但設計師們巧妙地把平行世界包裝成陰影本體一股腦扔入了湮滅。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理解陰影魔法的本質了:
讓非現實的其他可能性(即“平行世界”)與現實的對應存在進行疊加,而讓現實的存在於現實同時獲得其他可能性所具有的屬性。
舉例而言,就拿我們的Azra大爺來說吧:現實中這位是個法師,而在陰影A中,Azra是個戰士,於是Azra把陰影A提出來和自己的現實進行疊加,這樣就讓自己擁有了戰士的屬性;陰影B中的Azra是個詩人,於是Azra把陰影B中的自己取出來進行疊加,這樣自己就擁有了詩人的屬性,等等等等,以此類推。
當然,這種處理也是非常危險的,一個搞不好就會讓現實中的自我徹底崩盤。於是Azra自然就倒了黴,直到Shadowkey的主角把他從“我是誰”的噩夢中喚醒,讓他的自我重新統一於是恢復神志。
跑個題,其實我在lore論壇也一直這麼說,參考陰影的如此屬性的話,那麼“月影”之阿祖拉到底代表了什麼,為啥她會那樣支持變精靈出走,或許我們多少能有一些答案了。
ol更新補充了瓦倫林地的不少內容
不過在說明木精魔法之前,首先我們在這裡提一下似乎是最近有些爭論的話題:所謂魔法與科學
我在TIL和UESP裡搜索了全書籍,提到Science的書本本身就很少,其中大部分都指代的是Magic也就是魔法,而唯一Magic和Science同時出現的內容,是所謂“Magical Arts and Science”
結合上下文,這個詞組的完全形式是“Magical Arts and Magical Sciences”。換言之,對立的不是Magic和Science,而是Art和Science。Art和Science的對立,稍微有接觸過英語系大學分科的人應該都一眼能看出來,這不就是文理分科麼?(也就是迪貝拉和朱那好哥倆啦233)
綜上所述:
結論1:老滾世界不存在“魔法與科學”的對立,奧比斯的“科學”只是對魔法的一種研究方法,目的是使得魔法能夠更夠規律,更具有重複性和可操作性。用些高大上的詞,就是希望魔法儘量客觀化,魔法效果儘量固定化。而奧比斯的“魔法技藝”,則沒有這些條條框框的限制。
推論1:基於邏輯的魔法更加貼近“魔法科學”,原因在於其理論性,而不基於邏輯的魔法更加貼近“魔法技藝”,原因同上。
如果我們用一維維度來表示前面提到的魔法,大體上應該是如下排列:
魔法技藝<--->魔法科學
木精巫術-----龍吼/劍歌----神術/女巫巫會法術-----賽伊克秘術----加里蘭通用五系(變化/毀滅/幻術/治療/奇術)----召喚(包括蟲王亡靈術)/附魔/鍊金----音調魔法
當然,音調魔法的邏輯某種意義上超越了當下人們的普通邏輯,所以反而變得神秘而難以理解了。
推論2:其實可以參考這些技能在遊戲中對應的關鍵屬性(參見2-3-4代):Intelligence屬性主導的魔法更為偏向魔法科學,而與之相比偏向魔法技藝的則愈來愈多地需要Willpower屬性。個人意志力-冥想的主觀性很強,而主觀性愈強客觀性就愈差。
馴獸也好,野狩改變形體也好,都不過是木精巫術的具體表現分支而已。而木精的巫術得益於綠液本身的獨特屬性,完全不需要文字,更不需要邏輯,反而是主觀到了極點。
木精的巫術說白了就是心想事成:我的意念的變化,造成"客觀"環境的變化。
或者用中國人更熟悉的禪宗來說明:萬物變化乃是心動。
這種巫術之所以能夠成立,是出於法林納斯提本身的獨特性質:綠液是或然性之塔,其原石為或然性之橡實。解釋一下的話,就是說法林納斯提本身是完全表現為或然性的概率,或者說,法林納斯提永恆處在波疊加態,而其出現的概率分佈就是春夏秋冬四處地址,所以沒人能親眼確認“法林納斯提的移動”,因為它不是從一個地址連續移動到另一個地址,某種意義上它是躍遷。
既然是波疊加態,那就是永恆的貓箱,那麼一如既往,觀測者就很重要了。我看到是什麼結果,世界就固定在這一結果之上。而與綠液同調的木精,則混同了“我看到”與“我希望看到”,或者說正因為他們更接近純粹的奧比斯之“肉”,所以他們的肉體直接構成了精神。不需思考,只憑感覺,最基本的動物的直覺,融入綠液的自然整體,木精祭司個人的轉念,可以讓一碗水憑空出現在自己的手中,而許多相同的轉念,或者是強大個體的轉念,則會讓空想直接成為現實。
所以當木精定義自己接受了綠約,他們就以木精的形象出現,而當他們從內心否認綠約,他們也就自動變化成為了怪物。當然讓他們否認綠約也就是否認自我意志,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一般發生這種情況都是有強大外力的干涉。是否都要歸功(罪)於海爾辛,目前的個例太少,難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