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學、家裡沒有電腦的時候,我經常去同班同學的家裡蹭電腦玩。當然他們的電腦也帶不動大型遊戲,所以Flash小遊戲網站在班裡非常流行。
其中一款放在網頁置頂推薦位的、叫做《二戰前線2》的橫版射擊遊戲,更是班裡的爆款,經常出現好幾個小夥伴圍坐在電腦跟前輪流攻略的盛況,只為比拼誰把這遊戲打得更遠。有時我們還會兩人協同操作,一人操控鍵盤控制角色移動,一人操控鼠標負責瞄準射擊。
主角在出戰前能從軍火庫裡提取一整套裝備,包括但不限於裝有消音器的沙漠之鷹、加特林和火箭筒。作為反派的日軍和德軍,也不知從哪個次元調來了無人機、空降坦克、重型機甲、航天火箭。
“你給我幹哪兒來了?這還是二戰嗎?”
軍隊中更是不乏傳統功夫大師,能用武士刀發出刀波,空手上陣硬接火箭筒,乃至從《街頭霸王》的隆那裡學來波動拳和旋風腿阻攔玩家。
吹毛求疵的歷史考據黨恐怕不會有多喜歡《二戰前線2》,尤其是看到遊戲裡的主角和鬼子都在拿不符合時代特徵的重火力對轟的時候。但這種狂轟濫炸的“抗日神劇”大場面,足夠把熊孩子們哄得服服帖帖。
儘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可能有一個多月),班上所有人都卡在了狂轟濫炸之外的地方。
第二關有處水池,泛著不祥的綠光,落入即死。一個站在油桶上的日軍狙擊手會朝腳下的水面射擊,用水流推動油桶。這是一個攻關提示——玩家也可以射擊水面讓油桶飄過來,再跳上油桶朝腳下射擊渡到對岸。
背景提示:“禁止游泳”
只是連物理課都不怎麼聽的小學生們,很少有人注意並理解這個提示。
我記得是我率先發現了這裡的攻略法。雖然我也沒讀懂作者的提示,只是朝油桶胡亂射擊了一通,發現油桶會動而已。但我的發現延續了同學們對《二戰前線2》的興趣,也讓班級開啟了一場又一場的草根“速通”比賽。
不過熊孩子的興趣來得快走得也快。有人始終卡在第4關,之後便不願再嘗試;包括我在內的另一些人打過了第4關,卻失望地發現遊戲的第5-8關不過是第1-4關的重複版本,無非增加了一點難度而已,沒了新鮮感,也不想再嘗試。
後來《二戰前線2》的無敵版長期佔據了網頁推薦位,在裡面感受過幾次天下無敵的短平快樂趣後,我們也很少再打開這部遊戲了。再後來大家畢業,然後隨時間逐步失聯,有關這部遊戲的記憶也被塵封起來。也就是我第一次打開街機模擬器、發現《合金彈頭》的時候,才會想起之前玩過一部跟這很像的遊戲。
再次打開《二戰前線2》已是十幾年後。今年7月,《二戰前線合集》登陸Steam平臺,只收12元人民幣,其中收錄了《二戰前線2》,以及其他兩部對我個人而言只能算是添頭的續作。
Steam好評率99%
入手後,我一口氣把《二戰前線2》的12個關卡,或者說3個不同難度周目的4個關卡打通了,總時長也就3小時。我沒有依賴作者特地添加的無敵、無限子彈、子彈強化功能,雖然這裡理應誇一下作者知道玩家們想要什麼。
我甚至感覺三週目比二週目還簡單,由於我原本只在無敵版中見過的、許多具備變態火力的武器此時都已解鎖,再加上背版記住了敵人刷新的佈置和位置,攻略速度快多了。
但在用逐步變態的火力轟殺逐步變態的敵人之餘,我卻沒有產生“童年回憶不過如此”的傲慢心理。先說難度,我成年後的橫版遊戲攻略水平並無長進,躲避彈幕和彈藥管理起碼都能應付,稍有失誤就要重來的平臺跳躍部分實屬力不從心,也因此損失了不少生命。
丸辣
相較網上的版本,Steam版也做了不少優化和機制改進,許多地方其實都有意放了水,才讓我混了過去。像最後一關Boss戰,四節火箭中的第二節會發射導彈雨,在Steam版裡,被主角擊落的導彈會掉落數不清的血量和彈藥補給,大大降低了後兩節的攻略壓力。
其次是大批當時的我沒能注意到的機制設計。《二戰前線》系列無疑是對《合金彈頭》的致敬,也從《合金彈頭》的敵人設計或誇張畫風裡學到了不少東西。但現在我敢說,《二戰前線2》絕不是一部粗糙的《合金彈頭》仿品,而是一部有自身創意和獨特設計的優秀小品。
我可以舉出若干個堪比當年那座水池的例子。例如,早在許多標榜“擬真”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之前,《二戰前線2》就考慮到了子彈要從槍管打出來的設計。一些槍管太長的武器,時常難以攻擊到離自己太近的敵人,或者能用子彈抵消的彈幕,迫使玩家拉開距離或主動切換武器。
消音手槍相較不消音版本槍身更長,同樣難以處理近身敵人。但作為彌補,消音手槍不會驚動正在打盹或沒有注意到主角的敵人,適合在一週目用來潛入。
在內容有限的4個關卡中,真有那麼幾處無聲武器收益更大一些的遭遇戰。
使用無聲武器擊斃下方的德軍時,上方的地雷炮臺不會開火
另一點也是當初一整個班級都沒注意到的設計。開局讓玩家選擇的男性和女性角色,其實存在人物性能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射速上。女性角色使用手槍或弩箭等輕型武器的射速更快,擅長用這類武器堆疊DPS,而男性角色使用重型武器的射速快,適合廣域轟炸。
霰彈槍也算是重型武器
除了近戰武器和手槍,玩家能從軍火庫中提出四種特殊武器打包帶走。上述的機制,還有走心的關卡設計、武器和角色的性能差異,都證明著當年的作者為了區分武器體驗、調整難度曲線、增添攻略多樣性所做的努力。
而在Steam版上線後,作者仍在發力,海通過更新日誌的形式,讓我們隨時把這些努力看在眼裡。半個多月裡,作者發佈了9次更新,除修復Bug外,還在繼續往遊戲裡添加人性化的機制和功能:例如使用數字鍵切換武器的功能、隨時使用Esc鍵暫停遊戲的菜單等。
遊戲舊版本里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武器,在新版也得到巨大加強。例如鑽頭,多出了噴氣飛天、抵擋子彈、發射蓄力穿甲鑽頭等屬性,一躍化身為多周目特有的跳關神器。
我估計現在的小學生不開無敵也能在歡聲笑語中打通《二戰前線2》。不過,體驗作者將在不久後推出的新關卡、“生存者”新模式、計劃中的遊戲結局,或者更深入地探討遊戲的機制,抑或是以最小損失、一命、無傷通關《二戰前線2》的研究,對於我這樣的成年人來說,才算是剛剛好。
作者承諾會在未來補完遊戲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