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6年9月,英格蘭林肯郡的黑斯廷斯,隨著“私生子”威廉率部以一場酣暢大勝擊潰了英格蘭歷史上最後一位盎格魯撒克遜出身的國王哈德羅二世,諾曼騎士與身後來自布列塔尼、弗蘭德斯和歐洲各處的僱傭兵長驅直入,最終征服了英格蘭並在溫莎城堡站定陣腳加冕為王,史稱諾曼王朝。
許多人認為,諾曼征服將英格蘭正式帶入中世紀盛期,在威廉的治理下,英國開始擺脫曾經屢次被北歐征服者吞併又獨立的歷史,而更加成熟的法國封建制度也開始代替粗獷的賢人會議,又一次從制度層面上塑造著這個國家。
高聳的城堡塔樓代替了領主長屋,莊園和修道院開發著土地,臣服於諾曼王權的貴族很快也學著騎士們的生活方式,甚至從語言、武器、衣食住行的角度,都是從諾曼底來的更好一些。
但新朝雅政真的是這樣的嗎?許多人不這麼認同,其中就包括今天的主角,英格蘭的水泊梁山主,不列顛的亡秦必楚人,被稱為“最後的盎格魯撒克遜武士”,也是傳說中征服者威廉的眼中釘肉中刺,“警覺者”赫爾沃德(Hereward the Exile)
![](https://image.gcores.com/c3c90aee06ecbf0006745a237651b34e-782-1138.jpg)
赫爾沃德也是本次CK3新DLC裡無地冒險者玩法的推薦角色,看得出來P社想要將這個遊戲引入一個RPG敘事為主的遊玩方向,而赫爾沃德被安排的宏大劇情,就是本次更新中的重頭戲。
歷史上的赫爾沃德,一般被認為出生於1035年左右的英格蘭林肯郡的伯恩,現如今記載其生平比較詳細的《赫爾4沃林傳奇》中記載了其母親伊迪斯,是約克伯爵的女兒,而他父親的說法則眾說紛紜,許多人認為其父親是個曾經跟隨克努特大帝征服英格蘭的丹麥武士。
許多記載認為他跟麥西亞領主沾親帶故,這也是後來作為起義軍領袖,同樣也受到麥西亞、諾森布里亞等盎撒貴族支持的原因。
但大部分記述則都提到了他叔叔,同時也是彼得伯勒修道院的院長,這位同樣也是傳奇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同樣的在諾曼征服後,威廉一世在英格蘭搞土地與人口普查後編撰的《末日審判書》也證明,他們家族確實是將土地出租給了兩個修道院,算是一種二重印證的證據吧。
但無論如何在諾曼征服開始前的1066年,赫爾沃林作為一個僱傭兵在海峽對岸的弗蘭德斯為領主工作,而在風雲突變江山易鼎後,他也收到消息說家中可能有變要他趕緊回到林肯郡的家鄉。
但還沒等到家門口,赫爾沃林便發現自己兄弟的人頭被插在了門口的木樁上,一時之間悲傷淹沒了他,但更可恨一幫諾曼武士正大搖大擺坐在他家中,已然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赫爾沃林頓時間血灌瞳仁,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要解心頭恨是拔劍斬仇人。
隨即與一位同伴殺入屋中,如砍瓜切菜一般,一連斬殺了十五個諾曼賊寇才收手罷休。
但是您可別忘了如今威廉一世已然是打進了英格蘭,如今朝廷都是諾曼人的,一時之間他是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埋葬了兄弟屍首後他想不能在這裡坐以待斃,隨即是催馬投奔叔叔布蘭德的修道院。
![怒殺十五諾曼醉漢的赫爾沃林](https://image.gcores.com/d318a996e7a3fb16efb3c17d96c7e220-1195-1600.webp)
怒殺十五諾曼醉漢的赫爾沃林
您熟悉西方文化尤其是中世紀的朋友您就知道,不管是修道院還是教堂,在當時君權神授的年代對於封建主來說都是有點特權的,尤其是在不列顛和北歐,這些講究賓客權的地方如果接受庇護了騎士或者亡命徒,那麼一般的領主也不敢直接拿人。
當然這一點對歷任英王來說其實沒啥威懾力,因為從征服者威廉到後面金雀花王朝諸王,尤其那個理查和他弟弟小亨利,這一個個都拿教產當ATM的,真要摸下臉來早就殺進去了。
所以布蘭德叔叔一見這逃回來的赫爾沃林,首先是心疼,哎呀我的兒雖說這是報了國仇家恨,但是如今彼得伯勒修道院也不敢留你,否則這裡的百姓僧侶遲早得被刀刀斬盡各個殺絕。
於是布蘭德叔叔就以自己院長的身份,當眾冊封了赫爾沃林為騎士,並且給他備了乾糧馬匹說你快逃命去吧。
老話講這叫屋漏偏逢連天雨,剛出了修道院,這尋仇的便找上門來,此人名為弗雷德裡克(Frederick),他本人實則沒什麼能耐,但他可是著名的諾曼騎士威廉.德.瓦倫訥(William de Warenne) 的妹夫。
![威廉.德.瓦倫訥是征服者威廉帳下的知名騎士家臣](https://image.gcores.com/f53e108417415fb42b43981908b28b31-466-700.jpg)
威廉.德.瓦倫訥是征服者威廉帳下的知名騎士家臣
而根據傳奇說的此人被赫爾沃林設計殺死,而隨後威廉·瓦倫納也是拍馬殺到,相傳也被赫爾沃林一箭射倒下馬,兩人就此成了世仇,這個事件也可以在遊戲劇情中看到。
只不過經此一役,赫爾沃林算是徹底成了亡命徒,成了outlow了,殺了一般的諾曼軍士是一回事,但是得罪了英王帳下的騎士那可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此時畢竟征服者威廉在英格蘭根基尚淺,民間也不服氣這些囂張跋扈的諾曼人,更關鍵的是諾曼人的法律嚴苛,大興分封也是動搖了英格蘭本土貴族和地主的利益。
原先在懺悔者愛德華時代,盎格魯撒克遜的傳統被很好的保存,所以才有了那句話叫“英國的法律是生長出來的,不是創造出來的”。
比如說審判方面,四級法院制度在七國時代就出現和完善了,從領主召開的賢人會議,到最小的村莊會議,都是一種類似公開庭審的證人誓證法(witness) 。
而對於殺人盜竊,尤其是沒有證據的案件,他們裁判的水平相當鬆散,被指控人找12個證詞人給他作證和發誓,只要人夠多就會議就能說這個人是無罪的。
而且這個找證人也是明碼標價,比如說一個貴族可以抵六個平民的證詞效力,只要有人就能脫罪,法律效力至上,甚至都出過國王因為賢人會議的決定拒絕坎特伯雷大主教,為犯人求情赦免的情況。
當然除此以外,像是神裁法和決鬥法在英格蘭也很多,在懺悔者愛德華當政時,還出現了早期的公證團制度,由被指控人周圍左鄰右舍來評判此人品德最終裁判。
![遊戲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將走流程寫到臉上的民族](https://image.gcores.com/bcef96a59f3c1e0122097a7ae53b0acf-1395-115.png)
遊戲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將走流程寫到臉上的民族
這些法律雖然看起來扯淡,但是卻有著極大的地方特色,組建會議審判其實是對民眾有利的。
但是歐洲著名秦制人征服者威廉表示,什麼花裡胡哨的全給我禁止,封建領主就是裁判權,首先就給賢人會議給關了,而民間的領主也可以選擇自己覺得合適的裁判,說白了跟國王關係好就往上報,要是自己能打還可以要求決鬥。
雖然長遠來看,諾曼征服是帶入了技術和一些先進制度,但是在當時老百姓眼裡,這些諾曼騎士就是鬼子進村,以蠻橫的封建制度統治一方。
所以此時林肯郡出了赫爾沃林這樣的好漢,武藝高超兵法嫻熟,實乃人中龍鳳自然許多人聞風跟隨左右,這支隊伍慢慢就成了規模了。
而且熟悉CK31066劇本的朋友知道,英格蘭的法理不光是威廉有,北海對面的丹麥國王也有,此時丹麥國王也伸出援手資助赫爾沃林。
所謂孤木難支,後來赫爾沃林也是率部投奔了另一位反諾曼的豪傑,CK3中此人也有出現,便是曾經諾森布里亞伯爵莫爾卡·赫威賽,後來他被剝奪領地後也是起兵造反,兩人兵合一處就得找個地方存身。
有人獻策說有一地易守難攻,周遭皆為泥沼險灘,這裡便是赫爾沃林揚名之地這裡叫伊利島。
而我們熟悉赫爾沃林的一個名號沼澤人,也是就此而出。
聽過我前文講諾曼人那一集的大家知道,從諾曼底出來的將士各個都是馬上的功夫,雖然現如今還是鎖子甲時代,但是諾曼騎士鞍馬嫻熟,陣前列陣衝鋒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戰術。
可是到了沼澤算是崴了泥了,伊利島上,赫爾沃林和莫爾卡就決定說首先是修築城寨,但是同時還修了一個木質的長堤,等於是鋪了個路溝通了伊利島和外界。
等到諾曼軍動員起來後,自然是順著這條道路走,但還沒走到一半,這重甲大馬馬上就壓得道路吃不住要往沼澤裡下沉,諾曼人是丟盔棄甲被守軍一舉擊潰。
《赫爾沃林傳奇》中還記載,諾曼人建造了工程器械,但是伊利島畢竟是易守難攻,還沒推到城下就被赫爾沃林親自手持火把給燒了,最終城寨是因為出了內鬼而淪陷,赫爾沃林殘部是僅以身免遁逃沼澤繼續抵抗。
![](https://image.gcores.com/cefaa605b7a5c03cdebe21ecfb4ab170-900-384.jpg)
雖然民間都覺得這位是個英雄角色反抗強權,但是同樣他也是一個強盜匪徒,比如說在跟諾曼人開戰後他就幹了個很抽象的事情就是洗劫他叔叔曾經的那個修道院。
而對於原因,有人說他就是見財起意為了收集軍資,有人說這是為了滿足支援他的丹麥人,但也有人說這是為了防止諾曼人佔領這些財富,而此時布蘭德叔叔也因為資助他而下野。
最後這位好漢的結局自然說法很多,有人說他最終跟威廉和解,詔安了。
但更多的說法是他繼續流浪最終不知所蹤,跟第一篇的熙德還不一樣,他是真的活在了小說傳奇當中。
赫爾沃林這個形象,雖然有著歷史人物做基礎,但是更多的還是在英國歷朝歷代的改編,尤其是他作為一個反抗者和一個亡命徒的形象,在後來也被融入了另一個亡命徒角色羅賓漢身上。
沼澤和叢林這種荒野,也就成為了西方文化中重要的意象,是一種相對於城堡、城市這種秩序陣營的存在,outlow成為了一種反抗精神,從中世紀到現代,從歐洲到美洲,時代變遷但是法外之人還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而在文化界,“諾曼枷鎖”這一個概念,也讓赫爾沃林這樣的形象更加正面起來,近代也有許多作品是借古諷今以抨擊諾曼征服打破了曾經英格蘭的美好與純潔。
![羅賓漢的形象與事蹟都受到赫爾沃林的影響](https://image.gcores.com/718870d617b0a84b5a5a61c5882ecff4-1344-896.webp)
羅賓漢的形象與事蹟都受到赫爾沃林的影響
在每次說到諾曼征服對於英國曆史的影響時,我都會想起來某乎的一個問題,講的是如何來改變《哈利波特》裡頭金妮·韋斯萊這個角色。
這個回答說的是,給金妮全點力量和耐力,寫成一個物理傷害比魔法還高的女武神。
而人家的思路也很清晰,因為劇情裡的韋斯萊一家,本身就是英國社會中愛爾蘭族裔的代表,凱爾特人、紅頭髮、生育率巨高還是小公務員,看個魁地奇都看愛爾蘭隊。
而金妮的形象也可以參考民族英雄,抗羅英雄布狄卡女王來寫。
![](https://image.gcores.com/333c60990ba2203908c93e71da15c03a-600-400.jpg)
相反的,作為反派和刺頭的馬爾福一家,那就是這種意象的對立面,金髮碧眼、貴族通婚、社會精英心狠手辣的oldmoney,看誰都一臉居高臨下的選手,這些人可以是看做英國社會中由諾曼征服以來出現的諾曼貴族的意象。
而真正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代表呢?哈里這種黑髮普通人樣貌就是典型,說不出什麼特徵但是就是很英國的英國人。
這樣互相相對甚至敵對的文化意向,其實根源也是來自諾曼征服和隨之而來的反抗。
![](https://image.gcores.com/74fcbf6256722f38354d8611be9c1db1-2048-1487.jpg)
但歷史上,諾曼王朝雖然因為白船事件而鬧了個三世而亡,但是由諾曼人組建的金雀花卻成了中世紀英格蘭的主宰。
回到遊戲當中,你會怎麼體驗赫爾沃林這樣的昂撒好漢,是來一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驅逐諾曼人?還是選擇另一個道路,從龍入關倒向威廉?咱們還是評論區聊聊吧。
這裡是浣熊君,一個在全網撂地的閒散作者,下一篇估計接著寫羊蹄山北海道文化吧,咱們下回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