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論elo時(或者改良後的glicko與別的什麼匹配機制),我們究竟在說什麼?
顯然的,v社或者冰蛙並沒有需求來故意讓一些人來噁心另一些人,包括你。遊戲公司必然希望玩家更加投入到他們的遊戲當中,為此必須在玩家本身的水平之外,努力儘可能最大程度地優化遊玩體驗——當然,不是所有嘗試都會成功。
那麼,elo等匹配機制,目標就在於使進入遊戲的十個人分成實力相對接近的兩隊。然而,elo只能根據這十個賬號過往的遊戲表現來評估,並不能夠知道控制賬號的人的狀態是否更差或者更好,或者另有其人等情況。同樣的,綜合實力符合當前分段,但選擇的英雄可能是絕活或者是一個“新的嘗試”,陣容的配合與剋制也會制約與發揚玩家的優缺點。筆者相信大多數情況下天梯匹配總是會撮合到實力接近的原住民,只是他們會具有不同的長處與缺陷,經過足夠局數的遊戲後他們的天梯分趨近他們的真實水平,但總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使他們可以或不能在某一局中體現他們的實力。
至於為什麼今天提筆會寫下這麼一些,一則是假期回了老家,晚上閒來無事,二來此前剛巧刷到一個視頻,中軍哥自稱萬古實力,結果看錄像被狠狠拷打,確實只能算原住民。
當然,確實會有運氣的影響,確實存在連續一段時間內經常隊友更多不能發揮出與分段相符的水平的情況,筆者上週的三連跪,前後兩把隊友掉線,中間一把四號位墨客完全不會對五號位小魚的線,並且第三把還是為了躲黴運從東南亞切到歐西,未果。這時唯一能做的就是關閉DOTA,化身機長。額外的,對於打DOTA為了放鬆的朋友,也許選擇零和遊戲本身就偏離了原本的目的,或者也可以進行競技性沒有那麼強的對局。只是一點建議。
無論怎樣,我仍然會繼續精進技術以上分,直至觸碰我的極限,對於DOTA,對我來說,這是唯一能做,能確定的事情。同樣地,我也承認我會因為這三連敗需要額外浪費六局的時間與精力,與繼續失敗的風險,這是所有意圖上分的玩家所必須認清的事實,以及應當具有去克服的勇氣與自信。畢竟,DOTA作為一個相對來說已經足夠對稱足夠公平的遊戲,努力所能得到的回報已經足夠多了。
前段日子筆者被傳奇的朋友拉去當教練,他認為自己非常盡力,更多是隊友的問題。在我觀戰、覆盤,並且反覆確認過後,基於我對我和他關係程度的信任,我拉出來他代表性的一局噴了近一個小時。
至於筆者自己,目前仍然是無法觸及真冠絕選馬局的水平,筆者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到達8k5,在DOTA中留下獨屬於我的ID。然而,不論分段如何,就像天命所說,遊戲中總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很多失誤,覆盤能發現自己更多失誤。
真正重要的是,承認自己弱小,直面自己無能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