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MWC展會已經落下了帷幕,本屆的主題為“Converge. Connect. Create”,聚焦5G技術、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以及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
除了展示和發佈一些全新的技術和產品外,很多廠商還會帶來一些“黑科技”或是概念產品,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來盤一盤,看看你最鍾愛哪一款呢?
Yoga Solar太陽能筆記本
在年初的CES 2025上,聯想發佈了此前曾展示過的概念產品—卷軸屏筆記本,它被命名為ThinkBook Plus Gen 6 Rollable,其屏幕可以從14英寸延展到16.7英寸,增加近50%的顯示面積,成為了展會上最具顛覆性的產品之一。
而在MWC 2025上,聯想又帶來了一款名為Yoga Solar 的太陽能概念筆記本。

據瞭解,這款產品的A面集成了太陽能板,採用“交叉背接觸電池”技術,共裝配了84塊背觸式太陽能電池單元,能夠實現24%的日光轉換效率,使得筆記本在戶外光線良好的條件下無需外接電源即可持續運行。
聯想為其搭載了動態太陽能追蹤系統,該系統能夠實時監測電流和電壓數據,並依據環境光線的變化自動調整充電策略。
這確保了設備在各種光照條件下都能最大限度地捕捉並利用太陽能,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官方給出的是20分鐘太陽能充電,支持1小時的視頻播放。

目前很多筆記本在續航這塊給出的本地播放時長能達到了20-25小時,我們就按20小時算的話,也就是每小時5%。
按照這樣算的話,那這款太陽能筆記本20分鐘大約是可以充電5%,一小時大約15%,理論上如果太陽充足且不進行高負載工作,確實真的可能實現無需外接電源持續運行。
配置方面,它採用了14英寸OLED屏幕,厚度為15mm,重量約1.22kg,搭載了最新的Lunar Lake處理器,配備32GB內存和1TB固態硬盤。
作為一款概念產品,Yoga Solar PC看起來的完成度還是蠻高的,充電效率還算不錯,理想狀態下在戶外可以一天不接電源持續用下去,未來的前景還是不錯的。
當然,一方面我覺得太陽能充電是讓產品多了一種更加綠色的充電方式,並非唯一方式,適合在場景合適的情況下補充下電量,畢竟正常應該不會有人一直在陽光下工作吧。
另一方面,雖然太陽能充電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算是“錦上添花”,但對於經常在戶外使用筆記本工作的一部分用戶來說顯然更有必要,未來的商用本或是三方本上沒準會成為這項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
ThinkBook Codename Flip外折PC
2020年,聯想發佈了首款摺疊屏筆記本—ThinkPad X1 Fold,融合了平板電腦的便攜性和筆記本電腦的功能性。
它採用了內折設計,展開狀態下是一塊 13.3英寸柔性觸摸屏,可以實現“書本式”、“桌面筆記本電腦式”、“平板電腦式”、“直立式”等多種形態,配合上鍵盤、筆等配件可以實現多場景的使用。
在這屆MWC上,聯想又帶來了一款不太一樣的摺疊屏筆記本—ThinkBook Codename Flip雙屏。

ThinkBook Codename Flip採用了外折的設計,通過兩個鉸鏈實現垂直摺疊,從而將上半部分隱藏到主屏幕後面,形成一種全新的雙屏配置。獨特的設計讓它有著多種使用模式可供選擇,屬於是怎麼折都有用。
翻蓋模式,將屏幕完全摺疊(13.1英寸),當做一臺普通筆記本來使用,適合日常辦公;垂直模式,即把屏幕完全展開,獲得一塊18.1英寸的大屏,更加適合瀏覽文檔;分享模式,實現雙屏協作,與其他人分享內容;平板模式,完全摺疊起來變身平板,適合創意設計和繪圖工作;閱讀模式,優化的無干擾閱讀體驗,適合長時間瀏覽內容。

ThinkBook Flip AI PC在用戶界面設計上加入了巧妙的創新,如用戶可通過位於摺疊處的滑動條輕鬆在翻蓋模式和分享模式之間切換。
當主屏幕共享到背部的第二屏時,系統會自動彈出提示,確保用戶知道屏幕共享狀態,避免意外暴露隱私。

配置這塊,它搭載了酷睿Ultra 7處理器,配備了32GB LPDDR5X內存,並內置了AI智能助手。另外,它還提供了Smart ForcePad觸控板,內置指紋識別,並提供了擴展接口。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這款摺疊屏筆記本是怎麼折都有用,相比於傳統的筆記本有著更為豐富的形態和使用場景,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便捷性。
不得不說,聯想這些年在PC形態上的創新還是非常多的,內摺疊屏、雙屏、卷軸屏都整出來了,而且基本都已經上市,這次全新的外摺疊雖然還是概念機,但考慮到之前的成功案例,這款很有創意的產品還是非常有望在未來正式面市的。
小米15可拆卸外置鏡頭
近些年,手機在影像這塊可以說是“卷的飛起”,大尺寸傳感器、高像素長焦、物理可變光圈、多光譜成像以及AI技術的深度融合等等,都讓手機的拍照效果愈加出色。
不過受制於產品尺寸和便攜性,在很多方面還是無法和相機進行比擬。正所謂打不過就加入,那麼在手機上再外接個鏡頭就好了,小米在這屆MWC上全球首發光學預研技術—小米模塊光學系統。

該系統由一臺改裝版的小米15手機和一個可拆卸的鏡頭組成。鏡頭通過磁吸方式與手機背面相連,以輕鬆貼合和拆卸。
手機背部則設有外露的金屬觸點,用於給外掛鏡頭供電,無需繁瑣的接線或配對,也無需額外攜帶電池,採用小米的專有LaserLink技術進行數據傳輸,速度高達10Gbps,保證了拍攝時的流暢體驗。
該系統可無縫調用Xiaomi AISP,由端側大模型驅動計算攝影,帶來傳統相機無法企及的算力。

鏡頭採用M43傳感器,像素高達1億,比當下手機中的1英寸傳感器要更大一些,還具有F1.4的光圈,35mm定焦,非常適合拍人像、掃街,虛化效果更自然。鏡頭內置自動對焦馬達,支持屏幕點擊對焦,同時還配備實體對焦環,便於手動微調對焦。

小米模塊光學系統這套思路我覺得還是很有想法的,外接的鏡頭可以和手機本身的影像模組配合使用,也為攝像愛好者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通過外接不同類型的鏡頭,如微距、長焦、超廣角等,來滿足不同的拍攝需求。
當然,它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鏡頭需要額外購買,對於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能比較難接受,更多的是吸引一些細分市場的用戶;另一方面則是需要額外攜帶鏡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便攜性。
總的來說,小米模塊光學系統還是一套很有創新意義和潛力的,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創作空間,至於市場接受度,還得等它正式上市後才能知道。
真我可更換鏡頭概念機
想到外接鏡頭的不止小米一家,真我也在本屆MWC 2025上帶來了首款可更換鏡頭概念機—真我Ultra。
不過它的產品思路和小米還是有著區別的,小米是外接一整套的光學系統,包括傳感器和鏡頭等,而真我這款則是使用手機本身的傳感器,然後外掛一個鏡頭。

據瞭解,真我Ultra採用了黑銀雙拼色的外觀設計,後置攝像頭模組採用環形鏡頭設計。它搭載了定製的索尼一英寸大底傳感器,這一配置在低光環境下表現出色,能夠捕捉到更多的光線和細節,為出色的拍攝質量打下基礎。
它支持外掛鏡頭,目前有兩顆,分別是等效73mm的人像鏡頭和等效234mm的長焦鏡頭,能實現超高清晰度和專業級的景深虛化效果。
通過更換不同的鏡頭,真我Ultra最高可實現10倍無損光學變焦。該設計旨在結合手機影像算法與傳統光學鏡頭,實現媲美專業相機的影像效果。

相比小米發佈的模塊化光學系統,真我選擇了直接卡扣設計,在使用體驗上更加接近於單反相機。不過比較明顯的一個問題是,它是在影像模組中塞入了一個1英寸傳感器,但沒有鏡頭、馬達以及濾光片等,可以說它是專門服務於外接鏡頭的。
這就意味著,在沒有外接鏡頭時,這個1英寸大底傳感器是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的,而接上鏡頭後,其它幾顆攝像頭則無法使用了,在實用性層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當然,畢竟它還是概念機,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在沒有外接鏡頭時,讓這顆1英寸傳感器也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真我這套解決方案雖然目前看起來還欠缺實用性,但1英寸大底+光學變焦鏡頭的組合無疑是傳統長焦鏡頭無法比擬的,潛力還是蠻可以的。
傳音行業最薄手機Spark Slim
雖然手機輕薄化一直是手機市場的一個趨勢,但為了追求更強大影像、更長的續航、更強的性能等,又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尤其是在旗艦機領域,想要實現輕薄的難度更加的大。
當然,還是有消費者對輕薄有著比較大的執念,至於功能,夠用就好,所以還有有廠商在著手打造輕薄化的產品的,比如本屆MWC 2025上,傳音就展示了一款名為Spark Slim的概念產品,其極致輕薄的設計令人矚目。

據悉,Spark Slim通過3D堆疊工藝壓縮元器件空間,實現了機身的超薄設計,厚度僅為5.75mm,是目前行業內最薄的智能手機,重量也僅為146g。
它配備了一塊6.78英寸的3D曲面AMOLED顯示屏,1.5K分辨率,支持144Hz的高刷新率,並擁有4500尼特的峰值亮度,在戶外強光環境下也能看清屏幕。其屏幕覆蓋了康寧大猩猩玻璃,並提供不鏽鋼和陶瓷兩種背板可供選擇,確保產品的耐用性。


配置方面,它採用了雙5000萬像素的後置攝像頭系統,包括廣角和超廣角鏡頭,前置攝像頭則為1300萬像素,滿足用戶的立場拍攝需求。
搭載了八核心處理器(具體型號未知),並在如此輕薄的機身中提供了一塊5200mAh的大容量電池,提供不錯的續航時間,並支持45W快充。

儘管這款Spark Slim目前仍處於概念階段,尚未明確是否會正式上市,但其在超薄設計還是吸引了非常多的關注,展現出了它們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傳音外,打造這種追求輕薄化產品的還有其它廠商,比如三星和蘋果。
在今年年初的S25系列發佈會上,它們就展示了S25 Edge,MWC 2025上同樣有亮相,不過除了讓大家遠遠觀察外,目前還沒有公佈太多信息,估計得得晚些才能正式登場。
蘋果今年將要發佈的iPhone 17系列中,可能會加入一個Slim機型,不過目前還處於曝光階段,是否真的會登場,還得等到今年9月份揭曉。
三星Asymmetric Flip摺疊手機
說到摺疊屏手機,現在大家應該已經不是很陌生了,經過幾年的發展,它已經不再只是非常少一部分用戶的嚐鮮品,而是成為了許多消費者在選購時考慮的一類產品。
目前市面上也已經有了多種形態的產品,像可以提供更大屏幕的內外折,以及更大的三摺疊,還有更加小巧便攜的豎折產品。在本屆MWC 2025上,三星展示了一款非常獨特的摺疊屏手機—Asymmetric Flip。

它是一款豎向的摺疊手機,與自家Galaxy Z Flip最大的不同是,它採用了獨特的雙向內摺疊設計,手機的頂部和底部各有一個鉸鏈,向內摺疊後,依然會有一小部分屏幕可以顯示天氣、時間等信息。
不過它並沒有配備外屏,官方也沒有公佈其尺寸、重量以及配置等信息。

作為一款概念產品,Asymmetric Fli更多的應該是展現三星在摺疊屏技術上的創新和嘗試,距離量產發售應該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一方面是雙鉸鏈摺疊的可靠性和實用性,另一方面則是軟件生態的適配,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這款產品外,三星還在展會上展示了其大屏的三摺疊產品,有消息稱,三星有望在今年帶來它們的首款三摺疊手機。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呢,在今年MWC上,手機和筆記本這塊的“花活”還是不少的,有些看起來完成度是蠻高的,像聯想的外折筆記本、小米的光學模塊系統、傳音的超薄手機,都是很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正式出現在市場上的,儘管可能受眾群體不會很廣。
像其它的幾款,則都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還需要更多時間去打磨,但不管怎麼說,這些都展現了它們在相關領域的創新和突破,這也是目前市場所需要的。
文章來源: 快科技-手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