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渴echo 编辑/碎长
如果有人问整个ACG领域什么服装最符合大众XP、最具代表性,我的答案大概只有两个,一个是泳装,另一个就是兔女郎。
泳装自然不难理解,看看现在的二游每年夏活有多赚钱就知道了,玩家的钱包直接学会自动氪金;至于兔女郎,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诚实的好孩子,摸着良心说,你看到各种限定的兔女郎皮肤就没有一丝丝的心动吗!
所以理所当然的,兔女郎的形象与ACG文化堪称是天作之合。近些年的各大二次元手游自然也不会放过每年一次或者几次的兔女郎限定皮肤专场。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啥这“兔女郎”能成为无数玩家喜闻乐见的ACG文化符号?又是因为啥这皮肤一出我们的钱包就会使用自动氪金的技能?这所谓的“兔女郎”,到底是什么来头?
这……虽说答案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但由于我们这是个严谨(不正经)的科普栏目,所以感觉还是有必要先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兔女郎制服的诞生开始说起。
邻家有兔初长成
尽管有人仍坚称初版兔女郎制服乃是纽约时装设计师塞尔达·韦恩·巴尔德斯(Zelda Wynn Valdes)的大师手笔,但考虑到这种说法缺乏有力证据(甚至能被某些证据证伪),大家还是更接受这样更有传奇色彩的说法——即兔女郎制服的首位设计师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拉脱维亚老妇人;而她之所以揽下如此大活儿可既不是为了名誉也不是为了财富,只是想做个好母亲,满足女儿的小小心愿而已。
先别急,整件事情其实并不离谱,毕竟彼时这位幸运的女儿正深陷爱河,而她的爱人正是维克多.洛恩斯,传奇IP花花公子(Playboy)俱乐部的三位创始人之一。
于是差不多可以说是为了提前适应自己贤内助的角色,这位叫(Ilse Taurins的女儿很快就为男友的事业提出了靠谱的建议:显然以这标志性的兔子为原型设计的制服不仅能提升俱乐部服务人员的归属感,也能大大提升品牌的辨识度,进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而正如之前所说的,这制服设计的任务就因此落到了妈妈的手里。
据说,这是一款类似泳装的清凉服饰,也有着后来标志性的,由白色纱线制成的尾巴和耳朵形状的饰品。由花花公子俱乐部的三位创始人亲自审查,并宣布:第一稿没过。
啊这……想必学设计的朋友应该是已经习以为常了吧?不过这些家伙倒也没太过为难老母亲,反而是亲自对第一稿进行了些许调整——具体说来,首先是在臀部加深开叉以便“兔女郎”们能漏出更多部分的腿,加强制服收腰紧身的效果以强化“兔女郎”的特点,并增加了蝴蝶结,衣领等正装元素来突出女郎们的反差感——之后,便将其交给芝加哥方面进行量产了。
差不多是在两年之后,三位创始人又带着宝贵的实践经验找上了法国设计师蕾妮·布洛特(Renee Blot)为制服进行了诸如减小耳朵,添加领结,增加更有辨识度的袖扣铭牌的细节微调,差不多已经确定了兔女郎的经典形象,或者说是大众对它的刻板印象;
而最后随着材料学的进步,兔女郎们终于能够抛弃多少有些X暗示的渔网长袜,转而穿上两层时尚轻便的黑灰双丝……就很难说这究竟是该行业的进步还是退步。
至此相信大家不难看出,改进也好,迭代也罢,大家的愿望似乎就是让这制服越涩越好,好像什么“故事”都不发生反而显得奇怪了;但从结果上看,俱乐部还是会好好保护兔女郎们不被侵害的,毕竟他们可都是俱乐部里可遇而不可求的优质财产啊。
玉兔秀自苦寒来
要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兔女郎呢?像“女武神”那样,换上衣服,大胆舞动就万事ok了吗?
呵,天真。
显而易见,首先,想成为兔女郎不说外貌气质得百里挑一,起码得肤白貌美,性格温和,双商ok吧?毕竟想进这种世界500强级别的“大厂”打工,不适当卷一卷怎么可能?
其次,作为字面意义上的俱乐部鸡尾酒女郎,无论日后在俱乐部的赛道是哪个垂直领域,她们都至少得能识别超过143个品牌的各种酒类,并至少熟练掌握20种调制鸡尾酒的配方,以灵活应对某些突发状况。
最后,为了让被服务对象能时刻保持身心愉悦,兔女郎们不光要学会打扮,保持体型,接受最基本的身影气质训练,还要熟练掌握一些列有俱乐部特色的专属动作:
比如正常站立时,她们需要并拢双腿,拱起后背,微收臀部,以这欲拒还的“Bunny Stance”正面应对客人;
而在休息时,她们需要紧靠椅被,端庄就坐,以标准的“Bunny Perch”表达一个明确的拒绝;
最著名,最有标志性的动作无疑是“Bunny Dip”,这由“完美兔女郎”凯丽.柯林斯自主研发的动作要求兔女郎们在优雅后倾的同时弯曲膝盖,将左腿置于右腿之后。熟练掌握后,兔女郎们在俯身上酒水饮料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低胸制服会暴露什么过不了审的东西了……
对,没错,这些培训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帮助兔女郎们免遭客人猪手;而除此之外,俱乐部也有规定兔女郎不得与客人发生身体接触,更不能私下约会交往。可问题是……理论归理论,实际上又是怎样的呢?
纸上谈兔终是浅
尽管彼时已有为数不少的兔女郎借由俱乐部登上了《花花公子》杂志封面,进而成为知名模特,演员乃至社交名媛,但在1963年,曾经的兔女郎格洛莉亚.斯坦纳姆(Gloria Steinem)依然在杂志《show上发表了自己的《兔女郎故事》,向人们揭示了这一“行业”光鲜背后的肮脏与辛酸。
篇幅所限,这里就不细说文章具体内容了,总之斯坦纳姆一方面控诉俱乐部对兔女郎极尽剥削,认为只有最蠢的傻白甜才能忍受这种生活,另一方面也声称俱乐部非但不会保护兔女郎,反而会主动要求她们提供某些服务,在某种程度上与传统瑟琴行业已经没啥区别了……吧。
咳咳。
考虑到兔女郎工作的花花公子俱乐部差不多20年后才被调查制裁,罪名也和斯坦纳姆的描述关联不大,我们可能是没法真正确定这些惊人内幕是否句句属实了;不过同样考虑到不少兔女郎都曾裸身登上《花花公子》杂志,甚至将自己卷入莫名其妙的修罗场,这篇报道结合流言蜚语带来的民间影响,可能远远超出斯坦纳姆最初的设想——至少她应该不曾想到,人们看向兔女郎的眼睛里不止多了丝丝同情,也有了愈发明显的鄙夷,以至于到了后来,兔女郎俨然已经与某种特殊服务行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对此,2008年有一部电影很隐晦地、无意间透漏出了这样的态度。在这部青春励志的《校园兔女郎》里,安娜法瑞尔扮演的女主,作为被扫地出门的大龄兔女郎堪称是主流文化中兔女郎刻板印象的集大成者:她面容娇媚,身材火辣,满脑子是化妆和塑型的知识,傻白甜到甚至搞不定青少年级别的校园霸凌;但也正是因为她有如此丰富的改造经验和纯洁的赤诚之心,这位兔女郎也成功将自己一众书呆子室友改造成了或温柔或火辣的校园甜心,并与她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也在最后收获了独立女性的成功与尊严。
整部电影就是那种典型的,吵吵闹闹的美式喜剧,以兔女郎和女大学生身份和行为的反差为核心矛盾,推出一个个误会作为核心笑点。诚然,和差不多所有同类作品的设计颇为类似,女主的兔女郎身份在故事高潮被意外揭穿,直接导致主角团队的分崩离析,也为后来的自然和解做好了铺垫;可问题是编剧这不就是默认兔女郎的身份低人一等,由此引发的矛盾一定能被大众所接受吗……只能说,如此冒犯的作品,我们在以后的好莱坞怕是再看不到喽。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当地人看待兔女郎这一文化形象就会温和很多,但我们实在没办法确定是当地服务业对兔女郎们的保护更货真价实,还是因为他们风俗产业过于发达,不至于在相对正规的场所对兔女郎动手动脚的……
但这究竟是某种特例,还是东亚亚文化上某种奇怪的共识……我想应该纯粹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不过倒是也没必要思考太多,毕竟你看他们甚至给每年的8月21日和23日都定为了兔女郎节,中间只隔了一天,而且还有这么多相关的ACG作品用来给大家养眼,好像也没必要在意那些细节了。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