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又都周知的是,《人中之龍7》《人中之龍8》和《審判之逝》的主要舞臺都發生在橫濱的伊勢佐木異人町,在現實中,這片區域則被稱作“伊勢佐木長者町”。而在上篇中,我們探尋了長者町以外的一些遊戲中登場的區域,例如山下公園和橫濱中華街,於是乎,今天就讓我們和春日一起,在異人町醒來吧!

本次伊勢佐木聖地巡禮的路徑地圖
第一篇:獨自旅行|我在日本的一個月(一):東京,我又來啦!
第二篇:獨自旅行|我在日本的一個月(二):奔向首都高灣岸線
第三篇:獨自旅行|我在日本的一個月(三):千葉一日
特別篇:獨行遊記丨《本所七大不可思議》聖地巡禮:東京都墨田區
第四篇:獨自旅行|我在日本的一個月(四):初見橫濱,卻無比熟悉
早上好,橫濱!
因為想省錢,所以沒有訂海景房,可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這不,這個朝向反而是一睜眼就是富士山,這不也挺好。

早晨的富士山

城市逐漸復甦
關內站西口
首先,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當然是關內戰,也就是《如龍》裡的神內站。


出發!再次路過橫濱地標塔

抵達,但其實西口與遊戲中有所區別
遊戲中的神內站西口

不過依然能看出佈局是很類似的,之後的東口會更加接近遊戲中的樣子

熟悉的“伊勢佐木”幾個字出現在眼前

關內/神內站
伊勢佐木商業街
過了馬路,熟悉的氣息便撲面而來!
其實這個商業街本身也是橫濱的一大景點,在1987年就獲得了日本的“手づくり郷土賞”,用以表彰“創造該地區吸引力和個性的高質量社會資本以及全國各地相關的優秀社區活動”。

除了現實中沒有巨大的字牌外,其餘幾乎一致,無論是地下街入口還是步行街入口,遊戲中“Uber Eats”的廣告也給這個虛擬橫濱增添了一絲真實感,日本的Uber Eats廣告確實不少。

地下街入口,也是遊戲裡刷按摩小姐的一個地點,指示牌都是粉色的

伊勢佐木商業街入口,就連牌子位置都一樣

入口左側對比,其實遊戲裡的伊勢佐木町也有PIA柏青哥店,只是不在這個位置,雖然這裡的這家“Pirates”也一樣是柏青哥店。

再往裡走,一片大紅色便映入眼簾,老熟悉了!

而就在這家書店的對面,便是遊戲中二樓有著一隻大恐龍的“維特廚房”;在現實裡,雖然這裡不是一家快餐店,而是一個典當鋪,但同樣有著引人注目的恐龍頭。
在現實裡,剛才Pirates的外側是KFC,也有二樓,感覺其實遊戲就是移動了KFC的位置。


別以為你換了馬甲我就認不出來啦!這家咖啡廳梗得實在是過於明顯。

於是乎我再次飲食聖地巡禮,進去坐坐,來杯咖啡外加三明治。
很尷尬的是,一開始我沒想點咖啡(因為包裡有),只想單點三明治,但貌似這家店只能點套餐?服務員就一直在問我,要什麼咖啡(後面的就沒聽懂,估計是在說,套餐需要選一杯咖啡之類的吧),我就一直在用蹩腳日語說,我不需要咖啡,如此這般來回幾回合,才反應過來,社死現場。

內部同樣有這兩張大桌子,非常類似

遊戲裡我沒找到松屋,而且雖然不在這個位置,但遊戲裡伊勢佐木大街的入口右側有吉野家,松屋吉野家食其家也並稱牛丼御三家,就當作對應了。

接下來,在我遇到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可以看到現實裡的堂吉訶德在遊戲中被改為了一家藥妝店。

而在這個十字路口的右側,這家佈局相同的轉角店鋪,在現實裡賣的是章魚小丸子,在遊戲中則是炸雞。

在第三個十字路口回望關內站方向

這邊又有一家PIA,雖然位置不同,但也可以對應上游戲裡同樣存在的這一家柏青哥店。

來到第四個馬路路口,又是無比熟悉的佈局,春日他家能不熟嗎?

這裡也是第一次遇到街頭寶貝博士的地方

可太像了!

對了,和《如龍》裡一樣,這附近都是各種情色場所,例如泡泡浴,這個我就不體驗了...

遊戲中就連這個坡度屋頂的活動中心也給還原了

《審判之逝》中的遊戲公司職場霸凌任務發生在這裡

接下來我就穿過一些民宅街巷,前往旭橋,也就是《如龍》裡的流浪漢聚集地。
春日一番覺醒之地:大岡川

在街巷中遠眺地標塔
首先,讓我們看看這個同樣能喚起DNA的停車場:

這也是《審判之逝》中攝影社潛行任務的發生地

從停車場望向對岸

樓梯與佈局都完全一致的停車場下層,在現實中這裡也堆著不少回收物品,頗有撿罐求生櫃檯的樣子。

同一角度的對比,可以從地標塔看出,地圖比例確實是縮小了很多

從旭橋看向停車場,當然了,停車場對面就是普通建築,流浪漢聚集地是不存在的,我也沒在我這幾天經過的橫濱街上看到一個流浪漢。

《如龍》果然騙我,這河根本就不是遊戲裡描繪的那條垃圾河啊!我當時還在好奇,為什麼橫濱這樣的日本大都市,會有髒到這個地步的主要河流?會放任其流經旅遊區?
結果,結果那是因為純屬“捏造”!《如龍》啊,你說你到底是推動了地方旅遊業呢?還是“倒打了一耙”呢?這很難說,因為你看,我就是不知為何還信了以為這條河會比較髒(雖然預期裡也不至於遊戲裡那個程度),但我還是因為《如龍》才會想親自來到這個地方,所以從結果來看,這還是一次優秀的旅遊宣傳吧!
其實在現實裡,這條大岡川可是橫濱著名的景點,每年四月上旬都有兩岸五百餘棵櫻花樹組成的盛大櫻花祭,美不勝收,而且屆時河邊會佈滿各種美食攤,還能乘船遊覽;每年八月,河上還有燈籠漂流等各色活動!

櫻花祭時的大岡川,圖片來自「大岡川桜まつり」官網
可惜我沒趕上好時候啊!

遊戲中不能再向後走,於是只能在這裡拍一張,但可以看到同樣顏色的旭橋,以及差距明顯的水質,河邊也沒什麼異味。
風俗街與沿河步道

旭橋對岸雖然佈局有所改動,且比例縮小了很多,但依然可以看出來這獨立的一列建築,最開頭的這個就是遊戲中濱子姨的店。

現實中這巷子裡的壁畫

不過,就和遊戲裡一樣,現實裡也有這種明亮的棚子配上名字的店面,但白天反正是門窗緊閉,看不出到底是什麼店,難道也是風俗店?

現實中的“濱子姨”店

隔壁的鐵道底下,在現實裡則是書店和畫廊之類的正經小店,但這個壁畫給我嚇一跳。。。


穿過城市的架空鐵道

河邊的防災告示

行走在大岡川邊

其實大家也可以用這種聖地巡禮網站,詳細查看所有相關地點。

下去抓小龍蝦啦(不是

這一家全家應該就是遊戲中福田町(現實中福富町)前的便利店了

走在通往小酒館街的路上

現實中的“一番制果”位置,是一家西式日料店
都橋商店街(小酒館街)
不得不說沿大岡川兩岸,獨特的街景和佈局真的不少。在遊戲中,小酒館街的外型就讓人記憶深刻,在現實裡,這條叫做“都橋商店街”的街區當然也是一眼認出。

都橋商店街和遊戲中的小酒館街

這座在1964年因東京奧運會而建造的沿河建築,如今上下兩層沿河彙集了60家各色小酒館。
雖然白天冷冷清清,但到了晚上這裡才會真正活過來。

從宮川橋上望都橋商店街

都橋商店街與地標塔同框

這座前面有個大粗管子的就是都橋,遊戲中也還原了它的外觀

看向都橋

都橋對岸是福富町公園,在遊戲中,這個公園的比例縮得就令人忍俊不禁了,公園裡有一個一層樓高的建築,可以從另一邊的土坡上去,遊戲中則變成了這麼一個象徵性的小坡...

野毛是遊戲中沒有製作的一個區域,但是把倖存者酒吧,也就是現實中的ジャズ(爵士)吃茶ちぐさ移了出來,放到了都橋旁邊。

回到商業街,雖然酒館沒開門,但二樓是可以自由上來的,這裡的不少店其實都是會員制,還看到了貼著“暴力團防範推進中”的海報。
這也是《如龍8》中雪紀壽司店的位置

都橋商業街入口

都橋商業街的招牌

離開商業街,打算去尋找現實裡的倖存者酒吧,轉頭一看,這個角落怎麼這麼熟悉呢?
野毛商業街與倖存者酒吧
如上面所說,遊戲中刪減了野毛這個區域,基本上就是單獨把倖存者酒吧這個“ジャズ吃茶ちぐさ”給摘了出來,也沒有體現野毛的一些特徵,例如這個大門:


野毛商業街的一個標誌性門

野毛街巷裡的壁畫,這裡有大量居酒屋
野毛位於橫濱港未來商業區對面,距離櫻木町站僅幾分鐘的步行路程,區內各種食肆林立,從舊式酒館到最新的美食餐廳星羅棋佈,意大利餐廳、法式餐廳、酒吧和小食店密密麻麻聚集在這個氣氛濃厚、大受當地人歡迎的夜生活地帶。 一旦夕陽西下,每間店鋪都客似雲來。 橫濱有許多供應手工啤酒的酒吧,大部分集中在野毛區。 要體驗野毛,建議不應只選擇一個地方落腳,而是以「串酒吧」方式,即是接連到幾間店鋪體驗一下各種不同的美食、飲品和氣氛。 ——ANA日本旅行規劃

遺憾的是,我一到這,左看右看也沒找到這座日本最古老的爵士樂咖啡店“ジャズ吃茶ちぐさ”,最後才發現竟然是已經被拆除了!
失落之餘,我查詢了一下信息,發現其實是在重建,在官網上有如下告示:
長期重建的“Jazz Cafe Chigusa”(橫濱市中區野毛町),它將以“Jazz Museum Chigusa”的名義重新推出,並進行預展。
雖然不知道建完還會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但還是很遺憾沒有看到。。。
遊戲中的樣子

網圖,來自東京新聞
但起碼,遊戲中大體保留下了它的模樣吧!

目前為止的足跡,可以看到,我一路從關內站出發,沿著大岡川已經要逛回櫻木町站了,於是我決定直接從櫻木町站坐車到關內站。
關內站東口
不同於改變比較大的西口,東口絕對就是任何玩家都能認出來的地方了!

遊戲中掃地丸任務的發生地之一,也是春日第一次約紗榮子出來的地方

現實中的關內站是藍色調,且有棒球主題裝飾,但佈局還是差不多的

另一個角度看

對面建築玻璃幕牆上反射的塔吊,此時關內站東口邊正在建設全新的商業綜合體

從另一側看東口

旁邊建築上的奇異塗鴉
維特廚房
在伊勢佐木區域轉了一上午,早上吃的三明治早就撐不住了,於是就覺得乾脆在“維特廚房”吃飯,也就是在與恐龍頭典當鋪同一排建築的二樓KFC,也勉強算是如龍7裡維特廚房體驗了,估計遊戲就是把這二樓快餐廳移到了恐龍頭典當行的位置。
順便,北美又一次羨慕死這裡KFC的各色限定菜式了………最無聊的麥當勞/KFC等美式快餐店,就是北美了。

點了一個非常像這一款的漢堡

也在熟悉的二樓吃飯

現實對比遊戲中窗外的景色

接下來,我又沒忍住,跑去旁邊的Book-off進行淘貨!


逛著Boof-off,我想說的是:
我沉溺在實體媒體中不願醒來……
日本隨處可見的多媒體中古店簡直就是我的天堂,一逛一個小時就過去了。
很同意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那句話,把這些文藝和媒體產品拿在手裡,去欣賞封面和包裝設計,那是一個真正的物品。
That feels right,所以我也很羨慕日本紙媒和仍然發達的實體中古多媒體經濟,北美在這方面也已經快完了。
在每一個認真重新包裝好的中古品中穿梭,拿起令人驚喜的限定版,聽著塑料摩擦的聲音,欣賞一排排的設計與藝術,這才對啊!然後挑幾個喜歡的回家,作為自己永久的記憶碎片和“魂器”,這才對啊!
這也是數字和在線流媒體永遠無法企及的存在。
沐光之城與象鼻公園架空步道
象鼻公園其實在遊戲中也是被刪減了的區域,並不存在。

沐光之城,遊戲中的邪惡養老院;現實裡為橫濱海關“女王”塔,與“國王”神奈川縣廳、“騎士”開港紀念館並稱”橫濱三塔“,這個稱呼據說來自昭和初期的外國船員。

現實中的象鼻公園一角

這條架空步道在現實裡非常長,從象鼻公園一路延伸到濱北公園的步道,在遊戲中被縮減了不少,但還是能看出來,也一樣經過兩個樓之間。



象鼻公園景色

望向橫濱國際客輪港口

這張可以看到橫濱三塔中的兩塔,話說這個女王塔背後也是刷按摩小姐的地方來著

在架空步道上看客輪港口


望向橫濱CBD
其實逛到這裡,我就充分體驗了,並對於一件事情心中有了答案。
那就是:
論為什麼橫濱CBD是City Walk聖體?
之前也聽說過不少人說橫濱散步起來特別舒服,自己去了一次,作為天際線玩家實地考察了下,觀察到了幾個事情,也打算在未來用在自己的城市規劃裡。
既然是City Walk,aka 城市漫步,那麼就和打卡遊玩關係不大,這我是更考驗一個城區總體規劃的能力和水準,讓長時間無目的步行本身變得有趣並不算容易,而在橫濱兩天我卻是腳上都磨了水泡也走得停不下來,下面附上地點訪問地圖、世界迷霧地圖和橫濱CBD規劃圖,日均18KM。
我的2日橫濱探索地圖,標記了所有去過的地點
2日總共的足跡地圖
在我去過的很多其他城市裡,CBD或核心區裡往往都是“景點散步在城區裡”,但橫濱從未來港21、到新港,再一直到山下公園旁元町這個區域給人的感覺卻是“景點融入城區裡”。說得更通俗點,那就是橫濱這CBD散步的體驗更像是世博園區和主題樂園的感覺,那麼如何做到的呢?
1. 路徑多樣化:作為了填海造陸的港口本來會很平,所以橫濱CBD人為打造了大量的緩坡和起伏層次,以及大量曲線路徑的運用。我去過的包括東京、紐約在內的一些其他城市CBD相比之下其實行走體驗都挺一成不變的,高度差和層次是不讓選擇路徑這一方面變得無聊的關鍵。不能一直是格子平地,要只有這個走起來就很無聊,要有各種平緩坡度支撐的高低差和曲線,例如橫濱就有一些博物館、咖啡廳、停車場樓頂設計成了可以從另一側直接上去的草坪坡,走起來上上下下的同時好能看到不同層次的景色。更不用說大量的人行設施,天橋穿插於商場建築、交通樞紐和濱海步道,從象鼻公園走到咖啡廳樓頂,再沿著高架步道走到山下公園,逛幾圈坐Seabus直接到新港,逛逛吃吃穿過World Porter就從汽車道這麼作步行橋回到地標大廈底下,這還沒提其他的橋和纜車。

也得益於橫濱的“景點”比較集中,也不像東京有那麼多副中心、對於城市漫步來說反而是“因禍得福”,在東京跑點長時間坐地鐵這種填充時間和通勤無異、是很消磨人的性質,但在橫濱頂多坐一兩站,以外都是自己走路,是更細膩地去感受城市,就完全不同了。
2. 商業Engagement(我不知道怎麼準確翻譯這個詞?吸引?互動?反正大概是這個意思):讓城市儘可能在步行者角度消除“不可互動的元素”,換句話說就是要充滿合理分佈的大量潛在商業餐飲景點等設施,融入進城市,而非散步在城市裡。也就是要避免大面積都封閉區域,無論這個封閉是物理意義上的無法進入還是“與散步的人無關的設施”,否則就會覺得沒意思。要讓步行者目光時刻能落在潛在互動對象上,無論是有趣的雕塑、綠地、展覽還是咖啡廳、便利店、甚至是販賣機,前文提到的曲線和層次也會對視覺效果有貢獻。每個樓最好都有底層商業和餐飲,而且要保持街區相對的小和開放,例如橫濱有大量寫字樓的樓底提供了室內走廊和廣場,裡面就佈滿商店和餐飲。濱水區也是一樣,Food Truck、咖啡廳酒吧星羅棋佈,甚至晚上還有不少餐廳酒吧船出發然後停在港口?例如溫哥華的不少Waterfront區域(不過也有好例子)無趣的原因就是沒做好這個,About Here這個油管頻道有講過,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具體看一下。

3. “所見即所得”型城區:這一點比較難形容,展開說說。新港的這個填海港口其實是做到這一點的關鍵,並且很多有寬大江河的城市天然無法做到這一點,地理限制也沒辦法,最合適的其實就是沿海城區來做。簡而言之,會吸引到步行者的大部分景觀,都應該在可直接步行、或間接步行距離內。橫濱港因為新港這個島的連接,把一個原本へ形的路徑做成了🔼三角形,你看到的大部分會感興趣的地點都在三角形的步行和間接步行距離內,不會有例如從西北溫看DT那種距離和阻隔感。當然這事情沒有絕對的,只是程度的區別確實會產生質變,例如橫濱CBD就因為這種親密感,Cosmos World這個遊樂場都是兩岸兩半分開,這一點也是為什麼我說感覺像世博園區和和主題樂園的原因,你總有一種“我看到那個很有趣,而我馬上就可以去”的潛在感覺。
橫濱未來港21地區規劃圖
所以我的體驗這幾天就非常好,其實我本來對橫濱的預期幾乎沒有,來也只是為了聖地巡禮《如龍》和《審判之逝》,所以只留了兩天,甚至還想著第一天巡禮完第二天回東京或者去伊豆,結果走著走著就迷失自我了………
而且,如果舉一個不算恰當的例子,如果把這次旅行比作一碗とんかつ,那麼東京好玩的多,更像炸豬排飯本身,畢竟就是為了這個來的,但是吃多了也有些膩(各方面疲勞),這時候橫濱就像是圓白菜一般不可或缺,吃上幾口瞬間清爽。橫濱本身相比之下也許沒多少玩點,但在東京幾天後我強推來橫濱放鬆放鬆自己,就在海邊走走,幾個公園和商場間穿梭,看到想吃想喝的就嚐嚐,還能品到純Kona咖啡,海風吹拂,青藍一色,就是兩個字,舒服!

從架空步道看向橫濱客輪港口


架空步道兩邊的建築,右邊應該就是《審判之逝》中澤老師的公寓,顏色也與現實一致

橫濱海灣大橋,其在竣工時是日本最長的斜拉橋,這上面也是首都高速灣岸線,可惜那天坐的車只開到對面的大黑PA,沒有實際上從這座橋上開過來。
山下公園(濱北公園)

這樣我就又到了山下公園,這座關東大地震後作為重建項目開放的公園,在上一篇中我也帶大家走了走夜間的山下公園。
上圖是現實和遊戲中標誌性的印度水塔,是在當地生活的印度人協會為了感謝橫濱市民在地震給予的幫助而修建的紀念碑。

山下公園中的大草坪,遊戲中可以捉蟲的濱北公園草坪,現在因為燈光秀而設置了巨型探照燈。

海面上的小船

遠眺未來港21地區

停泊在山下公園,目前作為博物館的冰川丸號,被稱為“北太平洋女王”的她是日本目前唯一留存至今的二戰前建造客輪,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傳奇。例如卓別林親自乘坐過、也曾作為猶太難民疏散船、曾經三次觸雷未沉、作為醫療船和投降後的盟軍船隻運送了近8萬傷兵和軍民等事蹟。
然而在《審判之逝》裡被炸了,這下又添一筆......

沿海漫步,白天的山下公園很是熱鬧


海灣大橋前的鴨子


遠眺橫濱CBD

建於1927年的Hotel New Grand與橫濱海洋塔

海藤打Boss的地點(招牌後面)

公園內的長廊,昔日明星任務的發生地點

鴿子與橫濱海洋塔

冰川丸號


本來想進去參觀一下,無奈竟然這麼大的正經設施也只能用現金,身上正好沒帶,只能算了。
那麼,這次的《人中之龍》橫濱聖地巡禮,就到此結束!不過我的橫濱之行還沒完結,在下一篇中,我終於能踏上橫濱新港,並且參觀杯麵博物館、宇宙世界,然後在紅磚倉庫一邊逛街一邊品嚐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