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黃昏百分百,很榮幸我之前能夠前往英偉達深圳辦公室瞭解新技術並在之後參與到截止目前已發佈的全部RTX 50系顯卡的首發測評中。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並不是顯卡測評,而是與RTX 50系顯卡同樣採用PCIe 5.0帶寬的旗艦級NVMe SSD 佰維 X570 Pro PCIe 5.0 SSD 2TB版的使用測評,我們詳細聊聊為何PCIe 5.0的SSD才是RTX 50系顯卡的絕配,那麼廢話不再多說,我們開車吧。
佰維 X570 Pro 天啟 外觀與方案解析

▲開箱過程省略不表,佰維 X570 Pro 天啟為2280標準尺寸,正面擁有帶有RGB幻彩視覺效果的多層銅箔石墨烯導熱貼,揭下導熱貼時發現其用料非常紮實,可見其散熱效果拔群,晚點我們會簡單測測其溫控表現。

▲接下導熱貼後,可以看到佰維 X570 Pro 天啟為帶有獨立緩存的設計,從左到右分別為主控、獨立緩存、2枚3D TLC NAND顆粒。

主控採用全新的 SMI 慧榮的 6nm 製程的 SM2508 ,經查詢主控官網確認其採用了6nm工藝製程,不僅能有效跑滿PCIe Gen5 x 4的帶寬,而且其能效比相較市面上主流的12nm主控可以說高出很多,能大幅降低SSD的能耗與發熱。
▲NAND顆粒與獨立緩存均為佰維自封,我這款是2TB的版本,因此可以確定其為單顆1TB的3D TLC NAND顆粒,獨立緩存容量為2GB。
▲緊接著我們將佰維 X570 Pro 天啟裝進主板進行測試,本次測試使用的主板為華碩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CPU為AMD Ryzen 9 9900X,顯卡為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80 Neptune OC 16GB。
測試時使用直連CPU的M.2_1接口,並使用主板自帶的散熱裝甲。
佰維 X570 Pro 天啟基礎性能測試
CrystalDiskInfo
▲我們首先使用CrystalDiskInfo軟件進行查詢,佰維 X570 Pro 的工作協議為PCIe 5.0×4,支持NVMe 2.0標準、S.M.A.R.T、TRIM以及VolatileWriteCache等功能。
Crystal Diskmark
▲緊接著我們正式開始性能測試,首先我們通過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實測順序讀取速度約為14058MB/s,順序寫入速度約為13216MB/s,均超過了官標數據,且其4K隨機讀寫表現也十分優秀。
▲另外,在測試過程中,固態的溫度僅上升到57°C,可見無論是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發熱控制,還是華碩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主板的SSD散熱裝甲的表現,都是十分優秀的。
Txbench
▲緊接著在另一款軟件TxBENCH上進行測試,兩個軟件的測試算法不完全相同,所以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數據略有不同,順序寫入比順序讀取快,其中順序讀取速度約為13283 MB/s,順序寫入速度約為14096 MB/s。
ATTO Disk Benchmark
▲而在測試小文件寫入的ATTO 基準測試中,8KB的文件就基本能超過1GB/s的讀寫速度,128KB文件寫入可達到滿速狀態,而1MB時便讀取達到滿速的狀態,表現很優秀。
SLC緩存容量測試
進行完了基礎測試,我們再來看一看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SLC緩存大小與速度策略。為了實測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SLC緩存大小並測試其在超大文件連續寫入時的表現,我們需要先將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卷在系統中移除,然後通過TxBENCH 對其進行一次raw文件全盤寫入測試。
▲從測試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基本屬於經典的3段式速度。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SLC緩存的大小,在測試開始後,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寫入速度迅速上升至滿速13000MB/s左右平穩運行一段時間。此時共耗時53s左右,此時寫入數據量約為323GB,我們可以得知,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劃分了約20%的空間為SLC緩存,之後便是TLC直寫階段,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順序寫入速度穩定在4000MB/s,穩定的Write Back+R-E-W低速區間,速度在2000MB/s左右。
直至全盤寫入完成,SSD都沒有速度的劇烈波動,整套測試下來速度超級穩定,無論是作為遊戲盤使用,還是作為生產力盤使用,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表現都非常值得信任。
PCIe 5.0 SSD比PCIe 4.0 SSD快多少?
▲PCIe 5.0x4的總帶寬是PCIe 4.0x4的兩倍這點已經算是常識,大家基本都知道,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二者的速度差距到底多大,還是很少有人深究的,這次測試中,我的系統盤便是官標讀取7000MB/s的PCIe 4.0 SSD,同樣具有獨立緩存,容量剛好也是2TB,這裡用來做對照十分合適。
《最終幻想14 Benchmark》
▲本次測試使用的是《最終幻想 14》的獨立Benchmark,其內擁有獨立的讀取時間測試項目,且無需安裝,將其複製到對應的固態硬盤上即可運行測試,可以說是參考性十分高的SSD固態硬盤遊戲加載速度測試軟件,測試採用了4K分辨率,最高畫質。
▲經過實際測試,PCIe 4.0 SSD的對照組總加載時間為9.476。
▲而PCIe 5.0的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總加載時長為7.248秒,加載用時下降了約四分之一,而在場景1中,這個加載速度更是達到了近乎翻倍的效果!
新遊戲技術與PCIe 5.0 的關係
上面的《最終幻想 14》用的還是傳統的遊戲加載方式,而新的、與SSD固態硬盤有關的技術主要有兩個,分別是NVIDIA RTX IO技術為代表的Direct Storage技術與Resizable BAR 技術。這裡我們首先通過NVIDIA RTX IO技術來了解一下傳統的遊戲加載方案與未來遊戲加載方案的區別。
▲當前主流的遊戲數據傳輸模式為:
電腦先將硬盤中的數據傳輸至內存中,CPU再對內存中的數據進行解壓縮,然後再將數據傳輸到顯存中。然而現在NVMe固態硬盤的傳輸速率已經非常高了,解壓縮7GB/s數據就需要24核心的CPU,目前家用電腦平臺並沒有那麼多核心數的CPU。以之前的技術而言,CPU的核心數成為了數據傳輸的瓶頸。
▲而新應用的NVIDIA RTX IO技術,可以使數據從硬盤中被讀取之後,直接走PCIe通道,經過GPU進入顯存,通過GPU(CUDA)進行數據的解壓,這樣,就無需擔心CPU與系統內存的性能了,也可以輕鬆跑滿SSD與顯卡的帶寬。
▲這個是NVIDIA官方給出的使用各款RTX 顯卡時,使用PCIe 5.0 SSD,在開啟\關閉RTX IO技術下,遊戲的加載時間與遊戲佔用硬盤體積的對比。其中,RTX IO技術最高可以將遊戲加載速度提升到原來的5倍,並將遊戲佔用體積壓縮的比原體積少44%。
3DMark DirectStorage功能測試
▲上方NVIDIA官方數據使用RTX 4090顯卡進行測試,而目前支持PCIe 5.0x16的RTX 50系顯卡已經出來,我們再拿3D Mark推出的DirectStorage功能測試來看看,PCIe 5.0 SSD在搭配RTX 50系顯卡時的表現吧。
▲這兩張圖詳細解釋了遊戲數據從SSD傳輸到顯卡顯存VRAM的全部流程,其中橙色箭頭為整個流程的平均帶寬。上圖為使用PCIe 5.0的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速度,其中DirectStorage關閉時,而其帶寬為6.9GB/s,而對照組的PCIe 4.0 SSD的帶寬為5.34GB/s,二者相差30%左右,這便是上文中《最終幻想 14》Benchmark測試中,遊戲加載速度差距的原因。
▲而在開啟了DirectStorage後,佰維 X570 Pro 2TB版本的總帶寬上升到了11.1GB/S,系統開啟GDeflate高比例壓縮後,總帶寬更是上升到了23.82GB/s,總帶寬提升了245.2%!
▲作為對照組的PCIe 4.0 SSD,在開啟DirectStorage與GDeflate高比例壓縮後,總帶寬為14.65GB/s,帶寬提升為174.5%,從速度上升比例差距來看,PCIe 4.0 SSD本身的速度已經成為DirectStorage技術總帶寬的瓶頸了。
▲而經過簡單計算,在開啟DirectStorage與GDeflate高比例壓縮後,PCIe 5.0x4 規格的佰維 X570 Pro 2TB相較於PCIe 4.0x4的對照組而言,系統傳輸總帶寬提升了62.6%,提升還是十分明顯的。
▲遊戲方面,包括微軟暴雪的《暗黑破壞神4》、索尼的《瑞奇與叮噹 時空逆轉》等大廠3A均已支持或宣佈支持NVIDIA IO或DirectStorage,在支持後,遊戲不僅加載速度更加快,且對無縫大地圖場景的支持也會更好,讓玩家的遊戲體驗更為暢快。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遊戲支持新的遊戲加載技術,因此,預算比較充足的時候,一步到位,選擇一個像佰維 X570 Pro一樣靠譜的PCIe 5.0 SSD戰未來還是很值得的。
由大到強,Biwin Intelligence 軟件介紹
▲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佰維存儲已經成為國內存儲行業的龍頭企業,而對於存儲企業來說,有沒有自家研發的管理軟件是一個大廠邁向既大又強的必要步驟,近日,佰維存儲便開發了Biwin Intelligence 軟件,方便用戶管理旗下SSD固態硬盤與其內的數據。
▲首先,硬盤管理方面,Biwin Intelligence 提供了掃描、開啟TRIM、數據擦除等常見功能,且這些功能都集成在了一個軟件中,用戶幾乎無需認可學習成本,安裝後即用就行了。
▲另外,硬盤的數據遷移與系統克隆,也可以在Biwin Intelligence軟件上一鍵完成,用戶無需擔心升級PCIe 5.0 SSD後重裝系統、軟件等繁瑣步驟,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
▲其實,在發佈Biwin Intelligence軟件之前,佰維存儲也為旗下產品訂購了 Aconis軟件的OEM版本,以上諸多功能,在 Aconis OEM版上也能實現,而像是固件升級這類的軟件,則只有自家的Biwin Intelligence軟件才能實現。
▲Biwin Intelligence軟件的發佈,使得佰維用戶能夠方便快捷的升級SSD的固件,進一步優化其性能,是廠家對產品與用戶負責的實際體現,國際上幾大存儲企業都推出了類似的軟件,而Biwin Intelligence軟件的推出,也讓佰維存儲與國際一線存儲大廠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我本人是不由得對如此積極進取的國產品牌豎起大拇指的。
總結
佰維 X570 Pro 天啟高達14000MB/s的超高官標順序讀取速度與13000MB/s的官標寫入速度可以說是跑滿了PCIe 5.0x4的理論帶寬,4K讀寫表現也非常好,主控、顆粒也均來自大廠,6nm主控帶來的超低發熱極大的降低了其散熱壓力,使用主板自帶的散熱裝甲就可以輕鬆穩定運行不降速,佰維更是為其提供了全新的Biwin Intelligence軟件,方便用戶升級固件、維護數據。個人覺得,它完全可以視作PCIe 5.0 SSD的大成之作之一了。
另外,經過實測,無論是在傳統的遊戲數據傳輸模式,還是全新的DirectStorage 遊戲數據傳輸模式上,PCIe 5.0 SSD相較於PCIe 4.0 SSD都有明顯的優勢,時間就是生命,佰維 X570 PRO天啟2TB版本的京東到手價不高於1399元,性價比在同等速度的PCIe 5.0固態中十分有競爭力。因此,在預算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個人還是建議一步到位上手PCIe 5.0 SSD以提升遊戲體驗的。
另外,除了本次測評的2TB版本,佰維 X570 Pro 天啟還擁有4TB容量版本,其3000TBW寫入量與5年有限質保讓玩家毫無後顧之憂。
好了,以上便是本次測評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黃昏百分百,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