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用遊戲視角看育兒:愛不是回報,而是玩家的熱情 副標題:“父母是玩家,不是投資人”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5-05 16:32:48 作者:核眾SFkIUl Language

用遊戲視角看育兒:愛不是回報,而是玩家的熱情

在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傳統親子關係。有人說“孩子不欠父母什麼”,也有人控訴“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一種剝削”。這些觀點有其現實基礎,但如果只看到負面,可能會失去對人性溫柔的一面理解。
而作為一名RPG遊戲玩家,我有著不同的視角。在遊戲中,我願意為虛擬角色花時間、肝任務、升級裝備,這一切不是因為角色會“感謝”我,而是因為我從中感到快樂、投入、成就。這種體驗,其實和養育孩子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1. 育兒像玩RPG:主線任務、限時任務、成就係統

剛開始接觸一款RPG遊戲時,我們總要查攻略、摸索玩法、瘋狂肝主線任務,把角色從1級帶到可以獨當一面的程度。
育兒也是一樣:新手父母查資料、請教經驗、日夜照顧,一點點將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帶成能夠獨立思考的人。這段旅程無比耗費精力,卻也充滿了成就感。
而當“角色滿級”——孩子逐漸長大、自理能力增強——父母的任務也隨之改變。變成每日打卡的“日常任務”:做飯、接送、交流,以及在關鍵時刻上線,處理那些突發的“限時任務”——比如孩子生病、遇到人生選擇困難、情緒崩潰等。

2. 父母是玩家,不是投資人

我們玩遊戲,不是為了讓角色來感謝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愛這個過程。養育孩子其實也是如此。
很多人誤把父母的付出看作“投資”,認為回報是義務。這種觀念導致了一種不健康的親子關係——孩子揹負“感恩”的壓力,父母計較“回報”的多寡。
但在健康的養育中,父母是出於熱愛、責任、甚至一種創造的本能去陪伴孩子成長。這是一種“玩家心態”——我願意玩這個遊戲,不是因為我圖回報,而是因為這個過程,本身值得。

3. 窮有窮的玩法,愛不靠氪金炫耀

有人會說,養孩子太貴。確實,現實中很多家庭承受著經濟壓力。但就像RPG遊戲有“氪金大佬”,也有“平民玩家”能靠策略通關一樣,育兒並不是一場攀比賽。
不炫耀,不盲目跟風,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孩子,用有限的資源營造溫暖的環境,就像在遊戲裡通過耐心打怪積累資源,最終一樣可以獲得滿意的成長體驗。

4. 面對負面情緒,我們更需要建立健康的視角

確實,現實中存在父母對子女的控制與剝削,也有不負責任的養育。但不能因此就把“養孩子”這件事徹底汙名化。我們需要警惕不健康的關係模式,但更需要有人告訴大家:還有另一種可能,一種更自由、主動、溫柔的育兒觀。
把育兒當作一場長期RPG,把父母當作忠誠的玩家,把孩子視作成長中的角色——這不是逃避現實,而是用一種有趣但不失深度的方式,重新理解愛與陪伴。

補充說明:遊戲是隱喻,不是逃避現實的藉口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把育兒類比為RPG遊戲,並不是為了輕描淡寫這份責任,更不是要將育兒“娛樂化”。相反,正因為育兒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面對各種挑戰的生命工程,我們才更需要找到一種讓自己不被壓垮的視角——一種既負責任又保持熱情的方式。
遊戲的隱喻,更多強調的是“參與感”“成長感”和“熱愛”,而非“輕鬆”或“玩票”。父母不是在玩孩子,而是在用一種更具創造力的心態來陪伴成長。這種心態不僅包含樂趣,更包含擔當,甚至在孩子不理解、不領情的時刻,依然選擇堅守。

結語:願每一位父母都能成為“享受遊戲”的玩家

不是每一場遊戲都輕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聽話”,但如果我們帶著好奇、投入、耐心,就會在養育的過程裡,收穫一份比“回報”更深的價值:理解生命、理解愛,也理解自己。
作者:馬一鳴 養老行業從業者,遊戲愛好者,努力在現實中打好每一個人生副本。 相信養育不是交易,而是一場有熱情、有責任的長期任務。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