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立夏,意味著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
舊時,人們就開始用不同的方式來迎夏。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習俗。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鞠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湖北省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浙江一些地區有吃“立夏飯”的習俗,寓意保平安健康地度過夏天;福建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福建閩東地區立夏則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
在眾多食物中,最經典的還是“立夏蛋”。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立夏開始,天氣晴暖並逐漸炎熱,許多人特別是小朋友會有“疰夏”的症狀,即身體疲勞、四肢無力。女媧娘娘告訴百姓,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
古人認為,禽蛋圓溜,象徵生活圓滿。每年立夏之日,蛋類食品正是旺季,立夏吃蛋便寓意著能保夏日平安。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尤以江浙滬地區為甚。
每年的立夏的前一天,江浙滬地區家家戶戶開始煮囫圇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立夏當天清晨,家裡的老人用“疰夏繩”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於孩子頸上,做成“立夏蛋”。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而疰夏繩就是五色絲線,意為“長命縷”,寓意為小孩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疰夏。
筍筍的奶奶是個老上海,她從小教會筍筍儀式感的重要性,立夏這一天,我們家的立夏蛋做的是『桂花五香茶葉蛋』。
茶葉蛋,是家家戶戶很常見的吃食,袁枚早在《隨園食單》中就已記錄它的美味:“雞蛋百個,用鹽一兩、粗茶葉煮兩枝線香為度。如蛋五十個,只用五錢鹽,照數加減。可作點心。”、“加茶葉煮者,以兩柱香為度。蛋一百,用鹽一兩;五十,用鹽五錢。加醬煨亦可。”
奶奶的『桂花五香茶葉蛋』總是讓我流連忘返,也是爺爺最念念不忘的吃食之一,就連鄰里左右都讚不絕口。
今日立夏,煮上一鍋茶葉蛋,濃濃的茶香裡微微帶著桂花香,把它裝進蛋套裡,保佑經受“疰夏”的考驗,再次感受童年樂趣。
食材
鴨蛋10-12個、紅茶5g、桂花適量
桂皮1個、香葉6片、八角2個、陳皮2片
老抽、生抽、料酒、鹽、冰糖、清水
步驟
將蛋的外殼清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少許鹽,倒入清水,和蛋持平即可,開大火煮。
煮開後,轉中火。
煮的時候將蛋翻動數次,可讓煮出來的蛋黃集中在蛋的中間。
煮10分鐘左右關火,將蛋快速放入涼水中晾涼。
冷熱交替,這樣蛋殼不會連著蛋白。
晾涼後的鴨蛋輕輕敲打蛋殼使其出現裂紋,當然也可以選擇將蛋殼全部剝去,這樣滷的時候容易入味。如果需要掛蛋,則不需要敲破。
將桂葉、桂皮、八角、陳皮、茶葉,裝入料包袋。
用80℃的水沖泡一會,可以去除料包中茶葉的苦澀味,也使所有小料的味道更加融合。
將蛋放入電飯煲中,加入滷包。
加適量的生抽、老抽、料酒、鹽、冰糖。
再加幹桂花。
加清水,水量剛好蓋過鴨蛋即可。
稍稍攪拌均勻,電飯煲米飯功能煮1小時。
利用煨茶葉蛋的時間編幾個蛋套。
煮好的茶葉蛋茶香撲鼻,濃濃清香。
撈出茶葉蛋即可食用。
剝一個桂花五香茶葉蛋嚐嚐吧,香濃嫩滑。
花紋非常漂亮,香醇入味。
吃的時候也可以淋上湯汁,更鮮美。
煮好的茶葉蛋挑出整隻未破的,裝到蛋套裡。
直接掛在帳子上,隨吃隨取,或掛在小孩子胸前,避免病害,保夏日平安。
吃不完的茶葉蛋直接浸泡在湯汁裡更入味,留下來的滷汁和滷包也可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下次再用。
滑溜溜的鴨蛋帶著濃濃的桂花香,特別清香。
立夏到,滷上一鍋“立夏蛋”,滿屋飄香。
配上上好的紹酒,內撒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記得給家裡的小朋友“掛蛋”哦!
圖文:呵呵筍
喜歡筍筍的菜,記得給筍筍點贊或留言哦。
點擊關注,筍筍在這裡期待你的故事。
簡單又幸福
一個吃貨的小世界
溫暖你的心
感動你的胃
(^-^)V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呵呵筍的小煮藝 原創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