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抽”与“赌”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3楼猫 发布时间:2023-01-02 10:13:01 作者:城倾山 Language

一眼望去,抽卡这种如今已经相当常见的付费模式和常言被深恶痛绝的“赌”字有着不少的相似:皆存在概率,皆结果不确定,皆让人们有着大起大落的心情,皆存在着诱使人“上头”的内在。

但实然,抽卡并不会与赌博划上等号,且不论这一活动在某些领域可以合法进行,即使是彩票这一行业也依旧在民间混的风生水起,虽然并不会有舆论刻意将这些事物与赌博联系起来。

总之,将概率这一事物运用在商业领域并非太阳底下的新鲜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在菜市场“赌”从菜贩手里买到的粉藕是否是野生摘取的赌局了。

瓜果尚且隔了一层皮,叫你看不到内在的鲜美还是腐烂,毋论互联网呢。

纵使皆为“赌”,也必然存在些相互之间的差别。对社会来说,危害大于利益的即可定为“罪”,反之也有些利用概率的事物不一定就会如赌瘾那般害人,甚至有益,便被默许存在。

这篇文章,我想理清“抽卡”这一新兴事物和“赌博”之间的差异与趋同,那势必要从赌博本身的危害开始说起:

丨首先,请勿赌博。

“赌”,在中文语境下,是可以和“毒”相提并论的具有等同危害性的事件。

如果说“毒”是用药物暴力击破人类的精神屏障,则“赌”便是恶毒地利用了人心深处最为幽暗的趋利性。

这届世界杯,对我这个不踢球也不看球的人来说印象最深的并非阿根廷最终捧杯的时刻,而是那两个叫所有人都啧啧称奇的比分。沙特2:0阿根廷,与日本2:1德国。

甚至我知道这两场球也并非主要因为它们的奇迹爆冷,而是在爆冷背后涌现出的赌球生态。

一部分人以赌球为乐,一部分人以看输球的人为乐,一部分人以众生百态为乐。

所有的乐子都意味着输球者所承担的痛苦,它们被希望提起,又被现实狠狠踢下天台。

相比于人生的长度,赌博的过程会被压缩到一个瞬间,谁知道谁会是下一个?

【原神】“抽”与“赌”的界限究竟在哪里?-第0张

赌博最为直接的危害很直接,便是耗尽你的钱财

假设你参与一个投硬币的游戏,双方获胜的概率都是50%,那么谁最终获得胜利的概率更大呢?你,还是对方?

这个问题看似没有条件,实则很简单,本金多的人更有可能笑到最后,且本金越多,赢得概率越大。这个现象又叫做”赌徒输光定律“,数学论证过程便略了。

背后的道理并不难理解,赌博有赢有输也总是波动的,而先波动到谷底的人就破产了。

而足以使你破产的亏损,对赌场来说只是沧海一粟。

没钱了要怎么办,是就此停手从头开始,还是——

去借?

恭喜你,又多背上一份利息。

即使我们公平地给予赌徒们重新来过的机会,但那又如何。若是可以做到知足,他们一开始便不会去赌。

对于个人而言,即使不是赌场,如果你选择面对“不特定的多数人”作为赌博的对象,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在全社会的财富面前,你的失败也就是时间问题。

小赌并不怡情,这句话只是引你入局的借口。

【原神】“抽”与“赌”的界限究竟在哪里?-第1张

而次,赌博将过量的财富流动碾碎了挤压在转瞬之势里,天文数字般的欲望洗刷着赌徒的大脑与灵魂。

输光不可怕,输光了还摧毁了你依托劳动东山再起的思想才是最可怕的。

曾在赌桌上一张牌就可以搭上一个月的工资的人,真的会有耐心...吗?

“这点钱,老子以前一个晚上就能...”

被赌博污染的人,被随机性与概率彻底蒙蔽双眼的人,会忽略劳动对于社会和个人发挥的重要作用,永远妄想着不劳而获,无法脱身。

他哪里会记得,自己曾经赢下来的幸运,就对应着另一个无名之人坠入深渊的苦难呢。

上述所说还仅仅是赌博对个人的危害,对社会来说,它意味着劳动力的丧失,浮躁情绪的泛滥,资源投入毫无益处的领域...

社会培养一个人成才,可不是让你最终变成会污染环境的废柴...

于个人而言的危害倒也没什么,害的终归只有自己。但赌博往往意味着危害的扩大化,会诱使更多人不从事生产,继而堕入这看似充满希望的地方。

谨记,劳动才是财富的基础,机遇只是劳动的延伸。

【原神】“抽”与“赌”的界限究竟在哪里?-第2张

什么是赌博

通俗地说,赌博就是“对一个事件与不确定的结果,下注钱或具物质价值的东西,其主要目的为,取得更多的金钱和/或物质价值”

这是西方经济学语境里的定义,我延伸一下,便是:

①存在一个无法被掌握的概率性事件。

这个事件需要是客观概率,且为赌博双方都所知晓的。

虽然我们在一些赌场中会看到一些庄家利用主场优势,在牌桌上做手脚(比如赌博默示录里那个经典的机器),但准确地说这些其实都是诈骗而非赌博。大赌场是不屑于弄这些小手段的,稍微抽点水和利用上文所说的赌徒输光定律即可轻松获利。赌场永远不怕你赢钱,就怕你不来。

反过来说,如果某位赌客掌握了必胜的办法(或者出千),那此时的赌局不再是赌博,而是已经变化为一种特殊的“劳动”了。

此外,“概率性事件”实则也意味着赌博中一项重要的「愉悦感」的来源,和劳动不同,赌博获得的胜利往往也意味着「输家」的出现。赌客在赌局中因胜利而癫狂不仅仅因为他们财富的增加,也说明着这自己是上天眷顾的那边。

②筹码为一般等价物。

也就是说,只有作为筹码的是双方都认可的有公认价值的物品,赌局才算成立。

这也意味着,赌客在赌博前后手里所持有的财富应当是具有同一性质的。

③目的是让自己手里的一般等价物变多。

除此之外,我还想增添三条作为“”被定义的赌博的特征:

之所以想强调这些,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定义上足以称作“赌博”的事物并没有列入《刑法》,例如彩票,股票,基金,票据,定投,期货...

(以下为个人观点)

④首先,它是循环往复地进行着的。

也就是上述所说,当赌客试图赚钱的目的达成或者未达成的时候,他都可以重复地进行赌博的过程,所持有的一般等价物也在变多和变少的过程里不断进行着。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抽奖”活动,但奖品数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赌客们并不能将抽奖获得的物品兑换成资金再进行赌局。

⑤其次,赌局可以获得的最大利益应当远大于用这些时间正常劳动可以获得的财富。

这意味着,就算一个人一直在输钱,也不会因此就个人破产。赌客的金钱观也不会如前文所说被赌瘾所摧毁。

像是彩票会以法律明确限制最大投注金额,其开奖时间又往往比较冗长,目的就是削减其危害性。

⑥最后,赌博产生的流动资金只在赌客之间流动。

这点即对应着基金和股票。

对于普通散户来说,基金和股票这些东西实则与赌场无异,普通人利用自己狭隘的视角和有限的知识入局就好比盲人摸象。但他们的钱财客观上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益处的。

如果这些财富只是在赌客之间循环运动,那财富最终只会尽数落入赌场的口袋。

而再花里胡哨的赌博机器与游戏,骨子里都是在利用连原始社会都不如的古老机制罢了,与社会进步毫无价值。

《刑法》中的“赌博罪”,应是同时满足以上六点。

丨那么,抽卡又如何呢?

如果我们将(氪金)抽卡的过程剥开,可以观察到以下过程。

玩家投入一般等价物(钱),点击抽卡按钮,以一个概率性的事件获得期望的商品(卡)。

如此一来,抽卡便至少满足上述所说的两个条件:

①存在一个无法被掌握的概率性事件。

④它是循环往复进行着的。

【原神】“抽”与“赌”的界限究竟在哪里?-第3张

“卡”并非一般等价物,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上的用于交易的价值,对于抽到卡的玩家来说,对于卡的态度是复杂的。

无论如何,以不同形式表现的“卡”们所蕴含的创作者们的劳动都是真实存在的。对玩家来说,正因为“卡”具有价值,而非仅仅是用于衡量的价格,才让他们散尽手中的钱财,为了获取的确珍视的事物。

此外从事实上来说,玩家是很难通过抽卡获得实际利益的。

但是,对于部分人来说,光是「随机性」和「可重复性」的诱惑就足以让人散尽家财了,从这个角度来批判抽卡倒也不无道理。

我这里劝各位不要冲动消费,消费之前想想用这笔钱给父母买点礼物和吃的会不会更好。

有些玩家应该会记得,在几年前抽卡盛行的时候(那个时候二次元游戏都还没有流行),出台政策规定抽奖类玩法必须公式概率,这实际上和抽卡本身的性质没有关系,而是没有概率的抽卡过分有利于游戏公司利用其来欺骗玩家,体现的是双方信息上的不均等

我写过一篇关于抽卡和二次元游戏适配性的文章,感兴趣可以看一看。

丨关于“保底”。

“保底”机制的存在,改变了抽卡的性质的吗?

当然没有。

《原神》抽卡裸概率是0.6%,包含保底是1.6%。

既然存在可以量化的概率,那抽卡中含有的“赌”的性质就依旧没有改版。

“保底”其实涉及了另一项“赌”的特征,那就是“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而许多赌徒在输钱的时候为了弥补痛苦,往往会选择“再来一把”,也有些人会因为这些痛苦从此不再赌博。

但是对于游戏公司来说,由于免费玩家本身就占玩家群体大多数,而免费玩家中的大多数也并不会因为“损失厌恶”而转而开始氪金,他们因为长期抽不到想要的卡而弃坑的概率远远大于因此去氪金的概率。

“保底”正是为了在不确定的赌局中增设一个确定的锚点,让玩家意识到“损失是有限且可控的”而设置的机制。

最后,我想说:

不要试图不劳而获,不要被概率蒙蔽双眼,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原神3.3版本创作者征集活动#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