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1-17 11:36:15 作者:雜念叢生 Language

1 德意志之夢

本次遊戲期望達成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以及巴博格兩個成就,後者綁定莫臥兒帝國,而納高爾變身莫臥兒利用其強大的理念、任務樹及特有政府機制,是達成成就的最簡路線(具體路線分析後面展開說明),因此一併完成。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0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這個是P社獨有的生造成就,據說很久以前論壇裡玩家們討論納高爾的國徽樣式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國旗一摸一樣,玩笑開著開著就有了這麼一個極難難度的成就,要求以納高爾開局佔領整個德意志地區。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張

好在該成就支持變身,可以重建德里、莫臥兒、印度斯坦、拉其普特、普魯士、神羅等等。為了佔領德意志,從戰略路線上分為三條路線:

  1. 北線遊牧-立波路線。佔領印度獲得基本盤後從遊牧地區打,河中-諾蓋-大帳-波蘭立陶宛,進入德意志區,如果和奧斯曼一直保持良好關係,那麼擊敗帖木兒、遊牧諸國、波立應該問題都太大。壞處是離開印度後吃的地基本對貿易沒有太大幫助,進入德意志區後也還是靠原本的基本盤+奧斯曼(很有可能已經反目),需要打的快。

  2. 中線傳統莫臥兒路線。佔領印度獲得基本盤,變身為莫臥兒,吃完大波斯地區後進攻奧斯曼和馬穆魯克,從安納托利亞、巴爾幹進入德意志。好處是沿著貿易路線向上遊進攻,打下的地盤都能為我所用,貿易越吃越強,並且另一個方向在東南亞、東亞投入少量戰爭資源擴張的收益非常高,進入德意志後強度足夠。壞處是基本所有相鄰的盟友最後都會成為對手,AE爆表,面臨全球包圍網。中線還有一個變數,在變身莫臥兒(莫臥兒是終局tag,變了莫臥兒就不能變其他國家了)之前,如果帖木兒開局衰弱,有機會快速吃掉帖木兒並變身帖木兒,得到強大的遊牧燒地能力以及各項任務加成及大量進攻方向的宣稱,然後再變身莫臥兒(甚至變莫臥兒之前還可以先變也門/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獲取各項buff),則實力更為強勁。

  3. 南線純粹扮演路線。開局全力進攻梅瓦爾、信德,獲得印度洋出海口,設法跨海擊敗一個阿拉伯半島小國比如也門,放棄印度基本盤。在阿拉伯半島積累實力後,拉奧斯曼擊敗馬穆魯克,獲得地中海出海口,尋找機會吞併條頓騎士團殘軀,變身普魯士,放棄阿拉伯半島基本盤。作為一個晚開局50年的普魯士,建立德意志帝國,想必代入感滿滿。這條路線以後有興致了會嘗試下。

當然,也可以嘗試轉教東正,拉近與勃艮第的關係吃裂顱,提前到歐洲與奧皇搶皇位,速刷神羅九改一次性合併,但這個方向SL點過多,有點過於利用遊戲機制,並且作為歷史代入派玩家,不太接受東正教莫臥兒,就像以後玩特拉比松也不會轉伊斯蘭教破局吧,因此不會選擇這個方法。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張

本局遊戲選擇中線,先變身德里,再變身為莫臥兒完成成就,另外即使變身後,通常也以納高爾自稱。

遊戲中納高爾和德里只用到了開局的傳統理念,納高爾-10%騎兵花費和+10騎兵戰鬥能力基本等於白板,開局一段時間根本養不起騎兵;德里+1外交聲譽稍有點用,壓附庸獨立傾向以及前期外交都有幫助;莫臥兒帝國的理念則非常強大,傳統直接-25%造核,整局遊戲幾乎沒有缺過行政點,其他理念也基本沒有一個廢的。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張

此外莫臥兒還有強大的政府機制底萬改革,只要獲得某個文化所有土地,立刻就能接納該文化,享受各項同文化增益,遊戲中也會盡量一次性割一個文化的地。這使得莫臥兒帝國實力能夠隨著擴張不斷增長,只要行政容量夠,打下來的都是基本盤。

並且接納某個文化組後,就能獲得固定buff,比如納高爾所在的印度斯坦文化,直接-10%造核,結合行政理念3的-25%,傳統-25%,政體交互-5%,莫臥兒常駐-65%造核,雖然沒有疊滿,但對於非速球打法,完全夠用了。

各個文化組都有不同的永久buff,大都是略有內涵梗的錦上添花。成就巴博格要求用莫臥兒帝國接納十二個文化組,本局遊戲會長期擴張,與之目標一致,順帶一起完成。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6張

另外本次遊戲較長,實際截圖非常多,考慮篇幅,接下來打算精選三四十張圖片,介紹本次遊戲關鍵過程,操作細節就不長篇大論了。


2 莫臥兒還是帖木兒?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7張

納高爾的開局形勢:被大國包圍,卻有機可乘。

南面是手握金礦、貿易中心但卻遭遇開局叛亂的梅瓦爾,該國南方更富裕的古吉拉特和東方有多個附庸的摩臘婆對其虎視眈眈;

北面是自世紀初遭帖木兒大軍洗劫後就持續衰弱的德里和他的附庸禪伽羅,兩個屬國中忠誠的一個,不忠誠的是已經比德里更龐大的西爾欣德,隨時準備取而代之。

德里大量的核心省份(綠色斜線)在西爾欣德以及西南的強國章普爾手中,尤其是章普爾手中恆河兩岸的地盤,是印度區的精華。

如果納高爾能夠儘快征服德里並重建之,就有機會用極低代價奪回大量高發展的基本盤。這個機會就在納高爾接壤的唯一小國敦達爾身上。

添加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8張

外交與間諜:圍繞遠交近攻。

納高爾開局沒有宣稱,階層任務也沒有給周邊省份的宣稱,無法第一時間對外進攻,向周圍的三個國家敦達爾、德里、梅瓦爾派出外交官制造宣稱。

與木爾坦、摩臘婆結盟,這兩國都是隨著納高爾擴張隨時可能會翻臉的臨時盟友;孟加拉與東察合臺則是遠交近攻的長期盟友;暫時不願結盟的古吉拉特先與之聯姻保持關係。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9張

敦達爾之戰的第一目標:以敦達爾引誘德里防守反擊戰失敗。

按筆者歐陸玩家平均水準以下的微操水平,開局唯一速吞德里的機會,是向敦達爾及其盟友齋沙默爾進攻,迅速擊敗兩國陸軍後,引誘德里向其宣戰,那麼附庸後即可拉盟友打防反,輕鬆擊敗對手。並且由於是防守方,吃的AE非常地,這樣只要持續德里的四塊地+西爾欣德的一塊地即可變身德里,得到大量宣稱,完成初步破局。

可惜實際遊戲中晚了一步,納高爾宣戰後,西爾欣德就舉起反旗,德里並無暇進攻其他對手。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0張

第二目標:梅瓦爾的金礦和貿易中心

德里無暇,梅瓦爾卻乘機向已被納高爾圍困的敦達爾宣戰。附庸敦達爾及其盟友後,納高爾接手對梅瓦爾的防禦戰爭,拉上盟友後順利擊敗梅瓦爾,割取了包含金礦、貿易中心在內的三個省份,並分了一塊地給盟友摩臘婆。可惜摩臘婆早已標紅梅瓦爾全境,停戰後立刻對納高爾冒火併斷盟。

沒有全吃梅瓦爾,主要是因為納高爾開局的君主、繼承人能力非常低,需要節省行政點在成立德里、莫臥兒的關鍵高發展度省份造核。並且儘量快速提升科技5點出第一個理念行政3後,獲得-25%造核,然後結合著莫臥兒的強力理念大口吃地擴張,並祈禱兩位上馬(應該是上象)的老兄儘快去西天(好像已經在西天了)。

此時北方西爾欣德已經造反成功,自己重建為德里,給納高爾重建德里提高了難度,因為必須德里不存在才能成為德里,如今的體量已經不是一戰能吃完的了。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1張

與德里的第一戰:獲取關鍵省份

與梅瓦爾停戰後,拉滿了盟友的人情,只有東察合臺願意參加對德里及其盟友信德的戰爭。

但東察合臺路途較遠,前期是納高爾開局的5k部隊+4k自由傭兵團1v2,好在納高爾具備內線優勢。先全軍向西,乘信德還在參與古吉拉特對梅瓦爾的圍攻時,部隊化整為零,自由傭兵團在首都圍城,5支1k兵迅速佔領其餘省份,迫使信德賠款並退出戰爭。

回軍德里與遠道而來的東察合臺分別圍城,最後9k部隊圍攻德里城時,德里主力回援,士氣即將打空之際,東察合臺援軍趕到,全殲德里最後的主力。此戰後納高爾與東察合臺增加”歷史友邦“修正,後來兩國力敵帖木兒-俄羅斯-瓦剌聯軍,盟約保持近三百年不斷,這是後話了。

戰後獲取德里城、拉哈爾、西爾欣德等關鍵省份。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2張

與德里的第二戰:吞併德里,成為德里

上一場戰爭之後,拉孟加拉宣戰北方小國色姆爾,並拉入保證其獨立的章普爾,擊敗章普爾迫使其與南方盟友古吉拉特斷盟,為之後成立德里快速回收其體內的核心做準備。

1468年再次拉上盟友東察合臺擊敗德里,將其全部吞併後重建,獲得德里的任務樹以及宣稱,完成任務的同時還獲得20年陸軍士氣+15%的強力獎勵,戰鬥力在印度可以橫著走了。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3張

下一步目標:莫臥兒還是帖木兒?

只可惜此時帖木兒已經完成了內部的整合,成為龐然大物,之前河中、阿富汗獨立傾向超過50%時,納高爾都與他們拉關係並支持獨立,但最強大的河中遲遲不敢發動獨立戰爭,坐看帖木兒連續擊敗周圍的阿賈姆、俾路支斯坦、木爾坦、克什米爾等國。對納高爾來說,擊敗帖木兒再成為帖木兒要花的時間太長,直接成立莫臥兒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納高爾的君主與德里的附庸西爾欣德一樣,都是阿富汗文化,在穩定+2以及正統性90+的情況下,可能觸發事件使納高爾的主流文化從拉賈斯坦(印度斯坦文化組)改為阿富汗文化,從而直接滿足成立莫臥兒帝國要求的屬於伊朗文化組。只可惜開局接近30年,一直沒有觸發,那就只能擊敗帖木兒,獲得伊朗文化組的省份後,才能成立莫臥兒了。(最後這個事件在建立莫臥兒後20年觸發,但為時已晚)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4張

積蓄實力:準備挑戰帖木兒

為了儘快擊敗帖木兒割取關鍵文化省份,從而成為莫臥兒獲得強大理念和政府改革,納高爾積極備戰。外交上先與藍牛結盟,之後獲得帖木兒的宿敵馬穆魯克的青睞,在其吞併完附庸敘利亞空出外交位置後,迅速與其結盟。軍事上升級到軍科6,並僱上訓練度+5顧問,陸軍質量方面顯著領先帖木兒。內政方面升級貿易中心,點出黃金時代。體量方面除了從章普爾處收回大量核心外,積極攻擊古吉拉特、摩臘婆等國,佔據印度西北大部,陸軍上限也逐漸從35k擴充到與帖木兒戰後的55k,成為地區強國。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5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6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7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8張

一戰帖木兒:奪取阿富汗地區,附庸河中、俾路支斯坦

與帖木兒開戰前,盟友孟加拉被奧里薩打殘,被迫斷絕與納高爾的盟約。納高爾/德里目前的盟友是馬穆魯克、霍爾木茲、東察合臺以及巴赫曼尼。此時東察合臺陷入遊牧鄰國的紛爭,巴赫曼尼與黃牛的戰爭還沒結束;馬穆魯克和霍爾木茲參戰,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夾擊帖木兒。

納高爾軍科領先,疊加黃金時代和任務buff,士氣高昂,馬穆魯克陸軍數量眾多,東西兩線帖木兒都不敢派出主力,而是南下進攻霍爾木茲。但其海軍孱弱,導致主力困在霍爾木茲港進退兩難,本土城堡紛紛被攻克。藍牛與黃牛戰爭結束後,亦同意許地參戰(其實他造不到帖木兒土地的核,來過來參戰完全白嫖)。

戰後割取成立莫臥兒關鍵的阿富汗地區省份,轉附庸俾路支斯坦,此時河中已被帖木兒吞併,拿了一塊河中的省份,其在帖木兒體內有大量核心,放出河中,與俾路支斯坦一起在之後的戰爭中收核。此戰之後德里已經是印度大區最大的勢力,成為列強,斷絕藍牛的盟約,未來三十年內即將統一印度,不在需要印度區的盟友了。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19張

成立莫臥兒:四處開戰吃地,利用成立國家消除分離主義

與章普爾、信德以及古吉拉特區諸小國開戰,儘量獲得省份,完成造核後1491年成立莫臥兒,清楚新徵服省份的分離主義。莫臥兒政府有+3異教容忍,維穩能力十分強,本次遊戲前三個理念組選擇的是行政、外交、人文。行政外交是大國標配,開滿人文後,長期保持150-200過擴,全國幾乎無叛亂,非常舒適。

另外拉了帖木兒的另一位宿敵奧斯曼作為盟友,奧斯曼與馬穆魯克也是宿敵關係,但都與納高爾結盟,保證兩強互相限制,避免一家做大。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0張

稱霸印度:統一印度斯坦文化組

成立莫臥兒後實力大增,停戰到期後與帖木兒/印度區保持雙線作戰,至1517年,完成於帖木兒的第三次戰爭,國境線向西邊繼續推進,回收俾路支斯坦與河中的大量核心,幫小弟成長起來成為可靠打手。同時吞併章普爾、古吉拉特、孟加拉大部,擊敗藍牛、黃牛、奧里薩以及諸多東印度小國。

同時完成印度斯坦文化組的統一,獲得-10%造核的強力修正,莫臥兒的征服繼續加速。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1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2張

3 從馬六甲到亞歷山大

第一列強:80年的雙線擴張

點出莫臥兒的宗教改革時代特有能力”莫臥兒火炮“後,陸軍戰力進一步加強。快速造核、高維穩能力、外交理念疊加宗教改革能力減少戰爭分,快速擴張的莫臥兒不斷增加體量,保持對東線及西線的各國的實力碾壓。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3張

之後的七十餘年兩線擴張不停,四分之三的戰力投入在帖木兒、奧斯曼、馬穆魯克方向,四分之一投入在印度剩餘部分、東南亞和東亞。接下來不再細說戰鬥部分,僅簡單說明不同時期的擴張情況。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4張

1531年,完成河中的收核,吞併呼羅珊地區。印度大區基本統一,開始進入緬甸。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5張

1542年,完成印度區、緬甸區的統一,準備進入暹羅和馬來亞。此時奧斯曼斷盟莫臥兒,開始蠶食帖木兒,建立了波斯行省。需要儘快接壤奧斯曼,限制其擴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6張

1551年,第N戰帖木兒後從巴士拉與奧斯曼接壤,拉奧地利、波蘭一戰奧斯曼,奧斯曼軍力依然龐大,拉鋸至1555年停戰,吃100分地。同年與馬穆魯克斷盟,盟友逐步換成歐洲大國。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7張

1569年,統一波斯地區,二戰馬穆魯克進入地中海,暹羅區基本吃完,同時進入華南地區。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8張

1579年,二戰奧斯曼,從高加索地區將其分成兩塊。中南半島統一,未來東南亞統一後,不再向東面投入戰爭資源,全力進入歐洲。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29張

1592年,吞併馬六甲,後續吃完整個馬來亞貿易區及摩鹿加貿易區沒有截圖,此時完成舊大陸貿易路線打通,貿易本埠改為霍爾木茲,從此不再關心經濟和東亞問題,注意力轉向歐洲。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0張

4 歐洲事務

1580年的歐洲局勢:法蘭西一家獨大,波西米亞成為天主教神羅皇帝贏得宗教戰爭。

本局法蘭西非常強勢,成功上陸英倫,幾乎吞併尼德蘭,壟斷了第一貿易黑洞英吉利海峽;並從多個方向進入神羅,完全吞併了瑞士;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也沒有合併,定期被法蘭西收割殖民地。英格蘭在北美的殖民地美利堅、加拿大已經獨立,西班牙沒有成立,兩牙在新大陸的殖民也不順利,阿茲特克甚至從中美擴張到了北美。法蘭西在歐洲大陸的擴張,以及新大陸的各個殖民地,撐起他巨量陸軍上限,成為了後期的最大boss。不過此時法蘭西還是排在莫臥兒後的第二列強,莫臥兒擊敗突尼斯奪取北非海岸後,與法蘭西結盟。

波西米亞則迴歸天主教後從奧地利手中奪得神羅皇帝寶座,並帶領天主教諸國贏得宗教戰爭,又同時與歐洲兩大強權法蘭西、波蘭結盟,使得歐洲鐵板一塊。而法蘭西又是天主教信仰守護者,因此莫臥兒1569年就已經擊敗馬穆魯克獲得地中海港口,所需的德意志地盤在神羅皇帝+法蘭西+波蘭的保護下,儘管已經和法蘭西、波蘭結盟,卻一直找不到機會插手歐洲事務。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1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2張

遷都君士坦丁堡:進一步提升貿易收入。

歐洲大陸無機可尋,莫臥兒再次擊敗奧斯曼,遷都君堡,在印度大區的貿易中心開出公司,提高貿易價值和商人數量,不斷改善貿易收入,為歐洲大戰積蓄實力。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3張

進攻卡斯蒂爾:獲取科爾多瓦及一主一教所需省份。

德意志地區無從下手,拉法蘭西宣戰卡斯蒂爾,戰爭中發現和歐洲大國相比,莫臥兒的陸軍士氣實在有點不夠看了。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4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5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6張

進攻奧地利:獲得德意志地區的突破口。

1614年,神羅皇帝波西米亞將奧地利設為宿敵,此時不會保護奧地利,藉機向奧地利宣戰。已經進入專制主義時代,宗教戰爭時代的異教戰爭分加成已經失效,99分也無法吃滿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所有地盤,且這麼吃包圍網就直接爆了。因此只小吃兩口,接壤其他神羅小國家,並要求奧地利從已經吞併的匈牙利放出尼特拉。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7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8張

進攻葡萄牙:獲取大量海外殖民地,提高陸軍上限

1616年,與奧地利戰後,拉上法蘭西宣戰葡萄牙,戰後獲得葡萄牙在新大陸的大量殖民地,莫臥兒在獲得拉普拉塔、加勒比、墨西哥三個殖民領附庸,在點完第四個影響理念組後,顯著提升陸軍上限。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39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0張

進攻選帝侯:目標解散非法組織神羅。

與葡萄牙戰爭期間,觀察波西米亞的盟友情況,和所有不與皇帝結盟的選帝侯拉關係,並在戰後結盟。停戰後先送了4000給法蘭西確保其加入戰爭,然後宣戰接壤的選帝侯英戈爾施塔特,並通過聯合作戰方式確保波西米亞和其他不與莫臥兒結盟的選帝侯加入戰爭。

佔領皇帝和選帝侯首都後,解散神羅。不過此時人力不足,解散後即停戰,割取英戈爾施塔特的兩塊德意志省份。

長期擴張使得點數吃緊,即使1600年世界貿易思潮出現在莫臥兒,軍科只是堪堪追平歐洲國家而已,質量沒有優勢後只能靠數量上,連續歐洲作戰人力嚴重損耗,戰後第五法理念選擇數量。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1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2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3張

全面擴張:德意志、安納托利亞、殖民地我們都要

休養生息後,1629年莫臥兒再次掀起全面戰爭,向卡斯蒂利亞宣戰,繼續奪取殖民地;向波西米亞兩次宣戰,解散神羅後不再顧及AE大口吃德意志的地;向奧斯曼宣戰,趁其爆發災難繼續奪取省份擴充體量。

1646年,莫臥兒奪取所有一主一國決議所需省份,改革為神權國哈里發國,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4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5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6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7張

全球包圍網:擴張受限,再尋機會。

1555年,在德意志連續吃地後,高漲的AE使盟友法蘭西斷盟,波蘭立陶宛雖然保持盟約,但關係已經是拉不回來的接近-80,隨時會斷盟。之前為了維護與法蘭西的關係,被迫放棄了一些新大陸被他標紅的殖民地,也成了浮雲。目前除了結盟的尼特拉、挪威兩個小國外,所有歐洲國家以及俄羅斯均加入包圍網。莫臥兒目前只打下半個德意志,要更進一步,依然困難重重。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8張

5 魂斷法蘭西

(後面這段打的時候有點上頭,截圖較少)

破局點:處於停戰期未入網的國家

1665年,與奧斯曼停戰到期後,秒宣奧斯曼,拉入其盟友波西米亞和保證其獨立的俄羅斯。擊敗奧斯曼吞併其巴爾幹、安納托利亞、高加索剩餘部分;擊敗波西米亞,吞併屬於德意志地區的土地;擊敗俄羅斯,迫使其釋放諾夫哥羅德、芬蘭等國家。

同時,利用葡萄牙對突尼斯的保護,宣戰沒有入網的突尼斯,帶入葡萄牙,稍稍收割其剩餘殖民地。

從奧斯曼及波西米亞割地後,波蘭斷盟並在停戰期到後一定會入網。

(未截圖)於是利用從災難的奧斯曼爆出的克里米亞,對克里米亞宣戰,帶入保證其獨立的波蘭立陶宛,擊敗後確保期更長的停戰期內不會入網。

至此,包圍網中的主要大國俄羅斯退網,波蘭立陶宛十年內不會入網。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49張

軍事霸權:大肆擴軍震懾包圍網的其他成員。

努力改善經濟,把積攢的金錢全部投資下去,把所有能顧的傭兵都僱上,兵力超過1000k,達成軍事霸權。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0張

宣戰不倫瑞克:目標法蘭西

1671年,與不倫瑞克停戰到期後對其宣戰,意在帶入單獨的法蘭西,希望將法蘭西打退網。第二張1672年是開戰第二年的圖,之後與法蘭西血戰15年,一直打到1685年,在迫使法蘭西白和停戰,得到珍貴的5年機會迫使其退網。

法蘭西開了進攻與質量理念,疊加國家理念和天主教小賣部,士氣比莫臥兒高1.5以上,訓練度125%,莫臥兒只有115%。雙方在德意志腹地爆發無數次幾百k對幾百k的大戰,殺得血流成河。戰前法蘭西500k現役400k儲備,戰後只剩200k現役0儲備;莫臥兒1200k現役,100K儲備,戰爭時期長期-300k以上的人力缺口,戰後除了500k僱傭軍,自己的陸軍合併後只剩180k。雙方分別損失3M左右兵力,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此戰過於慘烈以至於考慮過回檔,過程及條約均沒有分心截圖。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1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2張

此戰過後包圍網紛紛退散,怒宣奧地利吞併之。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3張

再戰法蘭西:終成霸主

5年後與法蘭西停戰到期,儘管尚未恢復元氣,依然繼續宣戰法蘭西,從全世界召集僱傭軍馳援歐洲。全軍集結成重兵集團,不顧損耗和失地,突破北德意志、低地堡壘群后直撲巴黎,打夠分數後即從法蘭西手裡割取所有德意志省份。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4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5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6張

一次性宣戰剩餘國家:終成德意志皇帝

之後再無難度,同時開啟三場戰爭宣戰剩餘德意志地區國家,3年後全部吞併,達成兩個成就。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7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8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59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60張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61張


至此完成第四份戰報。

同時達成第300個成就,小小的里程碑。

拉其普特德意志皇帝——納高爾成就戰報-第62張

原以為1569年就進入地中海,預估可以在1650年左右完成成就,想不到拖延到1700年,不過依然保持最近一年沒有進入革命時代的記錄。

本次遊戲也暴露了中後期缺乏大國治理經驗的問題,不缺錢後就沒有再仔細打理內政,沒能最大限度把體量化為對歐洲國家更顯著的戰略優勢,在外交佈局上也要持續提升。

不過四篇戰報有三篇都在印度-波斯區域轉,和帖木兒真是難分難解,下一篇戰報是特拉比松,最後的科穆寧,可以換個地方了。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