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型月的作品為何而迷人”,那麼其中有一條必定是那龐大而又縝密的世界觀——型月世界。型月旗下的多款作品通過巧妙的設定細節連接在一起,相互間的彩蛋成為了每一個粉絲津津樂道的話題。
那麼這個世界觀最早是在什麼時候構建起來的呢?
對此,有人會說是奈須蘑菇當初在網頁上連載的奇幻小說《空之境界》(1998),也有的人會說是作為“日本三大同人遊戲奇蹟”之一的《月姬》(2000),甚至有人會說是為日後栽下無數搖錢樹的《Fate/stay night》(2004)。但答案其實應該是“更早一點”,或者說是“更晚一點”的《魔法使之夜》。

是的,儘管《魔法使之夜》(下文簡稱《魔夜》)作為文字遊戲正式發售還要追溯到2012年,比上述三個例子都要晚得多,但其原作的同名小說其實早在1996年便出現了,作者不必多說自然是奈須蘑菇。
不過除了我們今日在正式版遊戲中所窺見的內容外,《魔夜》原作具體寫了什麼其實已不可考,因為這本小說本身並沒有正式出版。彼時年僅23歲的蘑菇曾想利用這本小說當作敲門磚,看是否能求得出版成書的機會,無奈最後因為頁數過多而被斃掉。

因為不喜歡在人前露面,所以至今也沒有人知道蘑菇的真實情況,有的只有這個蘑菇自畫像。倒是有人在官方話術的字裡行間猜測蘑菇應該是位女性,但實際又如何呢?
結果《魔夜》小說便就此沉寂,只作為同人作品草草印刷了三本,其中一本應該在蘑菇的至交好友、型月(或者說是Notes.)的社長——武內崇的書架上,剩下的兩本則不知所蹤,據傳目前保存在型月本社。至於實際情況如何,恐怕就只有型月內部人士才知道了。

▲除了《魔夜》之外,蘑菇當初用來投稿的小說其實還有一個以“騎士幻想”為主題的《冰之花》,但後來一樣不了了之,且至今都未透露過具體內容
型月世界的原點
儘管出師不利,但作為早期作品《魔夜》還是為後來的作品留下了一筆非常重要的寶藏:世界觀架構。魔術、魔法、根源、教會……今日我們習以為常的型月世界通用設定皆來源於此,這個就是型月世界最早的雛形。
除了世界觀之外,《魔夜》的諸多設計也被沿用到型月後續的作品中,其中有兩點較明顯:“少女少女在同一個大宅中生活”以及“魔術師在現代都市中戰鬥”。分別對應《月姬》中的遠野宅和總耶市吸血鬼事件,以及《Fate/stay night》中的衛宮宅以及冬木市聖盃戰爭。
另一方面,部分人設特點也潛移默化地保留到了後續作品中。比如《魔夜》的女主角之一,性格堅毅而又帶一點隨性的長直髮少女——蒼崎青子,在後來的遠野秋葉以及遠坂凜身上都不難看出其影子。當然也可以將這些設定看作是蘑菇個人的喜好,一個從古早作品便留下並一路沿用到了最新作的喜好,並在這途中重複使用。
《月姬》中登場的蒼崎青子,這裡是重製版的立繪
而作為同世界觀下的作品,《魔夜》的角色也有直接出現在其他的型月作品中,比如在《月姬》開篇拯救了主角遠野志貴的“紅髮女老師”,也正是蒼崎青子,而在後續劇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眼鏡——“魔眼殺”,其實也是青子從姐姐橙子身上“薅”來的戰利品,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魔夜》就沒有奈須蘑菇日後的《空之境界》《月姬》以及《Fate/stay night》,將其稱為“型月世界的原點”也不為過。
比起妹妹青子,姐姐蒼崎橙子的曝光率反而更高一些,除了《空之境界》外,在《君主·埃爾梅羅二世事件簿》中也有直接登場
而在型月完成《Fate/hollow ataraxia》之後,煩惱於下一款作品該做什麼時,武內崇提出了一個方案:要不要把當初的《魔夜》拿出來做成遊戲?眾人一拍即合,《魔夜》就此得到重見天日的機會。遊戲最早於2008年公佈,中途發生數次跳票,兜兜轉轉直至2012年才正式發售,玩家也終於有機會一窺型月原點之作的究竟。
據傳蘑菇在撰寫《魔夜》時受到了很多《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影響,設計久遠寺有珠這個角色時也是腦補的林原惠美的聲音
“菌”味十足的本家作品
故事的背景定於1980年的後半,鄉下男孩靜希草十郎進入大城市,並開始勤工儉學的新生活。而在某個晚上,少年無意中目睹了兩位少女施展“神秘法術”的瞬間。雖然他馬上便抽身離開,無奈還是被少女們所找到,其中一人更是自己的同學——蒼崎青子。
一來二去,兩位少女以“監視”之名半綁架了草十郎。兩位少女與一位少年,身份、價值觀、世界觀都完全不同的三個人,一段混亂且特殊的同居生活就此開始了。
儘管主角三人組的背景都比較怪異,但不難看出《魔夜》本身還是一個非常傳統的“BOY MEETS GIRL”故事。而與此前的型月作品以及絕大部分文字遊戲不同的是,《魔夜》採用了第三人稱的方式進行敘事,即玩家處在一個上帝視角觀察所有人。
雖然蘑菇經常利用草十郎作為“不諳世事的鄉下人”的特點,來為玩家講解設定和世界觀,但玩家本身並不扮演草十郎。同時因為故事本身涉及的角色總數較少,所以每一位有立繪的角色所得到的戲份都相當多,並針對細節處進行了著力描寫。
遊戲開篇的一段便是最好的例子,因為其歸根結底只講了一件事:青子接到電話,冒著雨從山上的洋館徒步走到山下的學校。
但遊戲卻對這段不算長的徒步描述了很長的篇幅:
灰濛濛的天氣中,青子撐著一把異常顯眼的豔紅色雨傘,從山上的洋館走出後順著斜坡緩緩走下,一路看遍三咲町各處風景,並借用旁白對這個城市進行介紹。遠離人煙的奇怪洋館、日新月異的三咲町、好強不羈的青子,種種要素都在此段中得到充分的表現。
這也是筆者個人認為奈須蘑菇筆下文字的魅力之一,行文雖有些微妙的電波但總歸不難讀懂,且能夠通過細緻入微的描寫從多方面體現人物性格和世界觀設定。若是事後再次閱讀,往往能有全新的理解。
而隨著故事步入核心,魔法/魔術相關的設定也逐漸明瞭,搭配上在其他型月世界作品中瞭解到的設定,結合在一起後能發現很多耐人深思的細節。不過畢竟是最早的“原點之作”,所以《魔夜》本身並不太涉及其他型月作品中的角色。從某種方面來說,《魔夜》也是玩家接觸型月世界的優秀選擇之一。
詭異的“三無”遊戲
相較於其他文字遊戲尤其是Galgame而言,《魔夜》可說是一個“三無”遊戲:無任何選項(番外篇除外)、無語音、無十八禁要素,在此之上甚至不包含嚴格意義上的戀愛要素,在日式文字遊戲中可謂相當特殊的存在。
說誇張點,玩家全程與遊戲本身都沒有任何互動,僅僅是“點點點”,然後閱讀非常健全的劇情。從這一層面上來說,《魔夜》甚至難說是一個“遊戲”,反而更像是一本“小說”,或者該叫作“視覺小說”。
如今全語音的移植版的出現,算是圓了“角色們沒配音”的遺憾
不過儘管男女主角們並沒有結成情侶關係,更沒有做任何在此之上的事情,但相互間的關係卻隨著故事的推進悄然發生著變化:
一位冷若冰山的少女,在少年毫無惡意的問候以及援助下,逐漸對其產生認可,甚至擁有了只屬於兩個人的秘密——在宏大的世界觀以及激烈的戰鬥對抗之外,每個角色尤其是兩位女主角的細膩感情表現,同樣是本作不可忽視的一大看點。
另一方面,故事背景中的1980年後半的日本,是一個仍處於泡沫經濟下的輝煌且特殊年代。
奢華、紙醉金迷、鋪張浪費,都是那個時代的代名詞。蘑菇也通過青子(擁抱現代的見習魔法使)、有珠(恪守傳統的守舊派魔女)、草十郎(剛進城啥都不懂好似外星人的“鄉下人”)三個角色的視角,變相表達著自己對那個時代的獨特思考,畢竟這也是他親身經歷過的時代。
但畢竟是改編作,所以遊戲並沒有原樣照搬小說的內容,而是根據需要進行了修改。從後來的訪談可以得知,原作中青子追殺草十郎的位置其實位於學校內部。
鑑於《Fate/stay night》已經用過這個橋段了,最後便改到了廢舊遊樂場內。
另外,儘管《魔夜》至今為止都未有續作,但短篇小說《2015年的時鐘塔》中提及了蒼崎姐妹的後續,還涉及到了手遊《Fate/Grand Order》中的不少內容,看點頗多。不過為避免劇透這裡就不做進一步介紹了,非常推薦沒讀過的玩家嘗試一下。
至今仍難以超越的表現力
對於一款優秀的文字遊戲來說,僅有出眾的劇本是不足夠的,如何將故事以最佳的形勢呈現給玩家,也是廠商必須著力思考的問題。而彼時的型月,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堆料不就完事了嗎!
久遠寺宅中的其中一個場景,不難看出遊戲對宅邸的每一處都有著非常精細的繪製。
遊戲由參與過型月多款作品的つくりものじ負責腳本/演出設計,角色設計和原畫則交由小山廣和負責,而非以往的武內崇。通過數量龐大的差分和巧妙的立繪拼合,呈現出了多樣化的場景演出,其中尤以戰鬥場景為最。
即便是玩家輕點一下鼠標就會馬上切走的瞬間,且在之後的流程中再也不會出現的場景,遊戲也仍為此準備了大量特殊cg以及演出設計,不可謂不奢侈。結合高素質的配樂,可謂將氛圍烘托到恰到好處。
只談演出,《魔夜》毫無疑問可算是那個時代文字遊戲的巔峰作。
《Fate/hollow ataraxia》中評價極高的冬木大橋決戰場景,其腳本設計便出自つくりものじ之手。
且不論其他遊戲公司,事實上就連今時今日的型月也難以再複製出《魔夜》所呈現出的效果,因為實在是太費時費力了。即便是2021年發售的型月最新作,同時也可稱是時下文字遊戲標杆作之一的《月姬 重製版》,也難說在演出上完全超越《魔夜》。
雖然這也與兩作在故事設計上的差異有關,畢竟後者的戰鬥主要集中在遊樂園和學校後山兩戰上,自然可以將更多的“料”都集中堆在一起,但也足以看出《魔夜》在製作水平方面的高超。
結語:是三部曲,那後兩部哪去了?
隨著遊戲的ED《繁星閃耀的夜晚》(星が瞬くこんな夜に)的響起,關於“魔法使”的那個夜晚已經結束了,但兩位少女與一位少年的故事還遠遠未談得上完結。草十郎到底是從哪裡的“鄉下”走出來的?蒼崎家的第五法的真正內容究竟為何?有珠所在的魔女家族的秘密又為何?
需要講明的事情還有很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魔夜》只能算是一個引出正篇的序章,真正需要講述的故事還在這之後,而官方也曾明確提到《魔夜》將會是一個三部曲。話雖如此,鑑於第一作發售後近10年的現在,我們也仍看不到續作的影子,這個三部曲實際要等到什麼時候就很耐人尋味了……
不過如今憋了12年的《月姬 重製版》吐出來了(雖然還有裡線沒做完),《魔夜》的劇場版和全語音移植版也悄然放出,能看出在《Fate/Grand Order》第二部的劇情接近尾聲的現在,型月終於有餘力重新挖掘社內其他的IP。那麼,《魔夜2》是否也不再是痴人說夢了呢?
看到這裡點
各位大佬們點點贊!
各位大佬們點點關注!
各位大佬帶我電電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