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局的局面和變化千姿百態、婀娜多姿。涉及的理論龐雜繁複、互相糾結,始終找不到一個很好的線索整理。討論中局非常容易進入兩難的境地。
其一是依賴舉例說明。但招法的變化與計劃的實施在這個階段經常有很深的伏筆,很容易陷入窮盡分析的泥潭,把原本清晰直接的原則變得妖魔化。
另一種困難則是太過籠統。原則和思路被已經深化、內化的棋手,以一種初學者難以理解的方式描述一些棋路背後的動機和變化。而本文就非常幸運不會陷入這種情況,因為我水平不夠。
本來打算乾脆不寫了,有一天想起之前機核節目裡誰說了句,“重要的是先讓人玩兒起來”。於是本著這個想法,筆者把原來的一箇中局長文拆掉,做成幾個不同主題的小文章。本篇就是該系列中的第一篇,介紹最常用的幾種戰術,希望能讓大家先玩兒起來!
如果您沒接觸過國際象棋,更加基礎的內容請看這裡。另外還有開局原則部分,可以參看這裡。
我們先這樣,然後再這樣,之後這樣,最後這樣……
戰術的名字都很貼切,我們能非常直觀的理解他們的原理和目的。我們先講戰術後談戰略,並不是因為戰術更容易,而是因為在沒有戰術知識的基礎下,制定戰略的最主要一環:識別敵我的機會和威脅、優勢與劣勢,就無從談起。
在介紹這些戰術之前,首先需要介紹一個概念:強力招法。這個詞組中的“強力”代表的並不是4技能那種拔群效果,或是GDB卡牌那種收集關聯卡牌一波帶走的套路。而是在這些戰術的目標涉及到重要棋子,比如王后甚至國王時,對方被迫以可以預見的路數應對,算是戰術的加強版吧。強力招法主要有三種:將軍,脅迫和兌子。
- 如果一方被將軍,那麼他要麼移動國王,要麼用其他棋子阻擋,或者試圖消除對方將軍的棋子。在適當的佈局中我們可以預判對手的選擇並予以應對,至少可以從中擠出1回合供我們所用。
- 脅迫主要是針對王后,我們反覆提到任何一個棋子殺掉王后基本都是賺的,於是和將軍類似,任何能夠威脅王后的攻擊,都可以造成對方直接做出反應,之後的動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被預判,從而被利用。
- 兌子的情況稍微複雜,為了不損失子力優勢,任何一方失去一個棋子,支持這個棋子的其他棋子都有報仇雪恨的動機。然而報復行為本身是不是真的能夠止損,仍然要看全局。
我們接下來的每一個戰術幾乎都會討論它們作為普通戰術和強力招法的兩種情況。如果您有時間,我建議您配合著B站@ 溫杪4869的特級大師卡斯帕羅夫的國際象棋大師課來看。其中的常用戰術講的非常透徹、精彩。這套大師課在國外還挺貴,我個人覺得不如買本書。
捉雙
也叫叉子,顧名思義,同一個棋子同時攻擊兩個,甚至三個對方棋子,通常是子力時,我們稱其為捉雙。理論上任何棋子都可以捉雙,是一項全民運動。
第一個例子中小馬同時攻擊對方的主教和車,以及一個落後兵。對方為了保住戰力更高的戰車,不得不放棄其他棋子。但這裡是一個講解用的精簡局面,實際局面中,主教或落後兵被吃可能會造成更大的麻煩。
第二個例子中,一個重子車看起來似乎在捉雙,但再看一眼,其中的小馬實際上有保衛者。而為了吃馬丟掉戰車是得不償失的。
第三個例子中,主教也可以捉雙。這裡的一個目標是國王,因此形成了強力招法。黑方無法去除白方主教,不論是國王退避三舍還是小馬上前擋刀,白方主教都得到了他所需的瞬間擊殺黑車。
最後一個例子。兵的攻擊範圍只有兩格,但這已經滿足了捉雙的基本配置要求。這裡白兵突擊形成了捉雙,且其中之一是對王后形成了脅迫,是一個強力招法。接下來不論王后怎麼選擇,都會失去對兩個戰車中一個的保護。
兵的捉雙其實還挺常見的,只不過不常見同時捉兩個重子的情況。通常是中路兵有機會對回防或者交通中沒注意位置的輕子形成捉雙。兵捉雙的前提是有其他子力的支持,在這個例子中是馬。
應當注意的是,任何棋子都可以形成捉雙,不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應充分考慮到捉雙的機會和風險。其中兵的捉雙非常容易被新人忽視,但由於其戰力價值的原因,一旦形成捉雙,四捨五入都能算是強力招法。一定要多加註意。
最後給大家帶來的兩個奇特例子,第一個是曼納海默的一次捉雙,對方尊名已不可考。第二個例子是費舍爾再戰塔爾。兩者都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形成了有趣的局面。
曼納海默精彩的Re4. 阻斷了對方兩個戰車的聯繫,並同時攻擊兩車。構成威脅的同時,這一步捉雙還非常好的化解了危機。如果對方主教Bxe4.,吃,則國王可以吃掉任何戰車報復。如果對方用d線戰車去吃Rdxe4.,則曼納海默可以用後腰的兵吃,dxe4.,形成國王和兵同時攻擊對方戰車和主教的非主流捉雙。F線戰車吃同理。
曼納海默的這一戰術在於其阻斷了對方兩個戰車的聯繫。在上文中推薦的大師課裡,卡斯帕羅夫將阻礙視為一種戰術。這確實沒什麼毛病,但我個人認為阻礙對方實際上是對中局原則貫徹的爭奪,戰術本身的目的便是針對這些原則的技巧,每一個戰術都應當尋找這樣的機會,比如此案例中的情況。
第二個案例中費舍爾執白,主教Rd5. 捉雙,同時攻擊對方小馬和戰車,但同時也把自己送給對方,塔爾的e6兵天降捉雙,同時攻擊主教和小馬。然而費舍爾的這一招在於主教置死地的前提是有底線的王后撐腰。一旦主教身死,王后馬上填補空缺照樣捉雙,而且還打開了中路通道。塔爾最後Ra7. 規避,之後Bxe4. exf5. Bxf5. 中央塵埃落定。順便一提,這局最後還是塔爾贏了,後者甚至將此對局寫入自己自傳性質的棋譜中。
穿刺
和大眾都能參與的捉雙活動相比,穿刺是長(chāng)手老爺們的特權。當一枚長手子力的攻擊路徑上同時有兩個對方子力時,我們稱之為穿刺。被串的子力就像肉串一樣,因此也叫串串兒。我們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中,王后下底,戰車和馬被穿刺,只能選一個活命。小馬說,快走啊!一定好好好活著,帶著我的份一起!戰車說,不要啊,沒有你我可怎麼辦?!
第二個例子中,戰車打算如法炮製,下底穿刺,但這次對方的小馬有車保護,主教可以毫無憂慮地跑路。這不是穿刺。
第三個例子中,主教攻擊的前排是王后,因此形成了強力招法。黑方只能放棄戰車保護王后。值得注意的是王后仍然可以在藍色圓圈位置看住戰車止損。但主教強兌戰車,白方仍然獲利。
第四個例子中,主教進入了攻擊位置。但第一個目標有保護者,同樣無法安全成殺。這不是穿刺。
最後一個例子中,穿刺的前排是國王,出於規則黑方必須保護國王,讓出王后,因此是強力的招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穿刺的前排能和穿刺方相殺,比如主教兌主教,則需要保證自己的主教有其他棋子的支持。當然,更重要的是在做這個決策時可以保證損失同色主教對我們仍然有利。
以上的舉例是具有代表性的情況,可見穿刺與捉雙類似,是折磨選擇困難症對手的利器。識別這種戰術的機會和風險主要靠經驗,主要是多捱打。特別是斜線穿刺,對初學者來說從生理上就有困難。此處給大家帶來一個電影中發生的橋段。樸實無華,但逼格十足。
在《尋找鮑比費舍爾》這部電影中,Josh和我們的小男孩兒到了這個局面。Josh提出和棋,但是大家都看出來了最後致勝的那條道路。由於雙方的升變位置都在最邊線,導致雙方會形成中門對狙的情況。然而很不幸,黑國王剛好在中門正中央,甚至無法趕到升變的王后身邊威脅大紅按鈕。只能躲進門後的通道,白方一狙鎖定勝局。
牽制
和穿刺類似,牽制同樣是一枚長手子力的攻擊通道上有兩個對方子力,兩者的主要區別是戰術所要達到的目的。牽制不以殺傷為能,有些牽制甚至成型之後會暫時保持態勢。而當牽制的強力招法中最終目標是國王,則這個招法有自己的名字,很中二,“絕對牽制”。
第一個例子中,主教威脅王后牽制小馬,後者直到王后離開之前動彈不得。但這個例子中王后有藍色圓圈格子e7可走,但緊接著白方有Nxc6. 吃馬的同時捉雙,黑方王后、戰車只能選一個。之後馬也留不住。也因為有這麼個Combo存在,這個情景才算得上牽制。
第二個例子中,主教牽制住了戰車。戰車雖然控制著整個g列,但無奈牽制無法消解,白方子力在g列大搖大擺。注意此處戰車不能離開的原因是小馬用身體和攻擊完全擋死了黑國王移動的空間。
正如牽制戰術簡介所述,牽制的更主要目的是限制子力行動。牽制招法隨著棋局的推進越往後價值越大,因為雙方中局都傾向於爭奪中心,往往會形成較為激烈的招法。但在局面大大簡化之後的殘局,子力的通貨價值緊縮,牽制往往才更有價值。
而牽制涉及到對方兩個棋子都有需求,首先前面被牽制的棋子應當是儘可能有價值的。牽制這招本身需要我們的子力是主教、戰車或王后,都是移動能力超強的棋子,而此時如果我們牽制住的對方在當下場合價值比我們的實施者低,則反而是我們的戰術選擇被限制住了,應當及時放棄解除。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上面兩個例子中實現牽制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被威脅棋子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第一個例子中被迫敗走,第二個例子中乾脆被堵住。
我們再來看一個非常精彩的例子,此戰中布隆斯坦執黑,真正實現了四兩撥千斤。
在卡帕蘭與布隆斯坦的對陣中,布隆斯坦的h6主教成功形成了對戰車的絕對牽制。然而這個牽制還不能帶來決定性優勢,即便在幾回合之後的這個形勢下,卡帕蘭仍然可以憑藉國王的最終防禦消解掉雙方子力。然而布隆斯坦是有著國際象棋魔術師名號的男人,他找到了遲早可以讓該牽制變現的妙棋。給您一個提示,右代宮霧江在《海貓鳴泣之時》(每個章節的名稱都是象棋術語)點醒戰人的一句話,翻轉棋盤看問題。
沒錯,白方擺脫牽制的方法是拱兵讓出c2位給國王,於是布隆斯坦搶先拱兵c4。歷史如真若棋盤,這隊兵就像真田幸村直接向德川本陣衝擊。殺傷力不大,但侮辱性極強,把德川的路堵死了。接下來布隆斯坦的主教只要在星星位反覆斜跳,便可迫使黑王含恨移走到藍色圓圈位置,離開自己的防守陣地,眼看自己的同志為自己斷後。三個子力給自己斷後……庫拉拉、農娜,再加上KV2車組……歷史如若真如棋盤……
人間大炮
這種名不副實的指代我自己都有點不舒服了。穿刺和牽制是一個長手限制了一條線上的兩個子力,而人間大炮則是我方兩到三個長手子力對同一條線進行強攻。這一招本身就叫大炮(Battery),其中又以兩車一後的三重子排序最為中二,有其名曰“阿廖欣の槍”(Alekhine's gun,英文中Gun可指單兵火器也可指炮)。
這明顯是一個強攻戰術。用前面的人間大炮彈藥強硬地撕開防線,再用後面的彈藥實現殺傷,和現代穿甲彈的思路一樣一樣的。這一前一後就又有講究了。兩個戰車形成人間大炮還好說,可人間大炮一旦有王后的參與,誰來開第一炮就成了問題。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人間大炮的基本形式。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白方接下來將以第一發戰車擊碎防線,如果對方打算兌子,則第二發戰車立刻將其擊毀將殺。底線殺同時也是新手的一個主要死因,但凡黑方第7列上的任意一個兵往前一步,國王便有喘息。
第二個例子,此處主教和王后配合組成人間大炮。主教第一炮撕開防線後有所威脅,但威脅非常有限,通常需要其他子力協助成殺。
第三個例子與上例是同一個局面,但白方佈局時把王后裝填在第一發,撕破防線的同時對國王形成全屏攻擊,直接將死。
和前面幾個戰術的輕取不同,人間大炮的精髓是豪奪。然而即便是豪奪,也應提前做好計算。首先要做的計算就是開炮是否值得,其次是彈藥是否齊備,為了安排合適的子力在合適的級次,是否有足夠的安全回合數,最後是炮彈在招法之後存活率如何,其生還是否是下一步動作的必要因素。
阿廖欣の槍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受害人是阿龍·尼姆佐維奇。在1930年與阿廖欣的對戰中,阿廖欣在第25步Qc1. 擺出了這一著名的10-0-0陣型,第30回合尼姆佐維奇認輸。至於阿廖欣作為法學院學生為什麼穿的像個軍官,請參看OrioTysumi 的這篇文章
閃擊、抽將
這個名字的直觀在於描述了兩個棋子配合的動作。具體體現為一個非致命的己方棋子在前,真正的突擊子力在後。非致命棋子“閃”開之後,突擊子力形成了對目標的“攻擊”。如果這個目標是國王,則戰術名相應改為抽將。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國際象棋中每一回合,每一步都應當看做是一個時間單元,而效率就體現在每一個回合能實現的功能上。閃擊這個戰術,想要達到效率最大化,除了攻擊的目標被迫做出應對外,閃開的棋子去幹了什麼更加的關鍵。理想情況下,閃擊應當能做到連個棋子能攻擊對方兩個目標,導致對方必須做出取捨。而在抽將的情況下,為了保護國王,進攻方閃開的棋子必然能享受到一回合的安全。這在一些需要調度子力位置combo中非常可貴。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閃擊的基本形式。可以看到主教在給戰車閃開空檔的同時還在攻擊其他棋子。
第二個例子中,由於小馬的行進路線特異,可以做到與主教配合閃擊的同時保護主教,Nf6.,迫使同樣可以斜線攻擊的王后無法反擊,而不得不進行躲避。此處我們安排了閃擊和串串的Combo,Bxa8. 吃掉戰車。黑王后的規避,大概率是Qxf6.把馬吃掉,或者e8.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都是止損的方法。
閃擊和抽將是非常具有觀賞性的招法。設置佈局的成本雖高,但實際的效果物有所值。初入門者設置閃擊通常只能做到閃擊一子的情況。但隨著經驗的累計,主要是子力佈局合理性的提高,閃擊的最大價值在於形成combo。在強力招法抽將時可以形成連段,非常有威脅。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真實發生的例子。李緹執白對陣Tartakower。
雙方剛剛進入中局,在中央高地交換了一些子力之後,白方突然發力,來了一招……波泰茲對賭?黑王笑納之後就笑不出來了,因為白方Bg5+!,主教這一閃,兩個子力姐妹齊心,其利斷金,抽將後同時攻擊。黑方即便有消解手段也不能同時打兩個,何況還沒有,國王只有兩個藍色圓圈可逃。然而不論怎麼逃,下一回合主教、戰車姐妹花都能下底將死。
引離 / 引入
國際象棋是一個雙人遊戲,佈置出精巧佈局的當然不止我們一方。不論是進攻招式還是防禦工事,對方的縱深配合都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而“引離/引入”戰術,一如字面上的認知,就是將強子從強格上軟硬兼施地趕走。軟的部分通常涉及到犧牲子力,而硬的部分顧名思義就是脅迫。
介紹這個戰術的同時我們再介紹一個概念:過載,指的是一個棋子被賦予了太多職責。然而在國際象棋這個回合制遊戲中,過載棋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靜態時仍然可以作為威懾,可一旦對其中一個方面的計劃做出行動,必然導致另一個計劃形成機會成本的損失。而如果我們識別出了過載棋子,並能對其進行引離,則對方的多個計劃都會受阻,從而瓦解對方的優勢,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要點。
引離這個戰術我們舉的例子都是強力招法,因為這個戰術的基礎便是對重要鎮守子力提出不可拒絕的移動要求,而這些要求的滿足條件便是國王和重子捲入其中。
第一個例子是經常在謎題中見到的主題,我們將通過強硬手段解決。國王參與到了戰車的防禦中,Bc3+. 將軍。黑方無法通過其他方式消解,國王不得不放棄對該子的防禦,形成引離。
第二個例子是針對王后的引入。通過犧牲我們的一個重子戰車,我們成功做到請君入甕。Rxe6. 女王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Qxe6.,但是對手沒發現我們的combo,Bf5. 由於有馬的支持,主教形成了牽制,下一回合強殺王后。
引離的主要思想是通過強行手段迫使棋子離開自己的職責。同理,我們也可以通過引導將對方的棋子引入我們想讓他們進入的格子。引入的動機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通過將對方關鍵棋子引入特定位置,導致這些對方棋子形成對自己其他友軍的阻擋。這裡我們看一個設計出來的謎題,白方連續利用引入戰術,犧牲所有子力最終迫使對方死於友軍之圍。
結語
中局部分拆開的另一個好處是作圖什麼的太省事兒了,比如本期中戰術的很多圖其實都是殘局,真要去找中局的例子或者設計一箇中局場面實在是做不來。中局拆出來的文章預計還有三篇的樣子,主要包括兵線的控制,中局的原則,戰略戰術的制定。期間可能會插一些零碎內容,比如棋譜的覆盤分析,流行AI的有的沒的,線上線下對局的心理戰之類。終局(殘局)是我自己非常生疏的一個話題,肯定是要在中局這幾個主要文章之後再說了。
在機核介紹國際象棋算是我現在的一個願望吧。推廣肯定算不上,只希望以後機組裡陸續零星有人對它感興趣的時候能發現,已經有人做過一些工作。然後感嘆,在機核你甚至可以學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