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唯一註定的意義和生命最終的求索,是什麼?
現在是凌晨四點,窗外下著小雨,剛剛推完孤星的劇情,讓我睡不著的,是一去不回的克麗斯騰,是超越萬年文明間的對話,是四點的贈送抽卡歪了W
星空,當真是一個深邃的話題,也許每個人進入十幾歲時都曾想過——至少我天天想的睡不著覺——宇宙深處是什麼?我活著為什麼?星海遼遠,我每天上學放學,是否對這個世界的運行對我目光不可及的某處能產生深遠的變化?
這是沒有答案的思考,想得太多,讀書太少
We go about our daily lives understanding almost nothing of the world.
每日生活在這世界上,卻對它幾乎一無所知。
We give little thought of the machinery that generates the sunlight and makes life possible.
陽光為何照耀?是什麼給予生命可能?我們思考得太少。
日漸成熟的我開始腳踏實地,無暇抬頭去看那溫和的良夜,年少的幻想不再蒞臨,分數和工作絆住了手腳,表演一個成年人讓我沒有思考的餘裕,無意打破,無意改變,無意幻想
或許,我也曾期待有這樣一顆孤星劃破那黑夜,佔去我眼裡全部的光,告訴我幻想能成真,顛撲那不破的真理。我不是靈感泉湧的藝術家,也不是徹夜難眠的爵士,我無從打破世俗去追逐年少的幻夢,但或許見證奇蹟的路途也是普通人的使命和光榮
To the gravity that glues us to the earth that would otherwise send us spinning off into space.
若不是引力的存在,我們早已被拋擲於茫茫宇宙間。
Or to the atoms that which we are made.. and on who’s stability we fundamentally depend.
若沒有構成身體原子的穩定,我們也早已在頃刻間化為虛無。
Few of us spend much time wondering why nature is the way it is.
我們之中鮮有人會花時間去問為什麼大自然如此發展;
Where the cosmos came from.
這浩瀚宇宙從何而來;
Whether it was always there.
它是否無始無終;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他們也許會問,為什麼要登上最高的山?為什麼35年前要跨越大西洋?我們決定登月,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恰恰是因為它困難。
為何有人執著於挑戰危機合約?為何有人埋下久遠的伏筆只為鋪墊這次孤星?而將你的目光從手中的玻璃屏上移開,你又面對著什麼?挑戰了什麼?改變了什麼?我喜歡博士的答案“始終如一”,但我們也應有自己的答案,Bernard Suits說“遊戲就是自願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礙”,而孤星這篇14萬字的長敘,大概也是孤星本身,它給予玩家選擇,留下,閱讀,然後為之震撼,我一直認為故事是遊戲邁入藝術殿堂的敲門磚,舟則一次又一次給了我答案
恩怨糾葛,散於星辰之間;留下的人,推開未來之門。孤星是克麗斯騰對虛假天空的詰問,孤星是赫墨為科學看向每一個人的奔走,孤星是塞雷婭大地般永不動搖的意志,孤星是凱爾希一萬三千年的日夜,孤星是每個博士四年來的“始終如一”
而我相信,當遠視主義者們跨越種族與國籍,傲慢與偏見,再從於大地上建起方舟,孤星也將匯成星海
故事的開頭,一顆流星隕落,小火龍說一切紛爭都將消弭,一切願望也將實現,故事的結尾,萬星園破空而去,把撕裂的真相赤裸裸展露在裝睡的人們眼前。
克麗斯騰把所有人都推了下去,去面對她自己的終局,年少時她父母墜落的火光留在了她的眼裡,如同那顆正中眉心的子彈,如同人類文明彎腰去拾起那閃亮的寶石,指向星海的彼方
If time will one day flow backward.
如果有朝一日時間倒流,
Or whether there are ultimate limits to what humans can know.
我們又是否還會有最終的認知極限;
What is the smallest piece of matter.
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又是什麼;
Why we remember the past and not the future.
為什麼我們記得過去發生的事,卻沒有將來;
And why there is a universe.
為什麼這裡有如此一個宇宙。
“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城市與家園、美好的藝術與殘酷的歷史……苦難、戰爭、天災與摧毀一切的傲慢思潮與理想,被賦予的偉大與生來的平等,這片渺小曠野上誕生的文明與我們曾經無比熱愛的一切……
”它們唯一註定的意義和生命最終的求索,是什麼?“
”未來。“
#「明日方舟四週年」徵稿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