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我刷到了一條熱搜:
從楊永信的“電擊治療”,到豫章書院的“國學修身”,再到如今的“行為矯正”算算都十多年了吧?為什麼這場十幾年來換湯不換藥的“虐待”教育依舊能給家長們騙得團團轉?甚至在接連曝出戒網癮機構虐待學生甚至致死的事件後,家長們還是這樣趨之若鶩?
最近通關《飛越13號房》後,我突然意識到:現實裡的行為矯正機構,或許就是一個家長永遠無法逃離的騙局,更是一座囚禁孩子一生的牢籠。
當我和朋友聊起這件事兒時,他們也都覺得,能通過遊戲讓更多人瞭解這樣的機構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所以我決定結合遊戲,來講講現實中這樣的機構到底是如何欺騙家長和禁錮孩子的!!!😠
首先,這類機構會做「遠程宣傳」,重點是吸引想讓孩子變“聽話”的家長找到自家機構
《飛越13號房》在最開始,就播放了一則“南洋感恩國際學校夏令營”的招生廣告。只要孩子有沉迷網絡、逃學叛逆、早戀厭學等症狀,都可以被“網癮剋星”、“遊戲死神”的楊永恩校長治好。
瞧瞧這核善的笑容
而我們現實中,這類機構會先在網絡上建一個網站,在搜索引擎中買廣告位和關鍵詞進行推廣:
大家可以自己搜哇(馬賽克保命)
這樣家長在遇到孩子有問題時,上網一搜就會看到:
龍悔學校(豫章書院前身)受害學生家長說起自己是怎麼找到這裡的
為了吸引家長擴大生源賺更多的錢,這類機構不會拘泥於單純的“戒網癮”,而是會在網站中羅列出孩子所有可能發生的叛逆行為,再展示他們機構教學後的成果,形成鮮明對比:
雅聖思學校官網,羅列了很多青少年的成長問題
我找到了豫章書院的官網圖片,裡面展示了學生在學校學習國學的狀態:
豫章書院官網已經無法找到,只有新聞中的幾張圖片可以瀏覽
我在遊戲中發現了學校購買網絡推廣的證據:
只有“青少年教育”沒有被打勾
學校發放的海報也都是孩子可能出現的各種“叛逆行為”
然後,這類機構開始「遠程接觸」家長,目的是讓家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帶孩子到現場:
在遊戲中,招生廣告播放完就能聽到男主媽媽給機構打電話的聲音,還有楊校長自己透露出,她曾經向機構諮詢過一個月的事情:
從側面看出,男主媽媽在猶豫是否要給孩子送到這個學校
現實裡,家長搜索到這樣的學校後,就會打電話諮詢學校的信息,這個期間,家長因為孩子的事情心力交瘁,只能寄希望於有機構能夠幫他們“拯救孩子”。(這裡不得不吐槽這些家長,你們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啊!!!自己都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怎麼指望外人呢?)
記者柴靜曾以家長名義給臨沂網戒中心打電話,楊永信處用高達96%的治癒率,和長年開辦網戒中心的經驗讓家長在電話中產生信任:
當年《網癮之戒》記者柴靜與臨沂網戒中心的電話對話
豫章書院校長在電話裡寬慰家長,會用“可以先看看,不行可以走”、“效果不好後期免費”、“先到學校參觀情況不滿意再回去”等話術讓家長動心。如果家長不想前往本地,或者孩子反抗厲害,他們也會安排專人前往當地,給孩子帶走:
其實孩子到了就走不了了,教官會直接抓孩子然後讓家長交錢
這類機構甚至承諾:治療不滿意還可以再次免費治療。遊戲中有一個隱藏結局,如果一直“順著”媽媽,在見到媽媽後承認“網癮是病”,就可以讓媽媽答應讓自己回家。但是你會發現,之後做任何事情,都會被媽媽協迫,“如果不聽話,就給你再一次送進這樣的學校”:
張揚看到照片第一反應就是給媽媽下跪,熟練到讓人心疼,感覺孩子都ptsd了
遊戲這裡應該是引用了現實中的真實例子,不聽話的孩子,會再一次被送入這類機構:
家長覺得只要有辦法讓孩子“聽話”就好
最後,機構對家長們「現場洗腦」,讓家長被機構的美好吸引,產生信任,然後交費留下孩子(噩夢開始了)
其實現實中,絕大多數孩子一定都會被送進來,因為這裡真的太“好”了。
這裡有聽話懂事的“精品案例”:
張揚媽媽帶張揚剛到學校參觀時,就被學校裡有禮貌問好的孩子感動:
別人家熱情有禮貌的孩子 vs 自家打遊戲冷著臉不理人的兒子
在這類學校呆過的受害學生曾說,家長帶著孩子來時都會想給孩子送進去,因為學生很有禮貌、內務打掃乾淨:
這個接受採訪的孩子是鄭州博強新觀念培訓學校的學生,這個學校因虐待孩子致死被關停
這裡還有“資質專業”的教職團隊:
楊校長帶領家長參觀的榮譽室裡,掛滿錦旗:
這裡滿牆的錦旗現實中只比這個更誇張,而且要求學生不給錦旗不讓畢業
我找到了一個當年央視拍的紀錄片,可以看出也是滿牆的錦旗,且款式統一(據說醫院周圍的錦旗製作因為這門生意開了好多店):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當年央視的視頻,可惜只有360P的畫質(淚)
網絡流傳的楊永信網戒中心的錦旗牆:
細看遊戲裡楊校長辦公室的錦旗,也參考了現實中的錦旗文案😂
其他戒網癮學校也有樣學樣:
這個是上面說到的鄭州博強新觀念培訓學校的新聞畫面
豫章書院受害學生家長也曾提起,和遊戲畫面相同的情景:
大多數家長看不懂這樣專業的內容,只看到獎狀、證書、錦旗就覺得很專業了
這裡更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
如果這時家長仍然有猶豫,學校還會從孩子下手。楊永信的臨沂網戒中心就是這樣,讓家長入院時,當場就看到效果,留下孩子的成功率幾乎為100%:
畫面左邊是女孩進13號房之前,打家長;出13號房之後,和家長擁抱
如果新生剛到這裡,表現出叛逆,就通過電擊讓孩子改口,自己要求留下來,不然就要被再次電擊:
有從網戒中心出來的學生舉報,講述了自己被迫答應留下的經歷
當然也會遇到孩子不改變的情況,有新生第一次來時不服氣,被電過一次後立刻說讓楊永信幫自己戒網癮,只為了能停止電擊:
孩子被電過一次後秒“認慫”
但是一見到爸爸,就立刻揭發楊永信,結果又被帶回去繼續“電擊”......(紅框是楊永信說的:“剛才怎麼承諾的呢?”)和前面匿名舉報的男生相同。證明一點:楊永信通過電擊,讓這幫孩子屈服在電療床上,只有答應留下來,才會放他們去見家長
小夥子很勇哇,心疼他
楊永信安慰家長,這種情況還需要更多治療(機構洗腦家長要繼續“治療”2-3次):
插一句,楊永信一次“認知行為治療”(電擊),就要80元...
這樣的效果一出,家長們都願意將孩子留下。遊戲中參考的也是這一點。在張揚逃離學校被抓回後,獲得了和家長通話的機會:
我萬萬沒想到楊校長如此雞賊,不管我做什麼他都能應對自如
如果選擇辱罵楊校長,就會招致媽媽的指責“不是隻有表現好才會打電話麼”(洗腦成功):
和現實相同的黑暗,絕望的家長只能相信這樣的機構
如果選擇求饒認錯,楊校長就會順坡下驢,就勢標榜自己的教學成果,讓家長更加信服:
玩到這裡的時候真的又氣又害怕,楊校長的千層套路我實在玩不轉
至此,行為矯正機構通過宣傳包裝和虐待孩子等方式,完成了對家長的騙局。當家長留下孩子後,才是孩子們一切噩夢的開始。一切對孩子的虐待和監視,都是為了讓孩子服從,維護學校的聲譽。
為了讓孩子服從,各種虐待手段輪番上演,電擊、小黑屋囚禁、體罰暴打等等,不同的機構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方式”:
為了維護學校的聲譽,強迫孩子不許對任何人說出學校的情況,要給家長寫家書誇讚學校:
連和家人打電話也都要全程監視:
而這些在現實中全都是假的,不管是家書還是電話,都是孩子們違心欺騙家長的。家書會被拆開檢查:
電話會被監聽:
只要有孩子對家長透露出一點不想留下的情緒,機構就會洗腦家長,是“孩子為了離開在撒謊”,再次離間親子關係。等到孩子出去後,孩子因為親人不相信自己、外人折磨自己、同齡人之間的舉報,本就脆弱的身心會更加扭曲,再也不復從前。
就像遊戲臺詞中說的一樣:“這不是遊戲,是現實”,因為遊戲中的一切,都在現實裡不斷上演,哪怕現在也正在發生。
這樣的機構,是對存在家庭溝通和親子矛盾問題的家長們永遠無法拒絕的誘惑。可當他們心存僥倖送孩子進去,就一定會上演這樣的災難。
寫到這裡其實還有很多沒有細說的,孩子們在這類機構生活的無數細節,如何被虐待?如何欺騙與被欺騙?如何離開的?如何和家人相處的......或許之後我還會再開一帖,講講這些~
也推薦大家去玩一玩《飛越13號房》,這也算是國產遊戲中,很特別很特別的一個里程碑吧~因為其他遊戲或許在講現實,但它,就是現實啊!
也希望未來會像遊戲中說的那樣:“願所有的父母子女,都能被理解以待、溫柔以待”。這樣的機構就不會再出現(這群壞人給我死啊!!!!!!!)
文章相關引用和資料鏈接:
《網癮之戒》記者柴靜對話楊永信
CCTV百姓故事《網癮背後》探訪楊永信網戒中心
包你承認有網癮 “磁暴步兵楊永信”與他的86條
河南雅聖思學校官網錄屏
【網戒中心當事人上電視控訴楊永信惡行】20160907廣東衛視《社會縱橫》:當叛逆青春遭遇“問題”學校
因女兒沉迷網絡,家長將她送到“戒網癮學校”,幾天後她離奇死亡
豫章書院學生談往事頻落淚 再爆虐待細節 社會縱橫
豫章書院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