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崩壞:星穹鐵道》官方發佈了一則音樂創作紀錄片,片中記錄了HOYO-MiX從無到有為匹諾康尼添上聲音的過程,遊戲日報君被深深打動,已經急不可耐地想把他們的創作態度與大家分享。
對於匹諾康尼的第一印象,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眠之夜》,這首於匹諾康尼正式與玩家在遊戲中見面前就誕生的曲子,其作曲的曲調略顯復古,編曲中又用到了新潮的合成器音效,玩家一聽就會很好奇,匹諾康尼,這個世界複雜中透露著一絲詭異?而這正是HOYO-MiX想要傳達的。像這樣作曲與編曲採用不那麼統一的風格,能給聽眾帶來錯位感受,這也奠定了匹諾康尼的夢幻風格。
匹諾康尼的各個地圖也呈現不同的風格,為了作出區分,他們採用了不同的樂器進行編曲。黃金的時刻突出了管樂的比重,營造繁華的印象;白日夢酒店使用了清冷的豎琴,透露出大氣與奢華;而在稚子的夢中,扭曲跑調的音色被添加進旋律,旨在表達荒誕。遊戲在音樂的安排上,往往會追求同一地區風格統一,以求不在聽感上起衝突,從而造成惡感。而崩鐵這樣大膽的融合卻不違和,其實非常考驗團隊的製作功底。
編曲功底的另一個體現,在於同一張地圖裡同一段曲調的變奏。以跑圖的bgm為例,在大地圖上時,玩家聽到的是完整的bgm,而當進入小房間時,編曲中的旋律和樂器減少了,但速度和節奏其實都沒變,最終產生的效果就是,玩家意識到自己來到了一處更幽靜的空間。
類似聲效的變化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見到,例如表現人物耳鳴時,會增加高頻雜音同時減弱bgm的音量,在劇情進入到高潮時,鼓等低頻樂器會呈現漸強。崩鐵對於這種技巧的使用,等於為玩家的跑圖添上了一抹情緒,讓玩家因為任務而需要反覆跑圖時,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枯燥。
編曲還能影響到人物性格的表現,在音樂短片《永劫輪舞》中,小提琴代表黑天鵝,大提琴代表黃泉。從一開始小提琴演奏大提琴復現,黑天鵝帶著黃泉跳舞。到大提琴突然開始演奏扭曲的旋律,黑天鵝被恐懼吞噬。結合pv畫面,玩家能輕易地提取到關鍵的變化:兩人攻守易勢。這種以音樂輔助畫面的手法類似於啞劇,畫面主要講故事,音樂負責表現情緒,即便沒有語言,觀眾也能將其中寓意猜個十之八九。
在一張地圖的背景音樂創作完成後,按慣例來說就可以收工了,但創作團隊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是啊,玩家在跑圖中有音樂相伴,那npc呢?他們常年生活於匹諾康尼,他們耳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呢?帶著這個疑問,創作團隊走上了街頭,結合三次元的現實,為匹諾康尼的npc們補充了劇院、酒吧、遊戲廳等各種場所的音樂。不僅是npc,玩家進入這些場所也能聽到音樂,彷彿是真的生活在匹諾康尼一樣。
在遊戲的遊玩過程中,代入感和沉浸感,往往是由細節決定的,很多以劇情為賣點的遊戲,如《荒野大鏢客》《極樂迪斯科》等,都會經過精心考據後,力求每一處都還原真實。而匹諾康尼雖然並不是一個現實世界,但明顯能感覺到,除開彈球發射這樣故意誇張化的特色,很多地方都借鑑了現實都市的元素,要的就是亦真亦幻的夢幻感。因此匹諾康尼各種場所的音樂,也以三次元為基底,融合進二次元幻想的風格。玩家一聽就知道這是個什麼地兒,卻不會真的跳戲到現實。
但創作團隊覺得,做到這個份上還不夠。“讓一座城市鮮活起來,需要更多的聲音”。於是鐘錶小子和知更鳥兩個文化符號被搬到臺前。鐘錶小子作為復古的美式動畫,在音樂手法上借鑑了Mickey-Mousing,為角色的動作賦予音效,看過貓和老鼠的玩家應該都深有體會。對知更鳥的塑造,則是通過亞洲流行作曲和歐美流行編曲的結合,進一步展現了匹諾康尼作為綜合性大都市的文化包容性。
城市是需要一張名片的,有了這樣的意義賦予,讓匹諾康尼的塑造,越來越接近真實的大都會,這便是音樂對於世界觀設定的補全。不少玩家推測,匹諾康尼建築呈現的賭城的風格,鐘錶小子濃濃的美式動畫味,知更鳥pv中的模仿瑪麗蓮夢露,以及關鍵詞“多元化”“融合”,這些也都不難看出匹諾康尼的原型或許有部分是取材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體現在音樂上也有著屬於柯立芝繁榮時期獨特的爵士樂曲風格。同樣的道理,星期日創造的夢境,又何嘗不是美國夢在遊戲中的映射呢?
整個匹諾康尼在玩家之間收穫普遍好評,音樂功不可沒,很多玩家表示自己被音樂所吸引,也很好奇音樂創作背後的故事,崩鐵的紀錄片讓他們收穫了很多感悟。音樂作為配套設施的一環,與畫面融合,能增加遊戲的沉浸感,為玩家的跑圖增添一些樂趣。與人物融合,彷彿成為了他們的第二張嘴,以另一種語言來講述故事。因此,HOYO-MiX對音樂的態度才顯得如此珍貴,感謝他們,讓《崩壞:星穹鐵道》的世界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