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銜與貴族制度(Titles and Nobility)
31世紀早期盛行的頭銜與貴族制度是直接由過去地球上常見的形式衍生出來的。在人類開始太空探索前的200年裡,地球上所有的國家,除了少數幾個微不足道的共和國外,都或多或少的由一位掌控無上權力的君主統治。到了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時候,只有少數國家還殘留著過去貴族特權的影子。這套系統似乎已經完全過時了。
然而,在人類分散到全宇宙的過程中,歷史似乎重演了。
歷史
貴族與頭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封建時期的歐洲。在那個年代,君主們要經過長時間的旅行才能走遍自己的領土,宮廷中的大臣們有的在策劃陰謀,有的在伺機待發,等待主人犯錯的時機。由於國王們不能直接管理其龐大領地的每一部分,他們不可避免的將地區執政權下放給了他人,並通過授予這些執政者貴族爵位來保證他們的忠誠。幾百年後,這種太大而無法管理的情況在霸權地球(Terran Hegemony)時期重演,時任執政者不得已效仿古代君主,復辟了貴族制度。
封建政權如同一張由責任與義務相連的網。首先,君主會賦予親屬或者某個傑出下屬權力,這種權力通常與特定面積的土地相關聯。獲贈者要發誓效忠,這份誓言會將他們的命運與君主的榮辱綁定。比如說,君主可能會因一位戰士在一次重要的戰役中表現出色而賜予其土地,將其封為貴族,或者在取得一片新領土時為彰顯所有權而為其分配一位新領主。在極罕見的情況下,國王也可能將平民封為貴族。貴族頭銜是世襲的,通常是由父親傳給長子。在長子無法履行義務時,繼承權會根據一套複雜的法律與傳統習俗重新分配。
大眾普遍認為,在太空時代首個復辟封建貴族制度的領導者是邁克爾·卡梅倫(Michael Cameron),他是霸權地球的首位民選統治者。霸權地球擁有大片領土,在每個遙遠的角落中都有地球派去的總督。邁克爾將貴族制度作為一種獎勵這些總督與保證他們忠誠的手段。當這些頭銜傳遞到下一代的時候,他的這套貴族制度已經在整個人類活動天體內被廣泛使用,而且一直延續到了未來的繼承戰爭時期。不過,現代貴族制度的奠基者還是邁克爾·卡梅倫本人。畢竟,他宣稱自己是洛希爾的埃文·卡梅倫爵士(Sir Ewen Cameron of Lochiel)的後裔,享有的權力與地位來自於斯圖亞特國王詹姆斯七世(Stuart King James VII)本人。
邁克爾·卡梅倫(Michael Cameron)
隨著星盟的成立,解體與分裂,世界來到了繼承戰爭時期,曾經偉大的星際文明變成了散落在星空中的碎片,五大主要家族與其他小型家族在星空中爭奪著各星球的土地。貴族制度流傳至今,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加上各種戰爭,革命和軍事上或非軍事的大清洗,每一個國家都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版本的貴族制度。貴族的頭銜因國而異,頭銜持有者的權力範圍與威信大小也各不相同。就算是在同一個國家內,歷史遺留問題,繼承權問題,鄰近勢力的力量大小等一系列不穩定因素也可能極大程度的改變世襲貴族們的命運。
頭銜系統(Title System)
一般來說,君主之下是五個階層:公爵(Duke),侯爵(Marquess),伯爵(Count),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有的星球仍在使用這一古老的貴族頭銜系統,而有的星球早已把這種系統完全廢棄了。
在五個階層中,公爵和男爵是最常見的。許多公爵領只由一位公爵和許多附庸的男爵統治,中央的公國被一圈男爵領包圍,沒有侯爵,伯爵與子爵。從太空尺度來看,公爵是最常見也是最強大的貴族階層。每一個繼承者軍閥都或多或少的依靠著那些關鍵的公國,它們是五大家族政治力量的基礎。
卡梅倫的那套貴族體系借鑑自英國皇室,與歐洲的普遍使用的那套體系有很大的不同。由戴維恩家族(House of Davion)執政的太陽聯邦(Federated Suns)使用的體系則更接近於歐洲的體系。比如說,太陽聯邦的“伯爵”就叫做伯爵(Count),而不是像英國那樣稱為“領主(Earl)”(譯註:此處及下文中出現的實際上是現實中不同國家之間對同一個頭銜的不同叫法)
親王(Prince)
“親王”(“Prince”一詞來自於拉丁語“Princeps”,意思是“第一”或“領導者”)與其說是個貴族頭銜,倒不如說是一種軍銜,這一稱呼可適用於所有擁有絕對權力的領導人。它不是一個獨創的頭銜,也不會像其他頭銜一樣被君主作為獎賞被分封。在世襲君主制中,“親王(王子)”(Prince)或“公主”(Princess)是用來形容那些在潛在繼承人序列上的皇室成員的。偶爾的,那些最有權勢的貴族可能會被封為“親王”,此時這個稱呼是一種榮譽頭銜。還有很多沒有頭銜的軍事或政治領導者奪取了權力,被稱為“親王”的例子。
漢斯·戴維恩(Hanse Davion)是現在五個繼承者軍閥裡唯一的“親王”。不過,在邊界地區(The Periphery),“親王(王子)”這個頭銜很常見,特別是在那些由“國王”和“皇帝”統治的星球上。在內天體之外,這個稱呼可以指一顆或幾顆星球的主權統治者,也可以指繼承君主制的王位繼承人。
有些公國傳統上是由一條特定血系的領導者們世襲的,比如星盟時期的太陽聯邦就是這種情況。這種傳統是戴維恩家族宣稱自己是下一任星盟第一皇帝並要求統治所有國家的法理依據。在許多國家中,親王在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後通常還會得到一個公國的統治權。一般來說,對親王(王子)或公主的得體稱呼是“我的殿下(Your Highness)”或“殿下(Highness)”
公爵(Duke)
“公爵”是貴族階層中最高級的頭銜,這個頭銜來自於舊羅馬帝國中強大的地方軍事指揮官的頭銜(“Dux”)。“公爵”可能是繼承戰爭時代最常見的貴族頭銜,所有五個繼承者國中都有大量的公爵。
在內天體中,公爵與自己的家族一般會以5大家族之一的名義統治整顆星球。有些公爵的統治範圍可能橫跨好幾個星系,包括其中所有的行星。公爵或女爵(Duchess)通常統治著一大片領土,這些“公爵領”或“公國”直接與公爵的權力大小相關聯。一些公國根據傳統是由繼承者軍閥及其繼承人統治的,比如說太陽聯邦的“親王”也一直是新阿瓦隆的公爵(Duke of new Avalon),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邁克爾·卡梅倫分封此地的時候。
作為繼承者軍閥之下的最高階層,公爵在領地享有無上權力,在大多數情況下,公爵在領地內的權力甚至大於千里之外的國家元首。儘管公爵們都曾宣誓效忠,並承諾在戰爭時期,協商合約與處理政治事務時無條件支持君主,但五大家族中的許多公爵實際上都幾乎完全獨立於繼承者君主。
邊境地區的一些公爵實際上就是自己公國內的絕對君主。這種情況通常是該公爵帶著自己的領地背叛了自己的君主,或者是與他們斷絕了關係。但公國內的人民或多或少的仍忠於原來的體制,所以這些公爵繼續用著“公爵”這一頭銜(而不是直接自立為王)來維護自己統治地位在人民眼中的合法性。
在某些星球上,公爵也被叫做“大公(Grand Duke)”,“偉公(Great Duke)”,“首公(Arch Duke)”。這些頭銜有著“首席公爵(Chief Duke)”的意思,被用這種頭銜稱呼的公爵大多數都不比別的公爵更高貴或享有更多權力,實際上與別的公爵沒什麼區別。這種叫法有時只是一種尊稱,有時則是一種傳統叫法。一位“女公(Duchess)”是女性的公爵,有時這種頭銜也被用來稱呼公爵的妻子。
對於一位公爵,得體的稱呼方式是“陛下(Your Grace)”
侯爵(Marquess)
公爵之下的就是侯爵,在有些星球上也被稱作“世襲侯(Marquis)”或“總督(Margrave)”。“侯爵(Marquess)”一詞來自於德語中的“Mark Graf”,意思是邊境伯爵(Border Count),原本是指在邊境線地區或者周邊地區的地方統治者,在繼承戰爭時代,“侯爵”或者它的同義詞的含義並沒有變化太多,仍然是對那些依附於擁有多個星球的公爵,國王或皇帝,統治著邊境地區星球的地方統治者們的統稱。一些只有一顆星球作為領土的公國會把星球上首都地區外的地方統治者稱作“侯爵”,而在其他國家中,侯爵這個頭銜幾乎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榮譽稱號,不會給持有者帶來任何貴族權力或義務。
對於一位侯爵的得體稱呼方式是“我的主人(My Lord)”,而對於其夫人(Marquessa)或女侯爵(Grafin)的得體稱呼為“我的女士(My Lady)”
伯爵(Count)
“伯爵”這一頭銜源於拉丁語的“來”或“同伴”,有著“皇帝的同伴”的意思。一般來說,伯爵會統治一個“郡(County)”,或者說“伯爵領(Countship)”,但很多時候這個頭銜僅僅是一種尊稱,持有者並不會因被封爵而得到土地。在一些星球上,“伯爵”也被叫做“郡主(Earl)”,“方伯(Graf)”。在一些情況下,一位大權在握,擁有大片領土的伯爵會被稱為“大伯爵(Archcount)”或“尊爵(Landgrave)”。
一般來說,伯爵領要比公爵領小的多,伯爵能運用的資源量,掌握的軍事力量也遠不如公爵。但也有一些伯爵極具權威,領土面積極大,甚至能和一些公爵和國王相媲美,特別是當伯爵本人是繼承鏈中一環的時候。比如說,一個王位繼承人可能由於其身份被封為伯爵,同時被授予大片土地,甚至是直接成為一顆星球的領導者。伯爵很少能統治整顆星球,但也有一些伯爵統治著幾顆不宜居或者勉強宜居的星球。雖然這些星球環境惡劣,但是它們有的富含資源,有的處於戰略位置,有的則是傳統使然,無法被放棄。一般來說,伯爵會直接控制一整塊大陸上的所有地區。但在那些富饒肥沃的星球上,一個伯爵只能控制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不等的土地。也有一些伯爵的主人會從自己的領地中分出部分地區交由他們掌管,比如說一座城市,或者是某顆星球的衛星。
對於一位伯爵的得體稱呼方式是“我的主人(My Lord)”,而對於其夫人或女伯爵(Countess)的得體稱呼為“我的女士(My Lady)”
男爵(Baron)
“男爵”是貴族階層中最低級的頭銜,這個詞來自於“國王的人(King’s man)”這種說法,就算同為男爵,彼此之間掌握的權力也可能有巨大差距。有的“男爵”沒有任何實權,其頭銜僅僅是對他們為國效力的獎勵,只是一種榮譽頭銜。而有的“男爵”在被封爵時會得到土地,得到真正的權力。某些男爵的領土橫跨一整顆星球,但是大部分男爵都只能領導一座城市,甚至只能領導一座堡壘或者軍事基地。
在內天體中,稱呼男爵的方式更接近歐洲風格,而不是英式風格。比如說,男爵有時被稱為 “史密斯爵(Baron Smith)”,而不是“利姆諾斯爵(The Baron of Lemnos)。” 對於一位男爵的得體稱呼方式是“我的主人(My Lord)”,而對於其夫人或女男爵的得體稱呼為“我的女士(My Lady)”。
準男爵(Baronet)
“準男爵”的概念是被英國的國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創造出來的,他希望藉此籌集資金。詹姆斯認為平民會為了“被稱為準男爵”的貴族特權而付出代價,在繼承戰爭時期,很少有平民會為了成為準男爵而捐款,通常這個頭銜只會作為貴族對做出英勇行徑的平民的嘉獎。大多數情況下,“準男爵“是一個世襲頭銜,在持有者死後會傳給其長子。在繼承者國的機甲戰士社會中,”準男爵“頭銜被看作是一種榮譽,意味著持有者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士兵。
對準男爵的得體稱呼方式是名字+爵士(Sir followed by full name),對準男爵妻子的得體稱呼方式是丈夫名字+女士(Lady followed by husband’s full name),一位女性準男爵應該被稱作名字+女爵(Dame followed by full name)。
騎士團(Orders of Knighthood)
在繼承戰爭時期,“騎士精神(Knighthood)”一詞又回到了最初的意思,各種由騎士階層組成的封建主義騎士團體又開始盛行。君主們會奠定各種騎士團的性質,它們大多數都是軍事團體,不過有些時候也有一些帶有宗教性質的騎士團。所有的騎士團都會遵守自己那套習俗,有獨特的訓練方法和處世哲學。
在繼承者國中有數以百計的各類騎士團,許多地方統治者都會因為個人原因創建一支自己的騎士團,或者是作為後盾促成一支騎士團的誕生。一般來說,只有那些在戰場上表現最為出色的戰士才能被封為騎士。不過,內天體內許多國家保留這一習俗只是為了將其當作音樂,書籍等文學創作的主題,或者是科學研究的課題,甚至有的國家把騎士團打造成電視廣播明星。
很少有人像地球中世紀時期那樣用“XX爵士”來稱呼騎士,這種習慣性稱呼現在用於稱呼準男爵。稱呼騎士的名字即可,不過也可以加上非正式的“恆星騎士團騎士(Knight of the Order of the Star)”,比如說“XXX,恆星騎士團騎士”。或者是簡單的加上“恆星騎士(Knight of Star)”,比如說“XXX,恆星騎士”。
多重頭銜(Multiple Titles)
大部分貴族都有多重頭銜,有的是因為被君主多次分封,有的則是擔任的職位本來就會因傳統或法律而有多個貴族頭銜相隨,比如說太陽聯邦的領導者既是親王又是公爵。一位貴族可能會賜予長子次一級的爵位和封地,並把其他更不重要的頭銜與土地分給自己其他的子女,這在這個時代是很常見的。貴族的其他家庭成員也可以被稱作“主人(Lord)”或“女士(Lady)”。
如果一位女貴族的權力來自於其丈夫的身份,那對她的合理稱呼應為“全名+女士(Lady)”。如果這位女貴族的權力來自於自己的頭銜,那應稱她為“名字+女士”。取決於不同星球上的繼承法與繼承風俗,一個頭銜可能可以創造出一個充滿了“主人”和“女士”的貴族家族。
比如說:伊安·麥克弗森(Ian MacPherson)成了公爵,他的公爵領是卡列登(Caledon)星。那這時就要稱他為“我的陛下,伊安領主,卡列登公爵(His Grace,Lord Ian,Duke of Caledon)”,他把自己的伯爵頭銜分給長子,伯爵領是斯通海斯(Stoneheath),這個兒子就成了“伊安領主,斯通海斯伯爵”,平民要叫他伊安大人(Lord Ian)。麥克弗森的另一個兒子威廉(William)就成了威廉·麥克弗森大人(Lord William MacPherson)或者威廉大人(Lord William)。公爵夫人帕梅拉被稱為帕梅拉女士(Lady Pamela),因為她自己也有一個公爵頭銜。不過威廉的妻子簡(Jane)原本是平民,那平民就要稱其為“簡·麥克弗森女士(Lady Jane MacPherson)”或者“麥克弗森女士(Lady MacPherson)”。
繼承者國中的變體(Variations Among the Successor States)
由於各國曆史與文化的不同,五個繼承者國的貴族系統無論是在稱呼方式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有巨大差異。它們之間的主要差別如下所述
天琴座聯邦(The Lyran Commonwealth)
天琴座聯邦由施泰納家族(House of Steiner)統治,其領地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執政官(Archon)”,這個頭銜來自於古雅典政府體系。在古老的雅典,九位“執政官”或“太守(Magistrate)”組成的議會掌管了整個政府。天琴座聯邦理論上來說也由議會掌控,而執政官人選理論上也應該由議會選出。但實際上,執政官由施泰納家族成員世襲。執政官的繼任者被稱為下任執政官(Archon Designated)。
按照傳統,成為執政官的同時還會獲得薩卡德星公爵或女公爵(Duke or Duchess of Tharkad)的頭銜,薩卡德是天琴座聯邦的首都。與其他繼承者國貴族相比,天琴座聯邦的貴族沒有那麼強烈的階級意識,也不會拘泥於各類貴族傳統。比如說,天琴座聯邦的“公爵”頭銜也是一種政治職務。不過,天琴座聯邦的各星球保留了很多歐洲封建貴族主義的特徵,各種頭銜都是德式的。(比如說“Margrave”,“Landgrave”,“Graf”,男爵的正式稱呼方式還是“Baron Von”)
卡佩蘭聯邦(Capellan Confederation)
卡佩蘭聯邦的最高領導者被稱為議長(Chancellor),這個頭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星盟時期,當時星盟第一皇帝手下其中一個部長的頭銜就是“議長”。成為議長的同時還會獲得“西安共同體總督(Perfect of the Commonality of Sian)”的頭銜。“總督”這一頭銜又可以追溯到西安共同體歷史上的一段新共產主義時期(Neo-Communist),當時大型企業被“公有化”並(在嚴格監管之下)被分配給人民。西安星與其他行政區的領導者從那時起就被稱為“總督(Perfect)”或者片區管理員(Administrators of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議長”這個頭銜還與“西安公爵(Duke of Sian)”的頭銜相關聯,這是星盟時期遺留的傳統,這個頭銜是在卡佩蘭聯邦併入星盟時由第一皇帝授予的。
卡佩蘭聯邦內還有許多“總督”,他們所享有的權力與土地與其他國家中的各種“公爵”,“侯爵”和“伯爵”相同。在聯邦內一些較為獨立的星球上,傳統的封爵式頭銜制度仍在被使用。“總督”們的財產(Holding)也有一種特殊叫法,叫做“產業(Refectures)”,與其他國家中的XX領相對應。“總督”中也有各種細分,比如說一個強大的總督會被稱為“高級總督(Senior Perfect)”,“高總督大人(Lord High Prefect)”或“高等總督(Arch Prefect)”。
而卡佩蘭聯邦的“男爵”大部分都不叫“男爵(Baron)”,而是叫“軍閥(Warlord)”或“大名(Daimyo)”,這要歸功於聯盟內部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復興。“軍閥”是專門用來形容軍事領袖的,聯盟人民普遍認為成為“軍閥”是通往公爵頭銜的途徑之一。有些星球還重新啟用了“將軍(Shogun)”,“最高軍閥(Supreme Warlord)”的頭銜以稱呼某一地區或某一支軍隊的高級大名。
聯邦軍事文化中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叫做“勇士世家(Warriors Houses)”,這個概念類似於日本封建時期的家族,與其他國家盛行的騎士團差不多。通常來說,一個沒有地產與實權的大名會擔任勇士世家的領導者,他會發誓效忠另一位擁有土地與實權的大名或其他貴族,併為其提供世家中的熟練戰士,裝備,載具和戰鬥機甲等。一位貴族可以把附屬於自己的勇士世家像僱傭兵那樣“出租”給另一個貴族以換取商品,服務,支持或好感度。各個軍閥的威望,受到的擁戴,應盡的義務與享有的權力各有不同,而且計算方式十分複雜。
天龍座聯合(Draconis Combine)
慄田村上(Takashi Kurita)的頭銜有:天龍座聯合總協調員(Coordinator of the Draconis Combine),拉辛大公(Duke of Luthien),統一星球者(Unifier of Worlds)。其中只有“公爵”的頭銜可以追溯到星盟時期,當時拉辛是一顆重要的工業星球,星盟第一皇帝將該星球的領導者封為“公爵”。其他的頭銜都是慄田村上自己編出來的。功利主義的天龍座聯合社會中容不下權威的貴族階層,只有村上還保留著公爵的頭銜,這是一種集權和鞏固皇位的手段。在聯合中,代替貴族為君主鞏固權力的是各地的ISF部隊,他們是強大而無處不在的慄田家秘密警察。
雖然沒有各種貴族階層,但是各類騎士團填補了這一空缺,它們對所有職業軍官來說都至關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龍”的騎士團(The order of the Dragon),該騎士團所有成員的軍銜等級都能與瓦西里·切倫科夫(Vasily Cherenkoff),陸軍上將瓦西里·切倫科夫(Vasily Cherenkoff,General of Army)相媲美。
自由世界聯盟(Free Worlds League)
自由世界聯盟的現任領導者是詹諾斯·馬里克(Janos Marik),他的頭銜是總司令(Captain-General)兼阿特柔斯大公(Duke of Atreus)。同樣的,阿特柔斯公爵這一頭銜也可以追溯到星盟時期。而且自由世界聯盟的貴族制度也基本完好無損,與太陽聯邦的情況相似。
顯而易見的,“總司令”是一個軍用頭銜。這個頭銜可以追溯至星盟內戰時期,當時凱尼恩·馬里克(Kenyon Marik)因288號決議在聯盟內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該決議設立了“總司令”一職,並規定該職位“僅於危機時期有效”。但馬里克家族將這份決議當作了合法獨裁的手段,每一個統治者在上任時都會藉助決議內容宣誓就職。
在自由世界聯邦,執政家族的軟弱無力使得所有貴族階層之間都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還有很多貴族伺機待發。現任總司令已經在儘自己所能的維持權力平衡了,他成功的將貴族們的矛頭轉向了彼此,讓他們互相爭鬥。但總有一天,會有一些派系積攢夠足夠的力量,最好的情況是,他們冷靜的取代馬里克家成為新的執政家族。在最壞的情況下,聯盟內部可能會發生一場血腥的全面內戰。
儘管受到無數批判,但是繼承者各國的封建政府和經濟體系還是在幾百年的革命,戰爭和內戰中被沿用了下去,原因只有一個:它們行之有效。即使只在一個星球的範圍內,嘗試改革都是困難重重,只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地球上的封建主義被中產商人和各種技術人才的湧現而推翻,但繼承者國的封建主義在出現時就包含了這些因素,因此不大可能因為這些從內部被推翻。這種制度大概會一直持續到繼承戰爭結束時。到時候,新星盟第一皇帝將不得不利用現有的貴族體系,建立出一種適用於整個人類活動天體的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