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竜・ドラゴン
日本所說的龍其實就這兩大類,龍和竜都同指從中國這邊傳來的龍文化,只不過龍是
日本漢字(にほんかんじ)裡的舊體字,竜則是新體字,當然還有別的說法這個後面會講到。
而ドラゴン則更多的是日本當代的思想和所接受到大量西方的文化,ドラゴン這種西方龍才逐漸登上了舞臺,並在各種藝術領域例如遊戲、動畫、漫畫、小說等大量侵佔、擠壓日本一直以來所接受的中國龍位置。我們主要以這兩個方面來講日本龍文化與中國龍文化的異同以及其近代的變遷。
日本對於龍文化接受經過一些論文的考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中國龍文化與印度那迦文化→中國龍神信仰→日本唐風龍神信仰→日本本土化龍神信仰→日本民間化龍神信仰→現代日本大範圍西化的龍文化。龍文化在日本歷史是十分混雜的,下文將會挑選幾個重要的節點以及有意思的現象進行科普總結。
初期
中日時代對照年表
日本與中國地理相近,古時文化也是學習的中國,所以中國許多文化都傳入了日本,龍也不例外。大概在日本的彌生時代後期(3世紀中段),通過我國的方士和水稻文化將中國龍文化傳入日本,從而取代了繩文時代本土流行的大蛇信仰。中國龍在進入日本的初期,由於當時的日本人在此之前從未見聞過龍的傳言,他們像是中國本土生成龍文化的本地人,所以無法在當時的器物紋飾上很好地描繪出中國龍的形態。
池上・曽根遺跡 陶土紋飾
在當時的日本,與龍相關的信仰最早還是源於祈雨祭祀,上面的這種器具就是用於祈雨祭祀中的,所以在後來日本的龍文化中,龍的定位主要是農耕神和司水神。而且根據弘法大師空海一些作品中的引用內容中也能發現一些線索,其引用文獻例如《蜀都賦》、《太平御覽》卷十一《天部·祈雨》、《搜神記》等,這些書都有記載關於古代中國“擊鼓震龍祈雨
”的祭祀方式,可能這種民間巫覡祭祀方式更早的就傳入了日本。
古人由於不瞭解自然災害,給龍打上很多標籤也是常見的,在日本龍還被額外與火山活動、地震以及海嘯產生了關聯、這個我們可以根據日本學者柳澤和明所作研究的“『日本三代実録』にみえる五大災害記事の特異性”這篇論文中看到龍與當時自然災害之間的關係。
後世的“大日本國地震之圖”中也明顯的有一條龍纏繞著日本的國土,將其圍繞守護。
大日本國地震之図 1624
中國的龍文化傳入日本之後,是與日本本土的“大蛇崇拜”相結合的,所以日本神話中記載龍的形象要更像蛇,例如日本最古老的文學作品《古事記》與《日本書紀》就有記載多頭的龍蛇怪物以及淤加美神(おかみのかみ),這個多頭的龍蛇怪物有可能是我們熟知的八岐大蛇或是在神奈川、長野、箱根、福井等地擁有大量傳說的九頭龍(九頭龍的神話應該是起源於印度教的那迦)。還記得《火影忍者》中大蛇丸學會能召喚萬蛇的通靈術的地方嗎?那裡就叫龍地洞。
《古事記》
《日本書紀》
『日本略史 素戔嗚尊』這裡指的是八岐大蛇
九頭龍神社新宮
火影忍者 龍地洞
我在前文也提到龍是竜的舊字體(在中國竜是龍的異體字),“竜”我認為和我們現在簡體字“龍”的功能很相似,它能指代很多不同的東西,例如:“竜”更偏向“大蛇信仰”的龍,現在則是指代恐竜(恐龍),以及西方幻想生物的ドラゴン(Dragon)。而舊字體的“龍”則指代中國龍,以及更多的出現在姓名之中(在姓名裡要比竜更常見),例如我們看的《假面騎士Build》的萬丈龍我就是如此,而且在劇中他的能力在我看來是值得拿來說一說的,這個我們之後再講。
變化期(和龍期)
飛鳥——平安時代
日本的飛鳥——平安時期中日交流更多的是遣唐使節以及留學生(當時的留學生大多是日本統治階級的中層官吏子弟)層面的交流互動,這些人當中就有例如相當有名奈良時代(飛鳥時代和平安時代之間的時代)的阿倍仲麻呂(安倍晴明的爺爺)。所以當時的中國文化的傳播是從日本貴族上層開始流行、影響,然後再自上而下的傳播到民間的,龍文化也是同理。
日本這個時期的龍文化很受中國佛教、道教的影響,漸漸的發展出類似本土陰陽道的龍文化產物——五龍祭這種東西。外來文化經過本地化才能夠更好的融入當地文化,通過觀察研究我發現了一些十分有意思的差異點。
遣唐路線圖
1.君權神授
在中國古代很久遠的時候龍就與古代統治者產生了關聯或綁定,這在中國歷史中是數不勝數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部族時期的有熊氏部落(黃帝)、太皞部落(伏羲)、姜氏部落(炎帝)、帝嚳部落(堯)以及有崇部落(鯀,大禹之父)。
比如:
- 黃帝:“黃帝龍顏,得天庭陽,上法中宿,取象文昌,戴天履陰,秉數制剛。”——《春秋元命苞》 “軒轅,黃龍體”——《史記·天官書》
- 伏羲:“伏羲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三皇本紀》
- 炎帝:“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蟜氏女,少典之妃,感神龍而生炎帝。”——《三皇本紀》
- 堯:“堯母慶都與赤龍合昏,生伊嘗,堯也”——《竹書年紀》
- 鯀:“鯀死,三歲入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山海經·海內經》注引《開筮》
後世像漢高祖
劉邦、耶律阿保機等統治階級也都自稱龍的化身或與龍擁有血緣關係,將自己與龍綁定,這樣能夠更合理的成為封建社會下的民眾們朝拜的對象,這就是我們歷史課本上相當熟悉的“君權神授”。
日本當然也有君權神授,但是與龍的關係卻沒有中國那麼密切。在日本,龍雖然曾被短暫的用作日本皇權的象徵,但是並不長久,龍始終是外來文化,所以龍最終沒能成為天皇的象徵。
雖然沒有成為天皇的象徵,但是龍還是多少與日本天皇有關聯的,《扶桑略記》載:“即位之間,自幹角山中,黃龍騰天。太宰少貳清原令望為堰大井灘使,見之。從五位下橘有棟參梅宮之次見之。丹波博士丹波有冬,在彼國見之。件三人糙見之,往往見多也。”
也就是記載了宇多天皇即位時,有人看到黃龍昇天。雖然日本沒有直接的將神龍與日本統治者進行像中國統治者那麼深的綁定,但是龍還是與日本的統治階級有不少關聯,例如日本的神器天叢雲劍(又稱草薙劍)就是從八岐大蛇身體裡取出來的。
《扶桑略記》
日本三神器
聊到龍與日本統治者的關係,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中日方面差異,正好放到下一個來講。
2. 性別差異
在中國古代,龍是與皇權、父權、雄性、陽剛等一系列概念緊密關聯的虛構神靈,但是日本卻與此截然相反。日本民間有許多關於女體化的龍的故事,例如像《龍女成仏譚》等這樣的美女化龍入河、龍女乙姬報恩(浦島太郎傳說)以及龍的美女化身來人間尋找夫婿等傳說,都是相當廣泛流傳的。為什麼日本民間會有這麼多女性形象的神龍傳說呢?其實前文提到過,日本的神龍文化傳播是自上而下的,民間的龍女形象也是如此。
《龍女成仏譚》傳說相關的木雕——龍女成仏の図
海賊王魚人島的乙姬的原型就是出自浦島太郎傳說
日本天皇在日本六部國史中從未提到過天皇是龍的化身,提到最多的是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天照大神男女形象都有,多以女性形象出現在文獻記載裡),更多代表的是父系(天照大神的兒子),如果這樣還要天皇與龍產生血緣或聯繫的話,就與天照大神的血緣產生衝突,父系行不通,天皇家族如果要與龍產生關聯那麼就只有母系了。
天皇的母系家族的豊玉姫在神話中的身份是日本初代天皇的媽媽或祖母,不同版本的身份不同,豊玉姫在《日本書紀》中五個版本中的第一版就記載了“豊玉姫方產化為 龍而甚慚之曰:‘如有不辱我者,則使海路相通,永無隔絕;今既辱之,將何以結親暱之情乎?’ ”
這樣以來,日本的龍傳說大量與女性有關也就解釋的通了。
有意思的是日本將在大阪府豐中市的待兼山發現的一種滅絕的大型鱷類命名為豐玉姬鱷屬,雖說不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命名,但是這就和龍起源的鱷魚說有所對應。
豊玉姫
豊玉姫鱷屬
3.龍的形態變化的差異
中國龍形象以及傳入日本的龍形象隨著時間的流逝都有變化發展,但是傳入日本的龍形象變化相比中國龍的要變化改動較小。
中國龍的形象變化:
根據上文提到的分期,中國“龍”的形象也分為這四個不同的時期,這四個時期的“龍”有相同或相似的特點,但也有其獨特的特點,這裡引用《中日龍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對比研究》這篇論文對中國和日本龍形象的各個時期變化的總結。
- 夔龍期
原始社會的夔龍是人們對自然崇拜和動物崇拜的融合,這時的龍,頭部接近方形,頭上的裝飾物較少,沒有複雜的角,身體似牛,尾巴似蛇但略短,有兩趾。這時龍的形象是很樸素、簡單的,充滿著對自然崇拜的原始的美。
玉獸紐夔龍紋樽 故宮博物院
玉獸紐夔龍紋樽
- 應龍期
這一時期的應龍的基本形象大致是在秦漢時期形成的,主體形象是蛇,長著野獸的尖狀耳朵,頭上出現了角。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細節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對龍的形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時候的龍出現了髯,爪子由原來的二趾變為了三趾,爪子多是獅子、老虎或者鷹爪的形狀。到了唐代。龍的尾巴也由原來的蛇尾變成了虎尾。這時龍的形象變得更加威嚴。
西漢-四神雲氣圖
- 黃龍期
這一時期的龍的形象變得更加的繁瑣和精緻,主體形象變化較小,主要變化出現在龍的爪子上,這時的龍不止有三趾龍,也有四趾龍和五趾龍。宋朝到明朝,皇帝和臣子穿的衣服上均是三趾龍,到了清朝,龍成為皇傢俬有,也出現了代表不同等級的四趾和五趾龍,皇帝的龍袍使用的是五趾龍,皇子的衣服上只能使用四趾龍,而地位更低一些的親王等人的衣服上則只能使用三趾龍。黃龍期時,五趾龍是最流行的,也是地位最高的象徵。到了這個時期,龍的形象已經達到了最為精緻和華麗的高度。
明定陵十二章紋袞服複製品
- 重塑期
隨著封建等級制度的逐漸消亡,龍也一點點被人們遺忘,龍的形象與黃龍期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龍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但已經沒有了原來權力的象徵,也不再是等級劃分的標誌,所以留下的龍的形象以五趾龍居多,並一直流傳下來。龍自此變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徵,變成了中國人的標誌。
日本龍的形象變化:
日本龍的形象與中國龍形象不同,日本龍在由中國傳入日本之後,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幾乎始終保持著相同或相似的形象。
- 彌生時代至奈良時代
龍在這個時代傳入日本,傳入之後,基本沒有太大的外形上的變化,只是在中國龍的基礎之上加上了日本蛇女的形象特點。這時的日本龍是頭、腹、尾呈現出S的形狀,身體上覆蓋著鱗片,身體兩側有突出的三角形的鰭;舌頭是類似於爬行類動物的舌頭,前端有可以感知外界環境的分叉;在所有的特點中,無足是此時的日本龍形象最為突出,也是與中國龍區分最為明顯的特點。
- 飛鳥時代至平安時代
隨著中日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本龍也越來越深的受到中國龍的影響,日本龍的形象也有了一些變化。這一時期的龍,身體無太大的變化,仍是S型,覆蓋著鱗片,有突起的三角形的鰭;龍的頭部和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時日本龍的頭部和中國龍的頭部相似,頭部似馬而有角。
高松塚古墳-東壁青龍
- 鎌倉、南北朝、室町時代
這一時期,由於日本連年戰亂,多受外族的侵擾,本族文化發展受到阻礙,幾乎停滯不前,所以,日本龍在這一時期形象並沒有變化,基本上與上一時代保持著一致。
- 江戶時代
江戶幕府加強了封建制度的同時,也加深了對中國各種制度、文化的學習與交流,在這種時候,日本龍的形象產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時的日本龍與中國龍無異,頭部的角由原來的獨角變化為雙角的形象;身體仍是蛇身,但是身體之下有了四足,而且足部呈現的是三趾的形象,與中國秦漢時期應龍的形象基本相同。
龍虎図屏風-東京國立博物館
- 明治時代
受到西方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影響,這時的日本龍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原來身體兩側突起的三角形的鰭變為了身體上類似於馬鬃的鬃毛;頭上兩角之間也有了鬃毛;尾部不再是單調的蛇尾的形狀,而是變成了長有鬃毛的魚尾的形狀。
刺子半纏-江戸東京博物館
日本龍在外形的變化上並沒有中國龍的變化明顯,幾個時代的變化非常小,而且始終帶著日本的特點,現代日本龍放到龍的地位差異後面講。
4. 龍的地位差異
結合前文,龍在古代中國是與皇帝這種統治階級進行關聯綁定的,所以龍的地位在中國是超然的,並沒有像同為聖獸的九尾狐那樣自唐以後被不斷的降格和妖魔化。但是到了日本則不同,雖說日本統治階級也與龍建立了或多或少的聯繫,但日本民間並不像中國民間那樣對龍有那麼特殊的情感。雖然在日本龍被當作農耕神和司水神,但是到後面有些龍在民間裡卻被歸為了妖。日本民俗學的開山鼻祖柳田國男在他的著作《妖怪談義》中指出:妖怪是由失去了信仰的神降格而成的。
柳田國男
也就是說先有了神,因為某種原因無法維持神格,神才被降格成為了妖怪。而龍在水木茂著繪的《日本妖怪大全》裡被歸為了妖卷,這也許能證明日本龍的地位在部分地區的民間也受到了降格的影響。
《日本妖怪大全》-妖卷
現代
日本傳統的龍形象我想講的也就是上面這些了,之所以講中國龍與西方龍的時候要把日本也列出來是有兩個原因。一,日本現如今東西方龍文化都有在使用;二,從日本文化輸出方面能看到不同年代日本文藝作品中東西方龍文化的市場佔比也有很大的差異。
有這種現象的出現我認為也許和日本的西化有關,就以遊戲動畫為例,在上個世紀80-00年代還能看到許多以傳統龍形象為元素的日本遊戲和動畫作品,這可能與當時的創作者以左翼居多,以及當時的港片文化輸出有關。不能說當時的作品沒有西方的龍元素或東西方龍文化一起出現,但是在當時傳統的龍元素佔比比較大。
我們比較熟知的東西方龍文化融合作品例如鳥山明的《七龍珠》、《魔神英雄傳》,純東方龍文化的例如《聖鬥士星矢》中的紫龍、宮崎駿《千與千尋》中的白龍都是鮮活的例子。
《七龍珠》神龍
西方龍也有出現,但是劇情之中還是以傳統龍佔比很多,也更重要,比如《七龍珠》湊齊出現的神龍以及劇場版和遊戲裡出現的龍拳招式。
《龍珠》的原版名字也挺有意思的,作品主要是圍繞東方龍為原型的龍珠而展開的,但是名字卻叫做ドラゴンボール(DRAGON BALL),在漫畫上也有寫作龍球但日語注音是ドラゴンボール的情況,種可能是為了更好的打開《龍珠》這部作品的海外市場而策劃的。
注音
《魔神英雄傳》新版
《魔神英雄傳》中西方龍形象
《聖鬥士星矢》紫龍
《千與千尋》白龍
西方龍文化傳播在這個時期也有深刻影響日本後世的存在,那就是《勇者鬥惡龍》系列,在此之前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先聊一下日本西化的一部分歷史以及西方奇幻世界觀對日本的影響。
西化:
1853年7月的黑船事件使日本打開國門結束了日本鎖國孤立政策,日本腐朽的德川幕府接受並與美國以及英國,俄國等國簽訂了一系列例如《安政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在國家陷入這種困境下,日本的革新派發動了維新革命並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改革內容涉及到司法、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等眾多領域。
從文化方面來看,主要是提倡學習當時先進國家的社會文化以及禮儀、服裝、習慣,大量翻譯先進國家的著作,各色外國食品、飲品、物品、建築都在日本國內湧現出來。
日本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在遊歷美國和歐洲後提出《脫亞論》,即應當與中國、朝鮮進行完全切割,全面否定儒家思想,學習西方先進文化的理論,甚至他同時還提出了白人至上主義這種暴論。結合他現在作為日幣最大面值10000円紙幣的人物頭像,他的這套理論對日本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
在之後的大正時代,歐洲元素在日本的發展更加的繁榮,就我之前做的日本自動販賣機在大正時代的發展就能可見一二,背景為明治和大正時代的動畫、遊戲作品有《鬼滅之刃》、《黃金神威》、《櫻花大戰》(動畫和遊戲)、《蟲師》、《怪化貓》、《起風了》等耳熟能詳的作品。
《鬼滅之刃》
《新櫻花大戰》
由此以來,明治維新以及數十年西化成功都給日本後來的以西方奇幻為藍本的日式奇幻作品創作打下了基礎,提到西方奇幻就必須要提及一個人,那就是《魔戒》(指環王)的作者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可以說不僅日式奇幻作品,後世全世界的奇幻作品都是拜這位的影響所賜,全是這位大神的錯(笑)。
因為明治維新西化的影響,歐美優秀的文學作品一直都遠遠不斷的譯製成日文版在日本國內發售,托爾金的《魔戒》在當時給全世界帶來相當大的震撼,日本自然也是深受影響,這算是西方龍文化在日本被快速普及的第一階段。
由於托爾金的《魔戒》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因此這部作品構建的奇幻世界觀啟發影響了許多其他作品,其中就有世界第一款RPG遊戲《龍與地下城》(D&D)。《龍與地下城》無疑也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後世很多作品也受到它和魔戒的影響,比如《羅德島戰記》(動畫)、《上古卷軸》、《魔獸世界》、《最終幻想1》、《薩爾達傳說》以及對日本產生第二次重大影響的《勇者鬥惡龍》(DQ)系列。
《龍與地下城》
《上古卷軸》
《最終幻想1》
《勇者鬥惡龍》
《勇者鬥惡龍》系列在日本實在是太火爆了,是穩穩的國民級作品,它對日式奇幻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許有不少看動畫的觀眾會困惑日本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作品都要用勇者、公主、魔王、惡龍以及歐洲世界觀設定,近些年爆火的異世界動畫作品也大都是以這個背景展開的,這就是答案。
《盾之勇者成名錄》
《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
《overlord》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異世界居酒屋》
《異世界食堂》
以上提到的這些異世界動畫都屬於日式奇幻題材,是與傳統的奇幻是有本質區別的,可以用一個很形象的例子來進行舉例,日式奇幻中的中世紀歐洲對比現實中世紀歐洲,我國的修仙小說對比現實中的道教,是不是這樣對比就很形象了?
2000年以後,東方龍形象的元素開始明顯減少,反之西方龍的元素開始逐年明顯變多,除開西方龍文化藉助日式奇幻這個載體在日本大量傳播,我認為這可能也與60-80年代的左翼創作者逐漸淡出有一定關係。80年代隨著日本國內的運動進入尾聲,左翼創作者就把情感都訴諸於文藝作品了,這一部分就不展開講了。
當然這段時期也有根據東方龍元素創作的經典形象,例如《寶可夢》第三世代的神獸烈空坐,《死神》斑目一角卍解後的武器-龍紋鬼燈丸上的巨大龍紋、《火影忍者》中各種與龍有關的忍術以及阿凱開啟八門之後踢出的紅龍、《海賊王》後來和之國篇的凱多與桃之助的龍形變身等。
《寶可夢》烈空坐
《死神》斑目一角
《火影忍者》中與龍相關的忍術
《海賊王》凱多和桃之助
相比動畫近些年在日本遊戲方面真的鮮有傳統東方龍出現,我最近看到日本遊戲中出現東方龍還是在《如龍》系列中的紋身和《只狼》中的櫻龍了。
《如龍》桐生一馬的紋身
《只狼》櫻龍
能看得出來在當前日本作品的創作中,東方龍的元素出現的越來越少,這是因為東方龍絕大部分已經和東方傳統題材綁定,而傳統題材的作品在現在並不怎麼受歡迎,所以這種傳統形象的東方龍就像是被畫了個圈被框在這個範圍之中,像烈空坐這種能以傳統龍為原型而在完全不同於傳統題材的作品中出現併成為經典已經越來越難。這就是東方龍在日本,或者說是亞洲面臨的創作困境。
這裡面就要回收前面《假面騎士》的伏筆了,我是真覺得不少作品都需要向《假面騎士》學習,它在設定的創新與傳統之間平衡和融合,在我看來是做的非常好的,很多主題並沒有被條條框框限制住。
就比如假面騎士中的龍元素(除去恐龍)來說,以西方龍為原型的有《假面騎士Wizard》的各種龍形態和《假面騎士Saber》主角的各種形態,東方龍為原型的有《假面騎士龍騎》,以及將兩者相結合的特殊存在,《假面騎士Build》中的萬丈龍我。
假面騎士Wizard無限魔龍
假面騎士saber
假面騎士龍騎
為什麼說萬丈龍我是最特殊的?是因為西方龍元素與東方龍元素都在他一人身上體現出來了,西方龍就是他在tv劇集中的各種形態,從變身特效以及驅動器造型就能看得出。
驅動器
Cross-Z Magma(岩漿龍)
變身為以東方龍為原型的銀河龍形態時加入了關於一些傳統方面的彩蛋在其中,我們能看到銀河龍形態使出的招數都是以東方龍為原型,中國龍與西方龍從外形來看最大的區別是西方龍像蜥蜴東方龍像蛇,而我說的這個彩蛋,其實就是萬丈龍我在變為銀河龍形態時是和E總的眼鏡蛇形態進行合體的。
銀河龍招式
以上為我對日本龍文化的研究,感謝大家的閱讀。
資料與引用
《龍の棲む日本》/黒田日出男——巖波新書
《龍の起源》/荒川紘——角川ソフィア文庫
《龍と蛇 権威の象徴と豊かな水の神》/那谷敏郎——集英社
《袞龍の冕服と龍蛇神の信仰》——櫻井稻麿
《日本龍文化研究》/鐵軍、侯越、潘小多、郭連友、潘蕾、王鑫、大越公平——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日本三代実録』にみえる五大災害記事の特異性/柳澤和明
《日本妖怪大全-妖卷》/水木茂
《知中·一本讀懂山海經》/蘇靜——中信出版社
《知日·妖怪》/蘇靜——中信出版社
《中國古代歌謠整理與研究》/王娟——高等教育出版社
《萬物之靈-中國崇拜文化全覽》/呂洪年——浙江文藝出版社
《中西龍文化對比與文化誤讀》/戴萌——廈門大學
《第一部《葡漢辭典》中所見粵語詞彙》/陶原珂
《日本十二支考〈龍〉》
《日本十二支考<龍>現代文化篇》/濱田陽
《中日龍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對比研究》/羅亮——哈爾濱師範大學
《中國龍與日本龍的相異性分析》/孫雄燕——雲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中日における「龍」という象微記號の比較研究》/李媛媛——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中西方龍形象的差異及其文化意義》/龐進——東方收藏
《中國“龍”和西方“dragon”之文化差異與翻譯》/史傳龍, 賈德江——南華大學
《中西方龍文化比較研究》/匡延——湖南師範大學
《日本平安時代龍神信仰研究》/付美——曲阜師範大學
《中西方龍文化的差異》/朱芳、李夢凡——商丘師範學院
《中外龍文化異同考察比較》/吳建福——福建漳州職業技術學
《『日本三代実録』にみえる五大災害記事の特異性》/柳澤和明——東北歴史博物館
《中國龍與西方龍的比較》/趙世平——西安外國語學院
《中國龍vs西方龍:文化的誤讀》/董玉潔
《文化差異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周思露——陝西師範大學
《探析中西方龍及龍文化》/吳鵬——科技視界
《竜女の妹——『七人童子絵詞』の資料的価値に及ぶ》/田中貴子
《異類婚姻謂の類型分析》/川森博司
《宗教視野下中西方龍文化的對比性研究》/習羽——貴州大學
《龍紋的時代特徵》/郝顏飛
《淺論對外龍文化教學》/藍晨興——廣西大學
《中國古代龍文化影響下的古代建築研究》/韓海雷——河北工業大學
《文化隱喻視角下中國龍和西方Dragon的比較》/朱珺、李旋——上饒師範學院
《吐魯番阿斯塔那225號墓出土伏羲女媧圖與日本龍谷大學藏伏羲女媧圖的綴合》/鄭渤秋
《彌生人が見た龍》/長谷川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