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開始於2024年9月20日,在這一天,從愛爾蘭到契丹的P社戰犯無不在高呼,這24號怎麼還不來,這個自十字軍之王3發售以來最大的更新,DLC權利之路+無地冒險者機制,可以說將玩家的期待值拉滿。
精羅的事情咱們放在一邊不提,隨著無地冒險者的玩法終於推出,蠢驢埋在了浩如煙海的數據堆裡那些類似彩蛋的人物,終於不需要開局託孤獻土,強制封為伯爵才能遊玩了。
而考慮到發售還需要數日,這裡閒散寫手浣熊君斗膽,想起來整理一下這一輪更新中可能出現並且被大家喜愛的流浪角色。
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塑造者、伊比利亞半島的著名猛男、開局高性價比贅婿、打工人維權代表也是後來瓦倫西亞之主,一位橫跨兩個世界的英雄: 羅德里戈·迪亞茲·德·維瓦爾 ( Rodrigo Díaz de Vivar,1043年-1099年7月10日 ),當然,我們更喜歡提到他的另一個名號:熙德( El Cid )。

1961年安東尼·曼導演的西班牙民族史詩電影《萬世英雄》中熙德經典造型
如同其姓名一樣,年少時的羅德里戈是比瓦爾鎮的一個年輕貴族,此時所謂西班牙一詞在伊比利亞半島上還沒有出現,基督徒的認識中只有諸如卡斯蒂利亞、萊昂、加利西亞這樣帶有鮮明地域意味的基督徒邦國。
而相對的,基督徒一直以來面對的敵人則是佔據著富庶農業地區,以安達盧西亞和科爾多瓦為基本盤的後倭馬亞王朝,比利牛斯山一南一北的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形態,在9世紀後便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當中。
意為“城堡”的卡斯蒂利亞,雖然作為北方的乾旱平原佔有地利,但是長久以來這裡也是安達盧西亞人重要的奴隸市場來源,說人話就是會有大量奴隸捕手前去抓人,也是這種類似中原的要衝之地培養了卡斯蒂利亞人武德充沛的民族秉性。

武德充沛也表現在ck3的文化傳統上,把能打寫在臉上的民族
所以在這樣環境下的小貴族家庭內,年少時的熙德或者說當時還叫羅德里戈,同樣自幼鞍馬嫻熟,馬上步下的能耐十里八鄉無出其右,而他的父親相傳是一度統一了比利牛斯山以北,直到加泰羅尼亞的桑喬大帝麾下一位扈從騎士。
但正所謂西班牙的事情總是那麼糟糕,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桑喬大帝雖然一度有著克服安達盧西亞,掃滅阿拉伯光復半島的機會,但隨著老國王身死和祖傳的均分繼承法,其四個兒子迅速分別成為國王瓜分了祖產。
雖然老二費爾南多後來仗著萊昂與卡斯蒂利亞的采邑重新統一王國,但他死時也是後人復哀後人,也將身後事平均託復與了三個兒子,也就是卡斯蒂利亞的桑喬、萊昂的阿方索和加利西亞的加西亞。
而這個局勢也正是CK3中1066劇本里,伊比利亞半島的經典開局,此時的熙德也作為騎士家臣在“強壯者”桑喬的宮廷服役。
民間傳說和後來的《熙德之歌》中都有過諸如羅德里戈步戰鬥騎士,並在騎士比武中受到青睞並加封為首席騎士代役出征的劇情。
但我們說故事畢竟是故事,羅德里戈真正大顯神威的歷史事件,其實還是追隨桑喬火併老弟的戈而佩斯拉戰役,在此戰中羅德里戈身先士卒,差點生擒三兄弟中的老二阿方索,一戰打響名聲。
而作為失敗者的萊昂則被迅速吞併,唯有這三兄弟的長姐烏拉卡還在城堡負隅抵抗,而也恰恰是這段抵抗的時間內,意外又一次不出意外地意外了意氣風發的桑喬。
作為一個勇武不輸於熙德的馬上國王,桑喬死因可疑地在烏拉卡城下斃命,而已經被流放的阿方索在繼承法的要求下第一時間歸國繼承了王位,坐享其成的成為了比利牛斯山以北的共主。
就在這個戰場上失敗但法理上成功的國王接過王冠,準備加冕為王時,熙德又一次為歷史貢獻了一個名場面,在封臣的注視下他將阿方索的手摁在聖經上要求他向上帝宣誓,說他與哥哥桑喬的死其實並無關係。

這一手大逼宮直接給阿方索幹到汗流浹背了,因為如果玩過CK3的朋友大家知道,這個阿方索雖然日後對於收復失地運動的功績很卓著,甚至也是親臨戰陣在面對伊本·塔什芬的北非穆斯林大軍時能負傷瘸了腿,這麼一個實幹猛男。
但是他在遊戲裡和民間傳說中是個非常邪惡的存在,陰謀技能四星,如果不考慮數據疊疊樂那在開局他搞陰謀的能力真的是無出其右。
最關鍵的是他確實也是桑喬之死最大的受益者,從階下囚到國王,就是給哥哥來個兩肋插刀的事情。
所以在電影《萬世英雄》中,編劇的說法是熙德接著宣誓是為舊主出氣,實實在在的讓阿方索難堪。
但在《熙德之歌》這個17世紀由民間吟遊詩人整編而成的英雄史詩,則明確的表示熙德此舉其實是充當惡人,為阿方索立棍,如果阿方索大大方方宣誓那就說明他沒有參與謀殺,一切合理合法聽起來就那麼合理,但你阿方索心虛汗流浹背了大家一看也就心知肚明瞭。
而歷史上這樣戲劇性的事情大概率也沒有發生過,只不過兩種說法都指向了,熙德在此時可能確實跟國王阿方索有了衝突。
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阿方索也沒客氣,在加冕以後很快就將他流放禮送出境了。
原因是對於阿方索對於泰法諸國尤其是對薩拉戈薩收取貢金的行為,似乎並不能讓熙德滿意,甚至在介入泰法城邦內戰時,他部下的軍隊一度幫助和庇護敵對一方的塞維利亞泰法埃米爾穆耳臺米德。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將在外軍令受不受的問題了,熙德的加入直接將作為盟友的格拉納達軍隊擊潰,直接認為這是叛國也不為過。

熙德反戈一擊痛擊盟友的卡布拉鎮,這裡在歷史上是著名的橄欖油產地
許多人其實都在爭論,熙德此人到底是一個戰狂還是聖人,究竟是刀尖上舔血的亡命徒還是恪守騎士道的良善之人。
但我覺得這兩者在當時的時局裡其實並不衝突,甚至是兼而有之,還有一路人認為熙德被流放本身也是阿方索南下計劃的一部分。
因為在1080年後,被流放的熙德迅速在南部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僱傭兵武裝,而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幹,一支橫行霸道並且摻雜了多民族勢力的傭兵團,對於穆斯林陣營本身就是個不小的威脅。
而1081年,熙德的軍隊最終投奔了前文提到的埃米爾穆耳臺米德,又恰逢老頭子已經年邁蒼蒼,因為怕身後事無人託孤,所以乾脆將兒子繼承位置後的軍事業務承包給了熙德。
這樣看似做買賣的軍事承包業務在當時其實並不罕見,基督徒和穆斯林的關係也並非向前文時代那樣完全的敵對,而是互相在權力與政治對抗中相互利用。
而這樣的歷史背景,顯然也是CK3權利之路這個版本里,流浪者角色的主要玩法之一。
大部分說法都認為“熙德”這個稱號也是他在保護了塞維利亞後得到的,在伊斯蘭教中這個詞通常被翻譯為“賽義德”,一說這是聖裔通用,唯有擁有穆罕穆德血脈之人才可冠名。
但熙德顯然不是,所以這個稱號的意思則是說他是一個正直之人。
就這樣,熙德作為軍事長官在塞維利亞宮廷服役了5年,這段時間內雖然他被流放,但其實也不同程度地參與了城邦混戰,這期間許多人都認為他確實還跟阿方索有著聯絡。
因為阿方索六世雖然被認為陰險狡詐,但確實也沒有扣押熙德在老家的家人,他的妻子西蒙娜本身也是阿方索的侄女,如果想真的害熙德完全可以讓這孤兒寡母出家進修道院。
但這麼一論,就等於是阿方索放任自己的侄女婿,去到競品公司大鬧一頓最終還當上了高管,很難說是不是一計吞併塞維利亞的大棋。
再往後1086年夏天的薩拉卡戰役,面對來勢洶洶的伊本·塔什芬,阿方索也是第一時間赦免熙德希望其帶兵援助,雖然最終阿方索兵敗如山倒,但此時的熙德已然掌握著塞維利亞的軍政,很難說這其中有沒有更深一層的計謀。
不管這其中的政治博弈如何,最終熙德還是回到了基督徒陣營,並且開始了一生中最後也是最傳奇的征服——攻打瓦倫西亞。
1092年的2月,為了配合伊本·塔什芬第二次從北非拉來穆拉比特聖戰軍,佔據港口要衝的瓦倫西亞宮廷發生了整編,宮相 伊本·哈賈夫 反叛,並打開港口迎穆拉比特大軍入城,而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故也給了基督徒各方勢力以口實。
於是熙德重新以卡斯蒂利亞騎士的身份披掛上陣,率領舊部殺奔瓦倫西亞並開始了殘酷的圍城戰,並最終在當年9月開城。
然而熙德的兩面性又一次展現得淋漓盡致,說人話就是:

熙德的野心再次爆發,迅速以自己的名義佔據了瓦倫西亞城,並且接待了前來助陣的熱那亞海軍和法國教廷的代表,任命了新的主教劃分教區,同時第一時間將女兒嫁給了巴塞羅那伯爵的兒子完成了聯姻。
一系列行雲流水的宛如p社玩家的操作,他瓦倫西亞之主的身份被確立起來,而他本人也因為兵強馬壯在民間威望不淺,但我們前文說了,此時的伊本·塔什芬已經登陸,而聖戰軍也不會放過瓦倫西亞這個要地。
1096年瓦倫西亞在熙德的指揮下又一次擊敗了塔什芬,並且依靠著地理位置和威望,熙德本人成為了阿拉貢的盟友一同對抗穆斯林軍隊。
然而又一次,神龜雖壽猶有竟時,1099年熙德最終在一次戰爭中負傷,最終死於了傷口感染的併發症,塔什芬也沒有放過這次機會,只不過大軍來襲時,穆拉比特大軍意外地發現敵陣之中那個騎著名馬巴維耶卡的身影手持戰旗屹立陣前,頓時軍中人心大亂,不少人高呼“熙德沒死!”,隨即在守軍的進攻中潰散。
而只有熙德的夫人西蒙娜知道,即使只是熙德的殘軀在馬上屹立,依然足矣威懾敵人鼓舞軍心,就像數十年的戎馬生涯中的一次次衝鋒一樣。
正如《萬世英雄》這部電影中的旁白一樣,我們雖然知道這樣戲劇性的故事大概率只是個美麗的傳說,但就這樣,生前征戰四方又富有魅力的熙德,騎著戰馬走向了傳說。

人類天生有著一種美化逝者的能力,當一段事實可能並沒有非常光彩的傳奇逝去,人們會在口耳相傳中為英雄套上一種緋紅色的濾鏡,讓他們更像我們印象當中的那個英雄,於是久而久之,民族史詩代替了歷史,在人民的傳述之中鍛造了西班牙人的民族精神。
而如今,作為大奸大惡的CK3玩家,你會怎麼扮演熙德呢?是那個縱馬掠陣的恐虐神選?還是一位真正的高貴騎士?又或者是一個偉大的竊國大盜?
這就等到9月24日吧,歡迎咱們一起嘮一嘮,我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