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回憶錄》:以質樸而絢麗的情感,繪出去符號化的東方神韻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4-18 08:27:59 作者:艾渴 Language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會覺得實現了的夢想其實不過如此,甚至對此大失所望?
的確,這問題可真是矯情至極,似乎還帶著點兒輕佻的攻擊性;可對視覺小說《藍色回憶錄》的女主而言,這問題卻和纏住了自己脖子的獎牌一樣莫名沉重,壓得她抬不起頭來:
她喜歡游泳,喜歡泡在水裡的感覺,喜歡一口氣衝刺到終點的酣暢淋漓,也順便游到了所有榮譽的頂點;但也許是閃光燈太過刺眼?也許是記者總會問些蠢問題?或是太多的獎盃淹沒了她的正常生活……總之,此時她看到電視上的自己一如既往地手足無措,只是感到疲憊不堪,睏倦難擋,客廳的沙發又是如此的溫暖舒適,輕鬆說服了她仗著親情的肆無忌憚,斬斷了電話另一頭的欲言又止。
然而,鈴聲很快又響了起來。
這次她不再理會,就這樣靜靜坐著,直到冰水融化溢出了不大的一灘,直到夕陽西去點亮了霓虹與星辰,直到不知從何而來的雨水逐漸打溼了回憶的輪廓,而這回憶又將我們引去了流水的終點,在那裡匯成一曲悠遠而哀傷的搖籃曲,開始輕輕哼唱女主夢境深處那本《藍色回憶錄(A Memoir Blue)》。
很快,女主將循著曾經的腳步重溫所有的歡樂與痛苦,而我們也有幸見證少女與親人與家庭,更是與自己達成和解的全過程。可以說所有的故事皆由此夢而始,亦因此夢終結,只是這由始而終的過程仍需我們積極參與,點擊、選定、晃動、拖拽,盡鼠標之所能,來促成遊戲早已註定了的那個結局。

渾然天成的敘事不需要文字對白

正如前文所暗示的那樣,作為一款相當另類的電子小說,《藍色回憶錄》並不以其內容豐富而見長:它沒有分支劇情,不存在多個結局,全程只有兩個角色和單一視角,連故事本身都乏善可陳,只是粗略地講述了女主的原生家庭悲劇:基本上還是“夫妻感情破裂,母女相依為命,因生活不易難常伴女兒左右,以至於後者積怨爆發,離家出走與母親不再往來的”經典路數。但其核心衝突卻被遊戲寫意的表達無限淡化,以至於遊戲最大的爆發點也只是躁動的青春席捲了自己的小房間罷了。
因此想在《藍色回憶錄》中感受些跌宕起伏的玩家大可不必再緣木求魚,真沒必要浪費一個多小時後才大失所望,也好放過這款本就鮮有人問津的獨立遊戲;而若您對本作仍有興趣,願意將注意力放在些更有趣的細節上,那……恐怕這款《藍色回憶錄》也很難給您帶來什麼別樣的驚喜。畢竟就體量而言,這遊戲更像是幾個新人的牛刀初試,是他們對“互動敘事”的一次探索,能保證作品內容完整已是相當不易,更別說他們還在此基礎上兼顧了遊戲的賣相了。
但比較尷尬的是,乍一看Cloisters Interactive對遊戲敘事的探索好像也沒啥值得稱道的地方:的確,他們在《藍色回憶錄》中達成了“不用文字對白講好故事”的挑戰成就,可問題在於如今持此成就者已不在少數,其中不乏佼佼者在敘事之餘完美兼顧了遊戲的可玩性,自然也就更顯《藍色回憶錄》先天不足,且長板不夠。思前想後我也只能誇一句:他們至少把故事講得清晰明瞭,無須“藍學家”出面解讀,就能保證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均可衝破語言文字的藩籬,在一個個章節的回憶中迅速與女主達成共情。
對一部終究要把故事講好的作品而言,這是比“好玩兒”更重要的遊戲效果吧?而在確保了玩家都能在遊戲中獲得足夠而準確的信息後,再看那些互動的具體表現可就有點兒意思了:
在某個場景裡,您點下的鼠標會化成水滴,逐漸將泛黃的報紙渲染成母女二人的笑語歡聲;在另一個場景,您搖下的手輪會噴出水汽,煙霧繚繞女主周圍催她一夜長大;故事達到高潮時,您需要為盛怒的女主代勞,把自己房間的舊物砸個稀巴爛;而到了故事的尾聲,舞臺中央的旋轉木馬自然也需要您親手送上初始加速度,來開啟時空交錯的光影魔法……
換言之您在遊戲中的每一次操作都不止是玩家的意志,還是環境的影響,時光的流逝,此情此景下主角的必然選擇,和氣氛到位後,順理成章的“臨門一腳”。它們既是故事發展的關鍵點,也可以被視為由邏輯情感構成因果的腦洞謎題,本身作為《藍色回憶錄》的遊戲部分保證了故事與遊戲的高度統一,卻作為解鎖隱藏成就的“分岔路”,硬是在這“一本道”的故事裡頂出了幾鼓枝芽。
不得不承認,就《藍色回憶錄》的遊戲體驗而言,如此設計最終效果也只是差強人意,恐怕得等到Cloisters Interactive的下一部,乃正再下一部作品裡才能大放異彩了。不過在某種程度上已然得償所願了的製作組似乎也並不打算就此“放過”《藍色回憶錄》:這不,既然敘事無力彌補作品遊戲性上的不足,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藝術氣質能給一款獨立遊戲帶來多少加分吧。

俗套至極的情節亦可美而動人

我相信這世上一定有數量足夠程度適合的形容詞來描繪《藍色回憶錄》溫柔似水的唯美瑰麗,但很不幸它們都只存在於我腦子觸不可及的某個地方,因此在寫寫刪刪來回折騰了一番後,我決定還是別用乾癟的文字汙染大家的眼睛了。只想感慨一句這遊戲最多一小時的流程(含開頭和結尾滾動字幕)裡,居然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能用來截屏直接做各種壁紙。看來怕不是Cloisters Interactive一早就決定要在《藍色回憶錄》裡掀起一場美的風暴,以此彌補遊戲體量上的不足了。
不過無論您是被吹得暈頭轉向,還是一早就看厭了《藍色回憶錄》飄著油花兒的炫麗,應該都會在陷入疲勞前輕鬆發現這遊戲以相當古典的方式,將2D與3D畫面有選擇地揉在了一起:其中2D場景下的2D人物(母親,小時候和青少年的女主)是昨日重現的故事,3D場景下的2D人物是女主觸景生情的回憶,3D場景下的3D人物(當下的女主)是女主當下的夢境,而2D場景下的3D人物……這個好像在遊戲裡並不存在,也就無從談論了。
於是這樣一來,類似圖中這樣遊戲中最常見的鏡頭便被時空自然分割成了聯繫緊密,又觸不可及的兩部分: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置身其中的女主尚且只能眼睜睜地重溫溫馨而苦澀的悲劇,亦如屏幕前的玩家一直以來只能做個無奈的旁觀者。
直到華燈初上,音樂聲起,夢的轉轉木馬緩緩起步加速,流光溢彩間2D與3D開始彼此交融,亦不動聲色地改變了夢境之中的時空法則。於是,當2D的母親毫無理由地出現在了那裡時,她率先打破了之前似乎不可逾越的藩籬,前後回應般以無聲的傾訴為3D女主注入了最強力的動機,亦將後者撕心裂肺的無力感推上了頂點。
緊接著,這種無力感被外化成了女主情緒迸發前的跌跌撞撞,遂連同3D軀殼被女主順理成章地拋在了身後,而由此成功“躋身二次元”的女主也以破蛹而出的姿態拋下無謂的抗拒,再次欣然接受了自己女兒的身份和回憶裡的母親緊緊相擁,終於在夢醒時分明白了那些自己苦求的一切其實就在身邊,觸手可及。
此時電話鈴聲再次響起,故事似乎又回到了夢境開始之前。也許我們剛剛經歷的乃是女主糾結的半生,或者只是她恍惚之間的匆匆一瞬——無所謂,當她決定最後真正拿起電話時,這故事就算沒有在此終止,也將大跨步地落入俗套,不會再有半點兒新鮮感了。
只是為何明知如此,眼淚還是會不爭氣地往下掉呢?

真情實感的故事何必邏輯嚴謹

在某種程度上,這並不是一次滿懷深情的反問,因為差不多就在情緒退潮的那一刻,剛剛還在steam評論區和大家分享淚水的我就隱隱感到了一絲不適:
單就內容而言,《藍色回憶錄》其實是個極為“擰巴”的故事,講述的是某個天賦異稟,可以輕鬆實現夢想的人生贏家百無聊賴間的顧影自憐,還不時流露出被藝術過度包裝的矯揉造作。
不過恐怕也只有在情緒的連番轟炸下,我們才可能完全忽略掉這遊戲故事邏輯上的“匪夷所思”——反正我很難理解,這麼多年來,究竟是何種力量支撐著女主如此堅定不移地自我折磨?“千錘百煉”下,又是何種信念壓抑了女主每一次可能的情緒失控?也正因如此,在波瀾不驚,難獲成長的“枯燥”生活裡,一段回憶和夢境就讓在某種程度上有著“鋼鐵意志”的女主放下執念就未免有些太過兒戲了……
總而言之,《藍色回憶錄》的故事浮於天邊,留於表面,邏輯不通,又被大幅簡化,理論上是很難與大眾共情的。
只是這一次,現實狠狠地給了理論一記耳光。
這耳光力道不大,但傷害又如此真實,真實到足以推翻高高在上的理論,消解模稜兩可的分析,扯下不知所謂的概念,撥開文字和意象的雲山霧罩,引出玩家心地最樸素的,最具體的某種情緒:
誠然,也許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窮其一生只能循著夢想的尾氣奔波勞碌,期望榮譽等身更是天方夜譚談,但弱冠少年也好,耄耋老人也罷,誰不曾因苦求心愛之人的一個微笑而備受煎熬,乃至屢屢苦求而不得後賭氣般地陷入偏執?這人可以是冷漠的父母,單方面的愛人,忙於生計的伴侶,或是隨時光逐漸遠去的孩子……哪怕曾經的撕心裂肺終究會成為時光的一行註腳,但彼時彼刻那感受就是“世界末日”般真實而強烈。
Don't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Don't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而另一方面……僅憑個人感受,我認為《藍色回憶錄》之所以如此動人,還因為我們這代人太熟悉遊戲中這樣的母親了:她們勤勞質樸,因此將自力更生視為理所當然;她們飽經滄桑,因此不會對孩子的錯誤心慈手軟;她們也想去愛,去陪伴,去和孩子嬉戲玩耍,但生活的重壓迫使她們頻頻爽約,想要溝通卻不善言辭,還總是放不下“大家長”的架子,踟躕良久猶豫再三,之後也只是輕敲孩子緊鎖的房門,依然半命令地道一聲“吃飯了”。
這樣一來《藍色回憶錄》的故事也就合理了不少,我甚至可以腦補出“女主情緒崩潰,主動交流,最後還是不歡而散”的前置劇情來為這故事的真實性再寫一行註解,向大家證明它完全可能是我們自己某段生活的藝術化重新,或是隔壁大嬸道出的鄰里秘辛,再不濟也是個煙火氣十足的東方故事。寥寥數個場景便道出了我們曾經苦澀而甜蜜的青春和如今普遍存在的窘境,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爛俗符號來標榜自己的根正苗紅。
當然了,儘管遊戲尾聲出現的一連串漢語拼音可以作為某種輔證,但在更有力的證據出現前,我們並不能把《藍色回憶錄》“佔為己有”——就算不考慮所謂的嚴謹性,將如此動人的故事“囚禁”於某種固定的解釋裡也絕對是暴殄天物的惡行。只是我想對《藍色回憶錄》而言,恐怕任何形式的梳理和解讀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整部作品的精妙之處在於其絢爛的非理性,在於其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和娓娓道來的聲光魔法。
它們如此恰到好處地把控著玩家的情緒,以至於後者根本不需要(也最好別)瞭解故事的全部細節,只要以模糊的感受喚醒自己壓抑已久的陳年往事,自然會深陷感動無以自拔,甚至和我一樣,為其漏洞百出的故事腦補出一個個令自己潸然淚下的細節。
對《藍色回憶錄》這樣一部低成本,小體量,還可能帶著點兒實驗性質的獨立遊戲而言,這是何等輝煌的藝術勝利。而如果這不到一小時的體驗真能說服你主動拿起電話打給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那自然更是善莫大焉。只是……算了,祝好運,希望你們的這次和解能持續更久一點。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