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UNTING/YGGDRASIL Mark IX Armor Defense System/赫倫汀/世界樹 Mark Ⅸ裝甲防禦系統,俗稱為螳螂號,是一種動力外骨骼/裝甲戰車,在人類星盟戰爭後被UNSC海軍陸戰隊、陸軍、ONI和私人安保部隊使用。它是從赫倫汀和世界樹項目組早期的
尊容
對HALO設定及信息感興趣的看官可以點關注,順便給個盒電支持我噢,最後在評論區宣傳一下自己搞得光環官方讀物譯製內容
概述
設計細節
它大約有20英尺高,重量超過5公噸,在外觀上與更大的赫倫汀/世界樹 Mark II【D】裝甲系統相似。它細長的腿部和較窄的“胸部”以及武器配置讓兩者有些許的相似。儘管它缺乏M808坦克那麼強大的火力和防禦力,但它明顯更具機動性,它只需要一名駕駛員,且並配備了再生能量護盾。它集成了雷神之錘動力裝甲中的許多功能,如神經鏈接接口、緊湊型核聚變發電機和護盾發生器。它的最大時速為每小時43.5-55.5公里(27-34.5英里)。
駕駛艙特寫
武器
螳螂裝備有兩種主要武器配置,都是右臂裝載有一挺反器材機關槍,左臂裝有一具飛彈發射器。一種是大口徑機炮和地對空導彈;另一種是M655 20㎜重機槍和M5920 35㎜地對地導彈。UNSC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都已與開發商簽訂了關於改裝套件的合同,以高度自定義它的武器搭配,但它目前仍然沒有模塊化掛載點。
變體
與赫倫汀Mark III【B】獨眼巨人相似,它也有許多變種,已被證明應用於不同職能:
企業型螳螂:梁-多特蒙德公司使用的型號。公司偶爾也會將它裝備給當地安保部隊執行防暴任務和武力展示。它們通常使用非致命彈藥。公司還採用了非戰鬥型號,用於殖民地開荒,比如採礦作業的地形導航
Corp
苔原螳螂:在極地環境中使用而設計的變種,比前者有更厚的裝甲
Tundra
林地螳螂:具有林地偽裝和比企業型更厚的裝甲
城市螳螂:UNSC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的版本,比企業型裝甲更厚
ONI螳螂:ONI使用的型號,其特點是比其他變體更厚的裝甲,能夠鎖定地面步兵的制導飛彈,以及更好的重機槍散熱罩
漢尼拔螳螂:裝備一門速射高斯炮和實驗性的離子場彈頭飛彈,並具有通過跺腳攻擊癱瘓其他載具的能力。雖然它沒有前者那麼厚的裝甲,但它有更強的能量護盾,同樣充能時間會延長
Hannibal
伊莎貝爾螳螂:這是UNSC火靈號地面部隊裝備的改進型號,可對獨眼巨人和巨像號的零部件進行修改再利用。它還缺少基本型號的神經接口控制系統,因為火靈號的工坊,嗯比較老舊。它的默認武器是鏈式機炮,但可以用高斯炮代替,導彈能力也可以升級。可以增設能量護盾,還可以添加一個目標指示器,以便它可以制定單個目標,以進行協調攻擊,如果一群螳螂號在一起行動,它們會將被指定的單位作為優先目標
Isabel’s
指揮型螳螂:它是一種升級改造版本,配備兩具高能鐳射和進階能量護盾。他能夠以無人戰鬥模式運作,也可以由傑羅姆駕駛。由傑羅姆駕駛時,它可以部署遠程導彈發射器,但發射器有最短攻擊距離限制。傑羅姆給它起了個綽號叫“忒修斯”,由於專為他的神經接口打造,所以不會被劫持。他的螳螂座駕是一個移動指揮部和戰網,突出了他的領袖風範並增強作戰能力。機甲連接了火靈號的指揮管理系統,增強了傑羅姆對戰場的態勢感知,並假設作為船艦受損或被毀後的UNSC戰網備份
Command
服役歷史
提醒我讓伊莎貝爾給它加裝空調。
螳螂號是由兩個不同的外骨骼計劃(赫倫汀和世界樹)合併開發的,後者項目旨在將雷神之錘護甲的技術搬上UNSC的作戰載具。在2548—2551年的子午星之戰中,螳螂號的原型機進行了一次被稱為“瑟堡奔跑”的行動,與18門重兵把守的27式防空炮交戰,這種火炮也叫螳螂。原型機在該行動中的成功是“螳螂”這個名字來源的推斷之一。但螳螂號在戰爭結束後才被廣泛使用。
戰爭結束後,2553年初,一架螳螂號被送到K5小隊所在的UNSC斯坦利港號上。
士官長在無盡號上首次目睹螳螂號
螳螂號只在個別的ONI高度機密單位和UNSC無盡號投入使用。在無盡號進入安魂星之後,士官長駕駛螳螂號對抗包圍船艦的星盟部隊。多虧了它,士官長得以清除了甲板上的星盟部隊,並破壞了屏蔽點防禦系統的干擾機。士官長繼續使用螳螂號保衛無盡號,直到他被命令手動啟動防禦,趕走星盟襲擊者。伊萬諾夫研究站配屬有幾架螳螂號保衛自己。無盡號的四期斯巴達在戰爭遊戲中使用了一種帶有較弱武器配置的版本。
士官長使用它保衛無盡號
士官長使用它保衛億萬懦夫研究站
第二次安魂星之戰中,深紅火力組被派去營救困在敵後的一隊陸戰隊。在營救行動中,他們遭到敵人猛烈的攻擊,指揮官莎拉·帕爾默下令部署幾架螳螂號,以協助深紅抵擋敵軍。有幾架螳螂號也用來防禦熔岩基地。在對無盡號的攻擊中,墨菲中尉帶來了一架螳螂號以支援深紅火力組清除著陸區。後來,當他們回來啟動收穫號的時候,使用一架解救出來的螳螂號撤離沃倫斯。後來在阿克蒂斯之戰中也使用了兩架螳螂號,以抵禦星盟。
《惡化》,阿克蒂斯IV之戰
在桑赫利奧斯的努斯拉之戰中,奧西里斯火力組使用了兩架螳螂號,以支援瓦達姆在當地的戰鬥。在創始星之戰中,奧西里斯用一架螳螂號將藍隊從科塔娜解救出來。2559年4月,在第二次方舟之戰中,UNSC火靈號用螳螂號襲擊了駐紮在亨利·蘭姆研究站的流放者部隊。
兩架螳螂部署在桑赫利奧斯
遊戲中的情況
光環4
它有兩種變體,在戰役和斯巴達行動中更加強大,旨在為玩家提供幾乎壓倒性的優勢。為了搞出更平衡的遊戲體驗,它在多人遊戲中的火力更弱,飛彈也改為地對地而不能防空。玩家可以按住左鍵發射所有的五枚飛彈,也可以單點一次只發射一枚飛彈,類似於光環:致遠星中的52式等離子發射器。玩家可以按下近戰鍵發動戰爭踐踏。機甲也能蹲下以降低身形。
使用踐踏破壞甲板
它的主要缺點是被EMP癱瘓後恢復的時間是載具中最長的。能量護盾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充能,經過更長時間才能充滿。
光環5:守護者
不能再使用飛彈發射器單發,一旦開火五枚飛彈都會連續發射。在戰役中,能夠同時鎖定多個敵人,包括步兵和載具。但在多人遊戲中,除了其他螳螂,飛彈只能鎖定飛行器
它的護盾能在兩秒內完全充能,而在前作中則需要十秒
在戰役中,如果玩家用機槍射擊敵人,它會鎖定敵人,允許玩家向其發射鎖定飛彈
它還有比戰區變種稍厚的裝甲
HUD只有自動機炮的準星,沒有飛彈或護盾狀態的HUD信息
直到鐵砧更新之前,它可以從前面登上
它現在有多種變體可在多人遊戲使用
光環戰爭2
它是艾弗裡·約翰遜和傑羅姆-092的專屬單位,也可用於破矛者行動。約翰遜用它取代了疣豬號,而傑羅姆有一架英雄螳螂號。在破矛者行動中,日光1-1可以使用伊莎貝爾提供的螳螂號
開發筆記
在早期概念階段,343工作室曾考慮設計光環傳奇劇集《原型機》中的赫倫汀/世界樹 Mark I動力外骨骼。這個設計後來延伸出更大的外骨骼概念,可以由穿戴雷神之錘護甲的人操作。設計螳螂號經過了幾個月的測試,其中大部分時間在調整“跺腳”動作。開發中最大的擔憂是玩家如何才能察覺到機甲的換彈動作;最初,當武器換彈時,螳螂會向前伸出手臂。後面由於測試者的反饋,換彈動作被修改,改成現在這樣舉起手臂換彈,這個動作更能讓玩家注意到
螳螂腿的後部和胸部駕駛艙正下方的金屬板的背面似乎是推進噴嘴。這種設計最初是為了讓它能夠像斯巴達一樣進行推進機動。概念圖(見畫廊)展示了連接到機甲肩部的類似噴嘴
載具信息
製造商:
ONI材料組
漢尼拔武器系統公司
產品線:赫倫汀/世界樹
型號:Mark IX
長度:2.8 米(9.2 英尺)
寬度:5.8 米(19 英尺)
高度:5.7 米(19 英尺)
質量:5.2 公噸
最高時速:55.5公里/小時(34.5英里/小時)
武器:
M655機槍
M5920導彈發射器
機組人員:一名駕駛員
入役年份:2403年
參與:
人類星盟戰爭
戰後衝突
角色:裝甲防禦系統
隸屬:UNSC
畫廊
探索概念,最終演變為光環4的螳螂號
更多概念藝術
接近最終概念的正面形象
光環4形象
HUD的初始概念藝術
近距離特寫
在多人遊戲被敵人劫持
兩架螳螂在多人遊戲互懟
在億萬懦夫研究站與亡魂號對抗
使用M655反器材重機槍開火
駕駛視角
《惡化》十五章封面的兩架螳螂
光環5概念藝術
漢尼拔螳螂的概念藝術
光環5中空載的螳螂
光環戰爭2概念藝術
忒修斯概念藝術
忒修斯週轉參考圖
遊戲中的形象
老兵螳螂閃電戰卡
光環戰爭2雙視圖
閃電戰卡概念藝術
不講武德
火靈人心,震撼科技
出場列表
光環:星期四戰爭(首次出場)
光環4
光環:惡化
光環5:守護者
光環戰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