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50系列統一採用Blackwell 架構,全係為GDDR7顯存,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分辨率下的顯存帶寬瓶頸問題。接口配置上,統一採用 PCle 5.0接口,視頻輸出接口支持 DP2.1a。AI 算力方面有大幅提升,還獨佔DLSS多幀生成功能,該功能可為每個傳統渲染幀生成最多三個額外幀,與全套 DLSS 技術協同工作,能使幀速率比傳統的暴力渲染高出 8 倍。

先看看DLSS4:
幀生成功能由 GeForce RTX 50 系列和第五代 Tensor Core 提供支持,利用 AI可為每個渲染幀額外生成最多 3 幀,從而進一步提升 FPS。

利用 AI 為密集型光線追蹤場景生成更多像素,從而提升畫質。藉助 NVIDIA 超級計算機訓練的 AI 網絡,DLSS 可取代需要人工調校的降噪器,在被採樣的光線之間生成更高質量的像素。

RTX5090:
本次 RTX5090 定價為 1999 美元,相比上代 RTX4090 定價提升 25%。國內特供的 5090D 價格是 16499 元,跟 4090D 出來之後的 4090 價格差不多。擁有 21760 個 CUDA 核心,32GB GDDR7 顯存。在開啟 “全景光線追蹤 (路徑光線追蹤)” 的條件下,能夠倍殺 RTX4090;在沒有 “全景光線追蹤 (路徑光線追蹤)” 的條件下,和 RTX4090 性能差距不大。

D5 光線追蹤渲染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得益於 AITOPs 猛增和顯存容量的優勢,生成式 AI 的推理效率也有顯著增長。RTX5090D 並沒有閹割 CUDA 單元,都是 21760CUDA,也沒有割顯存,但 AI 性能被閹割了,從 3352TOPS 閹割到 2375TOPS,割到 7 成水平,可能只對Tensor Core 動手了,對傳統遊戲性能影響不大,但可能影響 DLSS 幀數。編解碼單元有很大的提升。採用 PCle 5.0 接口,視頻輸出接口終於支持 DP2.1a 了。
官方宣傳是可以達到4K240Hz遊戲,在分享的遊戲比較視頻裡5090在DLSS 4的加持下《電馭叛客2077》也確實達到了238Hz的幀率,相比4090+DLSS 3.5的表現提升了125%。

RTX5080:
定價為 999 美元,相比於上代下降16.6%。國行價格 8299 元,但聽說首發的提貨價在 1W 以上,傳言價格穩定之後估計會比較香,明年可能就會出現 6999 元。擁有 10752 個 CUDA 核心,16GB GDDR7,1801 AITOPS。編解碼單元強於 4090。採用 PCle 5.0 接口,視頻輸出接口支持 DP2.1a 。

RTX5070TI:
定價為 749 美元,相比於上代 RTX4070TI 下降 6.25%。建議售價降低了 50 美元,對應的國行價格猜測是 6299 元,價格穩定之後可能可以來到 6000 元以下。擁有 8960 個 CUDA 核心,16GB GDDR7,1406 AI TOPS。AI 算力大幅提升,遠超 4090D。採用 PCle 5.0 接口,視頻輸出接口支持 DP2.1a 。

RTX5070
定價為 549 美元,相比上代下降 8.3%。建議售價降低了 50 美元,對應的國行價格猜測是 4599 元,價格穩定之後會在 4000 元左右。擁有 6144 個 CUDA 核心,12GB GDDR7,988 AI TOPS。顯存帶寬達到 672GB/sec,持平上一代 4070TSUPER,高分辨率下的顯存帶寬瓶頸得到解決。老黃在演講中提到其性能能和上一代卡皇 4090 持平,這個提升可能包含 DLSS 4 和光追性能。編解碼單元只有 1 組。採用 PCle 5.0 接口,視頻輸出接口支持 DP2.1a 。

最近CES2025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辦著,移動短的50系根本不用想,就看機哥的產品了,什麼耀世 16 Ultra、蒼龍 16 Ultra、曠世 X、極光 X、蛟龍 16 Pro 2025、耀世 15 Air、翼龍 15 Pro 2025、翼龍 16 Pro、翼龍 16 X ···趕緊出來,等國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