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以恶制恶”、“暴力美学”,当春节档的余温渐渐消退后,一场另类的演出在影院上映——《周初除三害》。截至3月9号,影片已连续6天登顶单日票房冠军,累计突破 2 亿元,挑剔的豆瓣评分也飙升至8.2分。《周处除三害》将有希望超越《我的少女时代》,成为
为何《周处除三害》能在内地爆火?
过硬的影片质量是成功的前提。影片通过主角陈桂林(阮经天饰)误以为自己命不久矣,“为了让自己死的有价值,进而开始猎杀通缉犯”这一故事主线展开叙述。完整而有节奏感的叙事方式、独特的镜头语言、以恶制恶的争议性的话题都是影片本身不可忽视的优点。依靠“周初除三害”这一典故,影片大大降低了观影的文化门槛。恶人周处射虎斩蛟龙,最终完成自我蜕变的主题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影片中添加的悬疑色彩让这个本就注定了结局的故事变得跌宕起伏,这一特点在陈桂林误入邪教组织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当观众以为陈桂林会在疗养院得到精神救赎后,剧情直转让他再次拿起了枪完成自己认定的使命,这种剧情的反转配合暴力美学的镜头安排最终呈现的视觉冲击达到了巅峰。
其次,院线策略也为《周处除三害》提供了舒适的环境。3月1日上映的《周处除三害》巧妙地避开了春节档巨大的压力。尤其热映的《热辣滚烫》在预热和宣传策略上完全压制了各大影片。对于观影群众来说“知道有这部影片”远比“知道这个影片好”重要。同时《周初除三害》也并不适合作为春节档的合家欢电影,它所带来的话题太过深刻也太过沉重了。
《周处除三害》爆火说明了什么?
任何影片的爆火都离不开背后政策背景的支持。不少观众观影后的最大疑惑就是“这部片子是怎么过审的?”。暴力画面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近些年来一直有矫枉过正的嫌疑。然而《周处除三害》的引进说明这个倾向将会被逐渐修正。纯粹的暴力理应得到禁止,但有意义的暴力也应当被承认。影片后期陈桂林的屠杀建立在“确定对方是恶人”和“确定对方已经无可救药”的基础上,并且通过“掷圣杯”这一特殊仪式,赋予了其行为的正当性,最终呈现出的感觉是“陈桂林就应该这样做”。这样的剧情安排使得暴力合乎情理又合乎逻辑,更符合人们内心对正义的渴望,这样的暴力是被观众认可的义举。而在春节档热映的动画电影《熊出没之逆转时空》也将当初被和谐改动的台词“臭狗熊”重新带回了荧幕,让不少观众觉得回到了童年。这都在说明我国的影视政策正在悄悄改变,将更加注重行为背后的文化和价值,回归影视作品的初心。
另外,影片成功的背后也反映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在发生着改变。《周处除三害》在剧情的安排上采用了类似于网络短剧的方式,每一段剧情独立完整,再配合除三害典故的内线串联,极大地减少了观众的视觉疲劳。作为悬疑类题材电影,观众最害怕的就是因为中途休息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错过剧情影响观影体验,《周处除三害》就很优秀地规避了这一缺点。短视频已经让我们进入了碎片化娱乐的时代,普通人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去年10月底,互动真人影视游戏《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成功出圈,也为微短剧变现带来了新的思路;微信小程序上线《无双》更是创下8天营收过亿的壮举;短剧《我在80年代当后妈》和《授她以柄》也在众多影视剧中脱颖而出。短剧为碎片化娱乐带来了更恰当的方式,其背后潜在的利益也会在未来影响整个影视行业。
总之,《周处除三害》的成功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优秀的观影体验,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影视行业巨大的改变,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影片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网飞同步上线,无删减版本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