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作者:Dino
《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是一部建立在幻想世界之上的奇幻電影,影片中出現的各種生物自然並非凡物。創作團隊對“龍與地下城”的世界熟稔於心,精挑細選的出場生物各有來頭,皆與這個誕生於七十年代的遊戲有著深厚的淵源。我們為大家準備了《龍與地下城》怪物圖鑑系列文章,逐一探究這些生物的歷史源流和設定。
第3期 · 膠質怪
01 膠質怪的簡介
看似無害的膠質怪也是龍與地下城世界裡的一種標誌性怪物。它們是一種幾乎透明的泥形怪物(Ooze),由無意識的凝膠狀物質組成,大致呈立方體或菱面體,基本上就是一團活生生的方形大果凍。身為泥形怪物的一員,膠質怪沒有什麼智力可言,它們存活著就是為了把遇上的一切能吃的東西——不論死活——吸收進自己的身軀,然後將其消化殆盡。它們有限的消化能力只能分解有機物質,對骨骸和盔甲盾牌之類的無機物無能為力。因此,受害者的遺骸和物品常常會留在膠質怪的內部,過上一段時間才會被排出。
02 膠質怪的起源與發展
在龍與地下城的世界裡,深淵領主“無面之王”朱庇萊克斯(Jubilex)是包括膠質怪在內的一切泥形怪物的主宰。所有的膠質怪要麼是朱庇萊克斯身上掉落的碎屑,要麼是它的後代。
(朱庇萊克斯的形象)
而在現實世界中,膠質怪的創作者依舊是“龍與地下城”之父加里·吉蓋克斯(Gary Gygax),它們首次亮相的舞臺是1974年的最初版“龍與地下城”遊戲套裝“monsters and treasure”盒裝版,蟄伏數年之後又於1977年在“龍與地下城”第一版的《怪物圖鑑》里正式出場。在膠質怪誕生之前,確實也有各種軟泥類的怪物存在於更為早期的遊戲或文學作品中,但膠質怪的特有氣質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
(1974年的“monsters and treasure”盒裝版)
在七十年代至今的漫長歲月裡,膠質怪的版本歷經更迭,但設定和造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龍與地下城”第一版《怪物圖鑑》插圖)
(“高級龍與地下城”《怪物圖鑑》插圖)
(“龍與地下城”第三版《怪物圖鑑》插圖)
(“龍與地下城”第四版《怪物圖鑑》插圖)
(“龍與地下城”第五版《怪物圖鑑》插圖)
在桌面角色扮演遊戲之外的世界裡,膠質怪同樣大放異彩,在《魔眼殺機2》、《博德之門:黑暗聯盟》、《無冬之夜》等不少龍與地下城背景的電子遊戲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它們的身影。要是算上全球各大廠商的種種派生作品,膠質怪及其同族親屬更是數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當數暢銷全球的日本角色扮演遊戲《勇者鬥惡龍》系列中的史萊姆。這個軟萌的藍色水滴型小果凍造型誕生自漫畫大師鳥山明的筆下,問世之後大受歡迎,已然成為了膠質怪的日系亞種,其地位堪稱整個泥形怪物家族的代言人。
(《勇者鬥惡龍》中的史萊姆形象)
(萬智牌中的膠質怪形象)
奇幻背景的影視作品也不甘其後,膠質怪在其中紛至沓來。比如美國家喻戶曉的動畫劇集《辛普森一家》中就出現過膠質怪的身影。在前幾年的迪士尼動畫《1/2的魔法》中,主角也遭遇過一隻膠質怪,巨大的身軀中漂浮著武器鎧甲和骨骸,與《怪物圖鑑》中描繪的形象一般無二。而在日本動畫《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中,膠質怪的日系亞種史萊姆甚至一改通常概念中的弱小雜兵生態位,直接擔綱出演了故事的主角。
(《辛普森一家》中的膠質怪)
(《1/2的魔法》中的膠質怪)
(《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中的史萊姆)
03 膠質怪的生態與習性
※外形
大多數膠質怪是透明的,但有些也會帶有少許自身的特有色澤。它們的外形近似於巨大的立方體,邊長通常可以達到10 到15 英尺(3 到4.6 米),重達50000 磅(23000 千克),但傳說中更大的膠質怪也存在於世。早期地下城內的通路大都是刻板印象的狹窄甬道,如果將膠質怪置於其中,在影影綽綽的光照條件下確實不容易受人注意。大意的冒險者有時會一頭撞進膠質怪的身體中而動彈不得,就像踏上了粘鼠板的老鼠一樣束手待斃。
雖說膠質怪本身總是呈現為立方體,但它們的軀體實質上是一種流體,因而很容易就能改變形態。它們可以繞開物體流動,還能穿過狹窄的通道。一旦回到開闊之處,它們就會很快回復到原來的立方體形狀。
※行為
膠質怪沒有什麼自我意識,它們只會在古老的地下室和墓穴中四下游蕩,將遇到的一切東西裹進身體,把其中有營養的有機成分溶解吸收。因此,膠質怪經過的路徑上總是乾乾淨淨,就像地城之主僱了人剛剛打掃過一樣。
※戰鬥
膠質怪可以像變形蟲一樣,伸出偽足來進行攻擊。更為無敵的是,儘管膠質怪的速度很慢,但它們一旦在移動時成功地蓋住獵物,就能將其吞入體內。生物在膠質怪的體內會立即受到消化液帶來的酸性傷害,同時還會開始窒息。在這種勢不可擋的戰術之下,即便強有力的生物也不一定能逃脫膠質怪的吞噬。被膠質怪吞進肚子而又成功逃出生天的倖存者身上經常會留下消化液的灼燒疤痕,看上去就像融化的蠟一樣。
※生態
膠質怪是雜食性的食腐動物。只要是含有養分的有機物,它們便照單全收,並不挑剔。它們通常會棲息在地底環境或是地下城中。在常有生物出沒的地下城內,食物和腐肉較易於獲取,膠質怪的出沒也會更加頻繁。
以類人生物的眼光來看,膠質怪沒有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智力也相當低下,它們實際上既看不到也聽不到正站在它們面前的東西。然而它們擁有盲視能力,還能夠感受振動和溫度,因而可以輕易探測到附近的物體和生物,這感知能力比起我們可是隻強不弱。
※能力
在泥形怪物家族中,膠質怪的酸性消化液性能偏弱,只能分解動植物、類人生物之類由有機物組成的軀體。它們吞噬的其他物品都會停留在體內,過上一段時間才會被排出。由於膠質怪的身軀幾乎是透明的,所以這些物品裝備和骨骸無所遁形。這對有經驗的冒險者來說是一種明顯的警示——要是看到對面有一堆骷髏和盔甲懸浮在空中,就說明大家接下來很可能就會一頭撞進一隻膠質怪的身體裡面。
由於這個特性,膠質怪幾乎等同於一個小型移動寶庫。年長的膠質怪體內可能容納了幾年之中收集到的錢幣、武器、盔甲、盾牌、寶物,以及一大堆骨骸。從利益的角度來說,冒險者完全不排斥這種“富有”的膠質怪,有時甚至會主動去尋找它們,因為將其消滅之後就可以將它們攜帶的所有寶藏據為己有。
※生殖
膠質怪的生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分裂生殖,即是將自身分成裂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小膠質怪;另一種是出芽生殖,即是從體內排出一個很小的膠質怪。迷你膠質怪在脫離母體後就要自己設法生存,如果一切順遂,也能漸漸長成完整尺寸的膠質怪。但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迷你膠質怪在地下城中游蕩時再次和母體狹路相逢,在彼此碰觸的同時又被母體吸收進了身體之中。
膠質怪成體還可以彼此合併,成為超級巨大的膠質怪,但這種融合並非永久性,而是隻會持續幾天。然後兩個膠質怪便分道揚鑣,繼續各自的生活。
04 膠質怪的用途
有些想象力豐富的傢伙覺得膠質怪可以用於打掃衛生,還不用付它們薪水,只要精心設計好路徑,確保自己不要撞上去就可以。基於這一思路,曾經有位法師更進一步,用赭凍怪與膠質怪雜交,成功製造出一種可以馴養和訓練的生物,用來清掃街道。不幸的是,這種清潔工膠質怪勞作了幾周後,對街上的馬匹產生了興趣。法師便宣稱自己用火球把它消滅掉了。然後馬匹還是繼續神秘消失,真相不得而知。
膠質怪的另一種用途就更加匪夷所思。深林城有家食材商店的半身人店主在和一批冒險者同行時,在野外遭遇了膠質怪。情急之下,名叫苔敦的女店主將正在篝火上加熱的甜牛奶潑向膠質怪,卻引發了神奇的反應,使得這隻膠質怪散發出香甜的氣味,引得眾人饞蟲大動。戰鬥之後,眾人發現它的身體只需稍作加工就可以製成一種Q彈可口的甜品。在店中嘗試售賣之後,這種試驗食品大受新老顧客的追捧,引領了深林城的甜品潮流。
“民以食為天”並非一句空話。在地球的另一端,膠質怪的亞種——史萊姆也沒有逃脫被人端上餐桌的命運。在人氣美食漫畫《迷宮飯》裡,就詳述了將這種常見生物處理成高級食材的手法,看了不禁讓人很有大快朵頤的衝動!
(《迷宮飯》中的冒險者正在處理獵獲的史萊姆)
05 膠質怪的趣聞軼事
初版膠質怪的體型設定是10英尺乘10英尺,其原因是早期地下城場景中的大多數通道的寬度和高度就是這個尺寸。
不要以為膠質怪都是沒有心智的笨蛋。偶爾會有極少數的膠質怪獲得魔物的眷顧,成為煉獄膠質怪。這樣,它們就擁有了3點智力,而且還可以獲得職業等級。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有些萬裡挑一的膠質怪作出了簡直令人無法相信的選擇,成為了身手不凡的武僧!這些格鬥大師渾身上下都可以伸出偽足,既能對近身之敵施展疾風連擊,又能撥開遠處射來的飛箭!唯一的疑問在於,它們是從哪位師父那裡學到這一身橫練功夫的?
膠質怪造型簡潔,又自帶萌點,天然就自帶易於開發成周邊的屬性。本文的最後收集了一些以膠質怪為主題的小周邊圖片,你們是不是也很想擁有一個呢?
(膠質怪擺件)
(體內漂浮著一套骰子的膠質怪手工肥皂)
(可以揉捏的軟質膠質怪解壓玩具)
(膠質怪毛絨玩具)
(膠質怪骰子袋)
(膠質怪胸針)
(膠質怪玩具盒,可將可動人偶置入,擺出人物被膠質怪吞噬的場景)
本系列未完待續。
//
樂博睿文化,一家專注於桌面角色扮演遊戲出版及相關文化的出版團隊,致力於將更多優秀的遊戲作品翻譯並引進給中國玩家,希望能夠有機會讓更多的玩家親自嘗試、體驗到桌面角色扮演遊戲的樂趣。經過十年的積累,已出版的遊戲產品涵蓋了獨立遊戲、商業作品與遊戲設計等多個門類。代表作品包括:《克蘇魯迷蹤》《禍不單行》《世界創建指南》《桌遊設計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