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4-13 13:45:26 作者:BeforeDawn Language

    Hello,又好久不見了最近準備外研社比較忙大家感謝大家的持續關注哦

    今天實在不知道想講什麼槍了就把早想講的戰地1的中國篇介紹一下吧,其實中國在一戰中的參與度是很少的雖說也有勞工同胞們參戰,但是實際的軍事武裝力量也是沒有介入過的,但是有這麼一把中國造的槍,卻能出現在戰地1的戰場中並且憑藉其不錯的性能深得一批大佬薯條們的熱愛,那麼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大名鼎鼎的劉將軍步槍吧!

    在介紹皮膚之前我想先簡單介紹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劉慶恩將軍。劉將軍是廣東潮州人,1869年出生,畢業於廣東水陸師軍校,在民國時期擔任過中將,1895年參加了保衛臺灣島的戰爭可惜清政府潰不成軍,劉將軍也負傷回府,隨後1905年他參加了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中國同盟會,並去日本深造學習槍炮製造,1909年,受孫中山指派往柏林考察,併到克虜伯兵工廠學習兵器製作。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劉慶恩受孫中山委任,出任漢陽兵工廠第一任總辦(廠長) 。可惜因為國內軍閥混戰,資金不足,於是他攜全家,變賣資產前往美國深造,也就是在這期間大名鼎鼎的劉將軍步槍誕生了。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0張

                          (劉慶恩將軍)


1 劉將軍步槍——埃丹(Auby-les-Hesdin)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1張

    這把槍皮膚的背景我感覺已經難找到超出我的學業水平了,只在一個英文網站找到了一些直言碎語,大概拼湊一下,希望有大佬來斧正。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2張

從這段文獻中大致瞭解到埃丹這個城市當時是法國加來省的一個主要法國坦克營地,在這裡部署了大量華人勞工幫助他們挖戰壕,修理坦克,運輸後勤,等等等等。這也算是在法國規模比較大的一個勞工營吧。

 

2  劉將軍步槍——濱海努瓦耶勒(Noyelles-sur-Mer)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3張

這是一處在法國索姆省的華人勞工總集所,這裡在此我是真的佩服dice挖掘歷史的深度,我敢說這個地方,這段歷史,國內可能知道的人屈指可數了,誰會想到這個法國的小鎮曾經有數萬的中國同胞在此浴血奮戰呢?

    同時這裡也是最大的一處華人勞工墓地。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4張

勞工對戰爭的貢獻巨大,他們挖戰壕,抗後勤,搬屍體,造機械,效率高服從度好,為英法聯軍默默做出了不少貢獻。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5張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6張

3 劉將軍步槍——陽(the Yang)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7張

這玩意更離譜,給我一個字,陽,查什麼?怎麼查?dice滾出來給我解釋解釋唄。

所以對不住了各位,超出能力範圍。寄


4 劉將軍步槍——漢陽兵器(Hanyang Arsenal)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8張

這裡應該是翻譯錯誤了,應為漢陽兵工廠,這裡應該是當時中國兵器製造的Top1了,中國正規軍的步槍基本都是產自此處。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9張

                          (兵工廠舊照)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10張

(兵工廠界碑,現陳列於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11張

         (漢陽兵工廠製造的一門57毫米機炮)

    漢陽兵工廠原名湖北兵工廠,1891年由清朝官員張之洞挪用廣東南洋艦隊資金興建兵工廠。它耗資約 250,000 英鎊,歷時 4 年建成。1894 年 4 月 23 日,建築完工,佔地約 40 英畝(160,000 m 2)的兵工廠可以開始生產小口徑火炮。它製造了彈匣供彈步槍、格魯森速射槍和彈藥筒。

1894 年 6 月 14 日,一場工業事故在軍火庫中引發火災,燒燬了軍火庫中的所有設備和大部分結構,據報道損失了 1,000,000 美元。同年 7 月開始重建,1895 年 8 月一切恢復正常,兵工廠開始生產德國M1888 委員會步槍,當地稱為7.92 釐米 88 式毛瑟步槍(儘管委員會步槍與毛瑟),今天這些步槍被稱為漢陽 88式或 88 式步槍。與此同時,步槍的彈藥以每月 13,000 發的速度生產。

每年花費 500,000 兩在軍火庫中,該軍火庫建造毛瑟步槍並使用漢陽周邊工廠的鋼材。鐵礦和煤礦包圍了該地區。中國軍方購買了16萬支毛瑟槍,還有山炮和小口徑版本。在軍火庫旁邊的一家工廠生產用於槍支的無煙粉末。武器庫本身每天製造 40 支毛瑟槍,每月製造 6 支野戰炮。每天製造以下產品:300 發炮彈、35,000 發步槍彈藥筒、1,000 磅無煙火藥。經長江運至武昌。中國內陸和沿海的防禦工事接收了這些武器。

在1900 年義和團起義期間,軍火庫為義和團提供了 3,000 多支步槍和 100 萬發彈藥。

1904 年,兵工廠對 88 式的設計進行了多次修改,同時,生產能力擴大到每天 50 支步槍和 12,000 發彈藥。1910 年有一段時間,軍火庫轉而生產68 式步槍,每天生產 38 支。

漢陽兵工廠製造的一門57毫米機炮。

這一時期生產的槍械質量普遍偏低,因為當地的鋼鐵鑄造廠往往設備簡陋,管理不善。

由於靠近武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期間,革命者主要裝備了存放在該武庫中的外國和本地製造的武器——約 7,000 支步槍、500 萬發子彈、150 支包槍和 2,000 發炮彈。為了支持革命,軍火庫全速運轉,開始日夜生產武器和彈藥。

中華民國多次擴充軍火庫,產量猛增。然而,質量仍然很低。1917 年,在兵工廠旁邊建立了一所訓練學校。1921 年,勃朗寧 M1917和毛瑟 M1932“掃帚柄”手槍的複製品開始生產。1930年,88式的設計再次進行了修改,加長了刺刀。1935 年,根據德國 M08 的藍圖生產了一種馬克西姆火炮——24 式 HMG。

1938年,當日軍逼近漢陽和武漢時,兵工廠被迫遷往湖南,部分資產轉移到全國各地的其他兵工廠。在湖南,它繼續生產88式步槍和卡賓槍,以及中國版的Karabiner 98k,即蔣介石步槍,也稱為中正式步槍。

隨著 1945 年盟軍的勝利,對軍火庫的命令逐漸停止,並於 1947 年 7 月 1 日關閉了軍火庫。大部分軍械庫工具被轉移到重慶,為後來的武器生產奠定了基礎,重慶建設就是這些製造企業之一。

他曾生產過的槍支有

88式步槍

68式步槍

24式蔣介石步槍

24 型 HMG

7.63 毫米和 7.65 毫米口徑的毛瑟 C96 手槍

30式機槍

劉將軍步槍是一種早期的半自動步槍,原定在漢陽生產,但實際上只製造了少量原型。


好了今天節目最後還是介紹一部電影——漫長的婚約 

【戰地系列】戰地1武器皮膚介紹(6) 中國篇-第12張

講一對恩愛的小情侶本將步入婚姻的殿堂卻讓猝不及防的戰爭打破了美好的一切,戰爭結束,未婚夫卻遲遲不見蹤影,她開始一場漫長的等待,尋找,與治癒之旅。


最近不知道寫啥強了,還有什麼想看的都可以告訴我或者私信我哈#戰地#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