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作者Kuma power,委託盾娘整理發佈於黑盒。
最近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的自各種測評消息解禁之後就火出了圈,我周圍的很多小夥伴也是在朋友圈裡炸開了鍋,各種諸如有對象送孫行者,打工修行,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很多小夥伴很自豪的說“黑神話取景最多的是在我們山西!”同樣作為一個山西人和一位遊戲玩家,近年來第一款3A國產自研3A遊戲的取景和藝術風格是吸收我們山西的,就有一種很強的自豪感!
於是就想著開一個文章系列的坑,來介紹和挖掘一下山西建築的價值,作為山西人,也算是為之發展而助力了吧!全國現存早期木結構古建築全國共有440座,山西一個省就佔據了百分之八十,在中華建築文明的進程中,山西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宋遼金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光山西就佔據了百分之七十五。目前僅存較為完整的四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實物,即五臺山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廣仁王廟大殿,天台庵佛殿都在山西。這些歷數不盡的文化瑰寶,包括區域,邊界,路徑,建築不僅是山西文化的印鑑,也是中華文化的凝澱。(當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也曾來過山西考察)
至今,它們仍然駐守在誕生之處,堅守著一種永恆的東西。而今天我挑選了一個世界聞名的文化寶庫:雲岡石窟!希望大家可以瞭解一下這些經典的文化瑰寶,持續關注!
晉北寶地,禮佛治國
雲岡石窟的開鑿,與北魏皇室對佛教的崇敬有關。北魏王朝的創始者道武帝拓跋珪曾任命令麾下的將士不得侵犯僧侶和毀壞佛教寺院。北魏遷都平城(今大同市)之後,道武帝特降旨在都城廣建佛寺以示尊重。
可是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登基之後聽信道士寇謙之的建議,崇道抑佛,大舉滅佛,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摧殘。直至文成帝拓跋拓跋濬登基之後,深感太武帝滅佛手法太過殘忍,內心為之懺悔,於是鼎力扶持佛教,降詔每縣建寺一座,居武周山興建佛剎梵宮。文成帝興安二年,朝廷降旨召涼州高僧曇曜,任命其為沙門統。具體負責雲岡石窟的開鑿。
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
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所眺。
雲岡石窟現存主要洞窟大多開鑿於北魏文成帝至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歷時長達三十餘年。主要洞窟53座,編號洞窟254座,各種佛龕1100多座,大小造像5.1萬餘尊,佔地面積40餘萬平方米。其中最大也是最精美的是第五,第六石窟。這組雙窟洞窟巨大,主佛像皆為“三世佛”(這裡為是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即過去燃燈佛,現在釋迦摩尼佛,未來彌勒佛。還有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其服裝一改慣例,均雕鐫為褒衣博帶。此類服裝是當時南朝漢族士大夫和地主階級的標準衣著,這正是孝文帝實施“漢化政策”的體現。而第五石窟的主像便是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它的身高達到17.4米,巨佛膝上可站立120人,一隻腳能站立12人,四周鐫刻小佛像環繞,相互映襯,蔚為壯觀。
它的全身上下通體被泥皮所包裹,之後使用彩繪的形式再創作,寓意重塑金身。第六石窟以規模宏偉,內容豐富而獨佔鱉頭。第六窟的中心塔柱內部剔空,內雕佛像,形成一個玲瓏空透的大型窟柱,塔柱下層每角分別雕刻千佛柱各一根,四面均開龕造佛,最著名的就是其中講述佛祖釋迦牟尼從出生至成佛的故事:腋下降生、七步踏蓮、九龍灌頂、騎象回城、仙人觀象、乘象巡遊、太子學藝、箭射鐵鼓、宮中嬉戲、父子對話、出遊四門、耶輸陀羅驚夢、逾城出家、雪山苦行、菩提樹下成佛、鹿野苑說法、雙林入滅,是一部卷帙浩瀚的石雕連環畫。不然唐代宋昱怎會在《題石窟寺·即魏孝文之所置》中詠雲:“梵宇開金地,香龕鑿鐵圍。影中群象動,空裡眾靈飛。簷牖籠朱旭,房廊挹翠微。瑞蓮生佛步,瑤樹掛天衣。邀福功雖在,興王代久非。誰知雲朔外,更睹化胡歸”感受如此之深。
“如帝身”的佛像
“是年,詔有司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顏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體上下黑子。論者以為純誠所感。”外界常誤解這尊第20窟的大佛是雲岡石窟最高的,其實是在上文提到過的第五窟的大佛才是最高的。時代變遷,窟前最初也有窟頂與前壁,早年崩塌,遼代建有木構窟簷建築,不久也毀於兵火。大佛結跏趺坐,兩側各一立侍菩薩、一立佛,其西脅侍立佛與菩薩像已崩毀。大佛身軀挺拔健碩,氣韻雄放,彰顯出北方遊牧民族的彪悍與強大,是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和象徵,也是中國早期佛教雕刻藝術的空前傑作。藝術家們把它比喻成東方的羅馬石雕。有人發現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藝術,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西遊溯源:86版的大聖也來過?
事實上,在86版西遊記的18集“掃塔辨奇冤”就是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取景的,在搜尋資料的時候突然想到既然黑神話取材自西遊,便查一查西遊記中有沒有和它同樣的取景地,結果經過搜尋,發現還真有啊!特意還看了一次第18集,掃塔掃的就是雲岡石窟著名的飛虹塔。
在其中劇作組也使用了大量鏡頭將西遊元素和真實的場景融合,雲岡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釋迦牟尼成佛,想必劇作組也是因為這個元素將踏上成佛路的師徒四人拼接起來了。
順便猜想一下,在本集中遇到的九頭蟲,以及著名的“奔波兒灞”會不會在黑神話中出現,我也是十分好奇啊!(順便放一張九頭蟲結算畫面)
最後想說的:MEME(彌母)的力量
在寫這篇介紹雲岡石窟的文章時,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作為一個山西人在之前也確實不知道這麼多,我在想作為一個文化傳承,真的是我們這一代出錯了嗎?沒有好好學習祖輩的傳統文化,我承認在經典文化學習上這一代不是會很主動的接觸。隨著大數據的沖洗,我們接受著各種洋餐和快餐,逐漸不清楚到底是刷到自己喜歡的還是別人喜歡的。但是我認為新時代的文化接力形式應該不再停滯於簡單的文字及視頻形式,也就是MEME,我們怎麼將它傳接到下一代的手中?這些所謂的石雕大佛終會在時代的風化中消亡,但它所要傳遞的卻從來不是它本身,而是代表著中華文化的MEME需要和日本武士,歐洲鍊金術士,美國牛仔聚合在一起,作為舊時代的意志(MEME)傳遞到更遠的未來,至今我也認為這是我們區別於一般動物的特徵之一,我們人類是需要這些不變的東西活下去的。作為一個玩家,我也想當一次齊天大聖,水滸好漢,三國群英,這是在我們閱讀這些歲月的文字時就曾埋在我們腦海當中的想法,而今天伴隨著生產力的提升,我們也看到了孫大聖!看到他帶著我們中國人引以自豪的MEME(意志)迴歸了!要相信互動式娛樂的力量,相信我們的黑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