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2022 “年度劇王”?似乎越是臨近年底,越多王炸劇展開競爭。
趙麗穎的《風吹半夏》以豆瓣8.2分收官,大女主闖劇闖出新路。
湖南衛視的《天下長河》連續領跑衛視第一,8.3分打破了近年歷史劇的口碑天花板。
甜寵劇《卿卿日常》大熱,95花全面登上舞臺。
迷霧劇場《回來的女兒》開場就炸,梅婷演起壞人比當年的馮遠征還狠。
但要說最有劇王氣場的,還是央一的年度收官大劇,一部《縣委大院》,看得觀眾意猶未盡。
又一部大劇剛登場,已經隱隱有2022年壓軸“劇王”的氣質。
不賣關子,央視一套黃金檔的新劇——
《破曉東方》。
原名,《戰上海》。
改編自上海交大教授劉統的同名紀實文學。
原著於2018年12月出版,獲得了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特別獎。
雖然是紀實文學,但《戰上海》卻十分適合影視化,原著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上海解放前後,我黨如何克服政治、經濟、社會改造等各個方面經歷的困難,從各個層面打贏這場戰役。
一個“戰”字,可謂精到。
早在2019年,《戰上海》的劇本就進入創作階段,操刀的是《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導演是《大決戰》導演高希希。
張嘉益飾演的陳毅市長,更是從定角開始就令觀眾充滿期待。
有 “紀實”保底,有實力派加持,有央視這個最佳播出平臺,劇集從一開始,就是衝著年度王炸去的。
炸了嗎?炸了。
首播當晚就收視破1,拿下央衛視收視第一,接下來連續三天穩居全國第一。
在口碑方面,網友也是一水的5星好評。
有人愛它抗戰+諜戰的味道,有人為老戲骨的演技傾倒,還有人看了製作就覺得過癮、講究。
那麼,這部劇有沒有可能超越《人世間》,成為今年口碑熱度第一的“年度劇王”?
一口氣刷完8集,是時候解開謎底了。
一、諜戰、博弈、智鬥,故事一開場,就牢牢抓住觀眾眼球《破曉東方》原名是《戰上海》,整個故事的大背景是1948年全國解放前夕。
但“戰”上海的戰,卻不能簡單理解為大戰,而是包括各方力量對壘,國共智鬥,民間暗流湧動等各個層面的戰。
那到底如何“戰”,才能在忠實呈現史實的基礎上,把故事感拉滿,讓觀眾一開始就看進去,沉浸其中?
主創用了三招,直接把氛圍感拉滿。
第一招:博弈。
如何博弈?人心博弈。我們要救上海,國民黨反動派卻要瘋狂殺人。
開場就是 國民黨“火燒進步人士”。
1948年解放上海前夕,國民黨反動派已成強弩之末,他們無力阻擋人民解放軍的攻勢,也無力壓制上海內部逐漸沸騰的解放氛圍,只有靠瘋狂捕殺上海的地下黨和進步人士“最後的瘋狂”。
國民黨上海警局行動隊副隊長潘立忍,將一位被捕的我黨地下黨員倒掛在樓頂,自己立於塔頂之上。
簡單的3次對話,一桶汽油,一根點燃的火柴,就將國民黨的窮兇極惡完美顯現。
“還有誰?”“多的是”。
“你們猖狂不了幾天了!”
潘立忍明白他嚇不住我們的鬥士,乾脆舉起一桶汽油,全部倒在了這位硬漢身上,然後慢悠悠點燃一根火柴,輕輕扔了下去。
大火在夜裡瞬間點亮。但這樣我們的戰士、上海的人民就怕了嗎?
只有黑暗會害怕光明,豈有光明懼怕黑暗的道理。
這場博弈,國民黨徹底輸了。
第二招:諜戰。
黎明前夕,反動派從美國進口了先進的偵聽設備,想要將潛伏的地下黨一網打盡。
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白,也就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和保密局之間一場“生死時速”的對決,瞬間拍出了《懸崖之上》的質感。
1948年,垂死掙扎的國民黨依靠美國提供的最新設備和技術,採用在上海分區停電的方法,已經基本鎖定到李白秘密電臺的位置。
12月30日凌晨,我方的潛伏特工“夜鶯”喬裝改扮進入夜色中的居民樓,為李白夫婦送來了一張珍貴的長江江防圖,這是一份絕密軍事情報,必須及時傳出。
夜鶯提醒他,周邊現在還有偵測車,現在發很危險。李白表面上說,自己的發報機調過頻率,敵人應該偵察不到。
實際上李白心裡清楚,只要出現電波,自己便會暴露。送走了夜鶯,李白馬上開始發報。
接下來這段諜戰戲,拍得觀眾心都快跳出來。
首先是警察局的巡邏車在空蕩蕩的街上轉悠,接著果然發現了李白的信號,然後鎖定衚衕,進到小院裡搜查。
但李白臨危不亂,繼續冷靜發報,而保密局第一次闖進院子抓錯了人,本打算悻悻而歸。
無奈李白的太太一個不留神引起了敵人的懷疑,保密局第二次搜查小院,這才真正鎖定位置。
而李白依然沒有選擇逃跑。而是堅持發完電報。
因為他知道,這封電報如果今天發不出去,會有更多的同志犧牲,上海的解放也會延遲。
整場戲一波三折,每一處畫面,配合音樂和剪輯,能把人的心提到嗓子眼。
而緊張到最後,是大義凜然。
發送完所有信息後,李白打出了了最後那句著名的話語,“永別了,永別了,親愛的同志們!”
接著吃掉了寫有信息的紙張,處理了電臺,傲然而坐,等著敵人的到來。
和歷史上一樣,面對保密局的誘降,“你就不想看到上海明天的太陽?”“這個國家看到很重要,我看不看得到,沒那麼重要。”
這位堅定的戰士相信,“天就要亮了。”即使自己即將墜入無盡長夜。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這場諜戰,國民黨再度敗得體無完膚。
最後,是“救”“殺”。
臨近上海解放,國民黨在忙著幹一件事:殺人。
而我黨則在忙著幹另一件事:救人。
劇中有場戲,是已經下野但仍掌握著實權的蔣介石,把毛人鳳叫來家中,提到了兩份名單。
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場打啞謎。
“一份名單上的人員,要全部帶走。”
說到“另一份“,蔣介石的眼神閃爍了。
很明顯,另一份名單上的人,不但要抓,要殺,而且要殺乾淨。
但毛人鳳輕輕回應了一句:有些名單上的人,已經到“北邊“去了。
曾經和***主席在1945年完成千古名對“窯洞對“的黃炎培先生,顯然也在這兩份名單中。但黃炎培先生也顯然屬於毛人鳳口中完成脫身的部分。
黃炎培先生怎麼營救出來的呢?上海地下黨當然做了十分周全的營救方案。但成功的一大關鍵,還是找人假扮黃炎培,完成“偷天換日”。
可誰能和黃炎培眉目如此相似,達到魚目混珠的效果?答案是黃先生的大兒子黃競武。
在黃競武精心配合下,全天候被監視的黃炎培,被神不知鬼不覺護送出滬,平安到達北平。
而留在上海的黃競武不但沒有接受“夜鶯”的建議撤離,反倒不斷給國民黨難看。
1949年初,蔣介石眼看敗亡在即,源源不斷地將中央銀行庫存的金、銀、美鈔等財物偷運往臺灣。
黃競武響應我黨的號召,想方設法破壞蔣介石的偷運活動。
蔣介石大光其火,指使特務將之逮捕。
據黃競武的兒子黃孟復回憶,父親是在1949年5月12日上午被國民黨保密局的特務綁架走的,雙眼被蒙上了布條,上了一輛警備車,之後再也沒見過一面。
6月2日,人們在原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監獄的空地裡挖出了13 具五花大綁、頭套藍布的革命志士的遺體。其中就有黃競武的遺體。
山河易勢,一方在不斷殺人,一方在不斷地拯救人命,誰能贏得這場決戰的勝利,還用說嗎?
二、戰與和,守與棄,電視劇以點到面,把一幅戰上海的時局圖都拍出來了電視劇原著《戰上海》之所以備受評論界認可,一大關鍵就在於其報告文學式的全景式的記錄。
而改編後的電視劇雖然加強了電視劇的特質,但依然延續了原著對當時上海乃至整個解放戰爭時局呈現的宏闊。
第一層,就是拍出了戰與和。
1948年,蔣介石因為三大戰役完敗而下野。
李宗仁在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支持下就任總統,但卻只是個空架子。而老蔣這邊,還在做夢守住上海,以此為基點利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再度圖謀。
而在毛主席出現的幾次劇情裡,也對於國共和談有明確的說明,要怎麼談,在什麼條件下談。
而李宗仁提出的是“劃江而治”。
可笑的是,李宗仁這邊組織了代表團在和周總理領導的代表團和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軍方卻已經沿著長江佈防,準備垂死掙扎。
既然和平無法實現,那就只能宜將剩勇追窮寇。
這就引出第二層:攻與防。
劇集中國共渡江攻防的兩場軍事討論,生動地說明了為什麼國民黨必敗,而我黨必勝。
一場是防守方。
國民黨這邊,蔣介石把兵權給了湯恩伯,但卻對湯恩伯的長江佈防計劃嚴加審核。
湯恩伯有苦說不出,他深知這位校長最愛瞎指揮,打輸了三大戰役還不夠,又來指揮自己守上海了。
被架在火上的湯恩伯,被蔣介石明示放棄長江全線佈防,死守上海三個月以待反攻。
不懂兵事的正常人都曉得這是痴人說夢,長江防線固然難敵我解放軍的兵鋒,但固守上海一座孤城,如何能守住3個月?
明知這是標準的瞎指揮,他依然敢怒不敢言,不得不調整作戰部署,坐等必然失敗的命運。
從一開始的信心滿滿到之後的面露難色,再到最後猶猶豫豫,在《幸福到萬家》中演公公王友德的張喜前,只用幾個表情已經演出了國軍在上海的敗局。
再看我黨這邊,陳毅和***也在工作中產生了一定意見分歧。
兩人受命完成渡江作戰綱要,***認為,綱要要從中央軍委和總前指揮部的全局出發,要有核心和戰略重點。
可陳老總認為沒有戰術就沒有戰略,連哪個團在哪個位置都標得清楚明白。
雖然兩位老總一度產生了意見分歧,但兩人很快就全局達成一致:***重新起草了提綱挈領的綱要,陳毅完成的作為實施細發給部隊。
而在渡江進攻上,兩位老總還達成了共識:不能等全軍渡江,戰局瞬息萬變,能先過則先過。
有了這樣的齊心協力,有了如此既有實戰指導性又有細節的渡江方案,才有了後來的百萬雄師過大江。
不難看出,國軍本就處於劣勢,內部還在相互扯後腿,而我軍則是形成合力,同聲共氣。
勝負其實早就定了。
第三個層面,就是打與留。
《破曉東方》有著許多宏大的戰爭戲。
有緊張萬分的攻城戲。
一場敵人以墳墓為暗堡守城,我軍奮起進攻的戰鬥戲,看得人熱血沸騰。
有精心設計的兩軍對壘。也有真刀真槍的火力交鋒。
但除了打,更要留。
為了保護上海這座都市不被戰火摧毀,我軍在進攻上海城區時明確要求,不得動用炮火。
這一下,無疑大大增加了攻城難度。
但就是在這樣的困難下,我軍依然一舉攻下了上海城區。當我看到戰士們冒死衝鋒時,喊我們回家的時候,真的是讓人瞬間破防。
就這樣,步步驚心的戰略部署、風起雲湧的戰場和驚現不斷的敵後戰線多線並進,整部劇的故事魅力,也就這樣出來了。
但故事到這裡,只是剛剛開始,正如陳毅自己說的,他想去上海,又怕去上海,“管理城市跟管理部隊是兩碼事情,管理部隊有二十多年的經驗,沒問題,可管理城市,一天的經驗都沒有,不曉得從哪裡入手”。
實際上,陳老總面臨的難題,也是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轉成為執政黨後,如何管理現代化大城市的考驗。
更不用說,敵人數以萬計的特工潛伏下來,還刻意放出了大量監獄裡的窮兇極惡之徒,發錢發槍,肆意破壞,就要留給我們一個難以治理的爛攤子。
但大戰已至,東方,就要破曉了。
三、張嘉益演陳毅演的大局,曹磊演活了李白,實力派演技太給勁了作為重大革命題材劇,《破曉東方》在選角上是標準的強強組合,老中青三代實力派演員齊聚一堂。
其中最受關注的,絕對還是張嘉益飾演的陳老總。
一是陳老總為人風趣,性情豪爽,長相和個性極有辨識度,過去的塑造者也很出彩。
二是張嘉益是公認的 “叔圈頂流”,但過去演各色小人物居多,高希希選他來演陳老總,其難度係數甚至要高於《大決戰》中王勁松飾演蔣介石。
但從前六集來看,張嘉益演陳毅,還是演出了自己的特色。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就說他跟劉伯承奔赴西柏坡開會的戲份,緊趕慢趕,還是遲到了。在路上的時候,張嘉益念臺詞中氣十足,自帶霸氣,通過兩個老總聊天,就把陳毅那股子直爽、幽默、急性子演了出來。
周恩來問他們怎麼走了那麼長時間,劉伯承說,“陳老總要照顧雪地裡的老鄉,又要給支前的隊伍讓路,還要整飭部隊的紀律,一來二去就晚了”。
這時***(唐國強 飾)就說,“為老百姓的事情,不算晚。”通過這樣的小細節,陳毅性格的另一面又塑造出來了。
說白了,張嘉益這次演出的是一個更加生活化和日常化的陳老總,重在把偉人平凡的一面展示出來,讓觀眾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平凡的領導人,而不是一個程式化的偉人形象。
另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戲份是***和陳毅一起啃饅頭,鄧老總談起中央讓他推薦上海市政府人選的問題。直言想推薦陳毅。
就在這時微風吹散了文件,張嘉益飾演的陳老總一邊談論管理城市的擔憂,一邊連忙起身去抓文件,舌頭都捋不直了。
一個小細節,演活了陳老總內心的拿不準。但共產黨人,從不是不知害怕為何物,而是即使拿不準,依然能夠勇於擔當。
第二位開場就立足人物的,就是唐國強飾演的毛主席。
雖然已經扮演了這個角色很多次,但唐國強始終能做出有著特殊歷史階段的獨特演繹,演出不同時期的偉人不同的變化,此時的毛主席正在領導解放全中國,整個人身上既有放鬆的一面,也有著偉人在關鍵歷史時期的雄渾霸氣。
唐國強飾演的毛主席在西柏坡迎接劉伯承和陳毅時一個笑容滿面,人物就徹底立住了。
第三位,是喬振宇飾演的我方優秀情報人員,“夜鶯”。
喬振宇這回飾演的是一名安插在國民黨保密局的我黨特工。
不得不說過往以古裝劇出彩的喬振宇,這次的表現可謂驚豔。
作為我們插進敵營的一根針,這個人物不得不周旋於各方力量之間,既要掩藏自己獲取情報,又要假意執行各種保密局的命令。
這意味著巨大的痛苦。李白被捕後,他看到李白的妻子不得已選擇裝瘋賣傻時,眼裡流露出的那份痛惜,對國民黨政府的痛恨,都令觀眾感同身受。
但同情與悲憫只能有一瞬,下一秒他必須立刻回到偽裝模式,繼續扮演黑夜中的夜鶯,隱藏於黎明之前,行走於懸崖之上。
可以說喬振宇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全劇的諜戰戲分,那份三分心痛三分堅毅四分隱忍剋制的眼神,當然動人。
第四位,是曹磊飾演的李白。
可以說在魯迅先生之後,曹磊又貢獻了一個令觀眾印象深刻的經典歷史人物角色。
雖然《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人物胡歌等著名演員演過,但從淡定發報,英勇被捕,到視死如歸、守口如瓶,曹磊的表演依然讓人難以忘懷。
這既出自於曹磊表演的真實感,比如發報中李白脖頸、鼻尖上細細密密的汗珠,到完成發報後的如釋重負,更有角色把握中的淡定。
尤其是面臨生死抉擇時曹磊表現得舉重若輕,他演得越是不用力,角色的力道越是順著屏幕溢出來,越是感人至深。
讓觀眾體會到這並不是簡單的歷史人物,而是曾經真實存在的、有著自己人生的有血有肉的鮮活生命。
可以說,正是有了如此精彩的表演,劇集的品質才一步步得到夯實。
當然,觀眾永遠不可能對所有演員的表現都滿意,比如劉濤飾演的紀南音,
從登場的第一場戲開始,就被認為造型過於漂亮,表演過於模式化了。
但總體而言,從絕對主角陳毅老總,到毛主席、周總理這樣的主要角色,再到一票歷史中有名或無名的配角,《破曉東方》在角色塑造上,絕對下功夫了。
四、戰爭、諜戰、智鬥,從“戰上海”到“建上海”,這部劇又給歷史大劇打了個樣看完前八集,就更能理解為什麼央視把原名《戰上海》,改為《破曉東方》,因為劇集顯然不是傳統的戰爭劇。
劇中有驚心動魄的諜戰,有炮火紛飛的戰場,也有我黨和反動派在上海經濟、社會層面的一系列智鬥。
八集下來,從介紹大背景,到鋪陳戲劇衝突,全劇一氣呵成,到第八集結束,我黨已經解放了上海。
但更嚴峻的挑戰,就在後面。
李白說過:" 天就要亮了!"
但天亮了以後怎麼辦,就是這部劇的重頭戲:從“戰上海”到 “建上海”。
從本質上,整部劇其實都緊緊圍繞著***主席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那段著名的發言展開, “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所以在向觀眾們展示那一段驚心動魄的經濟鬥爭和文化攻守之外,劇集真正回答的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建設好新世界?
具體到上海,正如劇中***主席說的,“解放上海不是問題,能夠在上海站穩腳跟,儘快恢復和發展經濟,讓飽受戰亂的人民休養生息,這才是大問題。”
編劇龍平平透露過全劇故事走向:" 整部劇既有軍事戰,也有政治戰、金融戰,一路經過解放上海、米棉煤之戰、銀元之戰、掃盜蕩匪、清除敵特、戰颱風、解除 " 大轟炸 " 危機…… "
全劇141 個場景,161 位主要演員,1480 位前景演員,14213 位群眾演員,5000 套服裝、75950 件道具,不僅是要還原歷史,更要用歷史告訴未來。
如今翻看史料,能看到當年攝影師拍攝的真實照片。
" 清晨,當上海市民打開家門、走上街頭,為眼前的景象深深觸動:進駐部隊為了不擾民,戰士們在雨中街頭枕肱席地而眠 ",
這段畫面,也出現了劇集中。
歷史不是憑空發生,一切歷史,都有其因果。戰上海只是歷史的過程,破曉東方,才是不可阻擋的歷史結果。
作為一部歷史大劇,《破曉東方》在角色、故事、風格等諸多方面,都能精心打磨。觀眾愛看,就是因為它做到了用心講好一個故事。
前期鋪墊較多,節奏有條不紊,勝在張弛有度。在完成上海解放後,故事又將進入一個新篇章。
也希望2023年的國劇故事,能從這裡開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