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三吃’
說個真事:
上大學的時候,我偶然和隔壁宿舍的幾個同學聊起過小時候玩的主機遊戲,也不知道是誰先提起了“索尼克”,好像一下打開了所有人記憶中的開關——在那時候,這個會變成球的藍色刺蝟確實是個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因為它相對同期其他橫版動作遊戲的偏高難度,在千禧年後的小學生裡,誰要是能完整通關一部“索尼克”,那絕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可就當我順著話頭,提起自己在“索尼克”系列中最喜歡的另一名角色“暗影”時,卻引起了一陣讓人尷尬的沉默,這個話題也很快被其他遊戲所帶過。
不怪他們,能把這部裡角色認全的基本都得三張往上了
後來想想,對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千禧年初,誰知道“遊戲機”還能分任天堂和索尼?更別說從未進入過內地市場的世嘉MD或DC了。大家更熟悉的,依舊是GBA上的“索尼克三部曲”,什麼3D化後的《索尼克大冒險》?那是真沒聽說過。
我覺得在這件事上吧,世嘉自己也有問題。憑什麼別家招牌角色都能順應時代越混越好,就你還在原地踏步?
事實上,關於“索尼克”系列的尷尬處境,我們已經有太多文章聊過。你可以將這個系列的一度“落寞”,看作是老牌電子遊戲IP在2D與3D在世代交替時必然面臨的最大難關,其中涉及了技術革新與市場選擇層面的多重原因。簡短些說,“索尼克”系列在最關鍵的時期沒能找到最適合玩家的方向,這才使得它在玩家世代交替時出現了極其嚴重的用戶斷層。
“差點就真死了”
值得慶幸的是,世嘉倒是沒像某些超級大廠,一邊急著擴張全球業務,一邊快速拋棄曾經的看板系列,這才有了後來我們在回顧歷史時所看到的“索尼克”系列——是的,就算在前兩個世代過得不好,至少它還一直活躍在現代電子遊戲的舞臺上,“Sonic Team”也一直試圖將這個品牌重新帶回輝煌時期。
在漫長的探索中,也有像新《刺蝟索尼克》這樣,明明底子夠好,卻因為技術原因而遭到玩家唾棄的特殊例子
可讓我真正感到不滿的,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克”系列好像走上了“逐漸簡化玩法之外一切”的發展路線——簡化了世界觀、簡化了劇本與故事結構、簡化了對於角色個性的描寫,甚至連出場角色總數都遭到了傾向性明顯的削減,粉絲們有太久沒有看到《索尼克大冒險2》或新《刺蝟索尼克》中的多角色路線設計,更別說《刺蝟夏特》那樣在玩法和故事上都頗具挑戰精神的作品了。
以《索尼克:色彩》為代表,這樣的路線決策讓近兩個世代的“索尼克”遊戲,都在故事與世界觀層面顯得過於“純粹”與“幼稚”,也難怪大部分玩家只記得“艾咪”“塔爾斯”“納克魯斯”這樣的萬年常駐面孔了,而剩下的人氣角色們,只得淪為劇情中的背景板或DLC中的情懷。
是的,我就是在說“暗影”,或者我們可以叫他的中文官方譯名“夏特”。
在《索尼克:力量》中,英雄陣營迎來了久違的全員集結,但本篇故事卻始終聚焦於索尼克與玩家的化身上
現在看來,“夏特”幾乎集合了千禧年前後小學生喜歡的要素為一身——紅黑配色的角色造型、充滿謎團的身世、沉著冷靜的性格、強大的戰鬥能力,以及遊佐浩二穩重成熟的聲線……想想看,對正要進入中二巔峰時期的孩子來說,在見慣了變球滾來滾去的藍色刺蝟後,誰能拒絕這個騎著摩托車的帥氣黑色刺蝟呢?
帥
在原本的計劃中,夏特是一名典型的“一次性”角色,他在《索尼克大冒險2》中的首秀,同時也應該是他的最後一次登場。但出乎預料的粉絲熱情,卻讓這名角色一舉成為除主角索尼克外當之無愧的人氣之王,不僅接連參演了後幾部系列正統續作,更在2005年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外傳作品《刺蝟夏特》。遊戲不僅融合了當時業界盛行的載具駕駛與射擊玩法,還徹底揭示了夏特的起源之謎,是“索尼克”系列中,唯一一部有著“多路線多結局”設計的作品。
在《刺蝟夏特》中,夏特可以成為英雄拯救世界,也可以成為邪惡勢力的幫手毀滅人類
但正如剛剛提到的一樣,或許是為了照顧潛在的新玩家,在之後的幾個世代裡,“索尼克”系列開始有意識地縮減遊戲規模,使得夏特作為可操作角色的出場機會也隨之大幅減少——上次見到他,還是在2017年的《索尼克:力量》DLC中。
直到今年4月,世嘉宣佈了名為“Fearless: Year of Shadow”的年度主題活動,這才將沉寂許久的夏特,重新拉回了粉絲的視線中:
藉著前作系列不錯的“漫改”口碑,派拉蒙影業正式為《索尼克大電影3》定下上映檔期,緊接上部的結尾彩蛋,夏特毫無意外地成了本作的頭號反派。而在老本行電子遊戲這邊,世嘉則在6月的夏日遊戲節上宣佈了經典作品《索尼克 世代 白色時空》的復刻版本,《索尼克×夏特 世代重啟》,這也成了“Fearless: Year of Shadow”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
真人版夏特的英文配音由基努·裡維斯負責,從預告片看來可以說是非常還原原作設定了
其實光聽名字你也能猜到,《索尼克×夏特 世代重啟》並不僅僅是這些年我們見慣了“Remaster”,除了對原版內容進行了高清化復刻與強化外,本作最大的賣點,其實更加在於“夏特”章節的加入。
當然,按照我的習慣,還是先來聊聊原版《索尼克 世代 白色時空》吧。
《索尼克 世代 白色時空》是“Sonic Team”於2011年推出於PlayStation與Xbox360平臺的動作遊戲。在定位上,它是“索尼克”系列誕生二十週年的紀念作品,而不管是從遊戲的基礎架構還是實際的遊戲成品表現上,它也的確配得上粉絲們寄予其的厚望。
除了家用機版本的《索尼克 世代 白色時空》外,本作其實還有3DS特化的攜帶版《索尼克 世代 青色冒險》
《索尼克 世代 白色時空》最大的特徵,在於它“二合一”的遊戲構成方式。
1998年,世嘉在Dreamcast進入市場的第二個月後,推出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3D索尼克,即初代《索尼克大冒險》。遊戲充分利用了Dreamcast強大的硬件機能,將歷來的“索尼克”粉絲們首次帶入了一個有著明確三維空間關係的世界,更對2D時代的角色形象進行了重新設計,這才讓索尼克有了今天的高挑的青少年形象。
《索尼克大冒險》奠定了3D索尼克的基礎玩法——至此,所有“3D索尼克”都被冠以了“現代索尼克”的標籤。相對地,那些使用了舊時代橫版遊戲設計思路,基於X與Y軸創作的“2D索尼克”則被稱為“古典索尼克”。兩者間沒有直接的優劣關係,卻讓之後的“索尼克”作品衍生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分支。
2017年發售的《索尼克:狂熱》便是非常典型的“古典索尼克”
而《索尼克 世代 白色時空》所做的,則是讓“現代”與“古典”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交融在一起。故事中,索尼克與前來為他慶祝生日的朋友們受到一隻名為“時空吞噬者”的怪物襲擊,在“時空吞噬者”的影響下,原本的時間線被徹底攪亂,索尼克也為此遇到了來自過去,也就是2D時代的自己——這便是《索尼克 世代 白色時空》的開端。
利用“恢復時空秩序”的設定,《索尼克 世代 白色時空》對“索尼克”系列許多廣受玩家好評,卻遲遲缺少再次出場機會的關卡進行了重製,但更重要的是,遊戲還在此基礎上對現有的關卡進行了“現代化”和“古典化”雙向重製,比如2D時代的最經典的地圖“翠綠山嶺”就在本作中獲得了3D化重製,同樣的道理,《索尼克大冒險》中的“橙色屋頂”也在本作中有了自己的2D化版本,即使是同一個關卡,玩家也能獲得兩種完全不同的遊戲體驗,可謂“一菜兩吃”,除了關卡總數有些不太夠玩以外,它在“索尼克”的粉絲群體中一直有著較高的評價——
只是,其中並沒有“夏特”什麼事。
無論是背景音樂還是視覺元素的使用,“橘色屋頂”都是《索尼克大冒險》中最具代表性的關卡之一
在原版的《索尼克 世代 白色時空》的序章動畫中,“夏特”並沒有前來參加索尼克的生日派對,但當兩名索尼克合力恢復了時空的秩序後,他卻又和幾名此前缺席的角色一起出現在了派對現場,這不免引起了許多玩家的好奇——就在我們忙著拯救世界於水火的時候,他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誰能想到,遊戲都發售了十三年了,我們還能看到其中的答案。是的,《索尼克×夏特 世代重啟》中新增的“夏特篇”就對這一謎團作出了回答:原來他也跑去拯救世界了。
“夏特篇”的故事發生在原版“索尼克”篇的背後,受到了“時空吞噬者”的影響,《刺蝟夏特》中的超級反派“黑暗毀滅日”在不知不覺間已經開始復活,為了查清事情背後的真相,夏特同樣踏上了一段事關自己過去的冒險旅程。
在遊戲正式發售前的官方動畫短片《索尼克×夏特 世代重啟:黑暗起源》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的橋段:露姬以“夏特前去參加索尼克生日派對”一事為條件,向夏特提出了協助調查黑暗毀滅日復活一事,這似乎也正好對上了原版遊戲中,夏特在一切混亂平息後才出席生日派對的原因。
在此前的某次採訪中,我曾經問過“Sonic Team”的品牌統合製作人,也是《索尼克大冒險2》的總監督飯塚隆: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上將夏特重新推上臺面,他告訴我,其實“夏特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今天的新世代玩家們認識和了解夏特這名角色。
藉此信息,我們不難推斷出本作中的關卡排列,或許就是對夏特過去人生經歷進行一次回顧,在這樣的情況下,夏特也不得不再一次和那些老對手們重新交手。
經典BOSS戰重製
與原版遊戲中便已經收錄的“索尼克”篇最不同的是,“夏特篇”不僅故事是新的,玩法和關卡也是根據現代玩家所熟悉的“索尼克”遊戲所重新設計,儘管誕生於3D時代的夏特沒有自己的“古典”版本,但從目前已經放出幾支遊戲預告片中我們還是不難看出,“Sonic Team”還是挑選出了那些與夏特過去關聯最緊密,同時備受玩家好評的關卡進行根本性的重製,就連出場的敵人們大都與夏特有著各式各樣的恩怨糾葛,其中就包括了《索尼克大冒險2》中的“生化蜥蜴”和《刺蝟夏特》中的“黑暗毀滅日”。
對此前熟悉夏特的玩家們來說,這些內容意味著什麼自不用說,而對新世代的“索尼克”玩家來說,“夏特篇”中同樣有著不少值得期待的“新東西”,其中就包括了在預告片一閃而過的“未知邊境”舞臺之一——“混沌島”。
在預告片中一閃而過的混沌島
我知道這聽上去挺矛盾的——畢竟,夏特從未在2022年的《索尼克:未知邊境》中登場過。因為大膽地在“3D索尼克”的玩法中融入了本世代所流行的“開放世界”的概念,使得“索尼克”系列在《索尼克大冒險》中確立,帶有縱深空間關係的“軌道”玩法在二十多年以來,首次得到了突破性進化,更在幾個世代的迷茫摸索中,為“索尼”找到了新的可能。為此,《索尼克:未知邊境》的遊戲總監岸本守央將其定義為繼“古典”和“現代”之後的“第三世代索尼克遊戲”。
這樣一來,“夏特篇”對於“第三世代”的遊戲設計思路進行學習與吸收,似乎也不是一件太稀奇的事情了——同樣是在那次採訪中,飯塚隆表示“夏特篇”雖然不會沿用《索尼克:未知邊境》的開發模式,但卻會準備一些帶有額外探索元素的“大規模”地圖,屆時玩家同樣可以在其中進行不受軌道約束的快速移動,現在看來,“夏特篇”的玩法,或許同樣將會跨越兩個世代。
《索尼克:未知邊境》
不過最讓我期待的,還是時隔多年後,“Sonic Team”對於夏特角色“性能”的重新塑造。
儘管在初次登場於《索尼克大冒險2》時,夏特更像是索尼克的邪惡分身,但隨著《索尼克:英雄》、新《刺蝟索尼克》,以及《刺蝟暗影》等作品對應的夏特性格和能力的逐步完善,使得他與索尼克在角色定位上的區別越來越大。除了能夠使用飛行道具和駕駛載具外,其本身也能在混沌翡翠的幫助下,使出像是“混沌控制”或“混沌之槍”這樣的特殊能力。比起索尼克,夏特的行為擁有更強的攻擊性,這讓他可以勝任除了“高速移動”外,更多傳統的動作遊戲情境。
很顯然,這些能力也被沿用到了此次“夏特篇”的故事當中,不僅沿用,遊戲甚至還為夏特賦予了名為“末日之力”的全新能力,使得夏特在幾支預告片中上天下地,不管是從性能,還是中二氣質上,都再次往上登了一個臺階——
我的意思是,作為一名“暗影”粉絲,你還能奢求什麼?
中二氣質拉滿的“末日之力”
或許真的就像世嘉所承諾的一樣——“Fearless: Year of Shadow”不只是一條單純的宣傳標語,它更被付諸成為實際行動。在二十三年前,吸取了前作經驗的《索尼克大冒險2》靠著成熟的遊戲系統與充滿魅力的故事展開,造就了最好的“現代索尼克”遊戲之一,充滿謎團的“暗影”也就此誕生,而在二十三年後的今天,世嘉終於願意正視起這些屬於舊時代的財寶。
誠然,《索尼克×夏特 世代重啟》中的“索尼克”部分依然有著不少“炒冷飯”嫌疑,但考慮到它連接電子遊戲兩個時代的作品特殊性,這次“復刻”同樣不失為一次好機會——無論你年紀多大,對於“索尼克”系列又有多少了解,都可以從它的身上獲得一種貫穿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獨特樂趣。
當然,如果你真的不願回顧無聊的歷史,重新拾起那些佈滿灰塵的老古董,那我也不會強求,但你至少可以在那部以“暗影”為主角的真人電影出來之前,通過電子遊戲的方式重新瞭解一下這名角色,相信我,那時,你也一定會喜歡上這位“反英雄角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