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貝施汀,今天我們來講羅氏的故事。電磁炮,作為一種成本高到王多魚搶著投資的武器,至今只有某些大國才造得起,而且都還處於試驗階段。但在戰地根號16的世界觀下,現實裡窮到連航媽都修不起的俄羅斯,居然在21世紀20年代造出了單兵電磁槍,甚至造出了懸浮坦克,這個你們想聽的話咱們以後再講。美國一看自己的同桌這麼囂張,就派了一支馬潤部隊到西伯利亞實地考察,我倒要看看這死毛子在搞什麼么蛾子!然後,他們就受到了一點小小的俄羅斯震撼。
在21號機庫外的雪地裡,美軍士兵撿到了這把代號為羅氏Mk-1的單兵電磁槍。它配備著藍色激光瞄準器和20倍瞄準鏡,能夠藉助電磁力以極高的槍口初速發射重型彈藥。美國大兵顯然不可能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但他們敏銳地察覺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羅氏Mk-1在每次發射前需要花三秒時間蓄力。雖然這種滋嘣行為派味兒太重,但羅氏Mk-1這麼設計是有原因的。電磁炮以電流產生的洛倫茲力加速彈藥,使其沿平行的導軌移動發射,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蓄力充能。這個設計非常真實,美國閃狐實驗室推出的GR-1電磁槍在每次發射前就需要提前預熱才能保證發射效果,而且能耗非常高外形還特別臃腫,因此被美國軍方嫌棄。
羅氏Mk-1簡介
受到成本和材料的限制,電磁槍目前還不能大規模在軍隊內列裝,戰地根號16所想象的21世紀20年代的未來武器目前也沒能在現實中完全兌現。不過在當下,我們可以先在戰地2042裡體驗一下瑞典諾德韋克公司生產的羅氏Mk-4電磁槍。那麼這個時候肯定有讀者要問了,誒,羅氏不是俄羅斯造的嗎,怎麼後來又變成瑞典的了?這就是羅氏的故事最離譜的地方。
2022年11月22日,戰地2042第三賽季發佈,羅氏Mk-4作為羅氏Mk-1的改進型號高調回歸,將DICE從太平間一把拉回了陽間。改進後的羅氏雖然還保留著三秒蓄力的程序,但它具有單發、短點射和全自動三種射擊模式,覆蓋遠中近三段交戰距離,一度穩坐輪椅槍頭把交椅。但當我看到它的設定時,我覺得DICE還是回太平間躺著好些。
DICE在設計羅氏Mk-4的時候幾乎吃完了前作的設定,作為羅氏的第四代改進型號,羅氏Mk-4居然是由瑞典諾德韋克公司給美軍設計生產的秘密武器!我查遍了所有能找到的資料,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21世紀20年代美軍突襲21號機庫帶回了羅氏Mk-1的原型武器,經由瑞典工程師逆向工程後在2042年造出了羅氏Mk-4,並提供給美軍使用。不知道當年在21號機庫阻擋美軍的俄軍士兵看到這兒會怎麼想,短短20年過去自家的決戰兵器居然變成了美國佬的玩物,頗具德三遺風。
羅氏Mk-4簡介
普通武器的故事一般就到此為止了,但看到下面還有一樓的你肯定意識到大事不妙。我接下來要講的是這個故事最精彩的部分,短短100年後,歐洲大地就上演了一場堪比殲8大戰蘇15的大戲。
2142年,在新冰河世紀的巨大壓迫感下,為了爭奪地球上所剩無幾的可用資源,泛亞聯盟和歐盟積極地交流了雙方的意見,成功把整個歐洲都炸成了廢墟。在戰場上,歐盟士兵在亞盟的陣地裡發現了一種熟悉的武器——我超,這不是羅氏Mk-S8嗎!
是的,作為羅氏的第八代改進型號,亞盟和歐盟這一對從成立開始就沒互相交涉過的臥龍鳳雛,居然同時在戰場上部署了這同一種武器。從遊戲設計上看這無疑又是DICE在偷懶,多陣營共用固定武器的設計在爺爺輩的戰地1942裡就出現過了,日軍MG42和蘇軍老乾媽點了個贊。但如果硬要解釋的話,那就是一段相當狗血的故事了。也許是多年的實戰經驗讓雙方科學家意識到,電磁武器當作固定炮臺使用比作為單兵武器上前線廝殺的效果更好。於是這兩個只能靠信鴿聯繫的陣營在這個相同思路的引導下,基於不同的原型武器設計出了相同的羅氏Mk-S8,我願稱之為軍武界的趨同演化,殲8和蘇15表示這集我看過了。
羅氏Mk-S8簡介
不幸的是,雖然雙方在武器設計思路上達成了一致,但他們在地緣利益上直到最後都沒能妥協。2147年,地球上的資源已經無法支持亞盟和歐盟繼續打下去了,但越是到絕境,人類越是瘋狂。到最後一刻,驅動武器的資源消耗殆盡時,失去電力的羅氏Mk-S8也許才會回想起,在21號機庫實驗室中的那些沒有戰火的祥和夜晚。
看完別忘了點下關注,我是貝施汀我們下期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