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IY顯卡圈又爆出“大瓜”:著名“山寨”顯卡品牌發行者悄然下架拼多多旗艦店的所有商品,隨即“跑路”的消息甚囂塵上。僅僅一個多月前,“三弟”恕瑞瑪顯卡剛剛宣佈退出市場,現在“二哥”發行者也撐不住了。至此,山寨顯卡“三巨頭”僅剩卡諾基還在苦苦支撐,成為行業裡碩果僅存的一哥。

但這一切並不突然。回過頭看,山寨顯卡的崛起,本就是顯卡挖礦“礦難”後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而它的衰退也早已埋下伏筆。
“全新顯卡怎麼可能山寨?”原因很簡單,不論是NVIDIA還是AMD,對全新顯卡芯片都有嚴格的管控,只供給那些被認證的AIC或AIB廠商,像技嘉、華碩這樣的頂級品牌,還有些國產二線廠商比如銘瑄、翔升也能分到少量的核心。那些得不到官方芯片的廠商,基本與“正規”無緣。

可礦難改變了一切。當挖礦市場崩盤,成千上萬的礦卡被拋售,這些本該是淘汰品的“廢鐵”卻成了山寨廠商的生機。他們抓住了市場空檔,將大量礦卡進行翻新處理,再次投放市場,這才造就了“山寨顯卡”的短暫黃金期。
山寨顯卡的翻新過程,其實並不複雜。廠商從礦場回收大量顯卡,稍微好點的會拆下核心和顯存,移植到全新的PCB板上,再換個外殼包裝成“全新顯卡”;而那些成本壓得死死的廠商,甚至只是清理一下PCB板,直接貼個新標籤出貨。就憑這點簡單操作,這些顯卡價格比礦卡貴不了幾百塊,加上宣傳的“三年質保”,一度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賣得火爆。

然而,山寨顯卡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從2023年開始,礦卡質量問題逐漸顯現。長時間超負荷工作的核心和顯存故障率暴增,翻新的成本和風險隨之水漲船高。一旦一批顯卡核心壞了,廠商可能需要賠上多張顯卡的利潤去修補售後,變成了徹頭徹尾的虧本生意。
與此同時,市場需求也在銳減。大批低預算的玩家已經完成了購買,而真正對性能有需求的用戶,早就轉向了正規品牌。剩下的一小部分消費者,要麼擔心山寨顯卡的質量問題,要麼徹底失去了信任,山寨廠商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
發行者的“跑路”,正是這種危機的集中體現。雖然它們官方宣稱只是退出零售市場,“大批量訂單依然正常”,但這種話術顯然已經不足以平息質疑。畢竟在過去幾年裡,類似的“闢謠”太多,幾乎成了跑路的前兆。
山寨顯卡的盛世時期,市場上一度湧現出許多品牌,比如卡諾基、發行者、恕瑞瑪、捷碩、雷索等等。然而,如今隨著市場的萎縮和翻新成本的提高,大部分廠商都已選擇退出,曾經的“雨後春筍”變成了“遍地枯草”。
如今,山寨顯卡市場幾乎只剩下卡諾基一家獨撐場面。作為少數還在堅持的廠商,卡諾基的策略顯然更加保守。它們並沒有一味追求最低價格,而是努力保證顯卡的基本質量和售後體驗,這才在低端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而一些廠商則選擇了轉型,比如發行者旗下蝸牛工作室,近期就在代理銷售愛國者的RX580顯卡。這種顯卡雖然價格稍高,但至少掛著“愛國者”品牌,質量和售後有一定保障,對那些預算有限又不想承擔風險的消費者來說,依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山寨顯卡的興衰,折射出顯卡市場的變化規律。從礦難到礦卡翻新,從低價熱銷到信任危機,山寨顯卡本質上是一種過渡性產物。當市場逐漸迴歸正軌,這種模式註定難以為繼。
未來,低端顯卡市場或許還會保留一些山寨廠商的生存空間,但規模和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預算有限又想盡量規避風險,像卡諾基、愛國者這樣的廠商或許是僅存的選擇。至於那些低到離譜的山寨顯卡,恐怕只能靠“賭一把”的心態去嘗試了。
山寨顯卡的熱潮,始於市場需求和行業空白,卻終結於產品質量和消費者信任的斷裂。發行者和恕瑞瑪的相繼“跑路”,標誌著這個時代的終結,但它也為顯卡市場的正規化發展創造了條件。無論是DIY愛好者還是廠商,都將在這場變革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