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萬眾期待的《三體》動畫終於在B站開播。
作為年度科幻國漫,《三體》的人氣著實沒讓任何人失望,僅一天時間就完成了播放量超一億的創舉,然後各路大媒體也是開足馬力去助推它的人氣,幾乎清一色的溢美和讚歎。
但來到觀眾層面,口碑也就被撕裂成了兩派:一派是降臨派,另一派是拯救派。你們沒看錯,這情況就像極了《三體》中的ETO組織的派別對立。
對拯救派來說,新《三體》動畫簡直就是科幻王炸,是國漫崛起的又一例證,因為能將《三體》這一陰暗殘酷的故事劇本搬進國漫界,這本身就是對“殘缺且低幼”的國漫現狀的一次大拯救。
然後這一派人比較有代表性的言論是:“如今這個大環境下能把三體IP拍出來,該知足了”,然後反手打上了五星滿分。
但降臨派可就不爽了。這一派人雖然有著一致的共識“國漫是殘缺低幼的”,但他們同時認定這一次的《三體》動畫壓根就不是所謂的拯救,它只是一次事先張揚的“妥協與屈服”,它存在的價值只是在強化人們觀念中的“對國漫低幼”的認知。
很顯然,從標題你們應該知道,我也是降臨派的一員,我對新《三體》動畫的評價是:如果國漫人只能拍成這個程度,那是真沒必要去染指《三體》這個王炸IP了。
《三體》動畫究竟怎麼了?
為什麼會有降臨派出現?答案是:新《三體》動畫實在是刪減太多了。
第一集一開始的劇情就已經是《三體》第一部小說的最後,講述在汪淼教授的納米技術的協助下,軍方在巴拿馬海峽用“飛刃”橫切伊文斯領導下的ETO組織,並奪取三體關鍵資料的劇情。
然後在對葉文潔進行簡單盤問後,就立馬接續到第二部的故事,講述羅輯教授遭遇的一系列危機。
《三體》目前只更新了兩集,但進度已經來到人類徹底對科學發展死心,徹底對智子的封鎖跪服,並不得不啟動最後王牌“面壁者計劃”的階段了。
那這種幾乎將第一部抹掉的做法可行嗎?會給觀眾造成理解障礙嗎?我的答案是“會”,而且還是大大的會。
對於幾年前看過《三體》原著小說以及隨後補完了《我的三體》動畫(一部口碑爆炸的《三體》同人作品)的我來說,我對第一部故事的記憶也就停留在幾個點上:
1.葉文潔的厭世與背叛;
2.三體遊戲;
3.三體對人類科技的封鎖;
4.汪淼的助力。
過程中的細節,人物情感的轉變,乃至智子對人類科技封鎖所帶來的影響究竟有多沉重和絕望,我也僅存著比較模糊的記憶了。
這些僅存的記憶自然也足夠我去應付《三體》動畫的後續發展,能大致明白個前因後果。
但,只停留在“應付層面”的體驗是有點兒糟糕的。
我知道智子能夠監視人類的行為,能夠給ETO組織提前通報正派的行動計劃,也記得三體人沒有告訴伊文斯他們巴拿馬海峽的危機,那是那一陣子三體人對人類存在不信任---因為智子窺探不了人類的思想。
但我對三體人的這種不信任的“起源”是真沒太多記憶了,然後在看到新動畫裡三體人向ETO殘餘成員解釋“沒有提供幫助”原因的時候(也只是簡單說了句“我們不信任人類,我們窺探不了你們的思想”),我也就只能感嘆一句:“哦,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後,就只能當做是“默認世界觀”的一部分來接受。
是的,“幾乎消失”的第一部劇情就已經成了默認世界觀的一部分,也或者說在藝畫開天的製作人眼中《三體》這個在國內流行了十多年的科幻IP,已經足夠具備和《西遊記》這樣的四大名著IP媲美,無論故事從中間哪一段切入,甚至是直接製作“結局後故事”和“同人外傳”,對廣大國民來說也都不存在理解上的困境。
就比如田曉鵬導演的《大聖歸來》,直接原創一部幼年唐僧追夢大聖偶像的故事,而對於大聖性情的轉變只需要一筆帶過就足夠讓國人信服,畢竟這已經是流傳了大幾百年的IP了。
《三體》IP對得起“國民級”這三個字,但觀眾對這部作品的理解是絕對達不到《西遊記》高度的,因為在過去它的故事也只存在於“小說文字”,以及零星的一兩部只在動漫圈中流行過的作品。
對於更廣大的對《三體》感興趣的人群來說,他們只會對諸如“黑暗森林定律”、“面壁者計劃”、“聖母程心”等等概念有著近乎於“符號化”的認知。
於是乎,這些“路人觀眾”看新《三體》動畫的時候,也就只能是一臉懵了。
我是相當能體會“一臉懵”的難受,畢竟對於我這個有過原作和相關作品瞭解的粉絲來說,除了前面說到的對“三體人突然懼怕人類思想並斷絕聯繫ETO組織”的事實予以僵硬接受外,還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接受制作組對面壁者計劃開啟的“賣關子”。
是,我承認在前面已經鋪墊過“三體人懼怕人類思想”(這一點是當作默認世界觀接受的),以及用極大篇幅講述丁儀教授在太空開展的粒子對撞機計劃的失敗,論證人類已經再無於科技維度的發展可能之後,在邏輯順序上直接切入專門針對三體人恐懼的“面壁者計劃”是能夠說得通的。
但拜託,你作為一部“已經幾乎刪減第一部全部劇情”的作品,能否就別在“面壁者計劃”的啟動上賣關子?能否讓薩伊主席在一開始就完整介紹整個計劃的經過,然後再接續到安排史強等人前往世界各地去接送面壁者呢?
對於我這樣的有過原作基礎的漫迷來說,我是可以在大腦轉一遍後就頓悟出“哦!要輪到面壁者計劃了”。
但對於本身就一臉懵的路人觀眾來說,面對這一“賣關子”,不就是讓他們懵上加懵嗎?
在我看來,如上槽點的發生,全因為藝畫開天以及擁護的粉絲們對《三體》IP的價值出現錯位認識所導致的。
《三體》IP的價值
《三體》IP有著必須影視化的野望和責任。對於前者來說,那是對IP擁有者和投資者在商業上的價值增益,比如B站股價在《三體》動畫開播後就迎來了暴漲。
至於責任這一塊則是針對《三體》作為“中國科幻小說扛鼎之作”來說的。
一本好的科幻小說,就絕不應該只讓它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要讓它以各種媒介形式觸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是我們老祖宗所說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責任奉獻。
而在當前這個時代中,又有哪種形式的影響力能比得上“視頻”呢?那通過影視化來將《三體》送進千家萬戶,讓數以億計“只聞其名,未聞其身”的國人在銀幕中完整感受《三體》魅力,不就是影視人的責任嗎?
同時我們都知道國產影視劇長久以來都處於鄙視鏈下游,尤其是科幻領域就更是直到2019年的《流浪地球》的上映方才被寄予了“打開國產科幻大門”的美譽。當然,這一大門在半年後又被《上海堡壘》給關上了。
鑑於此,一直屹立在“國產科幻IP巔峰”的《三體》就很有責任去挽救國產影視劇的口碑了。
國產影視劇如此,那在國產影視劇範疇中長久位列在鄙視鏈底端的“國產動漫”又怎麼不渴望被《三體》拯救呢?
如今確實被拍出來了,但可惜的是,這只是一部“飯圈粉絲”的自嗨玩物,它壓根就不屬於人民群眾。
“自嗨”是什麼意思?那自然是:你的一切缺點我都能夠體諒,覺得無足掛齒,哪怕你的劇情壓根就支撐不起作為一部“獨立劇”而存在,但沒關係,我可以腦補,反正《三體》的原作細節我已經熟得不能再熟,只要你能將“甜點”內容給我拋出來(面壁者計劃和黑暗森林定律等等),那我就能還你個高潮式的歡呼。
這已經不是什麼偏好問題了,而是徹頭徹尾的盲目。
畢竟一部只能夠以“至少削減幾乎三分之一劇情”的姿態來呈現,只能夠保留下“幾個爽點”。
只能夠用史強接送羅輯過程中的激烈的汽車追逐戲,以及丁儀教授在太空實行且有點兒“主旋律意味”的粒子對撞機計劃的戲份,來進行大段大段時長的填補。
那這樣的《三體》除了刺激飯圈粉絲去多充幾個大會員,以及蹭著“國產第一科幻”名號來多拉攏幾個廣告商進行植入宣傳外,又有何價值可言呢?
是啊,資本是贏麻了。
但我還是希望各位漫迷能夠擺正一個認知:不是《三體》需要國產動漫,而是殘缺的國產動漫需要《三體》啊。
如今製作組直接將幾乎整一個第一部的故事都進行了隱藏,進行了“默認世界觀化”的處理,那這就已經不是所謂的“被迫和無奈”,而是滿滿的為了商業利益。
商業公司逐利自然是天經地義,但作為一名《三體》粉絲,一名國漫愛好者,我們為一部期待了N年之久的國漫崛起之作,居然只能拍成這個樣子而深感失望,這種心情也應該能被體諒吧?
此外,國產網劇版的《三體》以及海外網飛版的《三體》的上映時間已經越來越近了,而它們無一例外都敢直視第一部的故事。當然,相比起國產網劇,網飛的製作肯定能夠觸及更深刻和更敏感的內容就是了。
那在兩大“原汁原味”的影視劇的衝擊下,那大眾還可能選擇“嚴重閹割”的動畫版嗎?
而再進一步說,如果《三體》也肩負不起“破除國漫低幼觀念”的責任,那我們還能將希望寄予在誰的身上呢?
基於如上種種,我是認為“ 消滅人類(審核)暴政,世界屬於三體”,只是獨屬於國漫降臨派的一句不切實際的精神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