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12-26 10:50:26 作者:神聖的-斯巴達 Language

雷神錘動力突擊護甲系統是一種極為先進的戰鬥外骨骼系統,旨在大大提高斯巴達戰士的力量、速度、敏捷、反應能力和耐力。雖然開發計劃以大寫字母呈現(即MJOLNIR項目),但動力護甲本身也會被稱為雷神錘護甲。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0張

身穿雷神錘Mark VI的士官長


 概述


雷神錘項目是ONI和斯巴達II期項目並行開發的動力護甲開發項目,這也是人類手中最先進的戰術軍事裝備之一。同時雷神錘護甲的造價也讓人瞠目結舌,單是一套護甲的價格就相當於一艘小型星際飛船。但是雷神錘護甲也滿足了哈爾西博士的預想:可以充分利用斯巴達戰士強化過的超人身體素質。智庫長認為雷神錘護甲是她之前植入人類的GEAS所實現的,其目的便是為了幫助人類重拾衣缽。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雷神錘項目已經不僅僅包含了一套護甲,而且是一項旨在打破當前技術壁壘的開創性努力。在最後的迭代版本中,雷神錘已然是一種高度先進的動力護甲,能夠進一步提高斯巴達戰士的身體性能,同時作為一個平臺能夠處理人工智能網絡與使用者相結合。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1張

Mark IV


與之前的動力外骨骼不同,雷神錘護甲從頭開始重新設計。它的設計理念是將作為所有未來動力和半動力護甲系統設計的基礎。每一代雷神錘護甲都由各種主要基本部件組成,其構造也是層層疊疊,就像一個巨大的三位拼圖。裝甲外殼是由多層合金組成的,具有非凡的強度,並塗有可以分散星盟武器打擊的塗層。在厚厚的黑色裝甲緊身衣下還有著凝膠層,凝膠層不僅可以調節溫度,還能反應性地改變其密度。內層則由吸溼合成材料製成,與環境控制計算機以及使用者的神經接口相連。

 

雷神錘護甲整體也是密封的,可以讓使用者在艙外或是有毒環境大氣下進行有限時間的活動。同時護甲還可以抵禦電磁脈衝和輻射。配備有過濾器,可以完全有效地清除當地大氣中的毒素和細菌。而在外層裝甲和內襯之間,便是雷神錘護甲真正不同於其他外骨骼系統的地方:一層聚合鈮二烯鋰,這是一種液晶金屬晶體,當通電時便會沿著首選軸變形。這一層由分子工具編織成類似毛細管的系統,雖然沒有定形,但正是依靠這層特殊的液態金屬,雷神錘護甲才可以放大力量,並將反應時間提高五倍。不過雷神錘系統的反應能力太強,使得只有經過強化手術的斯巴達戰士才能安全運用這一強大的動力護甲。

 

而雷神錘護甲的另一優勢便是護甲中的超導存儲層。這種革命性的以固體為基礎的晶體層在護甲框架內形成了一個儲存網絡,該網絡甚至可以容納戰艦才能搭載的人工智能。這些AI會通過一個比個人信用卡還小的數據晶片存儲設備將自身和護甲連接在一起。其個性和處理矩陣可以被護甲所攜帶並和使用者結合。從而可以最大化的提升使用者的戰鬥效能。而這項革命性的技術在Mark I原型機誕生之時尚不存在。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2張

Mark V


雷神錘項目作為一項劃時代的動力護甲,和傳統外骨骼系統也頗為不同。可以讓使用者通過使用者直接操控控制護甲。 這種技術的實現也離不開UNSC人員入役後所植入的神經接口,斯巴達戰士所使用的便是專用的改進版本。這種神經接口由兩個核心處理器芯片組成,與大腦中的受體相連,而這些受體與頭骨後部的神經接口連接,因此神經接口可以通過讀取大腦發出的電化學信號,然後將這些化學信號轉換成數字代碼。接著這些數字信號便會傳遞到護甲上的計算機中,然後像人體本身一樣通過護甲發出電脈衝,並導致護甲對使用者的動作作出反應。換句話說更像是使用者驅動著護甲,而護甲也驅動著使用者動作。這種機器和思想結合的反應系統其速度之快,即使最輕微的行動都能瞬間完成。但是太過靈敏的後果也導致雷神錘護甲只能由經歷過強化手術的斯巴達戰士使用,普通人缺乏足夠的反應時間和肌肉來操縱這個系統,只會導致身體跟不上系統的反應時間而導致骨折,接著痛苦的顫抖會帶來更多的惡性循環。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3張

GEN2 雷神錘戰士變體


除此之外,雷神錘護甲上還有許多磁性夾具用於安防武器和武器彈藥。頭盔中先進的HUD也連接著手套上的傳感器,可以檢測所持武器和設備的類型,並在HUD上投射出彈藥量、瞄準準星等。同時HUD上還可以呈現路徑點、用於通信的無線電上行鏈路、健康監測和恢復系統、再生食品材料和其他有用的數據等。

 

雖然雷神錘護甲實現了人工智能能使用人類思維進行並行處理,讓斯巴達和雷神錘的組合被設計成有史以來最具破壞性的工具。但是在人造物聯盟崛起後,大量聰慧型AI的反叛也讓UNSC對AI頗為忌憚。因此即使許多斯巴達戰士都換裝了GEN3雷神錘,但護甲中搭載的依舊是愚笨型AI。以防止重蹈之前的覆轍。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4張

身穿GEN3雷神錘的斯巴達戰士


護甲迭代

 

在哈爾西博士發起雷神錘之前,UNSC海軍已經開發設計了各種動力外骨骼和裝甲系統或原型設備,其中便包括Mark I外骨骼,Mark III外骨骼,獵戶座護甲和赫倫汀 Mark I等.而哈爾西博士在雷神錘項目規劃的早期階段回顧了之前的工作,考慮到之前過時設計的限制,因此最終選擇從零開始。

 

雷神錘項目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11年。在那一年,哈爾西與海軍中將傑羅尼米斯·斯坦福斯就生產一種裝甲系統來搭配斯巴達II期項目進行了溝通,並開始為該項目進行頭腦風暴。當年7月,哈爾西在自己的個人日誌中記載了關於推測反向壓電效應可以用來製造一件增強穿著者力量的緊身衣,而且通過使緊身衣根據穿著者的神經衝動智能地變形從而為他們的動作增加額外的力量。之後這也將成為雷神錘護甲的決定性特徵之一。

 

然而雷神錘項目直到4年後的2515年才正式開始。在接下來的十年裡雷神錘護甲也歷經了重大的變革。而在第一款量產型Mark IV誕生之前,雷神錘項目中至少出現了三個不同的原型平臺。隨後Mark IV在2525年中期投產,並在當年11月發放給斯巴達II期。

 

最初雷神錘護甲被設想為一個不斷發展的平臺,隨著最新技術的出現而不斷更新。但ONI決定不再可能為這種方法提供便利,這種行為也讓哈爾西非常懊惱。在2535年,ONI決定讓雷神錘項目採用代際分類系統以實現序列化和優先級劃分。並將其作為一種財政監督的手段。儘管哈爾西對此持保留意見,但她最終還是同意將其引入,並規劃了未來數代護甲的路線圖,希望此舉可以“讓會計師遠離(她的)頭髮和(她的)工作”。於是該系統將2515 - 2525年間生產的原型平臺分別命名為Mark I,Mark II和Mark III。並將當時所有量產的雷神錘型號劃歸為Mark IV。哈爾西規劃的路線圖中還囊括了下一步計劃的三個迭代:Mark V,Mark VI以及Mark VII,還為其附上了粗略的技術規格。

 

而在人類星盟戰爭結束後,為了和斯巴達IV期相匹配,材料集團開發了第二代雷神錘護甲,也被簡稱為GEN2雷神錘。GEN2 雷神錘比之前的雷神錘護甲更輕也更加模塊化。至於之前的雷神錘護甲型號也被統稱為第一代雷神錘護甲,簡稱GEN1雷神錘。

 

但是在人造物聯盟崛起後,更多樣的威脅也促使UNSC開發出了第三代雷神錘護甲,也就是GEN3。


預生產型號

 

Mark I

Mark I始於2515年並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研發。準確的說Mark I是一個開發平臺而非一套可生產的動力護甲。在2515年至2525年之間充當了哈爾西博士的試驗檯。Mark I體積龐大,難以操作,且巨大的能源需求需要Mark I物理連接到一個聚變發電機上。但Mark I還是率先發明瞭人造肌肉、嵌入式計算機和控制軟件。這些也都是實現哈爾西夢想的必備裝備。雖說如此但Mark I原型可以大大增強了使用者的力量和耐力,可以讓使用者舉起兩噸(4000磅)重量的物體,並可以以32公里/小時(19.88英里/小時)的速度長時間奔跑。雖然Mark I搭載的計算機不具備有搭載人工智能的能力,但是卻可以通過搭載的尖端計算機將戰術和通信信息傳輸到發給士兵的標準神經植入物中。雖然Mark I的研究和開發是由致遠星上城堡基地中的第三區所開發的,但組件的最後組裝是在鯨魚座X IV上的大馬士革測試中心進行的。而在系統集成以及實現功能的不同階段,包括Mark I、Mark II、Mark III等至少生產了40臺。不過這種外骨骼從來沒有被部署到戰場上。

 

Mark II

Mark II與Mark I相似,作為Mark I的改進版本Mark II更輕薄並大大增加了機動性。但是和Mark I一樣,Mark II仍需要物理連接到外置電源上。雖然Mark II是當時最強大的軍事裝備,但仍然不適合部署到戰場上。而Mark II還有著一種折射塗層,以幫助驅散爆炸帶來的熱量,除此之外Mark II還有著更好的自密封系統,以防設備在真空中損壞給使用者造成傷害。

 

Mark III

Mark III於2510年誕生,這款外骨骼集成了一套無線電力傳輸設備,就像那些戍衛殖民地的軌道防禦平臺cv5507473一樣,需要依靠外部電源進行無線輸電。但這個設計最終還是證明並不實用,原因有二,一是Mark III的活動範圍仍然受限,不得不侷限在一個巨大的外置電源附近。二則是一旦外置電源被摧毀,那麼Mark III就會變成一大塊廢鐵毫無用處。最後,這三款原型機都因為需要外接電源的限制而不得不放棄在戰場上的應用。雖說Mark II和Mark III作為對Mark I 基本系統的改進版本,加強了機動性和航程,但哈爾西博士還是很少用Mark 一詞來形容這些原型平臺。


GEN1-第一世代

 

Mark IV

儘管早期有著三種不同的實驗平臺,最終Mark IV成為了第一種大規模生產和部署到戰場上的雷神錘護甲。在凱瑟琳·哈爾西博士(Dr. Catherine Halsey)的帶領下,Mark IV對之前的版本進行了徹底的重新設計。最值得注意的是,Mark IV內部嵌入了一個微型聚變反應堆來為護甲提供動力,去掉了之前型號所需的笨重外部發電機。Mark IV於2525年11月27日首次投入使用,一直服役到2551年11月24日,儘管在此期間它得到了無數次的升級。

 

 

Mark V

Mark V是針對Mark IV的一次重大升級。並引入了用於戰場目的的兩項革命性技術:逆向自星盟技術的能量護盾以及將使用者和人工智能連接在一起的技術。前者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免於等離子武器傷害的保護措施,後者也可以大大提高戰場即時情報收集能力,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功能和升級。除了這些重大改進外,Mark V還進行了數百項其他技術改進,比如為護甲提供動力的聚變反應堆體積縮小了一半。而Mark V則從2551年11月24日到2552年10月20日服役。

 

黑色型

這種雷神錘護甲是由位於韓國城南的一個絕密平行開發實驗室為黑隊開發的雷神錘護甲。和當代雷神錘護甲相比也有諸多進步。黑隊也穿著該種雷神錘護甲參加了多次任務。

 

Mark VI

Mark VI是雷神錘護甲系統的第三個主要版本。在對原有系統引入的先進技術進行改進的同時,還對原有系統進行了許多升級。第一個主要改進是加快了能量護盾的充能速度,減少了斯巴達戰士躲在掩體後等待護盾充能的時間,第二項則是提高了使用者和護甲之間的同步性,可以讓斯巴達戰士跳得更高,跑得更快,打得更狠。

 

Mark VII

Mark VII是於2553年1月推出的雷神錘系統的第四種主要版本。Mark VII比前一代護甲更輕,還具有一些新功能,比如有限度的能量護盾塑形以及納米修復套件等。最終Mark VII被認為太過複雜和昂貴不適合大規模生產而沒有被斯巴達戰士廣泛使用。特別是考慮到當時正在開發更通用的GEN2平臺。第二代雷神錘護甲更加模塊化,同時也是針對所有斯巴達戰士開發,而非第一世代那樣更著眼於斯巴達II期戰士。


GEN2-第二世代

 

GEN2雷神錘護甲系統是一項專為斯巴達IV期開發的全面改革系統。它最顯著的特點是外骨骼結構的徹底精簡,和GEN1雷神錘相比,複雜組件的數量減少了一個數量級。GEN2的設計理念是將護甲的絕大部分重要硬件集成到所謂技術服的緊身衣中,使生產更加精簡,也更容易實現專業組件的安裝。雖然這也犧牲護甲的一定效能,畢竟和GEN1雷神錘相比,GEN2的性能提升微乎其微。GEN2雷神錘還採用了螺旋發展生產模式,使UNSC及其合作伙伴能夠比GEN1雷神錘更快更有效地迭代護甲系統。包括軍方和私人承包商在內的多個組織均能開發製造GEN2雷神錘護甲。而且為了針對斯巴達IV期在不同環境情況下的特定需求,GEN2雷神錘還有著改進的定製系統,使護甲能夠使用戰術包、並支持各種升級和護甲能力。戰士型變體是GEN2雷神錘中主要也是裝備最廣泛的型號,而剛加入斯巴達作戰部的斯巴達戰士們也會配發新兵型變體。


GEN3-第三世代

 

這也是雷神錘護甲系統中的第三代系統。在設計製造過程中,GEN3吸取了GEN2的經驗教訓,也嘗試恢復GEN1的一些優良特性。其中GEN1的Mark VII更是被當作了GEN3雷神錘的試驗檯。後來材料集團於2559年2月10日,也就是科塔娜和人造物聯盟崛起的4個月後,材料集團也開始製造第三代,也就是GEN3 雷神錘護甲。甚至連聖赫利奧斯之劍都參與了GEN3平臺的一些變體制造,比如阿努比斯變體的頭盔核心組件便是在聖赫利人的鍛爐中“生長”出來的。同時GEN3 雷神錘護甲還結合了來自於其他護甲系統的技術。GEN3雷神錘的框架設計概念結合了GEN2 雷神錘護甲的經驗教訓,同時也運用了GEN 1雷神錘系列的性能和高水平防護力。不過GEN3的重量大約是GEN2的兩倍,重達400公斤。


護甲組件

 

內部組件

 

-內部緊身衣

最內層由吸溼合成材料製成,與環境控制計算機以及使用者的神經接口相連。可以控制護甲內層的溫度,並主動改變至適合使用者的程度。

 

-緩衝凝膠層

護甲中有一層緩衝凝膠層,凝膠層可以調節服裝的溫度,並能根據穿戴者的體型改變其密度,內部溫度則由凝膠層下面的吸溼緊身衣控制。當穿戴者受到高G力或高速衝擊時,還可以將緩衝凝膠層加壓到不同的壓力級別以保護挽救穿戴者的生命。然而,過度加壓緩衝凝膠可能會導致氮氣栓塞。

 

-液晶壓電層

安裝在外部裝甲板和內襯之間的是一層壓電材料內的液體金屬。當通電時,該壓電材料會沿首選軸發生變形,因此這一層也就相當於是一層人造肌肉。這種反應性壓電效應增加了護甲使用者的強度、反應時間、機動性、速度和所有的物理性能。由於這種材料是無定形的,因此繞過了設計中的一個主要障礙:在第二層裝甲下定製安裝數百萬個多邊形件。在分子水平上結合在一起的液晶材料僅僅是被“倒”到一個多層的席平斯基毛細管系統中,在這個系統中,微電場可以指導幾何晶化。因此也可以儲存大量的信息。唯一的缺點是材料的生產,這種材料涉及到分類超毒性前體材料並需要零重力環境。但是這也使得雷神錘護甲空前的靈敏和強大,因此也只有斯巴達戰士可以駕馭。強壯的肌肉和骨骼能夠承受不斷增長的力量和移動速度。而普通人使用的話一個簡單的動作就會導致骨骼斷裂和肌肉撕裂,之後疼痛誘發的肌肉痙攣會進一步施加到使用者身上並導致在接下來的幾秒內喪命。

 

-編織晶體計算機存儲層

這種超導存儲層位於外部護甲和內部緊身衣之間,在分子層面編織並支持人工智能的載入。

 

-壓力密封

壓力密封是雷神錘護甲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護甲系統在水下或太空中保持密封。密封非常堅固,只有在極端的壓力下才會破裂,比如在高速衝擊或液體緩衝凝膠被超壓的情況下。

 

-鈦納米複合緊身衣

夾在外部裝甲和內部內襯之間的是一件厚厚的裝甲緊身衣。這款緊身衣由非剛性的鈦基材料製成,因此非常堅固,同時也非常柔韌。這件緊身衣雖小,但功能繁多且對穿著者的安全和生存至關重要。它也作為另一層防禦來防禦彈道攻擊,並塗有一種耐熱材料來分散電漿武器的熱量。

 

-生物泡沫注射器

Mark V和Mark VI中,生物泡沫注射器也是護甲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來保證斯巴達II期戰士可以在受傷後仍能繼續戰鬥。生物泡沫是一種醫用凝膠,可用於自動填充和密封傷口,也可用於治療因傷口而可能發生的任何感染。雖然有效,但生物泡沫的效用依舊是暫時的,仍然需要在戰鬥結束後接受醫療處理。

 

-反應電路

反應電路是直接連接到佩戴者神經界面的系統。它們通過直接連接穿戴者的神經系統來縮短反應時間,使其更容易控制,並使士兵在戰鬥中更有效率和有更高的存活率。

 

-鎖緊繫統

鎖緊繫統通過改變緩衝凝膠層的密度使護甲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保護肌肉和關節免受創傷性、高衝擊力的傷害。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5張

Mark VI的納米緊身衣


外部組件

 

-綜合通信頭盔

頭盔是雷神錘護甲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由鈦材料製成,具有連接大腦和手部的HUD。HUD可以識別設備,並在佩戴者拾取設備時顯示相關信息。它還具有一個環境控制單元,包括過濾器,以清除空氣中的毒素,以及一個換氣裝置,自動為佩戴者在艙外活動期間提供氧氣。此外,頭盔還包括熱傳感器和運動傳感器、通信、太陽能照明、成像和視頻設備。頭盔最重要的便是直接連接斯巴達戰士神經植入物的神經接口系統。兩個核心處理器芯片被植入受試者腦後的頭骨中。這基本上相當於一臺車載電腦和人類大腦的一部分進行結合使用。當位於受試者頭部後部的連接器和大腦中的受體連接到頭盔上的傳感器時,它會產生移動雷神錘護甲所需的神經連接。

 

-鈦合金裝甲

雷神錘護甲上碩大的鈦合金裝甲層能覆蓋大部分的身體,包括腹溝、大腿、膝蓋、脛部、胸膛、肩膀還有前臂等。這種合金堅固且有一定彈性,可以承受大量的傷害並幾乎免疫輕武器。雖然足夠多的穿甲彈仍然可以射穿護甲,但這層鈦合金裝甲仍然可以抗住幾發。所有的雷神錘裝甲上都覆蓋著一層塗層以幫助分散星盟武器所產生的巨大熱量。然而即便如此,等離子武器也僅需一兩發便可以射穿這層厚實的鈦合金裝甲。

 

-磁性夾具

在雷神錘護甲的腿上,腰部和背部上安裝由磁性夾具,使其可以通過磁性夾具將槍械和設備吸附在護甲上。同時腳部的磁性系統也允許使用者在零重力環境下“站”在金屬表面上。

 

 -能量護盾

能量護盾首先在Mark IV上測試失敗,之後在Mark V上投入使用,並在Mark VI再次得到改進。能量護盾技術是從星盟的能量護盾上逆向研製而來。從2532年開始,40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花費了近20年的時間試圖利用這項技術。幾十年來,破解星盟能量護盾技術的嘗試屢遭失敗。一些人已經放棄了,而科學界的其他人也認為,星盟的能源護盾技術永遠不會被破解。然而在25世紀40年代後期的某個時候,這項技術終於取得了突破,UNSC第一次成功地突破並改進了能量護盾技術。

 

-內存處理器超導體層

這一層將允許Mark V搭載一個艦載級AI,並協同穿戴護甲的士兵一同進入戰場。然後,AI可以通過監聽敵人的談話,在軟件入侵、硬件入侵和間諜活動方面幫助斯巴達戰士。

 

-微聚變反應堆

微聚變反應堆集成在2535年的最終生產型號中,是雷神錘系統中最重要的組件,因為它為雷神錘護甲的所有組件提供能量。反應堆內置在護甲裡,幾乎可以無限供電。所有版本的雷神錘護甲的核聚變反應堆只有常規海軍陸戰隊員攜帶的正常電池組的一半大小。

 

-電源控制單元

電源控制單元集成到位於雷神錘護甲背面的微型聚變反應堆中。它為護甲的各個功能組件分配能量功率,當長時間將過多的能量分配給一個功能組件或所有功能組件時,可能會導致過載。而破壞或是禁用這個單元也會讓雷神錘護甲立即失效,比如在2553年7月時維塔引爆了她放置在弗雷德-104護甲的電源控制單元中的微型炸藥時便讓雷神錘護甲直接失去了動力。

 

-自動防故障裝置引爆系統

這個系統的功能是作為一個自毀機制,以防止一個死去的斯巴達戰士的護甲被敵人繳獲破壞。它是由一系列只有斯巴達戰士知道的密碼激活的。當它發揮自己的功用時,會將反應堆過載,燒燬半徑10米範圍內的一切,然後產生大爆炸。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6張

Shi Kai Wang為光環:戰鬥進化中士官長身穿的雷神錘護甲所繪製的初步草圖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7張

穿上雷神錘護甲的士官長的概念設計圖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8張

HALO3中關於Mark V的概念設計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9張

光環戰爭中關於雷神錘護甲的概念設計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10張

HALO4中的Mark V、Mark VI和基石護甲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11張

HALO5中的Mark V Delta, Mark V Alpha, Mark IV和Mark VI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12張

光環戰爭2中關於雷神錘護甲的概念藝術設計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13張

光環無限中關於士官長所穿雷神錘護甲的概念藝術設計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14張

光環無限預告中,身穿GEN3 Mark VI的士官長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15張

身穿GEN3 Mark VI的士官長

【HALO光環百科】鍛於戰砧----雷神錘護甲-第16張

光環電視劇中身穿Mark VI雷神錘護甲的銀隊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