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作品的官方譯名難得出彩一次,在散場後我更樂意將這部影片叫做「鈴芽之旅」。畢竟關門只是契機,而羈絆在旅途中。
沒有太在意劇情,美術跟配樂在預期值內,演出給了我驚喜,值得票價。也因為不在意劇情,兩個小時裡更多時間拿來跟朋友玩梗吐槽,順便罵罵庵野秀明。也正好用庵野秀明和他的EVA舉例對照,說說鈴芽之旅的不足吧。
在大部分的文化作品中,外部世界都是靜止的,作者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表現一個生動的世界,例如新世紀福音戰士,角色與角色搭築了一個舞臺,形成內部世界後,時間才開始流動。而鈴芽之旅作為公路片的優勢在於,它可以描繪一個相對的運動的外部世界,多少能對空間這一要素進行刻畫。但這個優勢是公路片的,而不是鈴芽之旅的。
全片除故鄉一共四個地點,常住地之外的每個地點都會有天降知心大姐姐給鈴芽當工具人,鈴芽真的是在北上嗎?而不是碰上了輪迴監獄?新海誠的處理使得本可以運動的外部世界被迫靜止了下來,最終導致了一個很要命的問題:男主在成為鎮石的節點那段劇情矛盾衝突不到位。鈴芽狠心讓草太成為鎮石的原因是如果門關不上東京就要死很多人。這句話倒推一下就是,如果不在東京關門,死不了那麼多人鈴芽就不會放棄草太了。既然新海誠表現出的是東京都是好人,神戶都是好人,九州島跟四國島上也都是好人,那這些地點就沒有差異了,他們是動態的靜態、真實的虛假。
如果刪去神戶跟四國中的一段,而將重點放在東京,在知心大姐姐之外添加一個如詐騙犯之類的反派角色作為NPC嚮導,而即使是這樣的東京,即使是有這樣的人的城市,鈴芽也依舊選擇拯救,就更能刻畫人物了。
羈絆是青春作品中繞不開的話題,他往往與成長並肩。一旦繞過羈絆,成長也就失去了目的性,沒有展開的價值。新海誠在轉型,亦或是挑戰自己上限的路上成功翻了個大車。雖然我也理解開場五分鐘對一眼的一見鍾情也可以叫確立羈絆,但這就像我找個學數學的博士問他1+1=2是不是數學一樣,有點乳了。鈴芽大半時間都在對一個椅子發情,雖然我可以把它幻視成可愛小型犬,但還是夠不著及格分。我認為新海誠很可能都知道這點羈絆體現不出成長,所以他索性放棄了成長這一要素。否則我真的想不出來他為什麼能給一個超模面板的女主搭配天胡開局。
最近看了些韓劇,受了點影響,讓我更加覺得新海誠沒什麼格局,草太從要石中掙脫出來的劇情本應是草太為數不多的高光,但他長著一副艾倫耶格爾的臉,卻說著碇真嗣才會說出來的話,讓人無力吐槽,我清楚新海誠想表現的就是要更重視個人,我對三觀與教育上的衝突不予評價,只是說“我不想死,我想活著。”這種話真的太土了,難道你上崗之前覺得這份工作百分百安全?別說五險一金,連個商業意外險都不交的工種還沒有死的覺悟?
人怕死,天性所致,但處理的很是粗糙就是新海誠的問題。如果鈴芽從草太的記憶裡聽到的是“我本來不怕死,但在跟鈴芽相處的這些日子裡,我有了新的情感,為了鈴芽我也不想現在就死。”不是更好嗎?新海誠放棄了塑造鈴芽的成長與羈絆,就意味著草太也不需要這些了嗎?
其實塑造鈴芽的機會還有很多,例如跟環媽的對手戲,如果真的按情感爆發的慣性發展下去,也可以有一些成長的意味。哪怕是跟那隻貓聊下去都行,新海誠把這些都試了一遍,無一例外的淺嘗輒止,挑逗觀眾敗壞的是自己的口碑。
後記—
簡單聊聊,二刷或流媒體上線後再聊聊美術、演出與人物塑造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