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介丨機甲勇士二版規則書相關:裝備篇(9)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1-02 19:32:35 作者:ggggffffffff Language

刺客(Assassin)

(3025)ASN-21


綜述

ASN系列是濫用職權的產物,星盟軍方中的許多采購人員恐怕都難辭其咎。儘管SLDF並不需要幾臺全新的中型機甲,但“莫里斯聯合企業(Maltex Corporation)”的說客還是不知怎的讓他們簽下了幾份至關重要的合同,為ASN系列的投產開了綠燈。
不過,拋開這些小動作不談,“刺客”的確是一種強大的機甲,它具有充足的火力,厚實的裝甲,極快的速度,最終大受歡迎。刺客的機動性是這臺機體最強大的地方,也是它最終取得無數戰果的原因。
1 / 2

能力

莫里斯聯合企業的營銷策略是將其作為“黃蜂”與“毒刺”的完美替代品來宣傳。儘管刺客是一種更為沉重的機甲,但它具有不錯的機動性和完美的噴射跳躍能力,而且戰果輝煌,確實有替代上述機甲的潛力。然而,SLDF還是更喜歡“黃蜂”與“毒刺”,因為它們的造價更低,軍方總是忠於那些更加廉價的機甲。
刺客的武器系統由三部分組成:遠程導彈發射器,短程導彈發射器,以及臂載式“馬泰爾”中型激光炮(Martell M Laser),其中大部分都是需要裝彈的武器。但刺客又只能攜帶74輪彈藥,因此,駕駛員總是會遇到彈藥短缺的問題。
在過去的兩百年中,工程師曾對駕駛艙的冷卻系統進行過多次大修,但始終無法調整至完美狀態。刺客的駕駛艙一直都是一個悶熱,令人不適的地方,有時甚至能熱死人。
刺客還有一個問題:短程導彈發射器的補給裝置有時會堵塞,必須要將整臺發射器拆下才能修好,在激烈的戰場上,這是不可能做到的。這是個致命的問題,因為短程導彈發射器是刺客的主要武器。

部署

儘管刺客型機甲總共就生產了幾百臺,但它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與裝配思路,很好修理。因此,其中大部分機體都留存到了今天。只要彈藥輸送系統不堵塞,刺客就是一臺非常受歡迎的遠程支援用機甲。
2980年,天琴座聯邦和自由世界聯盟為爭奪羅謝爾(Rochelle)星開戰,刺客在這場戰役中首次出現。這是一場混亂,血腥的戰鬥,雙方都沒討到好處。不過,戰術家們一致同意,刺客在這場戰鬥中表現的十分出色,表現出了其他機甲沒有的優點。
在刺客於羅謝爾星橫空出世之後,自由世界聯盟將許多臺刺客調動到了邊境星球上,執行駐軍任務。許多邊境精英偵察小隊甚至是完全由刺客的,不過,這種部隊只會被用於執行敵後破壞任務。
有一支叫做共有生物輕型機甲突擊集團(Amphigean Light Assault Group)的僱傭兵部隊。他們曾在賽文星爭奪戰(Battle for Severn)中為天龍座聯合效力,最終陷入了困境。2990年,這支由刺客型機甲組成的部隊躲在天琴座聯邦的防線之後,通過劫掠敵軍補給基地與後方城市堅持了數週。不過,他們最後還是耗盡了彈藥。當第十五天琴座衛隊開始在怒火中圍剿這支部隊時,他們只能用中型激光炮自保。結果,最後只有兩臺機甲回到了天龍座聯合的防線後。
在薩菲爾星(Saffell),茜勒娜星(Cylene)和車輪星(Wheel)的戰鬥中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刺客型機甲在戰鬥中耗盡了彈藥,最終成為了後方部隊的獵物。3021年,太陽聯邦終於意識到這種機甲無法只憑借一門中型激光炮在彈藥耗盡後自保。於是聯邦工程師設計了一種裝有三門激光炮的變體。
到了今天,只有卡佩蘭聯邦沒有在軍隊中編入刺客型機甲。

變體

刺客只有唯一一種由太陽聯邦開發的變體。通過把刺客的噴射跳躍裝置換成一個更低效的型號,以及減輕裝甲的重量,聯邦技師成功的給刺客裝上了三門“馬西姆50(Maxum 50)”小型激光炮,兩門裝載在腿部,一門裝載在頭部。這種變體只生產了三臺,全都在太陽聯邦卡佩蘭星區的軍隊中服役。

(3050)ASN-23


綜述

這種機甲從未被大批量生產過。在第四次繼承戰爭之後,ASN系列甚至變得更加稀有。儘管“刺客”已經在內天體的戰場上戰鬥了幾個世紀,但這種機甲的效能並沒有提高多少。儘管它的確有一些獨特的優勢,但機甲戰士們在使用刺客時總會因缺少備件顯得異常謹慎。
刺客裝載的“霍利(Holly)”型短程導彈發射裝置並不是一種可靠的武器,有在重裝彈藥時卡住的風險,這種問題的出現頻率還在隨著使用年限增長而提高。不過,比起完全拋棄刺客,許多部隊更傾向於用星盟時期的科技讓它重獲新生。
內天體中的許多軍隊選擇拆掉SRM機架,用騰出來的空間以及載重量為刺客裝上不同的武器和設備。一種常見的升級方案是把中型激光炮換裝成脈衝激光炮(Pulse Laser),一般來說會換成隨處可見的“馬格南400p(Magna 400P)”中型脈衝激光炮。
除此之外,技師還會為原本裝備的“霍利”型長程導彈發射裝置配上阿爾特彌斯IV型火控系統(Artemis IV FCS),以提高這種武器的精準度。在進行升級之後,刺客又成了執行某些任務時的潛在選項。

蟬(Cicada)

(3025)CDA-2A


綜述

在星盟即將解體,內天體動盪不安的時候,許多小型製造商感受到了商機,決定向戰鬥機甲製造業進軍。其中有一家曾以優秀的通訊和瞄準系統而聞名,叫做“哈特福德聯合企業(Hartford CO)”的公司,他們也在這段時期中開始嘗試製造戰鬥機甲。哈特福德還在地球附近,作為公司總部的布萊恩特(Bryant)星上設立了機甲工廠。CDA系列“蟬”是他們唯一的產物。
當時,貝根工業(Bergan Industries)幾乎壟斷了輕型斥候機甲的合同,哈特福德聯合企業只能另闢蹊徑,製造一種比貝根工業生產的“蝗蟲(Locust)”更重的機甲。哈特福德工程師的對蟬的設想是:一種裝備了久經考驗的“馬格南(Magna)”型激光炮系統,儘管重量是蝗蟲的兩倍卻要和它一樣快的機甲。最重要的是,造價還要合適。
SLDF只簽了幾份採購合同。他們最後把蟬運到了邊境地區,以取代在戰鬥中損失的蝗蟲。
1 / 2

能力

蟬的速度是它的主要優點,作為一臺較輕的偵察用機甲,它能在短時間內探明大片區域。除此之外,蟬的裝甲較厚,火力較強,在遇到敵人時也有一戰之力,這正是蝗蟲所缺少的。而且,蟬的武器系統和跟蹤系統都相當可靠,經受住了實戰的考驗。
不過,哈特福德聯合企業自產的散熱器就比較糟糕了,往往會在長時間作戰後降低能效,如果不經常修理,即使熱量全部到達散熱器,蟬也只能排出60%的熱量。在戰鬥中,這意味著嚴重的積熱問題。儘管現在還能運行的蟬很多都換上了模塊化的散熱器,但仍有幾臺機體還在使用劣質的哈特福德散熱器。

部署

蟬的產量有限,因為布萊恩特星工廠的規模較小。在星盟倒臺之後,這些離地球較近的工廠成了所有參戰家族的劫掠目標。事實上,這也是所有五支繼承者國軍隊都配有幾臺蟬的原因。
蟬在2930年,天龍座聯合加勒登軍區常備軍和太陽聯邦軍隊之間的科薩星(Xhosa)爭奪戰中取得了最為傑出的戰果。在數臺蟬的支援下,一支天龍座聯合偵察小隊在塔爾市(Tar)中成功的堅守了數天。
儘管他們最後還是被聯邦軍隊擊敗了,但一小群守軍在幾天內擊退了數支精銳部隊的故事還是引起了注意。歷史學家們總會將這場戰役與殖民時代前地球上的阿拉莫之戰(Battle of the Alamo),或是統一戰爭期間的凱爾維爾爭奪戰(Battle for Kervil)相提並論。
蟬的聲譽也因這場戰鬥而不斷提高,可惜的是,這種機甲的能力有限,但總有些人會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自由世界聯盟的東方星(Oriente)曾被多次攻打,在一場戰役中,卡佩蘭聯邦的精銳部隊——北風高地人(Northwind Highlanders)又試圖攻下這顆星球。
其中一支守軍——隸屬於東方第五旅的馬里克之錘(Marik Fusilers of Oriente’s Fifth Brigade )也遭到了襲擊,他們要用幾臺蟬守住湖區。不幸的是,大部分機體都裝備了劣質的哈特福德散熱器。守軍試圖在鏡影湖畔(shores of Mirrorshade Lake)持久抗戰,但蟬的散熱器開始失效,幾臺機甲甚至在關鍵時刻過熱。戰鬥結束時,聯盟軍隊損傷慘重。
不過,在3000年,兩臺隸屬於天琴座衛隊第32軍團的蟬在神戶(Kobe)星的一系列戰鬥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作為劫掠部隊,兩位駕駛員成功的衝破了敵軍防線,衝到了後方區域中,甚至來到了防線58公里外的天龍座聯合臨時指揮部附近。在測試了掩體的防禦力度之後,傑森(Jason)和瑟德(Thurd)意識到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取得勝利。最後,兩位機甲戰士成了天琴座聯邦的戰鬥英雄,因為他們直接抓獲了聯合指揮官,這場戰爭因此結束。

變體

蟬的變體很少,只在初次投產時為了實驗而生產了幾臺,其中一種是沒有小型激光炮,裝有兩具噴火器的機體。另一種是在軀幹中央裝有一具“多娜(Donal)“型粒子投射加農炮,雙腿上各裝有一門”斯佩裡布朗寧(Sperry Browning)“機槍的型號。兩種變體都非常稀有,但仍有一些留存到了今天,甚至還在服役。在卡佩蘭聯邦,這兩種變體的數量要更多一些,因為聯邦把它們留在了機甲戰士學院中,作為訓練機使用。

(3050)CDA-3M


綜述

自由世界聯盟是自星盟垮臺以來唯一一個還能生產CDA系列的國家。近年來,聯盟似乎提高了蟬的優先級,在取得星盟時期科技之後,他們肯定會嘗試進一步提高蟬的效能。因為,設計圖顯示:蟬在升級之後會發生質的飛躍。比起大多數機甲,蟬能從改裝中獲益更多。
我們成功獲取到了自由世界聯盟對蟬的升級計劃(提交者為駐紮在吉布森(Gibson)星上的15-ρ階熟手卡雷爾·佐夫斯 (Adept XV-rho Karel Tzowsz)):聯盟軍方打算投入星盟時期技術,在機動性不下降的前提下消除蟬最大的缺點——散熱問題,還要為新型號的蟬換上更強大的武器和更堅實的裝甲。
為了達成目標,聯盟工程師為蟬裝上了雙重散熱器,這能一勞永逸的解決積熱問題。蟬的引擎換成了“赫爾墨斯320”超輕型發動機(Hermes 320XL),這是一臺相當可靠的設備,能極大程度減輕蟬的負載,空出許多載重量,工程師得以為蟬裝上更多,更猛的武器。
根據圖紙,蟬的“馬格南200”小型激光炮(Magna 200 S Laser)換成了最新的“馬格南200P”小型脈衝激光炮(Magna 200P Small Pulse Laser),還增加了一門“帝王”終極-5型自動火炮(Imperator Ultra-5 AC)。上述改動將讓蟬變成一個可怕的敵手。
為了防止自動火炮的彈藥發生殉爆,設計者還為蟬裝設了一具蜂窩式彈藥儲存設備(CASE)。經過改造後,新的CDA-3M將成為自由世界聯盟的劊子手。

克林特(Clint)

(3025)CLNT-2-3T


綜述

在一項旨在用最新科技產物武裝邊境地區軍隊的法案——星盟軍備法(Star League Armaments Act)遭到通過後,安多蘭工業(Andoran Industries)看到了機會,馬上就開始著手設計CLNT-2-3T“克林特”,最後造出了200多臺原型機。最初的這些機體裝備了口徑更大的自動火炮,能攜帶的彈藥也要更多。不過,這些原型機的底盤總會不堪重負,工程師不得不把武器系統改造成現在的樣子。
克林特的定位是一種裝備精良,面向低端客戶的偵察用機甲。它最終通過一系列光輝戰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1 / 2

能力

為了降低成本以贏得投標,安多蘭工業對原型機進行了改動。不幸的是,因此產生的設計缺陷極難修復。比如說,克林特的許多部件都是訂製的,許多模塊化的部件本可以輕而易舉的在各種戰鬥機甲之間更替,但這對克林特來說是不可能的,備件需要在大量改裝後才能裝在克林特上,此類問題在陀螺儀系統中尤為嚴重。修理克林特有時會成為技師的惡魔,因為這種機甲的平均修理時長要比其他機甲久的多。
安多蘭工業還在載彈量上大砍一刀,克林特在長時間作戰時很快就會耗盡彈藥,只能依靠激光炮來攻擊或自保。
不過,克林特的“富家子弟200”型鎖定系統(Sloane 200 Lockover Targeting System)十分優秀,幾乎能夠彌補上述的不足。這個簡單易用的鎖定系統是繼承者國中最為先進的設備之一,能將各種其他瞄準系統根本不會考慮的變量也納入計算範圍內。儘管克林特只能攜帶少量彈藥,但它是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最後,克林特還裝有噴射跳躍裝置,這又是一項獨到的優勢。克林特能使用一種叫做死從天降(Death from Above)的戰術:騰空而起,於空中開炮擊殺敵人。在緊湊的城市巷戰中,這種戰術可能正是勝利的關鍵。儘管一些機甲戰士認為這種戰術太過魯莽,不會使用,但許多更加沉重的機甲根本就沒有使用此類戰術的能力。

部署

大多數能夠生產克林特的工廠都被太陽聯邦和卡佩蘭聯邦之間的戰爭摧毀了。雙方都在戰鬥中繳獲了許多CLNT系列,為了加強防禦力量,他們還將這種機甲送到了內天體各處,大多都是那些比較偏遠的地方。只有卡佩蘭聯邦仍會把克林特投入到前線作戰中去,一些聯邦前線部隊仍編有幾臺克林特。
在第一次繼承戰爭中,太陽聯邦和卡佩蘭聯邦曾在貝爾(Bell)星上發生了衝突。在戰爭中,無數場轟炸在短時間內將貝爾星上所有的城市夷為了平地,除了水資源以外,這顆星球上所有具有價值的東西都在戰鬥中消亡了,但卡佩蘭聯邦仍不肯罷休。
為了奪取水資源,他們在曾是城市的廢墟中心部署了十臺克林特。在戰鬥中,克林特證明了自己的戰鬥力。
卡佩蘭聯邦還曾經將數臺克林特送到了卡佩蘭聯邦-自由世界聯盟前線,它們參與了藤(Teng)星和吞噬(Ingersol)星上的戰鬥。在戰鬥中,聯盟的佩什特(Pesht)星駐軍對上了聯邦的聖勒夫裝甲騎兵(St.lves Armored Calvary),聯邦最後損失了數臺克林特,這種機甲也因此落入了聯盟軍隊手中。
在那之後,聯盟軍隊中也出現了克林特的身影,鑑於修理這種機甲的難度,聯盟技師大概是完全拆散了幾臺克林特,把它們作為零件攢出了這些機甲。
令我們摸不著頭腦的是,克林特型機甲居然擴散到了內天體的另一側。一些勢力不知怎麼的也開始使用這種機甲。比如說,天琴座聯邦的大角星衛隊(Arcturan Guard)在亞歷山大(Alexandria)星和萊德(Ryde)星的戰鬥中都投入了一臺克林特型機甲。更奇怪的是:根據傳言,邊界地區的土匪王紅傑克·瑞安(Redjack Ryan)也在軍隊中編入了幾臺克林特。

變體

在克林特的原型機中,有20臺裝設了重型自動火炮的型號。克倫斯基將軍曾在離開內天體時帶走了一些這種特殊的原型機。到了今天,這種變體從未再次出現過。然而,根據我們收到的多份報告,一臺配置類似,安裝了一對“阿姆斯特朗”型自動火炮(Armstrong AC)的克林特曾在天龍座聯合-太陽聯邦邊境附近現身,參與到了羅內爾星爭奪戰(Battle for Ronel)中。
安多蘭工業保存的所有記錄都在第一次繼承戰爭中被毀,因此我們無法確認克林特是否還有其他的變體。

(3050)CLNT-2-3U


綜述

克林特從未被大批量生產。也正因如此,奮戰中的克林特是一幅難得一見的景象。通訊之星估計,目前還在內天體軍隊中服役的克林特不會超過200臺,這還是把僱傭兵軍團也計算在內之後做出的估計。
克林特的載彈量較少,在激烈的戰鬥中,駕駛員往往會耗盡“阿姆斯特朗”型自動火炮的彈藥。這是個致命的缺點,大概也正是內天體各國放棄這種機甲的原因。目前,沒有一個國家願意重新開始生產克林特型機甲。
不過,一些機甲戰士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機甲,他們曾以各種方式試圖增強克林特的戰鬥力。卡佩蘭聯邦還推出了一種戰地改造套件,似乎能讓克林特重獲新生。該方案計劃用新的“馬格南火星”長程粒子投射加農炮(Magna Firestar ER PPC)換下自動火炮,這能解決彈藥短缺的問題,還能空出載重量和空間,讓技師裝上額外的中型激光炮(M Lasers)和中型脈衝激光炮(M Pulse Lasers)。
儘管這種新變體還沒有上過戰場,但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它的潛力,克林特的戰鬥力將得到大幅提高。如果該機取得輝煌戰果,繼承者國中的某家生產商可能會重開克林特的生產線,甚至是更進一步,徹底改造這種機甲。比如說,用超輕型引擎,鐵纖維裝甲和恩多鋼骨架做出一些結構性的調整。

赫爾墨斯II(Hermes II)

(3025)HER-2S


綜述

少數幾臺機甲在星盟覆滅後才被設計和投產,HER-2S“赫爾墨斯II”正是其中之一。赫爾墨斯是自由世界聯盟軍隊中的重量級偵察兵,相對較新,在2798年首次下線。早期版本在軀幹中央內置了一門自動火炮,控制迴路和各種排線圍繞在炮口周圍,蔓延到了軀幹的兩側。
遺憾的是,這是一項失敗的設計。只要軀幹部位遭到(最為微弱的)攻擊,自動火炮就會失靈。目前的型號採用了一種更為保守的策略,自動火炮被移到了左臂內部。
1 / 2

能力

作為重量級偵察兵,赫爾墨斯II能在城市和森林中發揮最大效能。在這兩種有著天壤之別的環境中,赫爾墨斯II能施展自己獨特的逃跑戰術:在面對大批敵人時,赫爾墨斯II的駕駛員不會選擇與他們硬碰硬。相反,駕駛員會選擇用赫爾墨斯II裝置的大型噴火器放火,因為大部分機甲戰士都會選擇避開火焰,以免機體過熱。而且,大火還能削弱敵方機甲的熱量傳感器。
放火後,赫爾墨斯II的駕駛員通常會壓低機甲的軀體,靜待火勢擴散,最後悄悄的躲開追兵。赫爾墨斯II裝載的是“奧林匹斯”型噴火器(Olympian Flamer),這是一種極為高效的武器。與大多數液體燃料式噴火器相比,奧林匹斯更為安全,它能噴出一種採用了預蒸發燃燒技術的液狀凝膠,會在洩露時蒸發。奧林匹斯噴火器的缺點是:液態凝膠難以製造,而且密度更小,需要的儲存空間更多。
赫爾墨斯II使用的通訊系統是一臺極為先進和強大的設備——所謂的“伊裡安之耳(Irian E.A.R)”。駕駛員不止能通過它與遠處的友方機甲通話,還可以與通訊衛星或附近的船艦建立聯繫,通過加密的線路以極快的速度傳輸信息。
這種能力使得赫爾墨斯II極難被監聽,它在傳輸數據時毫不起眼,即使敵人察覺到了駕駛員的行為,也會因極快的傳輸速度而無法定位到機體的詳細位置。
伊裡安之耳較為笨重,這是它最大的劣勢。還有,這種儀器有無數根排線作為發送和接受裝置,需要大量空間。因此,只有軀幹體積夠大的機甲才能塞下這臺設備。
赫爾墨斯II裝載的“東方”型自動火炮(Oriente AC)是一種平淡,可靠的武器,具有良好的遠程打擊能力。不過,赫爾墨斯II只能攜帶20輪彈藥,對於前線作戰機甲來說,主要武器很快就會耗盡彈藥是個致命的弱點。不過,對於偵察兵定位的赫爾墨斯來說,20輪彈藥綽綽有餘,足夠讓駕駛員在友方大部隊到來之前持續騷擾敵人了。
赫爾墨斯II是一種值得信賴的武器。可惜的是,由於伊裡安星上的工廠被摧毀,這種機甲已經停產。自由世界聯盟已做出對應措施,試圖在三年內建立起新的生產線。

部署

斥候機甲通常都默默無聞,畢竟它們的職責不是與敵人正面對抗。儘管如此,赫爾墨斯II還是靠著自己的速度贏得了無數讚譽。
在3011年。自由世界聯盟的情報人員在這年向詹諾斯·馬里克提交了報告,表示天琴座聯邦已經集結軍隊,即將發起攻勢。不幸的是,情報人員無法確定集結地的具體位置,只知道是在一個由五顆邊境星球組成的星團中。
最後,聯盟的戰略家決定在每顆星球上各投入一臺赫爾墨斯II,這些偵察兵要在降落後隱藏起來,直到其中一位駕駛員發現集結的敵人。
其中一顆星球叫做德涅波拉(Denebola),是一顆森林星球,只有一座配有大型航空港的大城市具備集結敵軍的條件。負責這顆星球的是“黑暗陰影(Dark Shadows,一個屬於聯盟情報機構的偵察營)”的總指揮官——瑪格麗特·蘭森上尉(Captain Margarita Luhenson)。她在城市附近,一座覆滿了森林的山脈上潛伏了起來,以觀察城市中的動向。
不久之後,許多艘裝滿了物資與軍隊的船艦開始在德涅波拉太空港降落。蘭森上尉立刻開始向上級報告,剛開始時,沒有人注意到赫爾墨斯II發出的訊號。不幸的是,一個天琴座聯邦的低級通訊官最後還是僥倖發現了她。聯邦軍隊幾乎馬上就開始尋找她的下落。
被發現後,蘭森上尉成功逃避了三週。根據報告,她曾多次被追捕,多次逃跑,她避開了所有的哨兵,逃過了配備熱量傳感器的搜捕隊,追捕者通常無法看到蘭森上尉的身影。有幾次,她甚至冒險下山,進入城市中燒燬了敵軍補給和毫無防備的聯邦機甲。
最後,她在試圖炸燬一個彈藥庫時被抓獲。不過,對她來說很幸運的是,聯邦指揮官被她的戰鬥技巧和勇氣打動,決定留她一命,甚至給了她貴賓般的待遇。後來,在兩國交換人質時,蘭森上尉被交換回聯盟境內。不用多說的是,蘭森上尉的英勇行徑起到了極大作用,聯盟軍隊最後挫敗了天琴座聯邦的攻勢。

(3050)HER-5S


在重新開始生產赫爾墨斯I的同時,伊裡安戰鬥機甲無限責任制公司(Irian Battlemechs Unlimited)也對赫爾墨斯II的生產線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新的赫爾墨斯II——HER-5S使用了星盟時期科技,是聯盟工程師精湛技藝的又一個證明。
赫爾墨斯II採用了伊裡安自研的第二代40型恩多鋼底盤,減輕了內部結構的重量,得以讓工程師進一步改造武器系統。赫爾墨斯II新裝備的雙重散熱器足以排出任何武器帶來的熱量。
工程師用一具“帝王”終極-5型自動火炮(Imperator Ultra-5 AC)換下了本來的東方型5點自動火炮,伊裡安自研的中型激光炮早已跟不上時代,最後被換成了一具“因特克”中型激光炮(Intek M Laser)。根據報告,在第一臺新型赫爾墨斯被編入第一精英衛隊(Elite First Guard)後,聯盟的前線部隊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換乘HER-5S了。不過,其他部隊起碼還要等待六個月才能用上最新的赫爾墨斯II。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