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島之魂馬上要登陸PC了,相信很多玩家對此已經期待許久。不管索尼近期做了多少噁心人的操作,但我也並不希望影響到大家開開心心玩這部遊戲的心情,好的遊戲大家都能玩到我也是開心的,本篇文章也屬於我可能不算太嚴謹的科普雜談,講解的主題主要是圍繞對馬島和它附近發生的歷史性事件。就當是在對馬島登陸PC之前的一波預熱吧,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也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遊戲介紹
對馬島之魂的故事發生在公元1274年,蒙古帝國不斷征討土地的鐵蹄終究還是來到了日本,而他們首先登陸的地方就是對馬島。在蒙古將領赫通汗的率領下,在開戰伊始,蒙古軍隊便對以志村為首的對馬島氏族武士展開了毀滅性打擊,以勢如破竹之勢攻佔對馬島。我們的主角,作為鎌倉幕府的一位武士的鏡井仁本人也在戰亂中負傷,在後面被結奈所救,這位武士一路結交盟友,為保衛自己的國家而與蒙古侵略軍進行鬥爭。
作為氏族中的唯一倖存者,仁立誓無論付出何等代價,也要保護同胞,奪回家園。
對馬島的戰略位置
對馬島的位置在日本與韓國之間的朝鮮海峽中部地域,現屬日本長崎縣管轄。該島由5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約佔696平方公里,日本進入武家的鎌倉時代後,該島從12世紀到1868年明治維新伊始都為宗氏家族領地。
壹岐島則位於對馬島附近,現屬日本長崎縣島嶼,位於對馬海峽中九州北方玄界灘,地理位置恰巧在九州和對馬島的中間,全島大小約為134平方公里,自古便是為中國和朝鮮文化輸入門戶。《對馬島之魂》的DLC,《壹之章》就是發生於這個島上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島曾經是日本古國邪馬臺的領地,該國是位於九州島東北部的一個女王國,統治該國的女王是卑彌呼,如果玩過古墓奇兵新三部曲的第一部的玩家或許對這個歷史名詞不會感到陌生。
大家根據地理位置圖不難看出來,該島是屬於日本與朝鮮直接的咽喉地帶,在古代這裡就曾經發生了元日戰爭,應永外寇(日方稱),文祿之役,可見其重要性。而在近代歷史中,該地區的戰略位置則被再次放大,這個重要性在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戰中得以體現,壹岐島與對馬島之間稱為對馬海峽,而這條海峽則為日本聯合艦隊阻斷沙俄波羅的海艦隊開往海參崴的“咽喉地帶”,在整場戰爭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改變了近代日本的命運。
元日戰爭
元日戰爭就是《對馬島之魂》中的重要歷史背景了,該戰爭泛指13世紀後期元朝皇帝忽必烈(元世祖)對日本發動的兩次戰爭,兩次戰爭分別稱為“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江戶時代以後開始稱為“元寇”,甚至在明治時期還有以此為題的軍歌,電影《啊!海軍》(我是四年級學生森下下士)中的片頭曲便是這個。
13世紀,蒙古帝國興起,其兵鋒席捲歐亞大陸。經過成吉思汗加上後續三代蒙古大汗的征戰,蒙古已將除南宋和高麗(即朝鮮韓國地區)外的東亞大陸其他主要政權和部族全部征服,忽必烈即位後,大力發展水軍(即海軍),在蒙麗戰爭中又使高麗投降,蒙古國強盛一時。
日本方面,12世紀以來,日本武士集團崛起,逐漸參與政治鬥爭,經過源平合戰,源氏家族的武士集團取得主導地位。1192年(日本建久三年),源賴朝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即幕府大將軍),建立了鎌倉幕府。從此日本結束公家統治進入由武家統治的幕府時代,在參與與高麗通商的日本人中也有不少人瞭解到了大陸彼端元朝與高麗,南宋的戰爭。
蒙麗戰爭期間,有一個叫趙彝的高麗進士投奔蒙古,他對忽必烈說,在高麗的東邊有一個日本國,自漢唐以來便來朝貢中國。他和忽必烈說現在大家都歸順大元了,幾個老夥計就差他一個小日本了,於是他向忽必烈提出招喻日本的方案。忽必烈命人修書勸諭日本遣使來蒙古“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但話語中又含武力威脅之意。在後續的交流中,鎌倉幕府態度強硬,堅持主權,,忽必烈一尋思這不行啊,大家都歸降我大元了,你日本不來是幾個意思,是不是瞧不起我大元,於是著手擬定對日戰爭,命令高麗“備兵一萬、造船一千”。
時間來到1274年,元朝派遣超過3萬人的元麗聯軍乘坐900艘戰船,於十月初五日抵達對馬島。對馬代理守護宗資國(又作宗助國)在翌日晨率八十餘名武士迎戰於佐須浦,因寡不敵眾而戰死殆盡,只有少數人生還,便有了我們遊戲的開頭。經過數日休整,元麗聯軍又於十月十四日下午登陸壹岐島。壹岐的守護代平景隆率領100餘名御家人,在一座叫“莊三郎城”的城堡前和元麗聯軍對射,日軍大敗,至此元軍佔領對馬與壹岐兩大站點。隨後,松浦半島的日軍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
隨後,鎌倉幕府這邊隨即作出了反擊姿態,集結了超過十萬之眾的各類兵員。十月二十日早晨,元麗聯軍在早良郡的百道原、博多、箱崎一線分道登陸,日軍被打的措手不及,元軍之迅猛令日軍損失慘重,但日軍生力軍不斷趕來支援,元軍的戰鬥進程越來越緩慢。在隨後的戰鬥中,左副元帥劉復亨受傷,元軍的糧草,物資皆有大量損失,兵員也急劇減少,於是開始準備撤退。十月二十日撤退當晚,出現“大風雨”,元麗聯軍“戰艦觸巖崖多敗”,高級將領中有高麗左軍使金侁落水身亡。隔天日軍發現志賀島有一艘觸礁戰船,將船上130餘名元軍斬首或俘虜。至此,元軍第一次伐日失敗,未達成戰略目標。
勸日歸降文書
忽必烈對此戰並不甘心,在崖山戰役結束後,忽必烈便開始再次將徵日的計劃提上日程,而日本鎌倉幕府方面也在加緊準備,雙方之間還有一場大戰。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二月,東征日本的諸將離開朝廷,準備徵日。忽必烈告誡他們兩點,一是不準濫殺百姓,二是諸將務必拋棄個人恩怨,同心協力。
兵力多達幾十萬之眾的元軍浩浩蕩蕩開赴日本,元軍東路軍首先於五月初四日乘坐900艘戰船從合浦出征。 他們計劃於六月十五日與江南軍會師於壹岐島。五月二十一日,東路軍之一部在世界村大明浦登陸對馬島,期間遭遇大風,不少軍人被淹死,高麗將領金周鼎設法救活了不少人。與日軍交鋒後遭到了些許損失,在二十六日開赴壹岐島的戰鬥中,元軍又遭遇風暴,遭受了損失。
佔領了對馬島和壹岐島過後,元軍開始向北九州島進發,但鎌倉幕府軍早有準備,這一地區成了元軍的噩夢。連續攻擊一個多月的元軍還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沒有辦法,元將忻都只好下令返回壹岐島。由於作戰計劃的變動,南路軍耽擱了一個多月才與東路軍會合,而準備充足的日軍同樣大軍壓了過來,經過日軍的不斷進攻,縱使裝備高出一籌的元軍也不堪壓力,最終撤出壹岐島轉往鷹島。
可能這就是命吧,該來的還是來了,沒錯,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那場大臺風。八月初一日,海上突刮巨型颱風,當時“雹雨風交作,舟不得泊,隨驚濤上下觸擊,皆碎”“洪濤萬丈湧山起”,元麗聯軍大半被淹死,損失慘重。由於遠征軍本就出師不利,再加上遇上如此龐大的颱風,自然而然也有了撤退的想法。南路軍主將范文虎開始命全軍撤退。隨後,鷹島的殘餘元軍被日軍挨個掃蕩,至此,文永之役,弘安之役兩場對日戰爭都失敗而歸,忽必烈自然不死心,但由於元朝此時已經內部腐敗且有叛亂,第三次伐日不了了之。此次戰役,日本有了所謂的“神風”思想,為日後極度反人類的某某特攻隊埋下了種子。
朝日戰爭
既然對馬島,壹岐島作為日本與高麗朝鮮雙方的戰略要衝,那自然而然不會少了他們倆打仗。自高麗王朝末期開始,朝鮮沿岸地區經常受到來自日本的倭寇的襲擊。朝鮮多次要求室町幕府在九州的官員九州探題澀川滿賴鎮壓倭寇的活動,並以允許對馬島事實上的統治者宗貞茂的商人和朝鮮貿易作為交換。1418年,宗貞茂去世,其子宗貞盛繼位,但權力被當地的倭寇頭目早田左衛門大郎掌控。當時對馬島糧食歉收,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對馬島的倭寇在1419年(日本應永二十六年)搶掠我國明朝,在途經朝鮮時順帶襲擊了朝鮮八道的忠清道庇仁和黃海道海州一帶海岸。
望海渦之戰
後來高麗朝鮮攻擊日本,高麗軍雖然打的一般般但我們大明軍隊猛吶,一個個都不是吃素的,1419年六月,2000餘名來自對馬島的倭寇搭乘31艘戰船登陸進犯遼東地區。遼東總兵劉江親率明軍引誘伏擊,大敗倭寇。殺死倭寇千餘人,俘虜百餘人,史稱“望海堝之戰”。1419年9月29日,宗氏向朝鮮投降,同時宗氏要控制和制止倭寇對朝鮮的襲擊。此役朝鮮軍隊在對馬島救出了很多被俘虜的中國人和朝鮮人。
在隨後的1592年的文祿之役,也就是萬曆朝鮮戰爭中,對馬島成為日本準備向朝鮮作戰的重要根據地。戰後,日本和朝鮮的外交關係因此斷絕,但是兩國關係由對馬宗氏的努力而很快恢復。朝鮮政府和江戶幕府都允許對馬宗氏在釜山開設倭館進行貿易。對馬藩(地方封建政權)與朝鮮的特殊關係持續到明治維新。
日俄戰爭
時間來到近代,日本自倒幕運動推翻德川幕府後,迅速以“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為口號開始了明治維新。由於維新本身帶有強烈的侵略性使日本走上了帝國主義道路,20世紀初,與日本在東亞爭奪霸權的就是當時勢頭正盛的沙俄帝國。於是在1904年,日軍傳統藝能首先派驅逐艦偷襲旅順港,而後日俄戰爭正式爆發。
由於日本和沙俄兩國的國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日本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完全打敗俄軍,而是寄希望於使俄軍遭受大量損失再讓美國出面將其逼上談判桌。但沙俄自然而然也不是好啃的骨頭,經由旅順會戰,奉天會戰,日軍雖取勝但其陸軍已無追擊之力,國庫已然枯竭,而俄軍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依然在不斷調集生力軍預備反攻,整場戰爭勝負的關鍵全押在了此時正在對馬海峽埋伏俄波羅的海艦隊的日本聯合艦隊身上。
日俄對馬海戰形勢圖
俄軍波羅的海的艦隊的意圖是,希望在對馬海峽突破日本聯合艦隊的截擊到達海參崴,這樣既能支援俄軍在陸上的戰鬥還能對日本本土造成威脅,甚至如果戰略目的達到直接全面反攻擊潰日軍幾乎就是必然的了。日本聯合艦隊自然就是要阻止這一情況的發生,為此日海軍做了充足的準備,以逸待勞,只為全殲俄波羅的海艦隊。這一戰,也是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和參謀秋山真之的成名戰。
1905年5月25日,俄國艦隊從臺灣附近出發,26日到達上海附近,27日清晨進入對馬海峽,鑽進了日本艦隊的包圍圈。
27日清晨2時45分,日本輔助巡洋艦“信濃丸”發現了俄國艦隊。
5時5分,東鄉下令全艦隊出擊,1小時後日本艦隊開始尾隨俄國艦隊前進,在中午11時15分雙方進行了試探性的交火。
下午1時30分,日、俄雙方接近至10海里,而俄國艦隊尚未把混亂的陣形恢復。1時55分,東鄉平八郎模仿特拉法爾加海戰時的納爾遜,發出“蝗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層奮勵努力”信號。
最大的轉機於下午2時5分到來,為獲得有利攻擊陣位,東鄉毅然下令敵前大轉向,即著名的“U”型轉彎。日本艦隊利用16分鐘時間完成“U”型(“α”型)轉向,此時轉彎的日艦隊可以說是靜止目標,但海面波濤洶湧的波浪與俄軍拉胯的炮擊水平讓日軍這次的冒險得到了成功,當日軍的“敵前大轉向”完成後,日軍成功搶佔T字頭(可以理解成是海戰中的有利陣位),等待著俄波羅的海艦隊的就是單方面的屠殺。
最後,俄波羅的海艦隊被打的不成人樣,大部分艦隻沉沒,少部分逃走(其中便有日後大名鼎鼎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而日本聯合艦隊方面只損失了三艘魚雷艇,可以說是完勝,此次海戰也被列入了近代海戰史上的經典海戰之一,對日後無畏艦的催生有推動作用。加上此前已經覆滅的太平洋艦隊,再加上此次覆滅的波羅的海艦隊,沙俄海軍大敗,曾經的一流海軍被徹底打殘。即使沙俄陸軍方面已經完成了集結但俄國內部卻因為戰爭開始爆發大量革命,在美國的推動下,日俄走上了談判桌。
日本通過此次日俄戰爭開始邁入列強俱樂部,並於1911年終於廢除了所有自幕末以來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成功變回了主權國家,可見如果此次戰爭失敗,毫無疑問日本可能又要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但日俄戰爭勝利卻大量增長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民間流傳著所謂“蝗國”,“神國”的思想,這些思想日後也使其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總結
本帖應該算箇中規中矩的科普帖吧,都是我個人的一些淺顯的知識與見解,基本都是些乾貨,帶大家瞭解對馬島這個地方所發生的歷史,它也可以說是日本歷史的見證者了,從古代到近代都少不了它,它救了日本,同時也可以說毀了日本。本帖基於歷史事實為大家做了不算特別詳細,比較淺顯,但概括還算比較全的科普。如果大家喜歡的話還請點贊,電電,如果能有關注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