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饑荒變成狼,也為滿穗變成糧《明末千里行》映射的時代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6-20 06:53:58 作者:仰泳的秋刀魚 Language

      餓殍:明末千里行於2024年4月23日發售的視覺小說遊戲。在發售首周,遊戲就售出了將近十萬份,這種數據在國G中確實足夠耀眼。

     

良因饑荒變成狼,也為滿穗變成糧《明末千里行》映射的時代-第0張

      這次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作品背後的歷史。這個殺人奪財,親人相食,無數悲劇的個體和腐朽的王朝如何在被時代的洪流被裹挾著奮身掙扎——明末。

良因饑荒變成狼,也為滿穗變成糧《明末千里行》映射的時代-第1張

      大明曆時276年,由太祖朱元璋1368年金陵登基開始,由崇禎朱由檢1644年上吊而結束,那麼明朝是如何滅亡的呢?這就得講到,崇禎接手的明朝——地獄模式。

     課本第一次接觸到明朝,講述玉米、甘薯等高產糧作物引入了中國,提高了糧食產量。農業逐漸商品化,經濟作物廣泛種植。在江南部分地區出現了手工工場和僱傭關係,更是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一個勢頭如此大好的王朝,又怎麼會江河日下。

      實際上明末的財政危機遠比一般人想象中的更加嚴重。這一切都得從崇禎的爺爺明神宗萬曆說起,當年萬曆時期明朝爆發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根據萬曆朝的歲入明廷一般的年收入在1500萬兩左右,但是萬曆三大徵的支出達到了1000萬兩,而且這還只是直接支出。而萬曆皇帝去世以後,僅僅過了24年,明朝就沒了。

      就在萬曆的爺爺嘉靖時期,明朝的單兵軍費還只有一年6兩銀子,然而萬曆時期明朝的單兵軍費暴增3倍,到了18兩銀子一年。當時明朝的一般農民一年也就賺10兩銀子。龐大的軍費該從何而來?這時就不得不提起那位“大明的國之柱石”。

良因饑荒變成狼,也為滿穗變成糧《明末千里行》映射的時代-第2張

       張居正,萬曆首輔,他所頒佈的“一條鞭法”緩解了明朝開支,“一條鞭”實行以前,交稅可以有多種方式,可以交白銀,也可以用糧食抵稅,但一條鞭之後,規定只能交白銀。極大的增加了國庫白銀收入。民眾的白銀始終是有限的,最後反而加重了民眾負擔。加上土地兼併極其嚴重,後期一條鞭反而逼得民眾更加走投無路,加劇了明朝滅亡。

      張居正,一個複雜的人物。他當上內閣首輔之後,權傾朝野,排除異己,瘋狂斂財。萬曆皇帝在他的家裡,一共收刮有十幾萬兩白銀,幾萬兩黃金,古玩字畫更是不計其數。但是這並不妨礙張居正有著崇高的治國理想,,他懂得民間疾苦,通過改革想要來讓天下百姓過的更好一點。在隆慶與萬曆兩朝,明朝明顯已走向了下坡路,如果不是張居正橫空出世力挽狂瀾,開啟了萬曆中興,為大明王朝強行續命,晚明哪會還有餘糧,說不定還會提前宣告滅亡啊。

     正如前文所說,越增稅人民越窮,人民越窮,李自成們就出現了。

良因饑荒變成狼,也為滿穗變成糧《明末千里行》映射的時代-第3張

        土地兼併是一個講明朝繞不過去的話題。皇族成為了兼併過程中挑大旗的存在。依照明代制度,親王需赴封國就藩。而他們不但領國家俸祿,而且不用納稅,因此大肆兼併土地,《皇明經世文編》記載,“二省之糧,猶不足供宗室祿米之半”,山西河南兩省的稅收,甚至連宗室祿米的一半都達不到。這些土地土地從何而來?無非是通過被賜、奏請、納獻、逼買、強奪等手段。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人吃人次數最多的朝代之一,也是土地兼併最嚴重的時代。二百多年,老百姓忍飢挨餓養活朱元璋子孫們,人口百年不增長,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有利有弊,有利於政府財政卻有弊於普通民眾。

       時勢造英雄,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終究還是遇到了他,只用了3年多的時間便打破這個局面的李自成。自然災害侵襲,官府賦稅太重,百姓流離失所,在這種條件下,很多人選擇追隨起義軍揭竿而起,能不能改朝換代無所謂,至少能混口飽飯吃那就是好的。

         

良因饑荒變成狼,也為滿穗變成糧《明末千里行》映射的時代-第3張

      歲大飢,人自賣身為肉於市曰菜人。有贅某家者,其婦忽持錢三千與夫,使速歸。已含淚而去,夫跡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萊人哀》描述饑荒時期平民的悲慘遭遇,而明朝的災荒無疑是明亡的推手之一。

      天時地利人和崇禎真的完美錯過。崇禎帝剛剛打開建造模式,迎接而來的就是小冰河期。夏天大旱與大澇的時期相繼出現,冬天奇寒無比,天氣寒冷,讓降水減少,直接造成了乾旱。乾旱一來,農田缺少大量水源,甚至百姓自己的喝水問題都不好解決。

      但這樣的悲劇其實完全可以避免,當時江南地區並未遭災,其實可以由南至北運糧賑災,同時組織北方災民南下開荒。可是政府未實施這些措施,而大明也不在有第二位張居正。早知道古代旱災往往伴隨著鼠疫,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隨之蔓延到了京畿地區。

     

良因饑荒變成狼,也為滿穗變成糧《明末千里行》映射的時代-第3張

       農民軍打著“農民”旗號,行土匪劫掠之事;官軍打著“平亂”旗號,也行土匪劫掠之事。在社會秩序崩塌的時候,每個人都不得不變得自私、變得殘忍、變得麻木不仁。於其塑造了一個相對真實、生動的明末社會景象。在糾結《明末千里行》 多結局的路線到底那個更合理的時候?突然想到這其實是個故事,所謂故事情節是否合理不重要,故事本身的社會背景反而是這個故事所表達的重點。“死者十九”、“人相食”、“瘟疫死者七萬七千餘人”這些駭人的隻字片語在明代的文獻和著作中隨處可見。而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條條掙扎過的生命。

      男主角良,作為一個匪徒,他麻木不仁,身處亂世,現實令他不得不只考慮自己才能活下去所以良成了狼。女主一行人引出了良心底的人性,所以中後期他一直被心底人性的善良拷問。饑荒之年成狼,若是滿穗之年是否也能成糧?所以人性是複雜的,沒有簡單的好與壞,每個人心中都有善與惡。

      無數悲劇的個體和腐朽的王朝在被時代的洪流被裹挾著奮身掙扎。不管良和穗的結局哪個更合理,那些歷史存在過的人物更值得可圈可點。想要扶大廈之將傾的張居正死在了驕奢淫逸中,亦或是終結大明風雨飄搖的李自成被村民認為是土匪,亂戰中被村民打死。

      王陽明、宋應星、李時珍、吳承恩、鄭成功、于謙等等也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至於那個天崩開局的崇禎,1644年,崇禎來到景山,最後望了一眼身後輝煌的紫禁城,在一棵歪脖樹上自盡身亡。衣前留了一段遺言,他最後的詔書:任賊碎裂朕屍,但弗傷我百姓。

       

良因饑荒變成狼,也為滿穗變成糧《明末千里行》映射的時代-第3張

       明亡的不冤,只是接手的不是秦後的強漢,隋後的盛唐而已。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 很同情大明最後一任掌管者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辛酸:他努力勤懇,但內憂外患,永無止境。他恨恨地說:“諸臣誤我,文官人人可殺!”

        崇禎皇帝上吊後,全書戛然而止。崇禎死後、李自成入城後發生的事呢?吳三桂為什麼放清軍?清朝如何大改明朝留下的攤子?都沒有交代,在全書最後一個章節,不是李自成,不是清兵入關,而是徐霞客。

         徐霞客中曾經這樣寫道,“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奔波於城市,迷醉於霓虹燈下的我們似乎已經忘卻了夜空繁星的樣子。所謂百年功名、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情相比,其實算不了什麼。

       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良因饑荒變成狼,也為滿穗變成糧《明末千里行》映射的時代-第3張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