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
帝國想要擴張,就必須要向其他星球殖民(Colonization)。
遊戲開始時,玩家的帝國只擁有一個母星(部分起源不止一個,但都在母星系內)。為了向外殖民,帝國需要建設殖民船並將其派到其他處於帝國控制下的宜居星球。 “宜居星球”與宜居度(見下)無關。宜居星球即使宜居度為0%依然可以進行殖民;而非宜居星球仍會顯示0%宜居度,但徹底無法殖民。
1.“宜居星球”也包括人造物,如軌道居住站或環形世界。
宜居度
宜居度受星球類型及修正,和物種的特質影響。宜居度對每個物種分別計算。越高越好。
只要宜居度低於100%,每1%差值+1%人口維護費與舒適度消耗、-0.5%人口增速及崗位產出(相加計算),直到0%時達到最大懲罰。
機械、機械體物種有200%的宜居度,這些物種幾乎不用考慮宜居度的問題。
常規宜居星球
遊戲中常見的宜居星球依氣候分為3類,每類下再分3種。大多數非機械物種具有常規的宜居偏好:
1.對這9種星球中的某一種有80%宜居度;
2.對與該星球氣候相同的其他兩種星球宜居度為60%;
3.其他氣候的星球宜居度則為20%。
在沒有特殊的宜居偏好的情況下:
1.蓋亞星球、都市星球和環型世界對於所有物種都鎖定100%宜居度。
2.破碎之環本身也是100%宜居度,但其上有障礙將宜居度上限降低至0,應優先考慮清除。
破碎之環起源的母星沒有宜居度懲罰,但仍有其他障礙。
3.遺落星球對於所有物種有80%宜居度。
4.軌道居住站對於所有物種有70%宜居度,飛昇天賦太空子民將其提升到90%。
5.死寂星球對於所有物種有0%宜居度。
6.蜂巢星球對於蜂巢思維帝國為100%宜居度,其他所有帝國為0%宜居度。
7.機械星球對於機械/機楲體物種或同化鬥士所控制的義體人為100%宜居度,其他所有物種為0%宜居度。
我的評價是:不如機械/機械體
有些物種會有特殊的宜居偏好,通常是某些起源或事件的結果。
1.虛空居者、破碎之環、生命之籽會把物種設置為相應的特殊宜居偏好。
2.拉奇工業艦隊可能會送給你3個人口,他們的宜居偏好是死寂星球偏好。
3.事件鏈艦隊事件:視界信號的最後一步可選擇將母星系內所有人口宜居偏好改為 。 死寂星球偏好。
4.通過星球塑形師將已殖民的星球改造為蓋亞星球時有較低幾率將其上的所有人口改為蓋亞星球偏好。
5.有機全典所創建的人口的宜居偏好與所選的星球相同。
其他特質和修正
另有一些物種特質(如倖存者 の 善於適應極易適應) 會影響物種宜居度,但這些特質不屬於宜居偏好。
還有一些星球修正可能影響單個星球的宜居度,如高重力低重力等。
星系視圖中的宜居星球標記星系視圖中會在星系旁標記出其中的宜居或可環境改造星球。
標記數量代表星系內宜居且未被殖民的星球數量,但多於3個的時候仍只會顯示3個標記。
標記顏色與星球宜居性有關,其代表的宜居性是帝國內所有可殖民物種當中,最宜居於該星球之物種的宜居性。
顏色與宜居度的關係
如何利用低宜居度行星
通常,面對宜居度較低的行星,可以有多種辦法應對:
1.對行星進行環境改造,使其更適於本物種居佳。
2.提高帝國居民種族多樣性,可以殖民更多類型的行星。
3.研究提升宜居度的科技,可提高整個帝國所有物種的適應性。
4.研究腺體適應後可修改有機物種的宜居偏好。
5.派遣智能人或合成人進行初始殖民。
殖民方法
想要對一個不適合本種族居住的星球進行殖民,本質上有兩個途徑一一對星球進行環境改造或者改變種族本身。環境改造只需要研究地表塑造技術,再投入大量能量幣和時問即可。改變種族本身則有多種手段,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換一個種族去殖民。
派遣其他種族(調色盤)
對於一個多種族帝國來說,當其原生種族不適合目標行星時,只需要派遣適合該行星的種族前去殖民即可。不過,如果是剛剛征服的種族的話,他們可能會在思潮和幸福度上存在減成,進而會降低星球的穩定度。
可以同某國建立起移民條約,這樣無需征服其星球即可獲得該種族的殖民船。(某些擁有特定性格的AI——一般都有排外/威權主義,會奴役外來人口,為了不讓你的本族人受到奴役,最好是簽了條約,建完殖民船就立刻中斷。)
還可以在泛星系貿易市場購買奴隸。(有奴隸制政策的前提下)
需要注意的是,一顆星球是否穩定將很大程度取決於住房是否充足以及是否有較高的舒適度、犯罪的監管是否到位(較高的犯罪率將會觸發令穩定度下降的事件)。而宜居度會影響舒適度的消耗,進而影響人口幸福度與穩定性;缺少住房也會影響穩定性。
堡壘球不管什麼穩定性
使用智能人或合成人
在研究智能人科技並給予其殖民權力後便可利用適應所有環境的機械體進行殖民。但要注意的是機械人口需要相應的組裝崗位產出才能增長。
科技與傳統
研究完基因剪裁技術後即可對原生種族進行基因改造,可以添加提升宜居度的特質。
1.在此之後,研究腺體適應科技可以直接修改種族的宜居偏好。
2.遊戲內有4項宜居度科技,每一項+5%宜居度,還有死寂星球適應。
3.適應傳統中的環境多樣化+10%宜居度。
選擇殖民點
選擇新殖民地主要看兩點,行星的宜居度和大小。
1.宜居度決定了殖民地發展的速度和成本,前期殖民宜居度過低的星球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2.行星的大小決定了它的發展上限。一個行星總是能建滿12個建築(居住站除外),但行星區劃的數量則是被大小限制的。另外,現在版本的帝國規模懲罰比較嚴重,較小的星球可能長遠來看價值不如大的星球。
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
1.行星修正:很多行星都帶有一個或者更多的修正,綠圈基本上為有益修正,黃圈好壞參半,而紅圈一般是有害修正。這些修正中有些可以增加區劃上限和產出,有些則會降低宜居度和資源產出。只有五個涉及到星球地表生物圈和大氣圈的紅圈/黃圈修正可以被地貌改造去除:
輻照天地、變幻莫測的天氣、鬧事的動物、狂野之風。外來真菌感染、食肉植物這類星球異常給予的修正也無法去除。
1.稀有礦脈:有些行星擁有極為稀缺的特殊資源,比如古代文明的留下的方尖碑和廢棄的工廠,或者稀有資源的礦井。
2.政治影響:對於那些失落的帝國尤其要小心。
3.在軍事孤立者的邊界上殖民之前請先確保你能打得過他們。
4.聖地守護者周國會有名字很神秘的、閃著聖光的據 蓋亞星球,在你擁有還珍 扎克蘭的頭顱,或者能打得過他們之前,不要試圖殖民那些看起來很誘人的 蓋亞星球。與軍事孤立者不同,普通帝國
5.可以安全地佔領這些聖地所在的星系。
6.地塊障礙:幾乎所有末被開發過的行星都有地塊障礙。這類障礙都是自然障礙,包括毒沼澤、火山、怪獸等,每一種障礙都需要特定的科技才能清除,並消耗資源和時間。大部分障礙都不構成大的影響,等行星開發到一定程度再清除也不遲。
但是由排毒所改造過的劇毒星球,以及上文提到的破碎之環上的障礙影響較大,可能需要優先清障。
到了遊戲後期,對於整個帝國來說建立新的殖民地已經不是什麼大事件,充足的資源和發達的技術可以輕易解決殖民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但是,遊戲早期的殖民順序仍然對後期遊戲有重要影響,一般情況下應選擇那些有較高宜居性的星球先行殖民,有利於帝國迅速成長。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星區的建立。星區的最大距離是4跳,一個良好的選址可以將更多行星納入一個星區,減少總督的花費。
控制(行星決議)
行星決議 (Decisions)是《群星》中在單個行星範圍內提供政策和操作的方式之一,這一系統會決定該行星作為殖民地的發展方向和整體修正。(先不細說)
殖民船
殖民船是向外太空運送殖民人口的民用飛船。
建造殖民船
想要進行外星殖民,首先需要在船塢建造一艘
殖民船。殖民船的初始花費如下:
1.普通國家:食物、消費品、合金各200
2.蜂巢思維:500食物、200合金
3.不論是否蜂巢思維,若帝國創始物種是石質,則將食物花費替換為等量的礦物花費
4.機械智能:400合金
另有一些特殊的殖民船花費:
1.企業政府的國策民營勘探者可以解鎖私人殖民船,它僅僅消耗500能量幣,這在早期遊戲中十分實用。
2.生命之樹的殖民船額外花費500食物,但合金消耗僅為50 3.降世災星可花費500礦物建造石質生物隕石。
建造耗時1年。開始建造時,必須選定前往殖民的物種,殖民物種必須是物種權利可殖民的物種(包括機器人)。
殖民船造好後,每個月需要1能量幣維護。殖民船沒有任何防禦能力,不要將它們派往敵對或不安全的區域。較為穩妥的方式是在已知安全或探測過的行星系開拓新殖民地,或者安排戰艦護航。
開拓殖民地
選擇殖民船,右鍵點擊目標行星,選擇進行殖民即可。
殖民船抵達新世界後,會進入行星軌道並在著陸點著陸,花費一定時問進行殖民地初始化準備。這個過程中殖民地不會有任何產出,且仍然需要每月能量幣來維護。
該時間受人口增長曲線影響,在遊戲開始時約為3年。隨著科學技術或社會學研究的提升,初始化所需時間會被縮短:
初始化完成後,星球上會有艦船改裝庇護所作為新殖民地的臨時據點。隨著人口增長,該建築可升級為行星首府,並依人口繼續增長和科技進步可進一步增長。
如星球以前曾被殖民過(所有的人口被遷出或淨化,星球被中子滅殺或天洪浩蕩等),任何以前遺留的建築和區劃也將保留。部分玩家不可用的建築將被替換為相應的可用版本。
殖民地建立完成後,星球會荻得1人口(受下列加成),並且開始人口增長進程。
1.擴張傳統裡的殖民狂潮傳統使殖民地初始人口+1。
2.遺珍尤特冷凍核心使殖民地初始人口+1。
3.機械智能帝國的殖民地初始人口+1。
這時,帝國可以著手建設新建築、清除地塊障礙、向新殖民地遷移人口等。
帝國可以給殖民地所屬的星域指派總督,總督的特性會給殖民地帶來不同影響。
題外話
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在評論區提出
我會補充到文章裡
4000字的乾貨
快點電我!!!
別逼我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