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掃雷”裡的“一起”,或許才是這個遊戲更重要的那部分。
在我的Steam遊戲庫裡,有一個叫做“SWEEPER”的收藏夾。裡面一共有8款遊戲,無一例外,它們全都是以掃雷為基礎玩法的作品。
盯著電腦屏幕沒事兒乾的時候,我經常會在這個收藏夾裡隨便點開一個,隨手掃上幾把消磨時間、活動下腦子。自上個月開始,這部分時間都被我花在了一款名叫《一起來掃雷》的遊戲上。
即使是在我收藏夾裡“各個身懷絕技”的掃雷遊戲中,它也是最為特別的那個存在。
光聽名字,它有點像幾年前騰訊旗下以《天天愛消除》為首的“天天”系列,頗有幾分朋友圈小程序遊戲的味道。事實上,它確實如遊戲名一樣是個網遊,一個掃雷網遊。
遊戲在玩法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地雷數量相當管飽,每張地圖足足有一千萬顆。這麼大的地圖,自然沒法交給一個人完成,於是遊戲順理成章地加入了“多人掃雷”的合作玩法。
合作掃雷聽起來很新穎,其實就是把這片一眼望不到頭的雷田裡,一人一塊地承包給了幾名在線玩家。就和線上Excel一樣,所有人都能共享這份“掃雷進度表”,每個玩家的下線和加入都不會影響到保存在服務器上的遊戲進度。
等到真正玩起來,每個玩家的體驗其實還是各掃門前雪,找準一塊未開墾的雷區埋頭掃就對了,玩法還是最為普通的掃雷。
不過因為加入了聯網功能,讓《一起來掃雷》能加入很多網遊才有的“現代”元素。
比如在上面這張圖裡,就能看到我標記地雷位置的小旗子變成了一個章魚圖標,旁邊這位玩家的則是個貓貓頭。遊戲在旗幟、頂欄、格面和格底等元素上,都加入了換膚設計。玩家靠著遊戲時長和掃雷攢下的分數,可以抽獎解鎖拿到裝飾性皮膚,或是通過購買DLC直接獲取。
在此之前,Windows上和掃雷處於競爭關係的撲克遊戲大禮包Solitaire,也在Steam上推出過非常多版本。
不論價格高低,它們登陸Steam後步調一致的最大改動,就是給遊戲加入了更豐富的換膚功能,讓遊戲能在賣相上稍微配得上價格。但在本質上,它們仍然只是單機遊戲。
和它們比起來,《一起來掃雷》還在遊戲中加入了不少社交功能,使其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網遊。
在掃雷的過程中,玩家可以隨時打字和同一張地圖裡的玩家聊天,打出的話會變成彈幕出現在其他在線玩家的屏幕裡。遇到掃不過的難點,還可以直接發出所在地點的座標“搖人”幫忙。給單調的掃雷加入了一絲網遊的合作感。
為了讓玩家在無窮無盡的掃雷中獲得成就感,開發者又往遊戲中加入了一個分類相當詳盡的排行榜。除了和本圖的其他玩家比,還加入了小時榜、日榜和總榜等榜單,在讓玩家有了階段性目標的同時,也把網遊的競爭機制也引入到了遊戲中。
其實在很多年前的QQ遊戲大廳裡,就有過一款叫做《挖金子》的網遊化掃雷。
和這個平臺上的其他遊戲一樣,這款遊戲在線功能的核心,就是四名玩家在一張相同的地圖上開掃,比一比誰掃得更快。是一款節奏相當緊湊,充滿了競技氛圍的競速型在線掃雷。
小學時期是我玩這款遊戲最勤的時候,在我的印象裡,雖然當時遊戲配備了聊天窗口,但除了“XXX進入了房間”的系統提示,幾乎沒有玩家會在這裡面說話——除了輸得氣急敗壞吵架的時候。
即使在玩過《一起來掃雷》之後,我也仍然認為《挖金子》的那種競技型掃雷才是掃雷網遊化的正確方向。
但重新下回QQ遊戲大廳後,我發現在大腦的飛速運轉中,手忙腳亂地掃雷過程實在讓人苦惱。幾把下來,有輸有贏,我關掉《挖金子》重新打開了《一起來掃雷》——儘管它還是最為單調的掃雷玩法,甚至還為照顧新手加入了一些更“智能”的提示。但在《挖金子》的一番激昂澎湃後,我突然發現,還是一手托腮一手握著鼠標、慢悠悠地掃雷,偶爾還能瞥一眼其他玩家飄過去的彈幕更適合我。
“一起來掃雷”裡慢悠悠的“一起”,或許才是這個遊戲更重要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