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科舉考試是官僚系統得以成立的基礎。科舉考試的運作模式可以保證只有那些最有資格的人才能掌權,選拔這些人的方式是一種公正、平等且只依據能力的方式,而不是他的出身或社會等級。在581年,聖人老清懋第一次提出了科舉考試的概念,這一概念很快便得到了官僚系統的接受和推廣,後者將此視為擊潰貴族權力的又一強有力的武器。
科舉考試每年於賓州城舉行,時間為新年後的第八天。考試會持續超過十天的時間,在此期間,每年大約都會有數千人前來應試。
每名考生在考試期間都必須住在考試區域的一間小房間內,賓州城內的考試區域大約會有2000多間這樣的房間。考題考察的主要內容為古典知識,如《兵法》(Book of War)、《天庭聖經》和《史記》(Histories)中的內容。在皇帝秦改的命令下,一些數學、物理和科學的知識也於最近加入了考試範圍,儘管朝廷的其他官員對此不置可否,並認為這是對傳統的違背。
所有想要做官擔任公職的人都必須參加科舉考試。在過去,皇帝經常會直接任命官員而不經任何其他手續,這就為賄賂和腐敗大開門戶。近些年來,皇帝秦改已對此一腐敗行為進行了嚴打。但儘管如此,秦改還是會考慮一些確有能力的人才的請願,而無論他們的出身如何。他也將這一任務下達給了吏部,讓他們時刻關注國內的人才搜尋。
玩家至少得有3級才能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若要通過考試,需要進行智力檢定。玩家骰一次D20,若結果小於玩家的智力值,則視為通過考試,學者屬性(Scholars)可以在檢定時為玩家智力值加2。檢定結果每額外小於玩家智力值1點,則玩家的考試分數就會越高,進而能得到更好的官職,詳細如下:
小於的點數 職位
0-1 文書(Minor Scribe)
2 小吏(Minor Clerk)
3 司副(Department Supervisor)
4 司正(In Charge of a Department)
5 縣令(Magistrate)
隨後,玩家必須再骰一次D20來決定他們的職位註冊於哪一部門之下。以下為所有點數對應的部門:
1 禮部
2 巫部
3 海部
4 兵部
5 吏部
6 農部
7 工部
8 開荒局(Dept. of Reclamation)
9 國安部
10 戶司(Dept. of Taxation)
11 珍獸局(Dept. of Extinct Beasts)
12 寶物司(Dept. of Lost Treasures)
13 秘法院(Dept. of Old Magery)
14 方言館(Dept. of Dead Dialects)
15 考古局(Dept. of Rediscovery)
16 科技館(Dept. of Science)
17 理藩院(Ministers to the Barbarian Lands)
18 地方督撫衙門(Provincial Governors)
19 稽查司(Dept. of the Census)
20 翰林院(Dept. of the Court Scribes)
考上縣令職位的考生將會被自動註冊於吏部之下,同時他們也會被決定去哪個省份任職,他們不會任職於自己的家鄉省份。玩家需要骰一次D12來決定自己的任職省份,若該省份為玩家的家鄉,則需要重骰。所有點數對應的省份如下:
1 洪澤省(Hungtse)
2 楚原省
3 御夷省(Yu’I)
4 海原省
5 荒木省(Arakin)
6 直隸省(Wang Kuo)
7 亞仲省(Ti Erte)
8 聖地省(Sheng Ti)
9 倭瞰省(Wa K’an)
10 馬原省(Ma’Yuan)
11 青屯省(Ch’ing Tung)
12 天倫省
高山省(Kao Shan)和巨戈省永遠不會是官職任命的首選地,這兩個省份一般會被當作失敗官員的貶謫之地。
一旦一個角色成為了受龍官僚系統中的一員,他的升級速度會變慢。除了擁有學者屬性的角色,其他角色的升級所需經驗都會額外增加10%。任何角色(包括擁有學者屬性的)若想要在官僚系統中升階,則必須繼續參加科舉考試。並且,升官這一事件只有在角色(比起他在做官時的等級)同樣已升級的情況下才可發生。
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
紫禁城位於帝都的中心,它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帝國中心。在這高聳的城牆之內,是皇帝和他家族的居所,還有所有的中央機構的宮殿。皇帝的玉座則位於正大光明殿(Hall of Judgement)內,宮殿外有接近3層樓高的巨大圍牆包圍——這些圍牆自身規模都已大到包含有走廊和房間的地步。
紫禁城入口處的天庭門(Gate of Heaven)可容納近100匹馬穿行,正大光明殿前的廣場更是可以容納5000人規模的軍隊!正大光明殿中由黃金和大理石為基石的大殿也可容納近1000人,而據說其中7層樓高的殿臺,更可以讓皇帝直接遠眺看到吐蕃的山脈。即便是紫禁城中平常可見的辦公宮殿,也都有著宏偉的外表,它們往往有著4層樓或更高的高度,頂部鋪滿紅瓦,輔以黃金雕文,文字往往是這一政府機構的名稱。
紫禁城最初是由曾經的御用工匠孫馬齡(Sum Ma Ling)於868年設計建造,在當時,這項工程匯聚了全國最好的匠人以及選定了近乎完美的風水。政府辦公的宮殿都坐北朝南,同時它們的總數為30座,這些都符合風水學的要求。每座宮殿都是一座平衡的正方形,或是符合中庸之道(Golden Mean)的矩形。所有的窗戶和門則是圓月形的,以此來符合和諧之道。整座紫禁城坐落於得龍城內一塊人造高地之上,其中所有的窗戶都面向著洪澤江或其支流長蘆江(Chan Lu-Fenghsintzu River)。
紫禁城之外便是帝都得龍城。得龍城由一系列同軸的正方形區域層層擴大組成,每塊區域都正好有著四扇大門,最中間的那塊自然就是紫禁城。下一層則包含剩餘的中央機構的宮殿,再下一層則是貴族和富人的聚居地。第四層區域是市場區域,第五層則包含有旅店、酒館、劇院等娛樂設施。第六、七、八層則是普通百姓的居住區。第八層區域的城牆是最為高大的,守備也十分嚴密,其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座大門,其中西側大門在夜晚會關閉。
正如其字面意思,紫禁城是不允許外人進入的。只有政府部門的人員才能進入,即便如此,他們也不能在城內過夜。每當夜晚來臨時,除了皇室成員、守衛、僕人以及賓客外,其餘所有人都必須離開紫禁城。任何在夜晚被抓到於此活動的外人,都將會被直接處死。
城中的守衛大約有1000人,每一個都是6級戰士(bushi),全身著甲,武器為矛或劍。紫禁城的城牆上有反魔法咒語,能抵擋大多數魔法,同時也不能被飛越。
玉璽(Emblems of Authority)
玉璽是帝國的合法統治者的象徵。從九行者(Nine Travelers)時代開始,它們就被一代代的皇帝傳承著,期間僅有過一次失落(即976——1025年之間被稱為黑環之年的惡兆時代)。
玉璽總共有九枚,每一個都是一個黃金和玉雕刻的形象纏於金鍊之中。每一枚玉璽象徵著天庭禮教的九種禮物中的一種。這九個形象分別是一個為水晶和玉雕成的球狀火焰;一個為玉錘;一個為黃金犁;一個為玉馬;一個為黃金輪;一個為金筆;一個為玉筆;一個為金面具;一個為金玉混雜的琴。每個玉璽實際上都很小,最大的也不過手掌大小。每一個玉璽都象徵著皇權的十分之一,剩下的那十分之一則是皇帝本人的肉身。
在傳說中,佔有所有的玉璽將會給予皇帝直接與天庭溝通的能力,讓天庭來實現他的願望。玉璽的這一功能將會表現為一個有限祈願術(limited wish),如果集齊所有的玉璽,則該法術的成功率將會有90%,每少一個玉璽,成功率都會下降10%。施法者必須為守序善良、守序中立、中立善良或絕對中立陣營,任何其他陣營的施法者都會因其陣營觸怒天庭而被直接殺死。
玉座(Jade Throne)
玉座是受龍皇帝們代代相傳的寶座。這是一張巨大的椅子,大約有20英尺高,由一塊近20噸重的玉雕琢而成。其外表上則雕刻有歷代皇帝的統治畫面——目前其外表上多數區域還尚屬空白,等待著未來的一代代皇帝來將其補足。傳說若未來某一天玉座的外表被完滿雕滿,則意味著帝國的壽終正寢。
受龍帝國的省份(The Provinces of Shou Lung)
在形成帝國之前,受龍的土地也曾出現過大大小小的國家,等待著一個真命天子將它們統一。在統一之後,施行於全國的統一標準被制定,貿易和商業得以暢通無阻,原本國與國之間的壁壘被廢止,知識和經典迅速地傳播至這片土地的每一個角落。以下,就是帝國每個省份的詳細信息。
地方治理(Governance)
每個省份都依皇帝的意願進行劃分,其稅收和其餘的職責也由皇帝本人來決定。而皇帝的諭旨則由官僚系統和他們的地方代理人總督來執行。
在總督之下是縣令,他們會治理某個具體的城鎮或縣域。凡是超過了3000人口的城鎮都會設立一個縣令,若人口小於這個數目,則該城鎮或村落就會交予最鄰近的縣令來管理。
縣令掌管一個城鎮的所有大權。他負責斷案執法,平息爭端,維持秩序。他本人也擁有一支小規模的軍隊,這支軍隊平時會四處巡視,逮捕罪犯,維護和平。
御史臺(Imperial Censors)
不必避諱,即便是在最為清明的政治系統中,也會存在貪贓枉法的腐敗官員。也正因如此,很早以前,受龍皇帝們就以他們政治智慧創立了御史臺這一監察系統。
這一部門目前隸屬於國安部,它的主要職責便是向各地方秘密派遣監察御史。這些人會調查當地官僚的腐敗、貪汙、翫忽職守以及叛國等行為。除了皇帝本人外,任何人都會是他們可能的調查對象。御史們的身份往往是保密的,他們平時會正常地出現在其他官僚面前,直到他們完全掌握了腐敗官僚的罪狀,這時才會亮明身份並執行逮捕。除了朝廷中的最高級別的幾位官員外,沒有人知道誰是御史或全國共有多少名御史。除此之外,皇帝本人更可以越過國安部以及御史臺,秘密任命新的監察御史,而這些監察御史即便是國安部和御史臺也不會知曉他們的身份。
巨戈省(Chukei)
地理:這個省份目前是一片巨大的充滿風沙以及乾旱的高原,有著少量稀樹草原,幾乎沒有水源。據說在巨戈高原上,常年遊蕩著鬼魂,它們都來自死氣沉沉的妹蘭城,在寒冷的夜晚會經常聽到它們的哀嚎。
歷史:巨戈省實際上是帝國的起源之地,它原本名為巨原省(Chu’ta Te)。在整整一代王朝的統治時間裡,早期的受龍帝國於此發跡。在那時,這裡的土地肥沃且開闊,粟和大麥都能茁壯生長。但是到了力朝的末期,因目睹了宮廷的腐化墮落,九聖使用乾旱和火焰席捲搗毀了這個省份的大多數區域,迫使倖存者們向南方遷徙。
人民:巨戈省的人民是受龍國內平均身高最高的,同時他們身材的也比較纖細,有著高顴骨。巨戈也是受龍國內唯一一處天然生著紅髮和棕發人的地區,相比起來,黑髮人反而成了少數,因而在受龍國內,“紅毛人”往往指代的就是巨戈人。比起受龍其他地區的人,巨戈人性格相對狂野,但卻並不易怒,這表現出來則是他們普遍的勇敢和冒險精神。巨戈人通常也是騎馬和使劍的好手。
城市或地點:福寇城(Fukiow)是巨戈高原上一座大型礦業城市,與妹蘭城相鄰。康德城(Kangste)是一座貿易城鎮,它坐落於廣珠大道(Kuangchiu Road)旁,這是一條能直通高麗的道路。朝陽城(Chaoyang)則是一座邊境要塞,坐落於廣珠大道和香料大道(Spice Road)的交界點。死寂的妹蘭城位於巨戈省的中心處,這裡極少有訪客,它曾是第一王朝(the First Kingdom)的首都,充滿著傳說、鬼魂和神秘。
馬原省(Ma’Yuan)
地理:馬原省由廣大的乾燥鹽鹼地構成了它的主體部分,帝國的絕大多數鹽、鐵以及其他金屬都來自於這個地區。馬原省也是龍牆的所處地,這條巨大綿延的高牆保護著帝國免受草原部落的入侵。廣珠大道也會經過這個地區。
歷史:一直以來,馬原省吸引著那些堅毅粗獷的冒險者以及吃苦耐勞的礦工。同時也顯而易見地,這個省份寒冷和貧瘠的環境並不足以支撐起龐大的人口或精緻的文化。馬原省也構成了帝國對於駿馬草原(Plain of Horses)上的蠻夷的第一道防線。
人民:馬原省人民普遍性格堅韌、冷靜和誠實可靠,他們也往往是優秀的騎手和使用斧頭或其他短兵器的兇猛戰士。他們是受龍國內體格最為健壯的人群,平均身高有6.2英尺。他們的衣服往往由粗毛織成,邊緣輔以一些皮草。馬原人的主食為粟和小麥,他們往往把這些原料做成麵條和包子來食用。他們也是受龍國內唯一以羊肉為常食的人群。受龍其他地區的人經常會如此評價馬原人:“他們腦筋死板,固執己見,若認定要做某事就絕不會回頭;但他們心地澄澈而明亮,絕無陰謀和謊言。”這一評價是否可稱得上褒義,就由讀者來定奪了。
城市或地點:馬原省較為知名的城市有閔洛城(Min Low),這是一座位於香料大道上的小型貿易城市,曾一度被特羅斯的銅魔(Copper Demon of Tros)所佔領。另一個則是燕京城,這是一座極受北方蠻夷們歡迎的貿易城市,以馬匹和耕牛貿易著稱。
青屯省(Ch’ing Tung)
地理:青屯省範圍廣大,北至鹽原的邊緣,南至洪澤江和青屯江(Ch’ing Tung Rivers)的肥沃平地和溪谷。沿著洪澤江的西北面,銀色大道(Silver Road)一路穿過吐蕃,最終能抵達被遺忘的國度,儘管這條路遍佈危險。反之,沿著這個盆地一路向南前行,最終能抵達直隸省以及帝都。
歷史:在力朝時期,龍牆的建立為青屯省提供了安全保障,使其免受草原部落的侵擾。其肥沃的河流盆地也有益於樹木和青草的生長,青屯省由此成為了很多農耕氏族的家園,尤其以青族人為代表,他們在海朝時受到了不少當時統治者的壓迫。
人民:青族人是受龍除了直隸省的直隸人之外,規模最大的族群。青族人一般被其他受龍人認為有強烈的宗族主義,愛出風頭,極其熱愛冒險。儘管有著這些不良評價,他們也從不在意,並且認為他們才是宇宙的中心。青族人比其他受龍人都睡得更晚,他們喜好晚間去酒館飲酒和社交。他們熱衷於嘗試和發明新的食譜(儘管他們討厭羊肉),經常會將進口來的南方水果和肉類混合在他們本地的食物中食用(典型的就是一道將蛇肉和菠蘿燉在一起做得又燙又辣的菜餚)。
城市或地點:壽觀城是青屯省的一座主要城市,從燕京出發的寧唐大道(Ningtang Road)橫穿其中。岱東城(Taitung)則是青屯省內一座主要的沿河城市,其位於始皇帝運河(First Emperor’s Canal)的南段終點。商敨是一座小型的農業城鎮,以其所產的良茶和大米而聞名。當然,青屯省內最重要的還是那些沿河城市,他們坐落於綿延的洪澤江流淌塑造成的河谷附近,聞名於受龍國內。這些城市包括:彌山城(Mi’Shan),一座位於洪澤江北段的小型城市,以其附近的瀑布以及城中巨大的觀音廟(Chung Tao shrine to Kwan Ying)而聞名。鐸明城(To’Ming)是一座貿易城市,同時也是皇帝的夏宮。此外還有佔福城(Cham Fau),這是一座繁榮的沿河市鎮,也是白虎宗(White Tiger Monastery)和王霍門(martial arts school of Master Wang Ho)的所在地。
聖地省(Sheng Ti)
地理:聖地省的大部分地區都是起伏的群山,因而梯田遍佈於其中。群山之中有大量的洞穴和小而茂密的森林,適合各式各樣的生物居住。聖地省也以其為許多變化靈(hengeyokai)氏族的家園而聞名。
歷史:當第一王朝的倖存者被趕往南方時,聖地省是這些難民的第一處定居點。當時,聖地省的原住民教會了這些外來者種植水稻的技術,由此為帝國於這一處新的盆地重新建立提供了食物基礎(在此之前,受龍人還是以粟為主食)。隨後經過了數個世紀的時光,外來者與原住民已融合成了一個民族,成為了日後新生帝國的基石。
人民:聖地省的人民普遍身材矮小,鼻子扁平,且品味獨特挑剔。這種品味體現在他們文化的許多地方,如這裡盛產優秀的詩人,玉雕藝術和精緻的禮儀也流行於此。聖地省還以盛產美女聞名,她們身材勻稱,舉止優雅,裝扮華麗。聖地省的名妓也由此成為許多詩歌歌唱的主題。
聖地省鬱鬱蔥蔥的森林地區還是許多精魂以及變化靈的家園,據說聖地人精緻優雅的文化和普遍矮小的身材也與這些生靈的影響脫不開關係。的確如此,聖地省是帝國境內少數允許狐狸精(fox folk)以及其他變化靈公開露面的地區,即便是以半人半妖的形態出現。
城市或地點:洛山城(Lo’Shan)坐落於聖地省的海岸,這是一座中等規模的港口城市,有著通往倭國和小櫻國的貿易航線。內陸城市則有西豐城,這是帝國歷史上的第二座首都,以其中的塊壘著稱,據說是巨人建造了這座巨大的岩石堡壘。
倭瞰省(Wa K’an)
地理:倭瞰省緊鄰著聖地省,向東一直延伸至海邊一系列高大的白色懸崖處為止。倭瞰省的海岸遍佈著大大小小的峽灣,非常適合漁業和採集珍珠。在晴朗的時候,當地人會聲稱能穿透海上的迷霧直接看到遠方的倭國。
歷史:倭瞰省最初是由從北方逃難而來的難民部族和小國部落所發掘,他們不容於帝國,因而繼續遷徙至此。在定居下來後,這些部落或國家維持著各自為政的狀態,並很快為了土地和資源開始互相攻伐。在那時,倭瞰省分裂為了數個部分,其自身也成為了帝國國內各大貴族家族互相爭鬥的一個緩衝地帶。隨著時間的推移,倭瞰省成為了一個權力或軍事衝突受害者的流放地或庇護所——由於它(秘密地)與倭國保持著長期的軍事聯繫,倭瞰省看來還可以保持這種中立狀態很長一段時間。
人民:倭瞰省的人一般被稱為倭卡(Waka),他們外表上看起來和亞仲省的人極為相似(儘管他們自己會對此表示強烈的否定)。他們性格上融合了聖地人的詩意以及亞仲人的精明。他們情緒豐富且嗜好飲酒。倭卡中的大多數都是漁民,他們勤勞地奔波於倭瞰的峽灣峭壁之中,努力謀得一份口糧和生活。
城市或地點:湘城(Hsiang)是倭瞰省的一座小型港口城鎮,以漁業聞名。這裡也是不少反叛的倭國貴族的避難地。
亞仲省(Ti Erte)
地理:亞仲省遍佈山丘和峽谷,其中點綴著大大小小的村莊和梯田。若朝著這個行省的海岸線移動,則地形會變得陡峭和凹凸不平,山間也會遍佈更為濃厚的霧氣。
歷史:在第二王朝時期,受龍的大大小小的貴族為爭奪權力陷入了長期的血腥內戰之中。亞仲省就是這些衝突的集中地和主戰場,事實上,人們相信亞仲省長期以來縈繞在可怕的“斷頭鬼”髕魔羅(Pin Mo Nom)的恐怖之下。
人民:亞仲省的人精明且孤立,對於其他的受龍人來說,他們則以極具商業頭腦而聞名。他們極為理性,看重實用,是討價還價的好手。外表上,他們有著中等的身高,眼窩較深,多留著長髮;喜好穿著又重又長的刺繡長袍以及戴著錐形帽子。帝國內絕大多數的銀行家和放貸人都來自亞仲省。
城市或地點:亞仲省的遼北城(Liaopei)是一座大型城市,以其辛辣的飲食口味以及和聖地省長期的交戰歷史而聞名,其橫跨了一條從西豐發源的河流。青島城(Tsingtao)則以釀酒著稱,其所產的啤酒和白酒盛行於受龍國內各處。
洪澤省(Hungtse)
地理:洪澤省以上洪澤江(upper Hungtse river)及其支流長蘆江的部分地區為邊界。這是一塊茂盛肥沃的土地,從東南方向的開闊平原出發,結束於海岸邊的懸崖峭壁。大量的稻米和茶葉種植於此,絲綢也是洪澤省的主要產物。
歷史:洪澤省最初由和朝所開拓,最初的開拓者是一些從亞仲省和聖地省的戰爭中逃難而來的貴族。失去了軍隊,這些貴族最終融入了他們所帶來的農耕人群,從而以一種更為和平的方式開拓這片土地。在海朝的晚期,南方來的商人將蠶引入了洪澤省,該地對於蠶良好的適應性很快使得此處的絲綢業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631年,也就是“共饗”(Sharing of Meals)政策頒佈後不久,帝都由西豐城遷到了洪澤省的海昇城(Hai Sheng),直到859年的象牙疫(Ivory Plague)搗毀了這座城市。
人民:洪澤省的人民以健談和熱情好客聞名。總的來說,他們都是樂天派,儘管有句不友善的俗諺如此形容他們:“如果說地上一切事物都有在天上的對應,那洪澤人只有可能對應天帝養的雞,整天嘰嘰喳喳個不停!”洪澤省豐富的農產品使得洪澤人在食物方面早已擺脫了溫飽階段,發展出了精緻豐富的菜餚和口味;他們的廚師遠近聞名,帝國國內的各大家族都能找到來自洪澤的廚師。正是他們發明了煎餃,目前這一菜品正風靡全國。
城市或地點:齊林城是洪澤省內最為知名的城市,它原本名為海昇城,是帝國的第三座首都,後來以一頭於象牙疫時期造訪該城的麒麟而命名,這頭麒麟於此期間挽救了無數人命,因而,齊林城的百姓至今還相信著該城一定得到了天帝的特別眷顧。洪澤省內還有數不盡的小城和村莊,其中較為知名的有臨順城(Linshung),這是一座位於鐸禪谷(To Chan Valley)的小型農業城鎮。
直隸省(Wang Kuo)
地理:直隸省是目前的帝都得龍城的所在地。這個省份位於長蘆江和洪澤江之間一塊肥沃的新月地。整個區域水網密佈,因而農田都得到了極好的灌溉。目前帝都的絕大部分都是在之前火災過後的基礎上重建而來,這件事發生於2050年。
歷史:儘管直隸省一直以來都以人口眾多著稱,但直到869年的象牙疫摧毀了前帝都海昇城,直隸省才總算成為帝國的權力中心。在麒麟的建議下,倖存的皇室成員逃難到現今的直隸省,他們在一座位於上洪澤江的小城處停歇定居下來,並將這座小城認定為了新的首都。伴隨皇室這一舉動而來的則是大批同樣逃難至此的人民,他們蜂擁至新的帝都及附近的賓州城(一座以文化發達著稱的城市)。在2050年,一場巨大的火災幾乎摧毀了得龍城,但很快在這場火災過後的廢墟之上,得龍城又得到了重建。
人民:直隸省的人口是全國各省中最多的,佔到總人口的約40%。直隸人以他們無時無刻的禮貌、富有教養和極度精緻而著稱。如在衣著外表上,直隸人的衣著風格從來都是整個帝國的時尚風向和追逐目標。在文化娛樂上,直隸人所作的文學作品以及戲劇也同樣風靡全國。他們一般有著中等的身高和體型,女性喜著旗袍(cheosong),這些服裝均由上等的絲綢所製成。此外,還有一句名諺是用來形容直隸人的巧舌如簧和舉止優雅,此為“她的皮膚光滑的就如直隸人的口才一般。”
城市或地點:得龍城是目前受龍帝國的首都。附近的賓州城則是一座貿易和交通的樞紐,其也以作為帝國的文化中心而著稱。
海原省(Hai Yuan)
地理:海原省沿著上洪澤江的西南角出發,其土地類型也慢慢由河流平原變為叢林和沼澤,最終抵達一片臨海的產鹽區域。海原省內遍佈水灣和河溝,同時叢林密佈,這些都使得海原很難發展傳統農耕,但這些地形卻為海盜、走私者以及其他的匪徒提供了極佳的藏身處,直至今日,海原省的匪患依然不絕如縷。
歷史:海原省原本名為卡拉汀省,的確,這座著名的城市至今依然是海原省的首府。在海王們統治帝國的時期,這片土地的絕大部分區域都是沼澤和叢林。在海朝的第一位皇帝秦(Chin)的統治期間,他下令對卡拉汀及其鄰近區域進行改造,築堤排水,最終成功地將這座城市的所在地區改造為了一處肥沃的農耕地區。為了紀念這一行為,海原省才改為了如今的名字。
人民:海原省人民熱愛冒險,但同時也高傲自大、固執己見以及舉止粗俗。他們可能是整個帝國中最為自負的群體,愛好炫耀自己。一個海原人會藉著任何機會炫耀自己的任何一件功績,僅僅因為他相信著自己高人一等。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海商,但偶爾會成為海盜,海盜往往會以船為家,這樣好在衝突中佔得先機。他們極少吃肉,魚是他們最愛的食物,並且從小櫻人那裡學會了生魚壽司和生魚片的做法。海原省的男性與聖地省的女性一樣出名,後者以其空靈的美貌聞名於全國,而前者則以其極度的英俊而享有同樣的盛名。
城市或地點:卡拉汀是海原省最大的城市,它也是極富傳奇性的海王們的家。同樣位於海岸邊的還有道欣城(Taoshin),這是一座大型港口城市,主要與更東邊的國家進行貿易。在那些被排乾的原沼澤區域,有著基隆城(Keelung),其位於一處高地,以其所產的茶葉和質量極佳的絲綢著稱。山新城(Shansin)是一座重要的軍事城鎮,坐落於與土龍的邊境,同樣位於與土龍邊境的還有廟嶺城(Meoling),這兩座城內都充滿了陰謀和詭計。在叢林裡,還有一座已幾近是廢墟的城市名為壽陽城(Shou Yang),這裡曾是黑豹教(Black Leopard Cultists)的盤踞地。
高山省(Kao Shan)
地理:高山省境內四處是山峰和山谷,山谷間有著不少肥沃的土地可供耕作。高山省內有數條偉岸的瀑布,在某些地方,這些瀑布能達到近1000英尺的高低差。有不少山口常年籠罩著迷霧,冬天時則會下雪,這些山口往往能通向吐蕃。
歷史:高山省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邊境省份,它最初為吐蕃人所開發,這些吐蕃人來此尋求可耕作的土地。現在則是很多貴族和官員的流放地。直至今日,高山省的人口依然稀少,來到這裡也被很多官員視為對於他們的殘暴或腐敗的懲罰。
人民:高山省的人民被受龍的其他人看作是野蠻未開化的山民。他們是優秀的戰士,也是使弓的好手,但此外會被看作缺乏文化的人群。對於這些外人的看法,高山人毫不在意,並且會在適當的時候用拳頭來讓其他人閉嘴。高山人也是受龍國內唯一會以熊和老虎為食物的人群,他們甚至聲稱自己會吃龍,如果碰巧能抓到頭龍的話——這毫無疑問是一種自吹自擂。此外,他們的木雕技藝十分精湛,民間傳說也十分豐富。
城市或地點:垓山城(Kai Shan)是高山省內的一座城市,罪筒會(Tsui Tong)於985年佔領了這裡直至今日。這座城市被認為充滿了罪惡、腐敗和陰謀。
御夷省(Yu’I)
地理:御夷省充滿了高聳的山脈以及常年覆蓋於此的迷霧。御夷省氣候寒冷,時常下雪,在最臨近吐蕃的山口,大雪幾乎終年不停。農業在此相當少見,只有部分山腰處可見到耕地。御夷省以畜羊為主業——這也是唯一一處以畜羊為主業的地區。
歷史:御夷省幾乎唯一的作用就是作為通往吐蕃和西方的軍事要衝。御夷省的人民堅強且友善,但在前幾個王朝裡,殘酷的徵稅和頻繁的軍事行動使當地的人民不堪重負,最終導致了1771年的大叛亂。當叛亂結束時,第十六位皇帝秦(Chin)展現出了極大的寬容和智慧,他撤走了大部分原本駐紮於此的軍隊,並且賜予了御夷省高度的自治權,以此獲得了御夷人的重新擁戴。
人民:御夷人與高山人很相似,很可能起源於同一民族。他們穿著厚厚的外套,對他們的獨立性極為敏感——挑戰這一點可以輕易地激怒一個御夷人。
城市或地點:泰昌城是一座小型的軍事重地,並且這座城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已從官僚系統中獨立,保持著獨特的自治權。災異神廟是一處大型的祭祀場所,在8000年前由未知人群所建造,其位於名為高冰口(icy High Pass)的山口處。這裡已被廢棄了多年,也被認為是某種未知邪惡的巢穴。
楚原省(Chu’Yuan)
地理:楚原省遍佈一望無際的竹林,茂密的灌木,以及各種有毒生物。這裡氣候炎熱,空氣潮溼。靜止的水潭也於此隨處可見,縈繞著蚊子和水蛭。楚原省的人大多從事狩獵和伐木,農業於此極為罕見。
歷史:楚原省大大小小的竹林被認為是神秘和危險之地,大多數受龍人都會嘗試避開這些竹林,他們頂多會進入竹林進行伐木或狩獵活動。在2315年,隨著辛路和辛義泉之間的戰爭爆發,楚原由原本不具任何軍事意義的省份搖身一變,成為了與土龍接壤的邊境省份。目前,楚原省修建了不少軍事堡壘,駐紮著好幾支受龍軍隊,儘管這些軍隊很少離開他們的基地出外冒險。
人民:楚原省的人民多疑且孤立,他們的這些品性顯然是由受龍和土龍間持續了數代人的戰爭所塑造的,這些戰爭蹂躪他們的家園,殺害他們的親人。他們的服飾往往小巧而輕便,戴著同樣輕便的帽子。他們都是叢林生存的大師。他們也是受龍國內除了官員外唯一普遍畜胡的人群。楚原人同樣善於經商,這裡茂密的竹林為他們提供了珍貴的木材、動物和草藥,他們以此來與其他人做貿易。他們獨特的菜餚也同樣出名,胡蘿蔔、猴子、蛇以及其他不尋常的動植物都是他們會食用的食材,這些食材會混合著一種極辣的調料一起烹飪。
城市或地點:煙臺城(Yentai)是一座坐落於洪澤河谷(Hungtse Valley)邊緣的重要城市,來自吐蕃的商人經常會於此貿易。岱敦城位於下洪澤江(lower Hungtse)的一處交叉口,商人們經常於此交易稀有的草藥或其他藥物。這裡的食物也以極其辛辣而著名。楚鼎城(Chu Ting)是一座工匠城市,其位於大竹林(Great Forests)的邊緣處,此處盛產風靡全國的紅木傢俱。稟東城(Ping Tung)是星燈廟(Temple of the Shingten)的所在地,這裡是白蛇宗(White Snake)的根據地。黎平城(Li’Ping)是一座位於東浦大道(Tungpu Road)上的軍事城鎮。
天倫省(Tien Lun)
地理:天倫省飽經戰亂,一些地方已幾乎完全荒廢。新的城市建立在舊址的廢墟上,然後又被搗毀,更新的城市繼續於此建立,如此循環往復。寇蕩大道(Kow Tang)曾經穿過整個省份,但一場地震已將其撕裂為了數段。這裡看不到希望,甚至見不到神廟,這片土地已幾乎被放棄。
歷史:天倫省是受龍與土龍之間漫長戰爭的主戰場。這裡遍佈著斷斷續續的毀壞的道路,也是血麥之戰(Battle of the Crimson Wheat)的發生地(2315)。在那之後,這裡還發生了數起小規模的戰役,包括察洪釵要塞叛亂(Betrayal of the CaHong-Chwi Garrison)、銀雲之戰(Conflict of the Silver Clouds)以及鐵錘之戰(Battle of the Hammer)。天倫省現在的忠誠頗受懷疑,皇帝也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來保住這個省份。
人民:天倫省的人民來自直隸省,他們也與直隸人長得十分相像,光滑的皮膚,清澈的眼眸以及中等的體型。但是,也僅止於此了。長年的戰亂塑造了天倫人富有敵意、暴力和殘酷的性格。他們喜好殘酷的陰謀和鋒利的刀刃。他們通常難以得到其他受龍人的信任,而同樣的,他們也以強烈的排外行為作為回敬。常言道:“絕不可與天倫人合作,他們會是危險的同伴,無信的情人。作為敵人時,他們會更加變本加厲。”
城市或地點:天倫省的中心是舟州城(Chow-thou),這座城的一半現已是廢墟,毀於受龍與土龍的戰爭。這座城在過去200年裡反覆易手,有不少地方已只剩下磚瓦土塊。
荒木省(Arakin)
地理:荒木省全是陡峭荒涼的山脈,一路延伸至楚原省及其中的竹林。
歷史:荒木省被認為是一個已然停滯的荒涼省份,除了它的東部邊境,其他地區都沒有絲毫的重要性。這個省份在歷史上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不可思議宮殿曾於413年出現於此,當地人至今還在談論著這件事。
人民:同高山人一樣,荒木省的人民也是兇悍的山地居民。
城市或地點:荒木省唯一值得一提的城市是其首府瑟貢城(Sei Kung),不可思議宮殿曾經出現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