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卡牌(如天賦卡,武器,共鳴卡等)
在體系中最重要,甚至是勝負手的卡牌,十分值得放棄大部分卡去尋找
(2)針對敵方的卡(如護法之誓,送你一程等)
看到召喚流就可以無腦找護法之誓,用一次對面就夠嗆;反之則沒必要了
(3)改骰子卡(如最好的夥伴,騎士團圖書館等)
至少需要一張,首回合斷節奏巨傷無比,後期運營起來問題就不大了
(4)高性價比卡(如蓮花酥,交給我吧等)
一些十分實用的卡,不一定是剛需,但能穩定創造收益
(5)適合前期打出的卡(如流蘇,群玉閣等)
在前期能發揮巨大作用的,或者是越早打出,收益越高的卡
(6)功能性卡(如白堊之術,鶴歸之時)
這類卡不算特別重要,比較看使用時機,用得好有十分不錯的收益
優先滿足1,2,3;如果急缺(一個沒有),4,5,6可以視情況放棄
卡牌的歸類在不同的陣容,各有不同,可以參考後文的卡牌推薦做出判斷
(1)第一回合普遍是最安全的回合,此階段大家的爆發能力都偏弱。但也並非絕對安全,依然有隊伍能在首輪使敵方減員
(2)一般會選擇讓核心角色發育(充能),或者讓輔助角色攻擊掛元素,給輸出手創造進攻時機
(3)但如果對面是高爆發陣容(刻晴雙火),而你又處於後手,最好讓聯防角色(如行秋)來抗一下,省的對面直接快速切換暴起秒人
(4)像行秋這種,即需要充能,又能後手聯防的角色,在後手首發是個不錯的選擇
(5)而班尼特這種十分依賴大招,又能配合隊友打反應的角色,在先手首發打速攻也不賴
(1)按順時針從左到右,為1,2,3號位,即左是右的上一位
(2)正常來說是無所謂的,除非對面有能改變你出戰角色的方式
如,超載和琴的E,都能是你的出戰角色變為下一位(右邊那位)
而砂糖的E則是變成上一位(左邊那位)
(3)另外,如果你帶著鶴歸之時,就可以將有combo(配合)的角色,順時針連著放在一起
要是你的陣容整體偏防守,也可以在核心角色後面放一個角色聯防
(4)所以比較推薦的排序是—聯防,主核,次核
(1)也就是戰鬥環節,基本就是回合制,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
(2)切換角色,或者釋放技能後,都會輪到對方行動,這叫戰鬥行動
(3)打出卡牌,元素調和都屬於快速行動,不會跳過回合,可以繼續行動
(4)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卡牌也屬於戰鬥行動,釋放後也會輪到對方行動
(1)七聖召喚同樣離不開多樣的元素反應,善用元素反應,同時儘量不然對面反應你,將是致勝的關鍵
(2)與原神的元素反應類似,帶屬性的傷害就能給對方掛上元素(除風巖外,只能後手上元素)
(3)元素反應如下(先後手元素無影響,除風巖)
(1)對敵方後場的兩個角色,造成的物理傷害(灰字)
(2)除非描述裡說了(甘雨的天賦),否則任何手段都無法增加該傷害,寫著多少就是多少
(3)同時穿透傷害是無視護盾的,即是後臺角色有護盾一樣會扣血
(1)召喚物會生成在右手邊的召喚物區,一般有單獨的圖片框的就是了
統一在回合結束後攻擊(除非有描述,說可以連攜攻擊)
(2)其他的全部為狀態(如香菱,凱亞,行秋的大招),在滿足一定條件後(普攻,移動等)才能觸發
(3)但無論是召喚物,還是狀態,都不視為技能,它們攻擊不會觸發任何,需要使用技能才能觸發的行動
(1)七聖召喚中存在著許多的狀態,也可以稱為buff,有著各式各樣的作用
點擊角色,就能比較清晰的查看
(2)大部分buff都是跟著出戰角色走的(描述為出戰狀態),少數會綁定(描述為狀態)
(3)此外,食物類buff是誰吃歸誰,debuff也是綁定的,不會跟著出戰角色走
(1)說是護盾,其實就是減傷類buff,也包括行秋這種滿足特定條件,才能減傷的護盾
(2)一般是跟著出戰角色走的,個別與角色綁定的(描述為狀態)會留在後臺
(3)後臺的護盾也可以抵擋傷害(如擴散),但不能抵擋穿透傷害
(1)在食用任何食物後,都會陷入飽腹狀態,本回合無法再次食用食物,直至下回合解除飽腹
(2)所以正常建議帶3~4張食物,即能穩定創造收益,且不會顯得多餘(帶食物袋另說)
(3)食物卡中蓮花酥十分好用且通用,建議所有卡組都帶兩張
此外可以帶0~1張土豆餅,其他看需求可以帶薄荷卷那些
(1)支援牌會生成在左手邊的支援區,召喚物則是在右側
上限都是4個,若還要繼續放置,則需要選擇一個替換才能放置
(2)卡牌右上角的數字表示剩餘可使用次數,或者疊層次數
左下角為治療量或傷害量
(3)部分卡牌若未滿足生效條件,是不會生效的,且不消耗剩餘次數
(4)觸發條件有行動開始前,結束階段等,大部分是結束階段
(5)結束階段生效卡的觸發順序,根據結束的先後,依次為
先結束者的支援牌,召喚物;後結束者的支援牌,召喚物
(四隻奧茲是我P的,不可能出現的,只是為了表達攻擊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