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結論:翻身了,但只翻了一半
新一代酷睿Core Ultra 200S系列CPU,也就是代號Arrow Lake-S的桌面CPU產品,作為全面更新的一代產品,最大的升級在於溫度功耗等能耗比指標上終於追上了競品。在取消了超線程之後,同為8P+16E核心的情況下,多核性能還有所上漲,主要還是得益於小核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同時溫度功耗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默認狀態下能耗比相比上代有了大幅度改善。不過絕對性能上限方面,相比於上代產品提升不夠明顯,新的CUDIMM內存的高頻優勢也暫時發揮不出來,現有13、14代Core用戶,如果沒有遇到穩定性問題,在打遊戲方面確實不用升級,不過生產力方面倒是真的提高了不少,也更加穩定了。最重要的,面對ZEN5的壓力,Core只翻了溫度功耗這一半,性能這面還沒有完全翻過來......
不過在這個當口,如果還是想裝一臺高端Intel平臺機器的話,“買新不買舊”是當仁不讓的選擇,畢竟搭配的ROG Maximus Z890 Hero主板,真的是各種拉滿,也算是對得起這顆CPU了!
前言:
當年在PC業界,在著名的“摩爾定律”漸漸無法適應業界的發展之後,Intel提出來過一個“Tick-Tock”戰略,最初是計劃將CPU的更新拆分成像鐘擺左右擺動一樣的兩個階段,即工藝更新的“tick”階段,以及架構更新的“Tock”階段。
然而在2014年前後,原本一年擺動一次的鐘擺tick(2006年32nm Clarkdale)——tock(2011年新架構Sandybridge)-tick(2012年22nm的Ivy Bridge)-tock(2013年的新架構Haswell)也慢了下來,由於此時生產工藝上出現了瓶頸,2015年原本的Tick,新工藝14nm的Broadwell幾乎沒有幾個桌面消費級產品,跳過了一代,直接到了2016年的Tock Skylake,也就是大家熟知的i7 6700K那代,確實很強悍,但是也確實還是四核飽受詬病,到了2017年新工藝進一步瓶頸,tick不下去了,變成了優化Optimization,推出了第七代CoreKaby Lake,也是時間第二短(9個月)、爭議最多的一代,但是確實非常經典,至今還在不少人電腦中勤懇工作。
面對銳龍的兇猛攻勢,陷入瓶頸的Intel又連續推出了三代Optimization節奏的產品,簡單粗暴的加核,分別是2017年6核的8代Coffee lake、2018年8核的9代Coffee lake-Refresh、2020年10核的10代Comet Lake。然而此時對面銳龍都刷到7nm工藝了,儘管TSMC的工藝數字和Intel的工藝數字不能簡單比較,但是這邊Intel 14nm還是壓力太大,新工藝又遲遲不能在桌面平臺落地,只能在2021年又上了一個“半代Tock”——架構升級但是核心數量變回8核的11代Rocket Lake,總算是勉強回到了原來“Tick-Tock”的節奏。
可惜的是11代Rocket Lake表現並不好,畢竟用移動平臺上的新工藝+新架構強行套桌面平臺的老工藝,結果成了史上最短命的一代,在現任Intel CEO Pat上任後,11代Core僅僅持續了7個月就被全面升級Intel 7工藝+大小核架構的12代Alder Lake所取代,這也是近幾年來最經典的架構之一,也算是終於打了一回翻身仗!
不過接下來的幾年中,Intel又重回10年前的老路,連續兩代工藝都沒有更新,一直都是優化階段,小改款推出了13代Raptor lake和14代Raptor Lake-Refresh,移動平臺的新工藝新架構Meteor Lake又沒敢上桌面平臺,這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了,這兩代產品最近被曝出有BUG,直接導致Intel股價嚴重受挫,急需一位英雄踩著七彩祥雲來拯救風雨飄搖的Intel——這就是今天的主角,全新Core 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代號Arrow Lake-S的桌面級CPU。
有什麼變化?
從桌面平臺的角度來看,這代Core Ultra算是像12代Alder Lake一樣完全更新的Tick+Tock一代,不僅工藝從Intel 7升級為移動平臺的先進Foveros 3D封裝,結合了Intel 3、TSMC N5P、TSMC N6等等不同工藝封裝在一起,相比14代Core不論是在製造工藝、CPU架構、核顯架構、IO接口等等都進行了全面的更新,搭配的主板換成了LGA1851接口的800系列,內存則支持新的高頻率內存CUDIMM DDR5,以及增加了獨立的AI處理單元NPU,最重要的則是能耗比終於達到和競品差不多的水平了......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改變,就是全面取消了有23年之久歷史的Hyper Thread超線程技術,超線程技術最早發佈於2001年的Northwood核心的奔騰4,能夠實現看起來“單核變雙核”的神奇效果,不過後來隨著核心數量越來越多以及效率越來越高,這個功能在Intel CPU上也越來越雞肋,產生了很多額外溫度和功耗之外,對於遊戲性能來說甚至還有副作用。
這代隨著CPU架構的革新,新的E核(能效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多達16個E核的性能已經完全可以覆蓋原本需要超線程來頂上的多任務場景,於是這次就全面取消了超線程,從原來14代的24核32線程變成了這代的24核24線程,線程數少了25%,但是總體多線程性能還提升了大約20%!這就是新架構的威力!
除此之外,這次的新平臺也支持全新的CUDIMM DDR5內存,這種全新的內存在普通的DDR5內存上增加了頻率驅動單元,以比較少的代價換取了更多的頻率提升——可惜現階段還是初步階段,頻率提升相對於傳統DDR5還不明顯,成本還增加了一些,但是潛力還是巨大的,已經有廠商展示了DDR5 9600MHz的CUDIMM樣品,上市在即,目前能說目前的狀況未來可期!
開箱!
說了這麼半天,還是來看看今天的主角吧!零售版本的Intel Core Ultra 9 285K,本次發佈的旗艦產品,首發售價據說是4799,對標的就是目前AMD的旗艦銳龍R9 9950X,比9950X首發價格便宜了100,不過這兩天9950X已經調整到4299了......
這代U9終於換成了酷炫的黑盒,不過包裝盒體積和上代完全一致,內包裝由酷炫的硅片包裝換成了一個紙內盒。
CPU的底板PCB也和上代完全一致,頂蓋稍微長了一點,高度一致,從背面的觸點來看,主要是在LGA1700一圈增加了一部分觸點,中間一圈也補了一些,因此雖然是LGA1851,但是依然兼容上代的LGA1700散熱器,這點好評!
隨著這顆CPU的到來,這張華碩ROG Maximus Z890 Hero主板也總算是圓滿了,這代ROG主板一如既往的頂,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基本都給了,也算是為了Core Ultra鞠躬盡瘁了!
具體測試平臺:
CPU:Intel Core Ultra 9 285K
Intel Core i9 14900K
AMD Ryzen 9 9950X
散熱器:ROG 龍神3 Extreme 360 一體水
主板:ROG Maximus Z890 Hero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ROG Crosshair X780E Hero
內存:芝奇TridentZ5 CK CUDIMM5 8200MHz 24GB×2
芝奇TridentZ5 RGB 7200MHz 16GB ×2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4090FE 24GB
SSD:金士頓KC3000 1TB
電源:ROG Thor II 1200W
測試成績
這次我們先來看Core Ultra 200S這次進步最大的方面吧:溫度和功耗!得益於最新的Intel 3工藝以及去掉了超線程,還有嚴格遵守Baseline的默認設定,再加上新龍神3Extreme散熱器的共同壓制,成功地把TDP 125W、實際功耗240W左右的U9 285K壓制到了80攝氏度以內,和9950X默認相當,這幾年Intel滿載溫度最低的一次!平臺功耗上也......略高於默認狀態下的9950X,但是比baseline的14900K低了40W左右,確實有了不小的進步!
然後是進步還可以的部分:理論性能,儘管少了8個框框,功耗溫度也低了,但是多線程性能確實是目前默認狀態下最高的——高出了默認狀態下的9950X一丟丟,恰如7950X vs 14900K那時一樣,控制得可謂剛剛好,單核則繼續當仁不讓地拿下了頭籌,但是領先幅度確實是越來越小了——畢竟這次頻率上相比14900K還低了0.3GHz,單核心性能的提升被頻率差距吃回去了一點。考慮到新的Arc核顯和NPU對AI的加成(這個回頭測),以及功耗的降低,如果是需要Intel平臺的生產力裝機的話,新的Core Ultra還是值得更換的。
最後則是比較難繃的部分:遊戲性能。Intel倒是在前幾天的發佈PPT中比較誠實地宣佈了遊戲性能一般,不過實際成績測下來確實有點搞笑,不僅和對面遊戲性能公認不太行的9950X打得有來有回,甚至有的遊戲還不如14900K,最尷尬的是寄予厚望的8200CUDIMM超高頻內存,平均遊戲性能是低於普通的DDR5 7200內存的,個別遊戲能贏一丟丟,但是輸的就更多了!總體來說,如果是單純打遊戲的話,確實沒必要換新平臺——要換,也不是現在換,起碼等更高頻的CUDIMM出來再說,現階段是又貴又倒吸,這誰受得了!
CUDIMM有優勢嗎?
有,但不是現在!對於遊戲來說,內存的延遲比帶寬要重要一些,畢竟遊戲的數據交換還是相對比較少的,但是CUDIMM等於是用了一部分延遲換取了更高的帶寬,就如每代內存剛換代的時候,由於頻率還沒有起來,就會出現內存性能新不如舊的情況,而目前CUDIMM就剛好處在這個階段,價格高延遲高頻率低,並且由於Core Ultra的3D封裝的緣故,芯片間內存延遲增大,第二代的Foveros 3D封裝在這方面顯然不如AMD打磨了N代的Chiplet封裝延遲低。因此在現階段,負責任的說,在CUDIMM頻率沒有提升到9000MHz這樣普通D5內存達不到的頻率之前,8200MHz這樣的頻率的CUDIMM,真的就只剩下貴了......好在Z890主板也兼容普通內存,打遊戲的話便宜的DDR5 7200MHz就足夠。
↓雖然CUDIMM的內存帶寬提升了接近20%,但是延遲也提升了差不多水平,這對於遊戲應用來說,完全是得不償失。
對比被人吐槽了很久的AMD Chiplet,雖然內存8000 Gear4的跑分還不如6400Gear2,但是6400的內存延遲帶寬什麼的已經優化的很到位了,AMD吃粗糧,好養活!
結論.....結論在最上面,看到這裡辛苦了,近4000字的長文,點個贊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