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能記得初次觀看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時給我帶來的震撼,這部電影拓寬了我對超英電影的認知,意識到原來超英也可以很嚴肅。作為DC的招牌,電影方面自從大本的蝙蝠俠後一直都沒什麼動作,相比於諾蘭的社會犯罪和大本的超級英雄,不知道這次的《新蝙蝠俠》走的什麼路子。
長達三個小時的觀影時長沒有讓我昏昏欲睡,相反,在影片的一開始,我就被其獨特的切入角度和美術風格所吸引。劇中所出現的一個又一個重要角色接踵而至,貓女、企鵝人、法爾科內和謎語人錯綜複雜的關係編織出跌宕起伏的故事營造了一個不同以往的蝙蝠俠形象,這些且聽我一一道來。(以下內容含有輕微的劇透)
重回老本行
經過多年超英的狂轟濫炸,很多人可能都忘了蝙蝠俠除了哥譚第一公子哥、黑暗騎士這兩個身份外的另一個老本行——偵探。而《新蝙蝠俠》卻想起了這一茬,並在177分鐘中,為我們獻上了至少一半的偵探時間。尤其是在影片的前期,你完全可以將布魯斯的戰甲脫掉,將其當作一部偵察推理片來看待。
這也讓我感嘆,DC終於迴歸了老本行,我已經很久沒有想起來,DC全名是Detective Comic(偵探漫畫)了。
影片整體的基調很像《十二宮殺手》(一部關於連環殺人案的懸疑片)。謎語人作為影片的頭號反派,在殺人行兇後總會留下密碼、線索,讓蝙蝠俠疲於奔命。雙方在相互的博弈中牽扯出越來越多的勢力,人物的關係也越發錯綜複雜。
以謎語人、蝙蝠俠的博弈為主線,以偵探視角在懸疑氣氛下尋找事件、推動事件,並在每一個節點設置一場爆炸、飆車的戲碼。這樣經典而紮實的架構使得影片在3個小時中時刻充滿了劇情的張力。爆炸和打鬥作為商業需求,偵探這樣的“文戲”就成為了影片主旨的核心。
遺憾的是,蝙蝠俠雖然重回老本行,但我對影片中整體的偵探推理的演繹並不滿意。
首先,布魯斯作為一個天才,反應似乎太快了,以至於在我剛剛看到線索,甚至還沒辨別出證物是什麼的時候,他就已經將現場復刻了出來。電影沒有鏡頭的暗示來與觀眾互動,推理過程也只剩下蝙蝠俠臉部的特寫,緊接著的,布魯斯用低沉的聲線說出真相。我的思緒只能被布魯斯急匆匆地推到下一個地方,一臉懵逼。當我想要回味思考一下時,下一個線索伴隨著爆炸就出現了。
其次,雖然沒有細緻的邏輯線索,但對社會問題的探討,是《蝙蝠俠》系列作為超英電影獨一無二的地方。《新蝙蝠俠》中的推理也理應更偏向於社會派推理,而非本格派。上述的問題,似乎並不嚴重。
但遺憾的是,《新蝙蝠俠》對社會生活的刻畫,也過於零散且膚淺,並沒有深入刻畫出哥譚某一方面的問題,只是告訴你階級分化嚴重,民不聊生。頭號反派謎語人原本是一個深入刻畫,以小見大的完美載體,只可惜,直到最後,他的動機和目的都無法讓我有所觸動。這也是本片最大的問題。
而隨著影片的這部分根基不夠穩固,電影的高潮部分也顯得空洞無力。影片後半部分明顯沒有前期那麼精彩,同時也有些不合邏輯。謎語人的號召力和哥譚水壩了豆腐渣工程讓我陷入沉思。影片最後蝙蝠俠拿著火炬引導水中的民眾,也實在有些刻意過頭了。
電影在中期有一個重要謎題:帶翅膀的老鼠。布魯斯和戈登花了很久才找到答案,是蝙蝠。嗯······這樣的謎題我不能說它蹩腳,但肯定稱不上驚喜。
關於這個新蝙蝠俠
由於《蝙蝠俠》系列流傳下來的角色形象過於經典,這裡有必要討論一下角色本身。
我認為,《新蝙蝠俠》的角色塑造是成功的。
與前兩位導演的《蝙蝠俠》系列聚焦於蝙蝠俠的中年時期不同,《新蝙蝠俠》中的布魯斯·韋恩剛剛出道成為蝙蝠俠兩年,如果是按照漫畫的設定,影片中就是27歲。此時的他正準備憑藉著十多年來的積累,依靠自己的武術、體魄、科技以及偵探能力,去拯救那個他心心念唸的哥譚市。
本部影片布魯斯全程緊繃,滿腔怒火,面無表情
他希望正義能夠得到伸張,能夠消除哥譚市的一切罪惡。初生牛犢不怕虎,充滿憤怒,不顧一切。這就是《新蝙蝠俠》中的布魯斯,也是影片前三分之二的主題——復仇。他要將自己的熊熊怒火傾瀉到這座城市的罪犯身上。(別問我怒火從哪來的,問就是珍珠項鍊)
在前期,你能夠看到布魯斯對一切都抱有兇狠的敵意,甚至也包括阿福。至於那個笑臉相迎、阿諛奉承、圓滑處世的布魯斯·韋恩,想都不用想,此時他完全就是個一個愣頭小青年。
這是在瞪阿福,你能信?
同時這一作也刻意將布魯斯更加狼狽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為的就是更多地展現蝙蝠俠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乍一看真的有點像小丑)
與此同時,在黑夜中的表現也看得出,他還需要更多歷練。在處理小混混時,沒有過往作品中的從容淡定,往往是聲嘶力竭,氣喘如牛;而與謎語人鬥智鬥勇時,他總是慢人一步,疲於奔命。我當然不否認初出茅廬布魯斯的優秀,但他的的確確還需要更多磨鍊。
道具上也能看出,此時的蝙蝠俠是個菜鳥,裝備沒什麼黑科技
而到了後半段,你明顯發現布魯斯的確成長了。這種成長並不是與對手的鬥智鬥勇,作為一個義警在拳腳功夫上更加生猛;而是作為一個人,在阿福的親情和貓女的愛情滋養下,布魯斯成長了。他知道了自己需要守護的是什麼,知道哥譚是一座怎樣的城市,他變得更加深沉也更加銳利。
如果將蝙蝠俠和謎語人的博弈當作明線,那麼蝙蝠俠的成長就是暗線。從一開始的復仇、打擊罪犯,只知道自己一味的盲打莽撞,到最後挺身而出,保護哥譚的民眾。從復仇使者,到希望化身,這樣的轉變,在從前的蝙蝠俠電影中是不曾有過的。
這樣的蝙蝠俠塑造,也的確給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而關於蝙蝠俠這一角色的外形問題,個人也同樣覺得滿意。
之前在看預告片時,總感覺羅伯特·帕丁森的外形過於柔和和陰鬱,在體型方面也難以擔起蝙蝠俠這一重擔,有些瘦弱了,不過這些都隨著影片獨特的切入角度迎刃而解。導演馬特·裡夫斯還是很有兩下子的。
三角肌太小,顯得肩膀太窄。身材差強人意,一開始我對蝙蝠俠的形象很不滿
當然,電影中的其他角色同樣值得稱讚。貓女的外形和演出個人認為比不過安妮·海瑟薇,但也足夠讓你感受貓女這一角色的成長以及她與布魯斯之間的曖昧感情。
反派中企鵝人無論是演出還是形象都完美符合我在遊戲以及漫畫中的印象,他的演出時間雖然短,但是唯一使我感到驚豔的角色。狡黠兇狠,利益至上。聽聞這一版的蝙蝠俠同樣有著三部曲的計劃,個人很期待企鵝人的演出,畢竟輪不到企鵝人來當大反派,人家只是想要掙w,當個吉祥物跳出來緩解一下氣氛還是很不錯的。
而由保羅·達諾飾演的謎語人,戲份實在有些少。大多數時候他都帶著面具,完全看不到表情。只在最後露臉,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並且因為影片結構的問題,這個角色在整部影片中也談不上驚豔,只能說無功無過吧。
看似我戴上了面具,實則我摘掉了面具——謎語人
哥們一看臉就知道是老變態了
黑人演員飾演戈登警長,之前讓我很是擔心。但最終的觀影效果還算不錯,我想主要原因除了演員演技在線以外,還因為在故事發生的五天中,只有夕陽、大雨和黑夜與觀眾相伴。你叫個白人來,我也只能看到一團黑。(這點與遊戲相同,《蝙蝠俠:阿甘騎士》中,整個遊戲的流程發生在一夜之間,蝙蝠俠唯有暴雨、黑夜相伴)
這裡必須稱讚一下本作中哥譚市的城市風貌塑造。《新蝙蝠俠》讓我體會到了一個最為浪漫而真實的哥譚。並不是像諾蘭三部曲那樣,充滿寫實風格的現代都市色彩,而是將哥譚陰暗的靈魂,通過巧妙的光影把握表現了出來。配合上邁克爾·吉亞奇諾使用昂揚厚重的管風琴,營造出低沉的音調和急促的節奏,劇情在陰暗的城市與焦灼的氣氛中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前推進,影片帶來的整體視聽體驗絕對是一流的。
諾蘭在第一部還使用了特效渲染。第二部就是完全實景了
大本的蝙蝠俠是最像遊戲的,就連油膩厚重的光暈也很像《阿卡姆騎士》中虛幻三引擎渲染的效果
而這一代蝙蝠俠的場景更加乾淨,卻也更加深邃
說了這麼多,一句話,這部《新蝙蝠俠》值得一看。
這部電影的確有一些問題,對反派動機刻畫的淺薄影響了電影的上限,無法像一部嚴肅電影那樣耐人尋味,供人深入挖掘,但它絕對稱得上是一部佳作。馬特·裡夫斯導演將時間逆時針撥向了一個我們不熟悉的位置,在那裡展現了布魯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一部分。你可以通過那時候布魯斯的視角去觀察過去的哥譚市,這些在電影中都通過角色們的演繹和頂級的視聽表現得到栩栩如生的刻畫。相信我,看完這部電影,你一定會對蝙蝠俠有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