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裝機記錄,僅作分享,歡迎各位交流分享自己的裝機經驗。
開篇先要提醒那些想要換顯卡或是全新裝機的玩家,很多品牌指定店鋪購買RTX4070及以上的顯卡或是搭載此類顯卡的電腦整機,都可以獲得《黑神話·悟空》遊戲兌換碼,比如七彩虹、索泰、技嘉、華碩等等,剛好可以把購買《黑神話:悟空》的錢省下來升級其他硬件。購買前務必提前問清楚是否還有兌換碼,另外購買後注意及時領取並按要求兌換。
目前《黑神話·悟空》已經開始在 PS5 / STEAM / EPIC GAMES STORE / WEGAME各大商店開啟了同步預購,從2020年8月20日公佈到正式發售,《黑神話:悟空》讓玩家等了四年之久,但作為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的關注度卻一直不低,甚至在2024絲路春晚還聯動了《黑神話·悟空》。從相關試玩的視頻來看,《黑神話:悟空》畫質表現已經很出色,配樂、配音質量也比較高,至於遊戲操作體驗就只能等自己實際體驗後再做點評了。
在PC硬件配置要求方面,《黑神話·悟空》最低只需要GTX 1060或是RX 580即可在中畫質1080P下進行遊戲,在光追下進行遊戲則最低需要RTX3060,但也只是在中畫質1080P、光線追蹤低參數設置下,推薦的RTX4060參數設置也只是中畫質1080P、光線追蹤中,而推薦的RTX4080 Super雖然可以在4K高畫質、光線追蹤超高下進行遊戲,但價格偏高,所以我會選擇RTX 4070 Ti或是RTX 4070 Super,反正平時基本就是在2K分辨率進行遊戲。如果這兩類顯卡差價在400元以內,那麼我會直接選擇RTX 4070 Ti,否則的話我就直接選擇RTX 4070 Super,畢竟這兩款顯卡在遊戲性能並沒有拉開太大的距離。
問題是當前的各大自營店或是旗艦店已經把RTX4070 Ti下架,只能在一些第三方店鋪進行選擇,但價格也並沒有什麼優勢,所以我直接在RTX 4070 Super顯卡中進行選擇,價格預算就是5000左右。最後我是在三款白色顯卡中進行選擇,分別是技嘉雪鷹 GeForce RTX 4070SUPER AERO OC 12GB、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和索泰(ZOTAC)GeForce RTX 4070 SUPER 12GB X-GAMING OC,均採用了16 PIN供電接口設計,同時提供了3個DP1.4接口+1個HDMI 2.1接口,這三款顯卡目前均有附贈《黑神話:悟空》。就價格而言,三款顯卡里面索泰(ZOTAC)GeForce RTX 4070 SUPER 12GB X-GAMING OC要更有優勢。不過因為是白色主題的海景房裝機,顯卡自然是優先考慮純白色的,而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和索泰RTX 4070 SUPER 12GB X-GAMING OC都不算是純白色的顯卡,所以最後選擇的就是技嘉雪鷹 GeForce RTX 4070SUPER AERO OC。
作為技嘉雪鷹顯卡用戶,我看重技嘉雪鷹 GeForce RTX 4070 SUPER AERO OC的部分,除了例行升級的硬件規格以及白色機身設計外,還有沿用的風之力散熱系統、雙 BIOS 模式、造型強化金屬背板以及4年質保服務 (需網上註冊),另外默認的顯卡頻率高一些,為2565 MHz。
在CPU的選擇上,我肯定是直接選擇intel平臺,就是在intel酷睿13代和14代之間進行選擇,為什麼不考慮性價比高的AMD?一是用intel用習慣了;二是性價比高不高要基於你自己的判斷,又不是所有的AMD CPU都有性價比可談,我被狗東自營店的農企R7-5800X狠狠背刺過,所以即使我為了USB4接口主板購買了銳龍7 8700G,我也並不會推薦農企CPU,哪怕是一千四五的銳龍7 5800X3D,遊戲最低幀表現不及intel對應的CPU怎麼辦?積熱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只需要購買散熱性能更強的散熱器即可,只不過對某些人來說會額外增加預算。當然錢是自己的,想買什麼還是你自己決定。
正常來講我肯定會優先考慮i7系列帶K的CPU型號,但某東自營店價格相對偏高,貌似只能在i5-14600KF和i7-13700KF進行選擇,但我考慮到平時拆裝電腦會需要排查問題,還是會需要自帶核顯的CPU,所以還是最終還是選擇了i7-13700K,正常來講intel同一系列的KF和K價格相差就應該在200元以內。
CPU確定了就直接定主板,直接選擇D5主板,這點不用考慮,而且我更看重ATX主板的可擴展性,所以會直接選擇Z790主板,而不是B760M系列主板。雖然Z790主板價格要更高些,但堆料更強、性能更強、擴展性更強。目前的Z790白色主板品牌和數量有所增加,但供電插槽、內存插槽可以是黑的,但PCB版總不能還是全黑吧?所以就直接Pass掉華碩Prime Z790P,剩下的就是在技嘉Z790 Aorus Elite AX ICE冰雕和七彩虹iGame Z790D5 Flow V20之間進行選擇即可,技嘉主板目前在超頻性能方面的提升很大,但價格有些偏高,目前來看最貼近自己預期的也就是七彩虹iGame Z790D5 Flow。
有一說一,七彩虹這兩年無論是在硬件設計方面,還是在主板超頻性能以及BIOS體驗方面的提升也很大,不管是CVN系列還是高端iGame系列,一年換新、四年質保服務以及支持個人送保服務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也會很有吸引力。如果用一句話總結七彩虹iGame Z790D5 Flow,那就是顏值高、散熱性能出色、超頻性能出色,搭配i7-13700K綽綽有餘,內存可以輕鬆超頻到8200MHz及以上,當然前提是你搭載的CPU和內存不掉鏈子。
內存條很好選擇,就是在光威和金百達進行選擇DDR5白色內存條,這兩個品牌有多種白色內存條可選,而且價格相對便宜、兼容性高、超頻性能不錯,即使預算高,也會優先考慮這兩個品牌,剩下預算直接購買更大容量的SSD。唯一要確定的就是內存條選擇什麼頻率、多大容量,比如是6800MHz還是7200MHz,是選擇32GB套裝還是48GB套裝。
我個人感覺48GB套裝(24GB*2)DDR5內存條比32GB套裝(16GB *2) DDR5內存條更適合選購,畢竟48GB套裝(24GB*2)DDR5內存條也就比同頻率的32GB套裝(16GB *2) DDR5內存條貴一些,但容量多了16GB,也比同頻率的64GB套裝(32GB *2) DDR5內存條更便宜,更適合追求大容量、高性能、高性價比內存條的用戶。至於頻率的話,結合價格因素,48GB套裝DDR5內存條我會直接6800MHz起步,而32GB套裝DDR5內存條則會直接7200MHz起步。因為我已經有了幾套32GB套裝DDR5內存條,所以這次直接選擇了48GB套裝DDR5 6800,因為平時玩燈,自然是直接考慮RGB燈條系列,對比篩選後直接選擇了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 RGB燈條刃系列。
選擇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 RGB燈條刃系列的理由,一是內存條採用了原廠原印海力士M-die顆粒,超頻性能有保證;二是支持intel XMP3.0&AMD EXPO雙平臺認證,兼容性良好;三是白色金屬鋁散熱馬甲設計,滿足白色裝機需求,同時也為散熱提供了保證;四是搭配雙面16顆ARGB LED燈珠來提升燈光效果,而且支持主流主板廠家的燈光聯動;五是999的價格屬於近期好價,適合入手;六就是七天無條件、以換代修以及產品生命週期保固。
接下來聊聊存儲的部分。目前我不會再考慮購買SATA SSD,更不會考慮購買m.2 SATA SSD或是mSATA,沒有試用的安裝場景,而且價格沒太大的優勢,購買的硬盤要麼是機械硬盤HDD,要是就是m.2 NVMe SSD,優先選擇PCIe 4.0 m.2 NVMe SSD,讀取性能至少是5000MB/s起,暫時沒有必要再去考慮PCIe 3.0 m.2 NVMe SSD。至於SSD容量的話,我還是直接2TB起步,等4TB價格下降再入手,畢竟目前的SSD已經夠用。
這裡我有想要提醒各位的幾點,一是SSD可不應該只看價格,還得看所用顆粒、有無外置緩存、看品牌、看售後、有無散熱馬甲等等,有些雜牌即使用了長江存儲閃存顆粒、即使給你5年質保服務,你敢買敢用嗎?數據丟失是一方面,會不會有售後是另一方面,最可怕的是等你要質保的時候,店鋪已經關閉了。如果你沒有遇到過這些問題,你可以問問身邊人或是去相關的論壇找找看看來避坑。
二是無緩存版M.2 NVMe SSD不一定性能差,不要迷信外置緩存,比如光威PCIe 4.0弈系列 SSD 2TB版,它所採用的就是無DRAM+HMB方案,搭配聯芸(Maxio)MAP1602A+長江存儲晶棧Xtacking3.0架構TLC閃存顆粒,不會隨著硬盤空間佔用率的提升而出現性能大幅下降的問題。無緩存版SSD往往是通過HMB機制來佔用部分內存進行FTL映射,搭配SLC Cache智能模擬緩存技術來提升SSD讀寫性能,無緩存設計也進一步降低了成本,發熱量也就相對會小很多,這也是無緩存版SSD不帶馬甲、價格更便宜的原因。
相比於無馬甲、無緩存版的同類型M.2 NVMe SSD,同規格、自帶散熱馬甲與獨立緩存的M.2 NVMe SSD價格會貴上二百元左右,而且國產品牌要比國外同類型的產品便宜很多。緩存版SSD自帶的獨立緩存則是直接用來存儲FTL閃存映射表,相對來說綜合性能要更強一些,主要體現在4K隨機讀寫等一些細節性能參數方面,基本不存在隨空間佔有率提升而出現讀寫性能大幅下降的問題。性能更強也就意味著發熱量更大,這也是為什麼緩存版SSD都會標配散熱盔甲的直接原因,當然獨立緩存和散熱盔甲的加入也就提高了整體價格。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需要你考慮進去,就是遇到兩個或是三個m.2插槽並排設計的主板,自帶散熱馬甲的SSD可能會影響到相鄰SSD的安裝。
考慮購買的就是2TB版TLC顆粒的光威弈系列和阿斯加特(Asgard)AN4+ ,讀速均高達7450MB/s,哪個便宜就買哪個。4TB的價格目前還是有些偏高,等下半年價格降下來後再考慮購買。
散熱器方面,需要我們根據CPU型號以及散熱器標稱的散熱性能進行選擇,並不一定是360水冷的散熱性能就一定優於風冷。不管是風冷的6mm熱管數量、迴流焊工藝、自帶風扇規格,還是水冷內置的軸承、水泵、微水道銅底以及自帶的風扇規格等等,最終比拼的就是實際的散熱性能以及噪音,至於自帶LCD屏幕這類設計,屬於加分項。我習慣性選擇360水冷的原因除了看重基本的散熱性能外,更主要的是為了玩燈。目前主流的水冷和風冷都會同時支持AMD平臺和intel平臺,不用擔心後續換平臺導致無法使用的問題。
對於i7-13700K,雖然網上說睿頻下的最大功耗也就是244W,正常不超頻的話,一些5熱管(8mm)迴流焊工藝的雙塔風冷也能壓制,不過一旦超頻的話,i7-13700K對應的散熱功耗可以輕鬆上到280W,所以如果你偶爾玩超頻的話,建議還是直接考慮散熱功耗280W及以上的水冷。
我搭配安裝的散熱器為千元價位段的鑫谷崑崙II 360 ARGB水冷,官方宣傳是最高可以提供320W功耗的散熱能力,可以穩壓i7-13700K。設計上的亮點有兩個,一是採用了嵌入式一體式風扇設計,無需手動固定安裝,三個風扇共用一個接口來實現供電、調節轉速、調節燈光等功能,降低了理線難度。冷排風扇採用FDB流體動壓軸承設計來降低噪音,風量最大可以達到78CFM,風扇轉速範圍為800-2000RPM。
二就是冷頭加入了2.1英寸LCD屏設計,而且這個LCD屏內置重力感應元件來實現自動旋轉畫面的功能,不用擔心冷頭安裝時的位置朝向問題。LCD顯示屏分辨率高達480*480,像素密度點達到了323,畫面清晰度很高,可搭配官方軟件來自定義顯示畫面,而且是支持視頻播放功能。LCD顯示屏可以實時監控硬件數據,比如CPU溫度/頻率/電壓/功耗/風扇轉速,可以說鑫谷崑崙II 360 ARGB水冷同時滿足了我對散熱性能、玩燈、玩屏幕的需求。
對於電源的部分,首先自然是先找白色電源,而且電源線也必須是白色的,之後再根據整體硬件配置情況、品牌與售後、硬件規格與價格幾個方面進行綜合選擇。根據整體硬件配置情況決定的是電源的瓦數,不是簡單的根據CPU或是顯卡進行選擇,比如有人說搭配RTX4070 Super顯卡可以搭配650W或750W電源使用就行,有參考意義嗎?沒有,因為你不知道他具體的硬件配置如何,會不會玩超頻等等,而且單純的以功率大小決定電源購買而不看轉換率就很不靠譜,別人本來推薦的是80PLUS金牌認證的電源,但你卻貪圖便宜買的卻是白牌電源,你感覺會出現什麼問題?我不是再嚇你,但會不會出現炸電源、電腦無故重啟等一些問題?
電源功率的確定是在你所有硬件功耗的基礎上,我個人會建議在購買電源時在功率方面多一些冗餘空間,我自己的計算方式比較簡單,就是(CPU標稱功耗+顯卡標稱功耗)*2.5+100瓦/200瓦,如果是玩超頻的話,就直接加200瓦,還是以英特爾平臺為例i7-13700K官方給出的功耗為125瓦,而RTX 4070 Super官方給出的功耗為220瓦,需要購買的電源功率就是(125瓦+220瓦)*2.5+200瓦= 1026.5瓦,直接選擇1000瓦的電源即可,但是我還有一臺i9-13900K主機,也會搭配RTX 4070 Super安裝使用,那麼按照公式進行計算的話,我就至少得考慮1250瓦以上的電源。雖然計算方式不那麼嚴謹,但至少可以確保主機超頻後仍舊可以穩定正常工作。注意,我不是製造什麼電源焦慮,我只是陳述我的個人觀點,但強烈建議你不要在電源上摳門。
確定電源功率後,接下來就是看接口,全模組是必選項應該沒人有異議吧?因為RTX4070 Super是16PIN接口,所以直接選擇PCle5.0 12VHPWR原生接口的ATX3.0電源。雖然顯卡隨包裝會附贈一根16PIN接口的轉接線,但是我會出於安全考慮不會安裝使用。電源硬件規格準確來說就是比拼的內置電容、內置電感、架構,中高端電源會強調自己採用的全日系電解電容、固態電感以及LLC Pro+DC-DC純血架構這類設計,直接關係到電源的使用壽命、穩定性以及轉化率,當然還會跟價格直接掛鉤。
考慮品牌與售後就是避免因為預算選擇一些低價低質的雜牌電源,確保你主機硬件的安全。目前很多1000W以上的中高端電源質保時間都提升到了10年,比如安鈦克NE系列和HCG系列、鑫谷崑崙系列、SUPER FLOWER振華LEADEX 系列等等,可以作為選擇的一個參考。
最後選擇的就是白色款的鑫谷80PLUS金牌認證的高端電源崑崙KL-1250G, 主流LLC諧振+DC-DC架構設計,內置140mm雙滾珠軸承風扇、置智能放電IC、日系電容,標配白色電源線、提供10年質保服務。
而且鑫谷崑崙KL-1250G模組口第二排提供了2個標準的12VHPWR(12+4Pin)供電接口。
至於機箱的部分,正常來講我們就是需要結合已購的主板、散熱器、顯卡、電源這幾個硬件規格進行選擇。普通用戶我個人建議你直接選擇中塔機箱或是全塔機箱,不要考慮ITX機箱或是異型機箱。海景房機箱目前已經有很多品牌和型號可選,價格差異很大,可以不同預算人群的選購需求。
目前海景房機箱基本都取消了立柱設計來提升可視角度或是透光性,同時也讓視覺衝擊感更強。由於前面板採用了一體式玻璃設計而不再支持冷排或是風扇安裝,冷排或風扇安裝位轉移到了機箱內壁。
我感覺目前海景房機箱除了比拼材質做工、預留接口、自帶風扇外,都開始在內部細節設計方面進行優化提升,比如免工具拆裝側板、支持10把風扇安裝、導線孔位置變動、導線孔數量增加、預留多個線材固定位置等等,有的海景房機箱甚至直接把頂部也改用了玻璃設計,直接便成為了三面無邊框玻璃設計的海景房機箱,比如LIANLI聯力包豪斯vision。上面的鑫谷無界1將硬盤倉設計成為了手辦擺放位,電源倉支持安裝雙12釐米風扇;下面的安鈦克C8海景房機箱則是直接取消了底部的電源倉設計以及硬盤架設計,變為了風扇安裝位或是水冷安裝位,支持360水冷安裝,也支持3個14釐米或是2個160釐米風扇安裝。
而電源倉和硬盤架則是設計在了背部側面的位置,設計上就很有創意,同時讓內部看起來空間更大。
如果你預算有限又要選擇中塔機箱,那麼可以考慮鑫谷無界1海景房中塔機箱;如果你追求大空間、透光性,那麼可以考慮安鈦克C8海景房全塔機箱。
最後附上一張完整的統計表格供各位參考,把一些文章中沒有提到但最初選定的產品也羅列了進來,不管你是當下裝機還是打算年底前裝機,只要你有裝機的想法就有必要提前關注硬件價格,看到有合適的價格就可以先入手,能省就省。
以上就是此次基於RTX4070 Super進行的白色海景房裝機,希望能給打算裝機或是硬件升級的玩家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