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鬍子哪來的勇氣向美國宣戰?
1941年12月,日本在珍珠港重拳出擊,撕開了美國的太平洋防線。三天後,一個更讓人跌破眼鏡的消息傳來:希特勒竟然主動向美國宣戰!要知道,這位德國元首一向對美國敬而遠之,小心翼翼地不去招惹這位強大的“新世界”霸主。可為啥這次,他突然變得膽大包天,自己跳出來喊戰了呢?
有人可能會猜:“軸心三國條約不是規定,成員國之間有義務支持對方參戰嗎?”這聽起來似乎是個合理解釋——既然日本跟美國打上了,德國自然也要站隊出兵。但真的是這樣嗎?未必。因為稍微瞭解下那條約就知道,軸心國的三方協議並沒有“統一戰線”的具體規定,反倒更像是一種鬆散的“兄弟義氣”聯盟。事實上,希特勒自己也是撕毀條約的慣犯,哪會在意這種空頭文件!
![二戰德國為什麼對美開戰,幕後原因是一份美軍絕密情報的洩漏-第0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11/06/34f6d460b7de65ffa39b54eb0480c2ca/thumb.jpeg)
更何況,希特勒一直對日本的戰略選擇抱有意見。他早就希望小鬼子能拖住蘇聯的遠東部隊,為德國掃平蘇聯鋪路。可惜日本選擇南下,對美宣戰,而沒有響應德國的東進計劃。站在希特勒的立場,盟友日本都“跑偏”了,他這會兒跟著摻和,圖什麼呢?
答案是,這場盲目宣戰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場美國精心策劃的“政治釣魚”。沒錯,希特勒之所以跳上戰車,完全是因為美國丟出了一塊讓他無法抗拒的魚餌。
誘餌是什麼?一份絕密的“戰爭計劃”
故事得從1941年12月4日說起。這天,在美國《芝加哥論壇報》頭版頭條,一份標題為《羅斯福的戰爭計劃》的絕密情報橫空出世。這份文件可不一般,它詳細記錄了羅斯福總統的“彩虹五號作戰計劃”:計劃內容明確,美國將動員一千萬軍隊,使用上千艘船,載著五百萬美軍越洋攻打德國,預計在1943年7月前完成準備。
![二戰德國為什麼對美開戰,幕後原因是一份美軍絕密情報的洩漏-第1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11/06/09cdf96ba2eb30b660a3f59282e98721/thumb.jpeg)
消息一出,全美炸開了鍋。想想看,這時候美國人還普遍反對參戰,尤其是在大選時,羅斯福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把美國小夥子送上戰場。可現在倒好,這份文件赤裸裸地告訴他們:總統早就在背後策劃大戰,還要出動如此龐大的兵力!美國民眾瞬間群情激奮,質疑總統的聲音此起彼伏,甚至連國會里的反戰派議員都義憤填膺:“羅斯福背叛了我們!”
![二戰德國為什麼對美開戰,幕後原因是一份美軍絕密情報的洩漏-第2張](https://imgheybox.max-c.com/bbs/2024/11/06/3836ff2e7e86f3ab9eafaaa77cacf245/thumb.jpeg)
羅斯福計劃內容
而正當美國輿論一片混亂時,德國那邊也沒閒著。德國駐美大使館火速將這份“羅斯福的戰爭計劃”電報發回柏林,高層驚愕不已,希特勒更是心潮澎湃,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們再來看看希特勒的角度。他收到情報後,看到的是美國打算在1943年7月前大舉入侵歐洲,準備動員數百萬士兵。這麼龐大的軍隊,再加上羅斯福的好戰計劃,德國似乎面臨一場無法避免的危機。可是細想之下,希特勒也發現一個奇怪的點——既然美國計劃還需要兩年準備時間,這不是給了德國一個“先下手為強”的大好機會嗎?
就在這時,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雷德爾強調:“既然美國要等到1943年7月才全面備戰,那我們不如趁他們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希特勒聽完不禁拍桌叫好,覺得這正是天賜良機!
於是他下令召開軍事會議,把雷德爾的提議帶給了戈林和凱特爾。二人也是好戰分子,聽到這番“戰略”,都覺得可行,於是提出了《盎格魯-撒克遜戰爭計劃》,即先對美國宣戰,展開潛艇戰,在大西洋進行大規模“獵殺”行動,把美軍的補給線徹底掐斷,然後迅速集結歐洲的防禦力量,擋住美國人的進攻。簡單來說,希特勒的計劃就是通過先發制人來破壞美國的戰鬥準備,讓他們根本無從登陸歐洲。
小鬍子越想越覺得這招妙。甚至他還美滋滋地想著,自己能在美國備戰完成前打一個大勝仗,鞏固德意志帝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於是1941年12月11日,他一拍腦袋,正式宣佈對美宣戰,決心“讓美國人為挑釁付出代價”。
不過,我們來看看希特勒的“敵人”羅斯福。身為美國總統,這位政壇老狐狸豈會輕易讓對方看透自己的底牌?正如他自己說過的那句話:“在政治世界中,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
事實上,這份“羅斯福的戰爭計劃”被洩露的始末一直沒有確切的解釋。儘管當時FBI展開了大規模調查,但依舊沒能找出洩密的源頭。可後來的研究普遍認為,這場洩密事件其實是羅斯福精心安排的一場“釣魚行動”。他很清楚,只要讓希特勒看到這份情報,後者肯定按捺不住,“自投羅網”。
那為什麼羅斯福要這麼做呢?其實,美國公眾對戰爭的態度複雜,雖然有22%的人支持戰爭,但大部分人依舊反對,尤其反對攻擊德國。這對羅斯福來說是個難題。既然他不能動員美國人直接支持對德開戰,那他就轉而去激怒希特勒,讓德國自己“送上門”!
果不其然,小鬍子看了這份“戰爭計劃”後,立刻決定對美宣戰,而他沒想到的是,這個決定讓德國陷入了致命的兩線作戰困境。從此,德國的戰力被嚴重分散,東線的蘇聯、北非的英軍再加上美軍的重壓之下,德國徹底失去了戰略優勢,最終走向了不可逆轉的失敗。
回頭來看希特勒的這一決定,簡直像極了一出自導自演的悲劇。原本他可以繼續專注於東線,避免與強大的美國正面衝突,甚至在英國和蘇聯的戰場上取得更多進展。然而,這位“自信”的元首卻被羅斯福巧妙利用,一時衝動,跳進了戰爭的深淵,拖垮了他辛苦建立的德意志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