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早些時候,我不小心踩雷了,買了一款我不是很滿意的遊戲。
遊戲名為《傳世不朽》(IMMORTALITY),媒體評分解禁之初高達91分。如此高的評價,讓本不是很喜歡互動電影類遊戲的我抱著嚐鮮的態度試了試。果不其然,10小時左右的奮戰之後,我很難給遊戲一個得體的評價,倘若能稍微耐心等待一會,等到我所信賴的評分網站口碑出爐,或許我壓根就不會打開這款遊戲。
與我口味相似的某評分網站對於《傳世不朽》的評分,儘管只有10個data
說實話,踩雷這事簡直是家常便飯,每年數百款新遊戲,難免會玩到幾款自己不喜歡的作品。本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直到前些天在上班路上聽B站UP主Lunamos的舊世代電臺時,由他口中道出的有關“延遲遊戲”的部分內容讓我有所感觸,細細想來,這與我自己玩《傳世不朽》時的感受頗為類似。
延遲遊戲八成是這位UP主的自創詞,大意是不跟玩家大部隊,也不追捧時下熱門新品,只在遊戲熱度冷卻風評落地之後,再開始體驗遊戲——簡單來說就是補舊作。
Lunamos在電臺中提到的觀念很有意思,如果有這麼一款傳世經典名作,你早已久聞大名,卻沒什麼動力打開遊戲,直到有一天,它的高清復刻版本宣佈發售,全網媒體造勢宣傳,社區論壇裡的自來水們瘋狂安利,在明知這次的高清復刻跟原版遊戲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的情況下,你是否會就此打起興趣購入遊戲?
我不知道大多數人的觀點如何,但我想我還是會的。我們生處於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看慣了的信息流裡一旦充斥著旁人的評價與論斷,便多多少少會影響到自己的想法與規劃。遊戲是較為廉價的娛樂載體,自然也逃不開被議論的宿命。多方媒體的超高評分,玩家們的集體吹捧,勢必會導致我的錢包開始乾癟,回過神來已經買下好幾款遊戲了——當然,《傳世不朽》是個首發XGP遊戲,所以其實我也沒什麼虧損。
反過來說如果不是首發XGP我大概也不會嘗試
但很多時候,至少是大多數時候,趕在第一時間打通遊戲都不是什麼好選擇,起碼放慢步調能帶來的收益更為明顯。把熱乎乎的新作冷卻半年甚至是一年,遊戲的風評與口碑會有更多佐證,遊戲內的BUG會被修復得七七八八(2077大概是個例外),為了沖銷量廠商也多半會開始促銷打折,部分熱門遊戲甚至連大型DLC都已經完工上架,這麼看來,延遲遊戲簡直完美。
不過錯失了首發的熱度,延遲遊戲帶來的是社交層面的缺失。大家討論得如火如荼,自己玩著幾年前的老遊戲黯然傷感的確不是什麼很好的體驗,某些以聯網體驗為主的遊戲更是會在鬼服之後徹底喪失樂趣。這跟隔壁的動畫行業沒什麼兩樣:你是願意跟著大家一起討論每週更新的劇集,還是更能接受在作品完結之後獨自補番?能忍受這份孤獨的人說多也多,但我也見識過不少會自動過濾老遊戲的玩家。對他們來說,“遊戲”是單方面指代今後即將發售的新遊戲的名詞。
同時,延遲遊戲本身是在以一己之力挑戰這個日新月異、進步神速的遊戲行業。2017年的《地平線 零之曙光》的畫面質量堪稱一絕,結果第二年我們就見識到了《荒野大鏢客2》神乎其神的光影表現,再過兩年,《最後生還者2》的技術力又開始冠絕群雄了。
以今天的眼光看待,《地平線 零之曙光》絕對稱不上過時,但也肯定不會有首發時的那般驚豔。當你以“老遊戲”的視角去審視去評價這些作品時,其實就已經包含著一股貶義的情感,是在逼迫自己站在2017年評價這部作品,並且默認“老遊戲不如新遊戲很正常”。要如何把已經被新事物沖刷過的大腦恢復出廠設置,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的遊戲,的確是門學問。
說了這麼多缺點,但似乎只要忍受冷清的討論環境,以及相對過時的技術力,延遲遊戲也沒什麼不好。我經常會看到兩批玩家之間這樣爭論:一邊認為自己早已“電子陽痿”,對新遊戲根本提不起興趣;另一邊則玩得不亦樂乎,一天24小時根本不夠用。
後者顯然是以XGP、PS二檔、Steam庫裡吃灰的成堆遊戲為基準在討論。如果願意主動嘗試接觸有口皆碑的過時佳作,電子遊戲歷史裡沉澱的無數精品是怎麼也玩不完的。人生苦短,我果然還是更想把時間花在延遲遊戲身上。
現在知道該去哪兒買好遊戲了? ——CaesarZX